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铊中毒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例急性铊中毒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征、血液净化与二巯丙磺钠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2例急性铊中毒患者均有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及脱发的典型三联征;治疗前血铊分别为200.6、712.7μg/L,尿铊分别为5 206.4、11 050.2μg/24 h。2例患者经血液净化与二巯丙磺钠治疗后,血铊分别下降至31.6、14.6μg/L,尿铊分别下降至175.2、265.3μg/24 h。2例患者预后较好,分别在治疗2、5个月复查显示,血铊分别为7.9、0.6μg/L,尿铊分别为31.5、5.5μg/24 h。结论血液净化与二巯丙磺钠联合治疗对铊中毒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5例急性铊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012年9月住院的5例急性铊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过程.结果 5例确诊为铊中毒患者经血液灌流和口服普鲁士蓝、利尿、补钾、补液、护肝治疗,同时加强护理,5例患者住院时间15~27 d,痊愈出院,随诊重新长出头发及无后遗症.结论 铊毒性强,中毒后应用普鲁士蓝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朱启上  张勤  伏代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071-5072,5074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铊中毒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15例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 [结果]分析研究发现临床表现以胃肠道不适,肌痛和毛发脱落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其中束状脱发发生率为100%,出现时间晚于肌痛.实验塞检查尿铊浓度均超标(浓度范围782~10,252μg/L),肌电图均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振幅下降.86.7%的患者均发生过误诊,仅2例为主动到中毒专科就诊.除1例延误诊治有后遗症外,治愈率为93.3%.6年追踪未发现发育及生育障碍. [结论]对胃肠不适、肌痛后出现毛发脱落的患者给予常规血铊、尿铊的检查,尽早识别铊中毒三联征,加强对非专科医师的培 训是早期正确诊断铊中毒,减少后遗症及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内十年急性铊中毒病例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急性铊中毒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总结,以加深医务人员对铊中毒的认识.方法 对1998至2008年10年间国内医学杂志报道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急性铊中毒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共收集到1998至2008年10年间58例急性铊中毒病例,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9个月至61岁,其中20~50岁人数分布较多.疾病转归:痊愈37例,有后遗症状的11例,死亡10例.接触方式为消化道者39例,占67.24%;为呼吸道者7例,占12.07%;中毒途径不明者12例,占20.69%.潜伏期大部分为2~24 h,多以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多数病例以尿铊浓度作为确诊依据.肝功能异常者21例,9例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或感觉电位波幅降低.在人选的病例中,有17例应用血液净化技术后(无论是否联用普鲁士蓝)均存活;有16例患者单用普鲁士蓝,其中1例死亡;未应用血液净化或普鲁士蓝治疗的9例患者均死亡.出现的后遗症多为视力下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少数为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或智力障碍、性功能下降.死亡原因几乎均为呼吸衰竭.结论 生命体征异常、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或尿潴留为预后不佳的标志,有其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者有后遗症状的可能性大,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死亡的概率较大.血液净化疗法联合普鲁士蓝、补钾是治疗铊中毒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HP联合CVVH的方式治疗严重肝病导致肝性脑病患者8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氨(NH3)、及白蛋白(ALB)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TBIL、DBIL和NH3浓度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血浆中钠离子(Na+)、ALB、血糖(GLU)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临床疗效:6例患者治疗后神志、精神症状较前有明显改善,1例在治疗32 h后突发心律失常而死亡,1例在治疗1周后因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 HP联合CVVH是辅助治疗严重肝功能不全致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收集2009年5月某市1起铊投毒案中5家医院收治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铊中毒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急性铊中毒的临床诊疗及预后,以引起临床医师对铊中毒的警惕。结果显示,2例为急性重度铊中毒,均在短期内死亡;10例表现为亚急性、中度铊中毒,其临床表现以周围神经、视神经或中枢神经损害为主,部分患者毛发脱落明显;30例轻度铊中毒,其他为观察对象。