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有效性.方法 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3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8例,采用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10 d;对照组147例只给予丹红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9.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优于单纯应用丹红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周晓东 《四川医学》2013,(10):1569-1570
目的 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EECP),对照组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组眩晕改善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婉 《中外医疗》2009,28(1):76-76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6.07%、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治愈率11.11%、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天麻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68例给予川芎嗪联合天麻素,对照组68例给予盐酸倍他司汀,均治疗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天麻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600mg和血塞通40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用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输液结束后评定疗效。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4),治疗过程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相铁辉  王海建  路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233-2234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8例PCIV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天麻素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水平以及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PCIV临床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脑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脑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能有效的提高脑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增灿  曹秀兰 《右江医学》2001,29(5):444-444
我们自 1999年 12月以来 ,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5 0例 ,年龄 30~ 6 9岁 ,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均符合眩晕症之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6例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5 0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6例 ,颈椎病 2 1例 ,美尼尔综合征 9例。对照组 74例 ,包括男 2 3例 ,女 5 1例。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4例 ,颈椎病 2 0例 ,美尼尔综合征 10例。2 .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6、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等营养脑细胞、促进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综合征的效果,探讨后循环缺血综合征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治疗的71例后循环缺血综合征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和对照组35例(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跟踪随访,总结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长春西汀能够改善后循环缺血综合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血塞通注射液给药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82例,随机分组,就单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1)与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41)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共济失调、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功能障碍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血塞通注射液给药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加快症状缓解进程,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缓解头晕症状,且可防范复发,并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丁咯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组(60例)和丹参川芎嗪治疗组(6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前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及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6%,显著高于丹参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83.3%,P0.05)。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组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联合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快更显著(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相似文献   

13.
欧阳红玲 《中外医疗》2016,(27):148-150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血塞通在治疗房颤合并后循环缺血眩晕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2月一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房颤合并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血塞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为(33.1±10.2)分低于对照组(48.7±11.6)分,治疗第7天,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为(22.3±1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8.9±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塞通在治疗房颤合并后循环缺血眩晕中临床效果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进行本次研究,并对70例病患实施随机分组(A组与B组)治疗,两组均接受对症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35例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方式治疗,35例B组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1周及2周后的眩晕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B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治疗2周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A组的74.29%(P<0.05);治疗后两组的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提高,且B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要显著好于单纯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结合注射用长春西汀共同治疗后循环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9例后循环缺血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使用注射用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54例,使用注射用长春西汀。观察期均为15 d,对比治疗后组间血流变学参数、中医症候疗效积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72.2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血流变参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M均明显升高,PI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PI明显低于对照组,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协同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综合征的效果突出,优于单用注射用长春西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后循环性缺血眩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眩晕症评分变化,验证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前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眩晕程度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解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联合血栓通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眩晕强度、眩晕缓解度、止晕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3天,两组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评分进一步下降(P〈0.05);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止晕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用于PCI性眩晕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中枢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46),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14d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张云 《吉林医学》2015,(8):1648-1649
目的:探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有效策略。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80例,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在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常规药物、手术、血管内治疗以外,积极针对患者心理、饮食、安全指导、用药的各方面的针对性的优质护理。结果:对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对性的对患者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指导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后循环缺血眩晕痊愈19例(23.8%),显著进步29例(36.3%),好转32例(40%)。结论:针对患者心理、饮食、用药、功能锻炼、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优质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盐酸氟桂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两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治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而对照组分别为9例、7例、9例和5例,经过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比盐酸氟桂嗪更好地改善了两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血液流变学(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