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假性滑脱的病因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0例腰椎假性滑脱患者的滑脱部位及腰椎退变的X线及CT表现。结果本组60例中均有不同程度腰椎退变征象,单椎体滑脱59例,多椎体滑脱1例,单椎体滑脱中以L4向前滑脱者居多。结论腰椎退变是导致腰椎假性滑脱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2002-01/2007-12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病外科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64例,男19例,女45例.年龄26~73岁病程1~15年.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50~300 m).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59例,其中L3 Ⅰ度滑脱3例;L4 Ⅰ度滑脱31例,Ⅱ度滑脱13例;L5Ⅰ度滑脱9例,Ⅱ度滑脱3例.腰椎退行性变L4假件滑脱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或椎管开窗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固定、复位、椎问植骨融合.本组55例获得随访,失访9例.随访时间平均3.1年,按Steffee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28例,良19例,优良率85.5%.置入后1蒯内摄X射线平片复奁,28例获完全复位,36例部分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100%.表明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定坚固,能使滑脱的椎体复位,明显提高脊柱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3.
腰椎滑脱是指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的滑移,其原因很多,可分为发育不良型、峡部病变型、退变型、创伤型及病理型5类。其中退变型是临床最常见的腰椎滑脱。以L5椎体Ⅰ度滑脱为多见。根据梅尔丁法,将S1椎体上缘纵分为4等份,根据L5后下缘在骶椎上的位置分别称为Ⅰ-Ⅳ度滑脱。  相似文献   

4.
2003-05/2006-05我们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C age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6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43例,年龄38~65(平均53.6)岁。病程4个月~6 a,平均23个月。本组均有不同程度顽固性腰痛。其中45例伴有下肢放射痛,43例伴有间歇性跛行,18例伴有下肢肌力减退,27例伴有下肢痛觉减退,3例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本组均行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X线片及CT M R I检查,其中峡部裂性滑脱60例,发育不良性滑脱3例,外伤性滑脱5例。滑脱节段:L4529例;L5S139例。滑脱程度(按M eyend ing分型)I度26例;II度42例。所有病例均经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而施行手术治疗。1.2方法气管插管麻醉后俯卧位,后正中切口,显露滑脱节段椎板及关节突,分别在滑脱椎体双侧椎弓根置入提拉螺钉,在下位椎体椎弓根置入U形固定钉,合并峡部裂时先整块切除滑脱节段椎体游离后弓,再打钉。放置双侧纵杆适当撑开,双侧交替缓慢提拉复位。透视复位良好后,行彻底减压,切除滑脱节段棘突椎板及峡部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的黄韧带及肥大的关节突。必要时切除下关节突使神经根充分松弛。用椎间绞刀和刮...  相似文献   

5.
背景:脊柱-骨盆参数的异常与腰椎椎体滑脱症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目的:探讨腰椎椎体滑脱症患者内固定治疗后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行腰椎椎体滑脱症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60例,测量分析所有患者内固定前后X射线平片的腰椎前凸、骨盆投射角、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矢状面平衡、椎体滑脱度、椎体滑脱角和椎间盘高度。将上述参数植入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并对相关参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结论:植入前后滑脱度、滑脱角、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及矢状面平衡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椎间盘高度的恢复与腰椎前凸、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滑脱度及滑脱角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腰椎前凸的变化与滑脱角、滑脱度、骨盆倾斜角及骶骨倾斜角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说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能够显著地改善腰椎椎体滑脱症患者的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腰椎前凸及矢状面平衡;运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椎体滑脱症患者,必须考虑不同骨盆投射角下的骨盆代偿模式,个体化地重建椎间盘高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F椎弓根钉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RF椎弓根钉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共45例。其中退行性滑脱31例,椎弓根峡部不连滑脱14例;Ⅱ度滑脱34例,Ⅲ度滑脱11例。结果:经3个月~6年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未发现断钉,椎体间融合好。结论:RF椎弓根钉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腰椎滑移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相关器械及技术的进步 ,在腰椎滑移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认识到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性。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5月 ,我们应用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移 2 3例 ,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3例患者 ,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41~ 61岁 ,平均年龄 46.7岁。病程 5个月~ 2 3a。按滑移性质分类 ,退变性腰椎滑移 14例 ,峡部崩裂性腰椎滑移 9例。按部位分类 ,L31例 ,L416例 ,L5 6例。