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对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O中毒组,采用腹腔注射CO法染毒,首次染毒剂量为120ml/kg,然后每隔4h注射一次,共3次维持剂量60ml/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和剂量注射空气。观察首次染毒后24h内各组动物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变化,同时利用在体微透析技术观察脑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在末次染毒后11h内及第10d的变化特点。[结果]腹腔注射CO染毒后,大鼠血HbCO浓度迅速增高,在首次染毒后1~2h达高峰,维持剂量连续染毒时,血HbCO浓度可维持在55%以上达15h,末次染毒6h后降至正常水平;朱次染毒后,大鼠脑纹状体DA水平增加,其代谢产物明显减少,至第4~6h开始逐渐恢复,第11h恢复到正常水平;末次染毒后第10天中毒组动物纹状体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再次明显降低,其代谢产物水平明显升高。[结论]CO中毒血HbCO浓度恢复正常水平后,提示DA及其代谢产物再次出现异常变化可能与急性CO中毒迟发性锥体外系神经精神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脑海马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O中毒组,采用腹腔注射CO法染毒,首次染毒剂量为120 ml/kg,每隔4 h注射一次,剂量为60 ml/kg,共3次;对照组以同种方法和剂量注射空气。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鉴定迟发性脑病组大鼠,通过在体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观察脑海马区DA及其代谢产物末次染毒后及迟发性脑病期的变化特点。结果腹腔注射CO末次染毒后,大鼠脑海马区DA水平增加,其代谢产物明显减少;4~6 h以后,随着血中CO水平下降,上述变化亦逐渐消失,11 h左右大致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大鼠海马区DA水平再次明显增加,其代谢产物水平则再次明显降低。结论急性CO中毒及CO迟发性脑病均可见DA及其代谢产物出现异常变化,推测此种变化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症状有关,具体细节仍需进一步研究澄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家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N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各参数的变化,探讨DNS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CO制备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动物模型,对照组和DNS组分别进行1H-MRS检查及血清SOD活性和MDA水平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S组额叶及颞叶海马CA1区NAA/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Cho/Cr及Lac/Cr显著升高;DNS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自由基参与了DNS的发病,可能通过损伤神经元膜结构和功能引起脑内NAA、Cho、Lac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循环血液流变学在急性CO中毒后的变化及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间隔注射CO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动态检测染毒后大鼠(即刻组、1d、3d、7d、14d、21d)颈静脉血的全血粘度(1s^-1、5s^-1、30s^-1、200s^-1)、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并作全血细胞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切变率下(1s^-1、5s^-1、30s^-1、200s^-1),染毒即刻组大鼠脑循环全血粘度显著降低,染毒后1—14d显著增高;染毒后1、7、14d,大鼠脑循环血浆粘度均显著升高;染毒即刻组大鼠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后又逐渐恢复,染毒后7d,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染毒前;染毒后脑循环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急剧升高,14d后逐渐恢复正常;染毒即刻组大鼠RBC、Hb、HCV明显降低,后即恢复正常。结论 急性CO中毒大鼠恢复期脑血液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升高,从而增加血流阻力和减慢流速,导致脑循环灌注不良,发生脑循环障碍。急性CO中毒大鼠早期脑血液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RBC、Hb、HCV明显降低,提示CO生理特性可能参与对血液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其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N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CO法制备急性CO中毒大鼠模型;采用Pulsinelli-Brierley方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根据神经病理学检查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试验鉴定大鼠是否发生DNS,并进一步观察出现脑病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特征.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在再灌注后很快出现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明显增加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液凝固性增强等凝血功能障碍;急性CO中毒DNS模型大鼠早期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36.717±1.818),且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29.65±0.61)亦均降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同时凝血功能明显下降,此间未见明显的循环功能障碍.在末次染毒1 d后上述指标开始向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表现转变,7~14 d后达到高峰,但不及缺血再灌注组变化剧烈.