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2型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热量摄入过多、营养过剩、肥胖、高血压、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066-606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并发症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72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进行分组,分析其与血糖、血脂及外周血WBC计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有血管并发症组外周血WBC计数明显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结论:以外周血WBC计数升高作为标志的慢性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T2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龚晓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813-2813
2型糖尿病(T2DM)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其中包括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异常,会引起大血管、微血管改变,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了探讨血尿酸对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笔者对2006-01-2010-06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例资料完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观察组为2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1为2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为2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1)观察组患者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观察组患者在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2)糖化血红蛋白是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是外周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于并发症复杂、发病率高,对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可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糖尿病组比较:病程、HbA 1c、TG、LDL-C、ACR、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感觉神经损伤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感觉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血管超声检查分为两组,测定足部冷温觉,冷热痛觉及震动觉。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足震动觉,冷温觉,冷痛觉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和定量感觉神经检查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可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及早防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9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4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28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29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病程、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肾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高血压、DM足、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糖、血脂、血压的不良控制导致DN的进展。DN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DM足及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相关性。针对DN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及预防对策,对提高DN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糠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原因。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具有2型糠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116例。结果: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的因素与糖尿病病程、发病年龄、高血压、血脂紊乱等有关,在116病例中73例合并高血压其中37例属于3级高血压,TC增高22例,TG增高55例,LDL增高54例,HDL降低39例。结论:糖尿病病程中血糖水平控制好坏及血脂异常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长期鼻饲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病种的特殊性,虽失去自己进食的能力,但仍具有消化吸收的功能,因此用鼻饲饮食来代替自食,用来维持影响身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对于长期鼻饲的患者还会产生一定的并发症,这是我们工作中应该引起注意的,现就长期鼻饲患者有关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25~56岁。其中前臂伴脑损伤1例,神志不清伴上肢损伤4例,住院3个月~1 a。1.2治疗根据患者相关病情遵医嘱给予要素饮食鼻饲,配合活血化淤药物静滴治疗。1.3留置时间与方法(1)留置时间:朱玉芹等[1]报道长期鼻饲患者每4周更换鼻饲管1次。(2)留置方法: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正常体检者265例,其中正常人(NC)65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DMA)者100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NDMA)者100例,分别测定其CysC、HbA1c、hs-CRP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并测定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等.[结果]T2DM患者外周血中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低密度脂蛋白(LDL)、HbA1c、Cys C、hs-CRP浓度较NC组显著增高(P<0.05),且DMA组患者外周血2hPG、HbA1c、甘油三脂(TG)、Cys C、hs-CRP浓度明显高于NDMA组(P<0.05).DMA与血清Cys C、2hPG、HbA1c、hs-CRP、年龄、病程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病程、HbA1c、hs-CRP是DMA的危险因素.[结论]DMA的发生、发展除与年龄、病程等因素相关外,还与HbA1c、hs-CRP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护理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现状及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12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作定量的感觉、运动神经功能试验。结果 发现120名患者中只有不足30%的患者感觉神经功能基本正常,32.8%的患者肢体活动减退,将近40%的患者步态出现变化,只有30%的患者肌电图正常。结论 2型糖尿病是相当常见的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最常见、最复杂的并发症,不但引起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升高,而且带来复杂的护理、医疗等问题,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对于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执行糖尿病的医疗护理,并与患者一起制定治疗计划和康复目标,提出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让患者明确需要加强自我监测及自护能力,预防神经并发症而致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动脉血管病变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180例T2DM患者根据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分组,单纯ABI ≤0.9组(A组)45例,单纯IM T>0.8 mm组(B组)46例,ABI ≤0.9且IM T>0.8 mm组(C组)39例,正常组(ABI>0.9且IMT≤0.8 mm)50例,比较四组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LT、MPV、PDW。[结果]A组、B组和C组的MPV分别为(11.96±0.57)fl;(11.22±1.42)fl;(12.26±0.86)fl ,与正常组 MPV (9.67±1.56)f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4.69,P <0.05),C组M PV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值分别为0.09和0.12,P>0.05);与正常组比较,各组的PDW和PLT的差异无显著性(F值分别为0.20和0.25,P>0.05)。[结论]T2DM各种动脉血管病变均与MPV相关,与PDW和PLT数量无关。  相似文献   

14.
张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29-3730
妊高症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因此,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还能减少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57例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出现心律失常9例,心源性休克2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左心功能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死亡1例.术后血糖控制平稳.结论 加强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的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胰岛素,C肽及相关免疫学检查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90例患者中无血管病变者79例(41.6%),有单种血管病变者52例(27、4%),2种血管病变者35例(18.4%),3种以上者24例(12.6%)。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周同神经病变病程、糖尿病足病史、尿白蛋白、空腹和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和C肽、HDL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皿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多种因素相关,与微血管病变有关。其中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和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超声血管检查能提供无创早期诊断.在临床中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预防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分子作用靶点的相关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2型糖尿病新药研究的分子靶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Springer1990-01/2005-02和Pubmed2000-01/2005-08有关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文献,检索词“diabetes,drug,target”,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有关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筛选针对性强、影响因子较大、最近几年发表的论文。资料提炼: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9篇,其中15篇符合要求,排除34篇。排除的文章中6篇是关于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方面的基础研究,其余为2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效果方面的文献。资料综合:综合文献资料发现,以往研制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或者因缺乏明确的分子靶点,或者因对疾病本身的病理反应不清楚,因而存在各种弊端。有关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分子靶点为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展示了光明的前景,涉及的药物包括经典受体的小分子调节剂、酶作用靶点、蛋白质制剂和反义寡核苷酸等。结论:根据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特异的病理反应机制作为筛选药物的分子基础是未来抗糖尿病药物研发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以及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和34例初诊T2DM患者(T2DM组)、28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FGF‐21水平以及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水平的关系。【结果】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FGF‐21水平明显升高,空腹血浆FGF‐21水平与FPG、HbA1C呈明显正相关,WHR、舒张压、HbA1C是影响血浆FGF‐2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浆FGF‐2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血浆FGF‐21可能参与了 T2DM 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最为重要。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延长、发病年龄增加、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是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106例有无眼底病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4-06~2006-05共收治老年腰椎疾病患者90例,术后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1.2手术方式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摘除术、腰椎不稳的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腰椎结核或肿瘤的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腰椎骨折的前路或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手术时间3~7 h,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并发脊髓反应性水肿4例,脑脊液漏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1.3结果1例因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切口延期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