按Meyerding分类法 :Ⅰ度滑脱 2例 ,Ⅱ度滑脱 16…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6~1999年采用Steffe Dik 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基础上,应用SF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19例,男5例,女14例。年龄41~52岁,平均46岁。其中L4滑脱12例,L5滑脱7例,均伴有峡不连,伴椎间盘突出5例,Ⅰ度滑脱9例,Ⅱ度滑脱6例,Ⅲ度滑脱3例,平均滑脱30.2%,19例病人均有明显腰腿痛症状。固定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俯卧位,术前美兰定位,L4椎体滑脱用S1型内固定器,L5椎体滑脱用S2型内固定器,病椎经椎弓根提拉螺钉,上下邻椎置“U”形椎弓根螺钉,先借助“U”形螺钉对病椎上下邻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用SF椎弓根固定加椎间盘植骨和术后康复训练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共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5年,平均3年零7个月,L3 1例,L4 12例,L5 5例,Ⅱ度滑脱10例,Ⅲ度滑脱8例.有严重腰腿痛9例,两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8例,严重双侧臀痛1例。1.2 方法(1)硬膜外麻醉,俯卧于脊柱手术托架上,使腹部悬空,以滑脱的椎体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长12~15cm,确定滑脱的椎体,在该椎体上下椎按Weinsten法定位,确定椎弓根进针点,安放4枚∪形钉,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31例腰椎退变性滑脱X线平片,以提高对退变性滑脱的认识。方法31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全部病例常规摄片,并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单个椎体滑脱28例(90.32%),阶梯状滑脱2例(6.45%),错位状滑脱1例(3.23%),发生退变性滑脱的腰椎共34个。椎体向前移位22个,向后移位7个,向左移位3个,向右移位3个(其中有1个椎体属向前向右移位)。下腰椎向前移位多,上腰椎向后及向左右移位多,移位程度3.5~20mm(平均7.8mm),L3向前移位多见。结论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移位的程度,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2000年开始采用RF内固定系统单纯植骨或加用单枚椎体融合器(cage)治疗腰椎滑脱19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1例,年龄32~64(平均49)岁。L4滑脱8例,其中Ⅱ度滑脱3例,Ⅰ度滑脱5例。L5滑脱11例,其中Ⅱ度滑脱5例,Ⅰ度滑脱6例。本组均有下腰部疼痛、酸胀、久站或负重后加重。其中间歇性跛行13例,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疼14例。手术方法单纯植骨11例,加用单枚椎体融合器(C age)8例。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俯卧位,腰椎后正中切口入路,采用W e inste in法,并结合在直视下确定椎弓根进针点,C型臂X线机透视…  相似文献   

12.
背景:腰椎滑脱症患者多有下腰痛和下肢行走障碍的症状表现,目前手术治疗以应用内固定器较多。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下腰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的干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前后对照疗效分析。单位: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对象:2001—09/12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58.5岁(42—72岁)。有下腰痛症状者16例,有下肢跛行症状者15例;术前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6例。方法:对16例患者均采用脊柱后路椎管减压及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滑脱椎体、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手术。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1,3,6,12,18,24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采用Yuan的评价标准评估下腰疼痛症状及下肢活动情况。术中及术后末次随访均以X射线片评估椎体滑脱复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下腰及下肢功能活动情况。②滑脱椎体复位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2个月(18,24个月)。①下腰疼痛症状消失15例,无变化为1例。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步态正常15例。②术中及末次随访时X射线结果显示滑脱椎体均完全复位,滑脱复位率为100%(16/16)。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用于腰椎滑脱患者可获得满意的腰椎复位效果,改善患者腰背痛及下肢跛行症状。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腰椎滑脱症患者多有下腰痛和下肢行走障碍的症状表现,目前手术治疗以应用内固定器较多.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下腰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的干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前后对照疗效分析.单位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对象2001-09/12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58.5岁(42~72岁).有下腰痛症状者16例,有下肢跛行症状者15例;术前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6例.方法对16例患者均采用脊柱后路椎管减压及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滑脱椎体、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手术.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1,3,6,12,18,24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采用Yuan的评价标准评估下腰疼痛症状及下肢活动情况.术中及术后末次随访均以X射线片评估椎体滑脱复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下腰及下肢功能活动情况.②滑脱椎体复位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2个月(18~24个月).①下腰疼痛症状消失15例,无变化为1例.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步态正常15例.②术中及末次随访时X射线结果显示滑脱椎体均完全复位,滑脱复位率为100%(16/16).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用于腰椎滑脱患者可获得满意的腰椎复位效果,改善患者腰背痛及下肢跛行症状.  相似文献   

14.