结论 急性CO中毒后可诱发微循环障碍,且具有与其他原因所致循环障碍不同的特点,此变化可能是CO中毒后发生DNS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丙烯腈对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长期低浓度接触丙烯腈对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 10只。通过饮水对大鼠进行丙烯腈染毒,分别给予 0、50和 200mg/L的丙烯腈溶液。染毒时间为 12周。染毒结束后从每组随机选取 7只大鼠迅速分离双侧纹状体和小脑皮层,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并取大脑皮层测定单胺氧化酶活性。结果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含量分别降低到 (2 .2±0 .7)和 (3 .2±2 .0)μg/g脑湿重,与对照组的多巴胺含量 ( 9. 0±4.2)μg/g脑湿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大鼠小脑中的多巴胺未见减少,其代谢产物 3, 4 双羟苯乙酸分别为(186±41)、(245±90)和(115±65)ng/g脑湿重,低剂量组显著升高。3组染毒大鼠纹状体内的 5 羟色胺含量分别为 (249±34)、(155±95)和 (128±101)ng/g脑湿重,呈逐渐下降趋势,并具有显著的剂量 效应关系,但 3组大鼠小脑中的 5- 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组大鼠脑组织纹状体和小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及其代谢产物以及脑皮层单胺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烯腈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可能是其神经行为毒性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探讨急性CO中毒大鼠血液循环功能变化特征及其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CO法、Pulsinelli-Brierley方法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和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变化特征。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迅速出现循环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分别增加约10%、33%和50%,血液凝固性增强,表现为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约35%、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至6.23 s和10.36 s,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则增加1.43倍(均与对照组相比)。急性CO中毒模型早期可见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约25%,取血后4 h仍未见血液凝固,亦未检测到Fib,末次染毒1 d后上述观测指标开始逐渐出现逆转,缓慢而隐匿;7~14 d后,PTA较对照组增加约1.20倍,PT和APTT分别较对照组缩短约27%和29%,Fib浓度逐渐增加,7~14 d时达高峰,为对照组的1.50倍。结论急性CO中毒可诱发持续性微循环异常,早期为凝血功能减退,血液稀释,待血中CO排出(末次注射CO 1 d)后,则出现血液浓缩、凝血功能大幅增强改变,成为诱发脑内微血栓形成的重要生化基础,此变化可能是CO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关键环节,对探究DECAMP的分子机制及早期诊断、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Guo X  Yan H  Zhu L  Zeng L  Xiong F  Yan H 《卫生研究》2011,40(4):441-444
目的初步探讨丙烯酰胺(ACR)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测定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含量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CR组,每组7只。ACR组以40mg/kg的ACR灌胃染毒,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12天。第0、3、6、9和12天分别评定步态分值、后肢撑力及甩尾时间。末次给药后24小时,断头处死,于冰盘上迅速分离纹状体,HPLC荧光检测法检测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R组大鼠的步态评分、后肢撑力指数显著性升高(P<0.01),甩尾时间显著降低(P<0.01)。纹状体内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约降低了65.6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CR能引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同时能降低纹状体内DA含量,黑质纹状体DA系统可能参与了ACR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醇对大鼠脑纹状体和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乙醇对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9只)。用相应25.6%(V/V)、51.3%(V/V)乙醇浓度和对照组用蒸馏水,一次灌胃(灌胃体积为1.0ml/100g体重)染毒。1h后处死大鼠,取血、脑纹状体和海马,分别测定血中乙醇浓度、脑纹状体单胺类递质含量及海马中强啡肽A水平。[结果]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随乙醇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呈剂量一效应关系。低剂量组3,4-双羟苯乙酸(DOPAC)、强啡肽A(dynorphin A,DynA)含量显著升高;高剂量组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与血中乙醇浓度(BAC)显著相关。[结论]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是乙醇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持续性过表达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脑海马的损伤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即空气对照组、急性CO染毒组、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CO组、锡原卟啉(SnPP)+CO组。