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非呼吸衰竭组,实验组为呼吸衰竭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TNF-α和IL-8水平进行比较,并检测其呼吸功能,探究其中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TNF-α和IL08的血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FEV1%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NF-α和IL-8水平和患者的FEV1%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65(P〈0.05)。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未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相比血清TNF-α和IL-8较高,TNF-α和IL-8的升高可能加重了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TNF-α和IL-8可以协助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10水平变化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离COPD急性加重期(n=30)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n=30)PBM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分泌TNF-α、IL-8和IL-10水平及其与第1秒用力呼吸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PBMC分泌TNF-α和IL-8水平高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在COPD急性加重期组低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低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治疗后组患者TNF-α、IL-8均与FEV1/pre%呈明显负相关(P<0.05);IL-10与FEV1/pre%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气道炎症与TNF-α、IL-8和IL-10水平不平衡有关,检测COPD患者PBMC分泌的TNF-α、IL-8和IL-10水平可作为判断COPD炎性反应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2例(治疗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支气管炎并发呼吸衰竭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6、IL-8和I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期患者(P<0.01),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急性发作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IL-6与IL-8和TNF-α含量测定可作为评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FEV1/FVC值.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8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反应,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指标变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开始治疗前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8、TNF-α及IGF-Ⅰ水平,并与同期住院60例COPD缓解期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IL-8、TNF-α及IGF-Ⅰ浓度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IL-8、TNF-α及IGF-Ⅰ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IL-8、TNF-α及IGF-Ⅰ明显升高,其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COPD缓解期虽然炎症明显减轻;但细胞因子仍持续升高并持续引起组织损伤。IL-8、TNF-α、IGF-Ⅰ等细胞因子的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疗指导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一氧化氮(NO)与肺功能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检测血清CRP、IL-6、IL-8、NO水平,测定肺功能。结果血清CRP、IL-6、IL-8水平比较:急性加重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血清NO水平和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比较:急性加重期组明显低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CRP、IL-6、IL-8水平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812,P<0.05),血清NO水平与FEV1/预计值%呈正相关(r=0.437,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CRP、IL-6、IL-8、NO的水平与肺功能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血清CRP、IL-6、IL-8、NO的变化可衡量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CRP可作为COPD早期抗感染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艳红  付英霞 《河北医药》2012,34(24):3746-374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急性发作期的变化和对肺功能的影响,及与其预后的关系如何。方法检测COPD稳定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治疗前后的hs-CRP、TNF-α及肺功能的水平变化,并对急性发作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TNF-α及肺功能的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P<0.05),且肺功能分级越高,COPD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的浓度越高。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有效治疗后,血清hs-CRP和TNF-α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肺功能分级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TNF-α升高不仅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加重,还是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8、TNF-α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3例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经治疗后分为顺利脱机组、脱机困难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顺利脱机组血清IL-8、TNF-α浓度较COPD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脱机困难组血清IL-8、TNF-α浓度较COPD急性发作期明显上升。结论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能够间接反映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转归情况,为监测AECOPD患者肺部感染疗效提供新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黎联  董一山  周向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06-210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5例COPD缓解期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中TNF-α及IL-8水平,同时对COPD急性期患者常规测定动脉血PaO2、PaCO2.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NF-α及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缓解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血中TNF-α及IL-8含量与PaO2成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结论:TNF-α及IL-8参与了COPD气道炎性反应,TNF-α及IL-8检测对COPD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比较IL-8、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和诱导痰标本,于病情缓解后作自身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和痰液中IL-8、TNF-α、IL-1-β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血清及痰液中IL-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TNF-α与缓解期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缓解期IL-8、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及痰液中IL-1-β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461,P<0.01),痰液中IL-8与TNF-α也呈显著正相关(r=0.572,P<0.01)。血清和痰液中IL-8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1)。结论IL-8、TNF-α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形成,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COPD 200例,分为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每组10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白介素-1β (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均高于对照组,IL-2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IL-2低于稳定期组,其余指标均高于稳定期组(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肺功能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结论 IL-1β、IL-8、IL-2、TNF-α、IL-6、CTGF和IFN-γ是评估COPD病情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急性加重期、30例缓解期COPD患者和25名健康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和TNF-a的质量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IL-8和TNF-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又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加重期组IL-8和TNF-a呈正相关(r=0.631,P<0.05)。结论 IL-8和TNF-a在COPD的发病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清IL-8、TNF-α在COPD不同时期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8、TNF-α在COPD不同时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非机械通气组与机械通气组,经治疗后为缓解期组与顺利脱机组,分别检测四组血清IL-8、TNF-α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机械通气组IL-8、TNF-α水平在COPD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经治疗后二者水平明显下降,但顺利脱机组仍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结论 IL-8、TNF-α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过程,动态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和可溶性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氨溴索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高渗盐水组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4ml,氨溴索组给予3%高渗盐水2ml+氨溴索2ml诱导排痰。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痰液中细胞组分及炎性递质含量。测定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r值分别为-0.728、-0.793、-0.816、-0.794、-0.605及-0.635、-0.746、-0.721、-0.658、-0.654)。结论氨溴索诱导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阐明老年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检测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气道内炎性介质变化,阐明COPD气道局部炎症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8例,稳定期组患者38例,检测入院时诱导痰中TNF-α、IL-6的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测定。以2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炎性因子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AECOPD诱导痰中TNF-α、IL-6的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和健康组(P<0.01)。AE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IL-6浓度与肺功能气流阻塞指标FEFV1%pre,FEV1/FVC%呈负相关(r=-0.689,P<0.01;r=-0.673,P<0.01);TNF-α浓度与肺功能气流阻塞指标FEFV1%pre、FEV1/FVC%呈负相关(r=-0.531,P<0.01;r=-0.500,P<0.01)。结论 IL-6和TNF-α参与了COPD气道慢性炎症过程并可能在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重度气流受限的稳定期COPD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系统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观察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夹心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8、IL-10和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33,11.09,7.09,7.70,均P<0.01).结论 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通过调节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的气道炎性反应,有望为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赵晓风 《药品评价》2021,(4):248-251
目的:分析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106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接受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变化、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8、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GRQ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促进肺功能改善,减少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6、IL-8、TNF-α、C反应蛋白(CRP)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并将其与FEV 1% pred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新入院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25例抽血测定上述指标水平及治疗2周后水平,并与正常人做比较。结果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IL-6、IL-8、TNF-α、CRP水平亦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1)。且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治疗前较治疗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项指标与FEV 1% pred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均与FEV 1% pred呈现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8、TNF-α、CRP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均与FEV 1% pred呈现负相关,并且在炎症瀑布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制热痰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阻肺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制热痰合剂。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清IL-8、TNF-α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热痰合剂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阻肺证)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热痰合剂能有效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阻肺证患者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有关,通过降低气道炎性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30例(稳定期COPD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30例(急性加重期COPD组)及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VEGF水平及肺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稳定期COPD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FEV1%呈正相关(r=0.723,P<0.01);急性加重期COPD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稳定期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FEV1%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不同时期COPD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不同。血清VEGF水平可反映COP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