重度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并非少见 ,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本院直 1996~ 2 0 0 0年 5年间 ,住院治疗 97例腰椎滑脱患者 ,其中重度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17例。采用RF内固定 ,TFC(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 ,取得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 ,男性 6例 ,女性 11例。年龄 35~ 6 7岁。腰椎滑脱分度按Meyerding分类 :Ⅲ度 15例 ;Ⅳ度 2例。滑脱部位 :腰 3滑脱 1例 ,腰 4滑脱 9例 ,腰 5滑脱 7例。腰椎间盘突出 :①部位 ,经CT、MRI检查与滑脱椎体在同一间隙。侧突型 11例 ,中央 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 ~ 75岁.滑脱部位:L4-5 28例,L5~S112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2例;峡部裂型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6.5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治疗后12例评分改善率为93.8%,15例为87.5%,8例为81.3%,5例为75.0%,平均改善率为86.6%,均达显效.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本组病例15例CT资料综合分析腰椎滑脱的CT典型特征,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5-74岁,平均48岁,病程1天-2年,主诉外伤后背痛,下肢麻木12例,间歇性跛行2例,腰痛1例。15例均为双侧腰椎峡部裂,全部为脊椎前后滑脱,发生于L4-5间11例,发生于L5-S1间4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一些腰椎滑脱患必需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椎管减压、椎体复位、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等。目的:探讨RF内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应用对腰椎滑脱患复位及改善腰椎功能恢复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前后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45例腰椎滑脱患,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2-65岁,平均45.2岁。干预:所有45例患均接受了后路RF内固定系统固定和Cage椎间植入手术治疗。术后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方法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应用X射线及CT观察滑脱复位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88.8%;术后6个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5.5%。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为92.2%;术后12-24个月融合率为95.5%。椎间融合器塌陷进入椎体1例;有椎间假关节形成1例。结论:应用RF内固定系统与Cage联合治疗能使腰椎滑脱复位、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固定椎体,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保持椎体间高度、恢复神经根管的容积,从而减轻腰椎滑脱患的临床症状、恢复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后外侧融合、椎体间融合与环周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8-05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75例,男22例,女53例.年龄49~70岁,平均53.3岁;L4滑脱47例,L5滑脱28例;Ⅰ度滑脱5例,Ⅱ度滑脱24例,Ⅲ度37例,Ⅳ度滑脱g例.75例患者中后外侧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21例,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26例,环周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28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内固定后随访时满意率与植骨融合率.结果:7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后外侧融合组融合率57%,临床疗效满意率62%;椎体间融合组融合率85%,疗效满意率为89%;环周融合组融合率89%,临床疗效满意率93%;椎体回融合组与环周融合组融合率和疗效满意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体间融合组与环周融合组明显优于后外侧融合组(P<0.05).结论:椎体间融合与环周融合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置入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疗效相同,优于后外侧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AK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方法对 38例腰椎滑脱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2 2例腰椎Ⅰ度滑脱行BAK后路原位椎间融合 ;16例腰椎Ⅱ度滑脱病例用单枚BAK后路斜向椎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 1~ 5年 ,平均 2 .5年。椎体间植入物均融合。病人术后症状都有明显改善。优良率为 95 %。结论对腰椎Ⅰ度滑脱和Ⅱ度滑脱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腰椎Ⅰ度滑脱单纯行BAK后路原位椎间融合 ;对腰椎Ⅱ度滑脱用单枚BAK后路斜向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滑脱的复位和生理前凸的维持 ,符合腰椎生物力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椎体侧方滑脱与腰椎侧凸曲线变化及与疼痛之间的关系,很少有关于椎体侧方滑脱解剖学变化的详细报道.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侧凸所致椎体侧方滑脱的解剖学改变.方法: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凸伴椎体侧方滑脱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54~72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检查.通过腰椎冠状面重建CT图像测量椎体侧方滑脱距离,采用Aaro法在轴位CT图像上测量椎体旋转角度.结果与结论:椎体侧方滑脱在远端终椎非常多见,滑脱部位上端椎体向主弧曲线的凸面旋转,而下端椎体则向主弧曲线的凹面旋转.Cobb角平均值为25°,椎体侧方滑脱距离及旋转角度平均值分别为6.5 mm、6.7°,椎体侧方滑脱距离(X)与椎体旋转角度(Y)问有显著的相关性(r8=0.63;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