在染毒10 d后检测各组海马HO-1表达和活性,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caspase-3表达及活性变化,观察海马形态学变化。结果 CO染毒组大鼠海马HO-1呈持续性高表达,hemin可进一步诱导染毒大鼠海马HO-1表达,还能加重染毒大鼠海马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表现为CA1区、DG区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坏死数量较CO染毒组分别增加39%和33%。用SnPP抑制HO活性对CO染毒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为海马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减轻,CA1区、DG区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坏死数量较CO染毒组均下降15%。结论 HO-1持续过表达可加重CO中毒引起的大鼠海马损伤,提示HO系列过表达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其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加重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伟  何英伟 《卫生研究》1995,24(4):245-248
以含11%猪油、茶油、棉油、棕桐油及调和油的高胆固醇饲料分别饲养大鼠。发现:(1)棕桐油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LDL-c最低,猪油组最高,茶油组次之,HDL-c以棉油组最高,调和油组次之,猪油组及棕桐油组最低。HDL-C/Tc也以棉油组最高,猪油组及茶油组最低。TG以猪油组及茶油组较高。(2)血清丙二醛以棕桐油组最低,猪油组最高。(3)棉油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肝SOD活力较高。(4)棕榈油组及调和油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较低。(5)调和油组及棉油组的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比值较低。(6)茶油组及棉油组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较大。茶油组的红细胞膜流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阿霉素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及苯那普利组,采用左侧肾脏切除加尾静脉重复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在阿霉素注射前(0周末),用药2周末、4周末、6周末24h尿蛋白量;观察用药6周末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及光镜下肾脏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小管间质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24h尿蛋白量[(30.07±2.12) mg/24 h、(201.83 ±8.63) mg/24 h、(470.70 ±58.79) mg/24 h](用药2周末、4周末、6周末)、血尿素氮[ (20.20 ±2.65) mmol/L]、肌酐[(86.79 ±2.20) μmol/L]水平、肾小管间质的损伤PAS评分(4.38 ±0.26)及ET-1表达(126.92 ±3.63)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6.75±2.07) mg/24 h、(8.28±0.71 )mg/24 h、(25.37±4.30) mg/24 h、(8.93±1.05) mmol/L、(49.00±5.34) μmol/L、1.06±0.19、32.09±3.71;P<0.01];川芎嗪组24h尿蛋白量[(176.93±9.20)mg/24 h、(270.45 ±60.21)mg/24 h](4周末、6周末)、血尿素氮[(13.75 ±2.60) mmol/L]、肌酐[ (62.49 ±3.29)μmol/L]水平、肾间质小管的损伤PAS评分(2.78±0.10)及ET-1表达(57.44±4.98)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川芎嗪对肾间质小管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抑制ET-1的生成有关,从而减轻肾小管间质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feeding various diets on plasma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and on fecal excretion of neutral sterols and bile acids was studied in rats fed for 7 wk diets containing 42% of energy as either coconut oil (CO), sunflower seed oil (SO), fish body oil (FBO), cod liver oil (CLO), or a low fat/high sucrose diet (SU). Triacylglycerols (TG) in whole plasma and VLDL + LDL were lower in rats fed high amount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than in those fed the CO diet. Plasma HDL2 components in FBO and CLO groups were generally lower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Percentages of liver and heart linoleic and arachidonic acid were higher in the SO group, but lower in groups fed marine oils, than in the CO group. There was a high relative amount of eicosapentaenoic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in liver and heart of rats fed marine oils. Fecal excretion of bile acids was lower in the PUFA groups than in the CO group, whereas the sum of neutral sterols was similar in all groups. Plasma HDL2 (and VLDL + LDL) correlated positively, but HDL3 negatively, with fecal bile acid excretion. Accordingly, increased bile acid excretion does not seem to account for hypolipemia following intake of PUFA diets.  相似文献   

14.