中毒者早期多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或消化道疾病,延误救治,而轻度中毒患者经排查才被发现。提示,投毒所致铊中毒临床诊断难度极大,急性铊中毒临床较少见,对原因不明的周围神经、中枢神经损害及类神经症患者应警惕铊中毒的可能,若有毛发脱落和胃肠道症状,更应怀疑铊中毒,可结合血、尿铊定量确诊。对铊中毒患者的处理,重要的是尽早明确诊断,预后与中毒剂量相关,早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预后不良,早期确诊并接受普鲁士蓝治疗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桂东南某河流铊污染3年后沿岸某村井水、土壤、地产食用农产品以及居民重金属铊含量水平,评估当地居民健康风险。方法于2016年,选择2013年发生铊污染事件的某河流沿岸某村作为污染区,选择该河流污染段上游沿岸的1个自然村作为对照区。采集井水、土壤、地产食用农产品及(18~75)岁常住居民尿液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井水、土壤、食物及尿液铊含量水平。结果污染区井水铊含量(M=0.290μg/L)高于对照区(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1,P<0.01),污染区井水铊合格率(24.6%)低于对照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1);污染区土壤铊含量(M=0.755 mg/kg)高于对照区(M=0.595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P<0.05);污染区食物铊含量(M=1.861μg/kg)高于对照区(M=0.250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4,P<0.01);污染区人群尿铊含量(G=0.70μg/g肌酐)与对照区(G=0.67μg/g肌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P>0.05)。结论污染区人群存在一定水平的铊暴露,但人群尿铊水平与对照区人群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8.
铊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铊的动力学过程和铊中素的各种临床表现,评价了铊对人休 影响,铊可由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到体内,主要经肾脏从尿中排泄,体内半衰期约为10天。非铊污染地区,人尿铊浓度平均为0.42ug/L±0.09ug/L,若超过500ug/L则会出现各种铊中素表现,而且尿铊浓度与临床症状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对不同铊接触水平引起毒性么应的危险性也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铊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9.
赵辉  张献 《现代保健》2012,(23):29-3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 联合血液灌流(HP) 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抽取长期规律透析患者40 例,分为两组,每组20 例,一组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方法,另一组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素氮、肌酐、β2- 微球蛋白、电解质及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HD 与HD+HP 均可清除尿毒症所产生的小分子毒素,调整电解质的平衡.两组治疗后各种电解质及BUN、Cr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 微球蛋白在HD 治疗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HD+HP 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低(P〈0.05) ;两组治疗后β2- 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D+HP 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明显优于HD,并且在改善由中大分子毒素引起的一些临床症状上也明显优于HD.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作为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一种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茶碱中毒对TPF-α, 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对其清除作用.[方法]建立家犬急性氨茶碱中毒模型,分为HP(血液灌流)组和对照组,应用炭肾对HP组进行HP2h,对照组只连接体外循环,对比分析两组在HP前,HP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氨茶碱浓度及TNF-α, 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注射中毒量氨茶碱后家犬的呼吸、心率增快,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血液灌流后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数量在HP2h后亦显著降低(P<0.01);中毒后血清中的CK-MB, CK异常升高,ALT、 AST及BUN则大致正常,而血液灌流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和HP组在氨茶碱中毒后TNF-α, IL-10水平明显升高;HP组HP后血中氨茶碱浓度(80.06±931)μg/ml,降至HP2h的(20.54±4.43)μg/ml,均低干对照组(P<0.01), HP后氨茶碱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氨茶碱浓度的降低,IL-10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NF-α则HP2h内逐渐下降,而HP2h后稍有回升即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P后的炭肾用生理盐水冲洗,洗出液中含氨茶碱、TNF-α、Ik-10的水平极低.[结论]氨茶碱中毒后可引起INF-α, IL-10水平升高,HP可显著降低血中氨茶碱的浓度;HP前后血清中TNF-α, IL-10水平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