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静脉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加入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溶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晓满  孙海鹏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63-2264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临床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倒,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常规采用糖尿病综合治疗,治疗纽在此基础上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连用60d。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正中神经(治疗前41.72m/s升至治疗后44.18m/s)、尺神经(治疗前43.75m/s升至治疗后45.30m/s)、腓神经(治疗前33.63m/s升至治疗后35.90m/s)、胫后神经(治疗前39.22m/s升至治疗后42.90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5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和马来酸桂哌齐特320m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收缩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84%(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心电图、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DPN患者,对照组60例,予弥可保治疗;治疗组60例,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弥可保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有所提高。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结合弥可保对DPN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4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别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观察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进行治疗.随机分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经14 d治疗,观察组27例有24例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27例有21例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联合脑脉泰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3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组、脑脉泰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组、脑脉泰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6%(82/129),48.5%(64/132),83.7%(113/135)。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组疗效优于脑脉泰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组及脑脉泰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和脑脉泰胶囊联合用药对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或脑脉泰胶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钴胺与马来酸桂哌齐特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60例,随机分甲钴胺治疗组(1组)和甲钴胺与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组(2组),每组30例,1组给予甲钴胺治疗,2组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疗程14天,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测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肌电图.结果:经过治疗,1组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以及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明显增快,同时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血内皮素、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1组血内皮素、D-二聚体和CRP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可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塞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治疗组44例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2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42例给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5d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P〈0.01),且马来酸桂哌齐特的抗凝降纤作用明显。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方法,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尼麦角林8mg、弥可保500μg,各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加尼麦角林8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果15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80.00%,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69,P〈0.05)。治疗组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分别=8.00、5.16和2.56,P均〈0.05)。结论尼麦角林与弥可保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糖尿病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HBOT组(n=31):每天接受0.15MPa HBOT1h,连续20天。糖尿病组(n=32):不做治疗。正常组(n=20):正常SD大鼠。分别在疗程10天、20天时测定右后肢胫神经、腓神经的传导速度(NCV)后处死治疗组及同期对照组大鼠,取动脉血用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3组血清NGF、IGF—1、NO和MMP—1水平。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大鼠的胫腓神经的NCV明显低于正常组。HBO治疗10d后,治疗组后肢胫神经和腓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糖尿病组(P〈0.05),但低于正常组;血清MMP—1水平明显降低,血清NGF、NO水平稍有增高.但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0d后,治疗组后肢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糖尿病组(P〈0.01),而与正常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雪旺细胞数明显增多,超微结构的异常如神经髓鞘纤维化增厚、轴索缩小变性等得到明显改善;血清NGF和NO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治疗组血IGF—1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01).结论:HBOT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促进NGF、IGF—1、NO合成.抑制MMP-1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雷诺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口服地巴唑、硝苯地平治疗;治疗组1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5%,93.75%;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3.75%、81.25%。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雷诺氏病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钴胺、托瑞司他及复方丹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均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托瑞司他及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单用维生素B12治疗,疗程为4周。4周后观察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托瑞司他及复方丹参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其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曼新妥)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倒给予生理盐水100mL-1前列地尔10斗g静脉滴注,1次·d-1,同时口服依帕司他50mg,3次·d-1;对照组38例给予口服依帕司他50mg,3次·d-1。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57-3658
选择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另给予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依帕司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传递速度,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针刀配合牵引复位治疗颈椎病30例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规范的降血糖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足部护理、教育指导,时间为2个月。评价治疗前患者双侧腓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双下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认为足部护理指导有利于DPN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及症状改善,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桂哌齐特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静  谢宁  严秋凤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196-1197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马来酸桂哌齐特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连续15 d。[结果]治疗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2012年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伴神经周围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随机选取80例无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糖血脂指标。结果研究组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多于对照组(P〈0.05),病程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2组Hb舢C、FBG、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DL、HDL2、HDL3均低于对照组,LDL、LDLa、T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B=2.417,OR=9.996)和HDL2(p=-1.336,OR=6.752)是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与病程及HDL2水平下降有关,对于以上类型患者应进行综合性调脂治疗,从而防治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护理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护理技术(温经通络熏洗方熏洗加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0.5rag,3彬d。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实验组临床症状、腓总神经MNCV、腓肠神经SNCV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验组血糖及HbAlc水平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DPN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1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在理想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3次/d,连用3周;硫辛酸450mg/d静点,连用15d;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维生素B1 100mg及维生素B12 2500μg肌注,连用15d。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与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满意,在没有更明确治疗方法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04-1505
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单药治疗。对比两组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治疗第4、8w正中神经、腓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两组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正中神经、腓神经的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4w、治疗第8w正中神经、腓神经的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认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