蒋利和  史岩  杨志荣 《营养学报》2011,33(2):125-128
目的 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海马磷脂,突触蛋白-I(SYN-1)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方法 青龄组为7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巧只,20月龄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老龄对照组和老龄实验组,其中老龄实验组又分为:DHA小剂量组,每天灌喂量:180 mg/(kg·d).DHA大剂量组...  相似文献   

15.
屈金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623-3626
目的研究急性长时间运动时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对骨骼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3(UCP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RC),脂解抑制剂(烟酸)运动组(NE)和安慰剂运动组(PE)。后两组进行时间为150 min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观察运动前后血浆FFA、UCP3 mRNA及骨骼肌和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E组和NE组血浆FFA、UCP3 mRNA及骨骼肌和线粒体UCP3蛋白均显著高于RC组;NE组血浆FFA、UCP3mRNA低于PE组(FFA:0.49±0.05 vs 0.67±0.07 mmol/L,(F=153.850),P﹤0.05;UCP3 mRNA:5.49±0.71 vs9.60±1.15,(F=79.877),P﹤0.01),但骨骼肌和线粒体UCP3蛋白与P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骼肌UCP3:1.31±0.12 vs 1.38±0.16,(F=20.844),P﹥0.05;线粒体UCP3:1.45±0.17 vs 1.42±0.15,(F=47.882),P﹥0.05)。结论 FFA可能参与了急性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线粒体UCP3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脂饮食对幼年大鼠认知及情绪活动的影响。 【方法】 生后两周大鼠,连续四周低脂饮食喂养幼鼠,采用Morris水迷宫,高架十字迷宫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焦虑及抑郁症状。 【结果】 低脂饮食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四个象限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79.8±8.4) s,(80.1±7.7) s,(64.2±6.2) s,(59.8±6.0) s,与正常饮食组大鼠[(54.2±6.7) s,(55.6±5.8) s,(42.6±6.8) s,(41.7±5.8) s]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1),低脂饮食大鼠穿越站台次数为1.7±0.5,比正常饮食大鼠(3.2±0.8)显著减少(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低脂饮食大鼠漂浮潜伏期为(133.8±9.4) s,显著少于正常饮食大鼠[(172.8±10.2) s,P<0.05],而漂浮时间为(418.2±13.8) s,明显较正常饮食组[(304.5±12.4) s,P<0.05]延长。 【结论】 低脂饮食降低了未成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且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用3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3组,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CRP、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 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大鼠的hs-CRP、IL-6、IL-8和TNF-a分别为(248.26±12.78)μg/ml、(282.27±31.40)pg/ml、IL-8 (461.12±28.89)pg/ml和(1.79±0.31) ng/ml均高于动脉粥样硬化组的(166.10±21.10)μg/ml、(166.86±54.38)pg/ml、(410.21±29.28)pg/ml、(1.54±0.19)ng/ml和正常对照组(85.32±28.50) μg/ml、(90.08±38.35) pg/ml、(270.83±20.10)pg/ml、(0.85±0.26)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IL-6、IL-8和TNF-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内膜病变较正常对照组和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比较明显加重.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含量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A组,选择34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期为C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ET-1含量,并行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检查.结果 B、C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A组,与PaO2:呈负相关,且与PaCO2呈正相关,P值均<0.01.B组患者肺功能参数(VC、FEV1/FVC、MVV、V50、V25)明显低于A组和C组[分别为(55.3±24.5)%、(54.8±19.3)%、(54.2± 416.2)%、(54.8±9.9)%、(58.7±14.5)%与(114.8±24.1)%、(84.9±21.6)%、(86.4 ±17、2)%、(78.5±14.8)%、(90、3.±15.4)%和(110.1±19.4)%、(85.8 ±15.5)%、(85.9 ±16.7)%、(74.5±13.4)%、(89.4±18.6)%],P值均<0.01.结论 血浆ET-1、缺氧、CO2:潴留共同参与COPD病理生理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肺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