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推拿手法与超短波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疗法处理。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规则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分均有所增高,研究组增高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卒中后Ⅰ期和Ⅱ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作业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康复综合疗法,2组疗程均为28d。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疗效。结果Ⅰ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Ⅱ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对提高Ⅱ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西医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同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高压氧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缠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联合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蜡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测量,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消除手背水肿,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结合多峰宽带能量纳米波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结合多峰宽带能量纳米波)和对照组(单纯康复),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Boh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动、被动运动等,每日一次,共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疗效评定标准、疼痛指数(VAS)、Fulg-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法、手部水肿程度评定方法进行评定。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综合治疗,治疗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峰宽带能量纳米波治疗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另外采用冷、热水交替浸泡法、压迫性向心缠绕法、针刺疗法、中药外敷等综合干预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且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正确体位摆放、康复训练、蜡饼法和中频药透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配合正确体位摆放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疼痛、水肿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GPE、VAS评分及水肿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明显改善疼痛及肿胀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莉  姚岚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9):607-608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经2周治疗后,观察简式Fugl-Meyer法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部疼痛评分(VAS)及临床疗效,从而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疼痛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一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观察研究42例因脑卒中导致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进行康复治疗,按就诊时间分为早、晚期,均给予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康复评估,观察疗效。结果:早期组治疗效果较理想,与晚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晚期组治疗效果不佳。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以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以4周为观察周期,每病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疗法(肩宁汤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H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K、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臭氧穴位(肩髃、肩髎、阿是穴)注射疗法,均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量表)中的上肢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短波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均接受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则在运动疗法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肿胀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FMA和肿胀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疼痛及肿胀,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针刺、康复治疗中风后肩一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结合康复组(针康组)、针刺组、康复组各40例。针康组取肩髑、肩前、肩醪等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以康复训练;针刺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康复组单纯采用运动疗法。通过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针刺组的67.5%和康复组的65.0%(P〈O.01);针刺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针刺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陈小玲  郝竹玲  贺冠军 《陕西中医》2010,31(10):1339-134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电针、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30例,并设西医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振强 《吉林中医药》2009,29(5):416-417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运用Fugl—Meyer(FMA)评分法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明显(P〈O.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8.0%(49/50),对照组为86.0%(4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AS、WHOQOL-100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AS、WHOQOL-100SD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疼痛,舒筋活络,滑利关节,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昌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699-699,736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的手功能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能有效缓解肩痛、手肿等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下瘀血汤加味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疗法,疗程为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