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棘突间植入物Coflex治疗腰椎不稳症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腰椎棘突间植人物内固定(Coflex)技术,是脊柱系统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既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等(或伴有腰椎不稳)的非融合治疗,并可作为年轻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融合的过渡手术,  相似文献   

2.
吴莉  周文娟 《护理研究》2012,26(35):3324-3325
腰椎退行性变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不稳、滑脱,从而导致腰背部长期慢性疼痛,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疼痛节段脊柱融合手术是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不足之处是引发临近节段应力集中、加速退变。Dynesys动态稳定固定系统(Dynesys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可维持  相似文献   

3.
背景: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目的是重建脊柱序列和椎体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达到永久腰椎融合的作用。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融合及植入物内固定后椎体稳定性的恢复。
  方法:腰椎滑脱症最常采用Wiltse分型将其分为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以及病理性,将腰椎侧位X射线片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程度分为5级,根据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分型和分级以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结果与结论:坚强融合内固定,植入物与椎体间是刚性连接,常用来稳定脊柱、矫正畸形,骨融合率较高,减少了假关节形成。动态融合内固定是用弹性材质或微动装置分散坚强内固定负荷传导,减少应力遮挡效应及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动态非融合内固定能改变脊柱运动节段的负荷传递方式,阻止脊柱运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使失稳的腰椎达到其正常状态的活动特性,实现动态重建腰椎序列。峡部关节缺损部位直接修复植骨,适用于青壮年有症状不伴有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滑脱患者。腰椎滑脱症选择哪种材料植骨和植骨部位以及哪种入路方法融合和植入物内固定可以得到理想的融合内固定效果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前尚未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4.
腰椎滑脱症为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症状轻微可保守治疗恢复,由于脊柱存在不稳定因素,多数需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压迫、稳定脊柱.在复位与固定方面有Steffee手术、RF系统手术;在植骨融合方面有前入路植骨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等[1].近年来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FC)用于治疗腰椎滑移或不稳定取得满意效果[2].本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脊柱前路椎间盘摘除,取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Ⅱ度以内腰椎滑脱24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脊柱融合概念和技术可以追溯到脊柱外科手术起源时期,腰椎融合技术一直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不稳定、畸形、创伤的标准方法。文章就植骨替代材料,手术技术的进展,术后一些并发症及治疗,最近推出的动态固定理念,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传统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存在诸多不足,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为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修复方案。目的:观察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在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行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例,Meyerding分型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4例。观察患者融合前及融合后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的改善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Cage下沉、移位。患者融合后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融合前目测类比评分为6.4±0.8,末次随访为1.1±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末次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26.5±1.2较融合前12.9±1.6明显改善,改善率为(83.9±7.9)%,其中优27例,良3例,优良率100%。提示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扩大了适应证,贯彻了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的设计思想和微创理念,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并发症更少,选择性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腰椎滑脱症分腰椎滑脱症分发育不良型脊柱滑脱、峡部型脊柱滑脱、退变型脊柱滑脱、创伤型脊柱滑脱、病理型脊柱滑脱五种类型,其中退变型脊柱滑脱占绝大多数,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内固定、腰椎植骨融合术,目前最多见方法是: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减压与固定及融合一次手术完成。我院自1995年至今采用部分患者仅行单侧椎管减压、部分患者一侧减压另一侧椎板、横突、棘突间植骨融合术取得良好疗效。特别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脊柱通用固定系统(USS)在治疗腰椎中的效果。方法:对4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USS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分析。结果:42例获1年1月的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8%,疗效满意。结论:USS椎弓根钉系统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4):335-336
Mixter和Barr在1934年成功地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开创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新纪元。同年,Ball报道了经脊柱后外侧入路椎体穿刺活检技术。此后,Walls(1948年)和Craig(1956年)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脊柱后外侧入路椎体穿刺活检体会。这些经验为日后开展的腰椎经椎体后外侧入路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颈椎手术开展则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10.
腰椎退变可导致非常棘手的、保守治疗无效的长期慢性腰腿疼痛.对于此类情况,目前国际骨科领域脊柱手术处理的理念正逐步转变到非融合技术上来.对于早期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处理,使用非刚性固定的力学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这种治疗方式和全腰椎间盘置换术一起在新的分阶段式骨科脊柱手术策略中迅速起到特殊的作用,可以避免腰椎退行性病变节段的最终融合.我们于2007年10月-2008年8月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早期腰椎退变性疾病1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腰椎退变可导致非常棘手的、保守治疗无效的长期慢性腰腿疼痛。对于此类情况,目前国际骨科领域脊柱手术处理的理念正逐步转变到非融合技术上来。对于早期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处理,使用非刚性固定的力学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这种治疗方式和全腰椎间盘置换术一起在新的分阶段式骨科脊柱手术策略中迅速起到特殊的作用,可以避免腰椎退行性病变节段的最终融合。  相似文献   

12.
背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引出来其他并发症,如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或加剧已存在的脊柱退行性变等问题。针对腰椎融合固定的问题,近年来腰椎弹性固定成为一个热点。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修复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L3,4节段5例;L4,5节段20例;L5S1节段20例;L3,4,L4,5双节段6例;L4,5,L5S1双节段8例,L3,4,5 S1三节段患者3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2-72岁,平均50.8岁。根据使用不同内固定系统分为3组,使用通用动态腰椎固定系统17例,K-Rod后路动态稳定系统28例,Dynesys系统17例。随访24-48个月,评价指标包括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分析及疗效优良率。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获得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末次随访时置入节段及邻近节段高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各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是修复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3种弹性固定虽然存在结构的不同,但是早期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区别,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腰椎退行性变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一组病症,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传统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失稳多采用融合手术,但融合手术同样破坏了脊柱的生理结构,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且患者术后常常遗留反复的腰痛,对于早期的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使用非刚性固定的力学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脊柱非融合技术之一,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评估脊柱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RFS)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应用DRFS复位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36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依邹德威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32例,良3例,可1例。结论:腰椎滑脱症采用DRFS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是一种简便易行、复位效果可靠、疗效优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或加椎板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2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脊柱复位固定术 (RfⅢ)与BAK腰椎间融合器结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 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施行后路减压 ,单节段RfⅢ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及BAK腰椎融合器融合的治疗。随访 18个月 ,对术后治疗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结果 10例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 ,1例无效 ,治疗有效率 91%。结论后路减压 ,单节段RfⅢ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BAK腰椎间融合器的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脊柱融合术被广泛使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融合后仍然存有腰部活动受限、脊柱动力学改变、邻近节段加速退变等一系列继发腰椎不稳以及椎管狭窄等症状的出现.目的:综述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01/2009-12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lumbar spinal fusion, destabilization, non-rigid fix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84篇.结果与结论:腰椎融合术仍是目前治疗腰椎不稳的标准方法,但腰椎融合率与临床满意率并不呈正比,而且腰椎融合有导致相邻节段加速退变的潜在可能.尽管目前还没有评价固定椎体间活动范围的量化标准,但理想的动态固定应能保证正常的脊柱稳定性,并且最大限度地恢复节段间的活动度.近年来,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非融合固定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更符合生理需要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一系列传统融合技术所带来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方法将在新的分阶段式外科策略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避免退变椎间节段的最终融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15个间隙),其中L2~3 1例,L3~4 5例,L4~5 9例。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在手术前后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7~24个月随访。术后1、6个月JOA评分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JOA评分同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动态稳定"手术,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节段稳定性,促进退变椎间盘的恢复,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脊柱后路固定手术已发展多年 ,内固定器种类繁多 ,但内固定是暂时的 ,骨性融合才是永久的。后路手术常忽略这点 ,故长期随访常发现缺乏可靠支撑而断裂失败而需再手术的病例。笔者改进国外的TFC、BAK等系列产品和器械 ,研制出了JR型脊柱腰椎融合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制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之脊柱常规椎板切除减压、关节突切除、椎孔扩大成型、脊柱二次手术或脊柱不稳施行固定手术、腰椎间隙变窄、腰椎假关节、复位不理想 (仍有 1°滑脱 )及峡部裂滑脱的纠正等的脊柱融合器 ,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症状 ,提高骨融合率 ,降低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20.
动态非融合椎弓根螺钉软系统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强直固定脊柱融合是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手术方法,但是,临床满意率还不够高,而且还存在潜在并发症.Dynesys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动态椎弓根螺钉软系统固定,可保留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功能的完整性,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总结分析Dynesys有关研究,介绍Dynesys的主要治疗机制、生物力学件能、治疗效果和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Dynesys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Lumbar,Non fusion,Dynesys",中文检索词为"腰椎,非融合,Dynesys".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4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1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Dvnesys是一种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动态椎弓根螺钉软系统固定.它在维持腰椎一定活动度和局部前凸条件下,不仅能够限制不稳定节段异常运动,还能减少椎间盘和小关节的负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结果显示,疗效与传统强制固定融合术相当,但它的手术创伤较小,临近节段无继发退变等风险增加,更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即使失败后还可以行强制固定融合术.这种非融合脊柱后路内固定,避免了部分患者脊柱融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脊柱功能,符合当今脊柱非融合功能重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