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高脂喂养的糖尿病(DM)大鼠胰腺内脂质及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GSIS)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DM高脂饲养组(DH)及DM高脂饲养胰岛素治疗组(DHI)。测定血糖、胰岛素、FFA、TG、胰腺内TG和FFA、胰岛素蛋白表达和相对β细胞数量、计算△I30/△G30及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结果 与DH相比,DHI血TG和FFA下降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胰腺内TG和FFA含量明显下降(P〈0.01),△I30/△G30、MBCI、胰岛素表达和相对β细胞数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长期高脂喂养DM大鼠可导致脂质异位沉积于胰腺,并进一步损伤GSIS。GSIS受损可能与胰岛素合成降低,β细胞数量减少有关。胰岛素治疗对高脂所致的上述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对小鼠胰岛素瘤细胞系βTc6细胞葡萄糖激酶(GK)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表达及相应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FFA(0.25、0.50、1.00 mmol/L)干预βTc6细胞24 h,应用逆转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K和GLUT2表达情况,并观察细胞形态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GSIS)的变化.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经过0.25 mmol/L FFA 作用24 h后,未见细胞形态学及GSIS 明显变化,细胞内GK和GLUT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GK对照组0.80±0.12,GLUT2对照组0.72±0.11)比较亦未发生明显改变(均P〉0.05);(2)0.50~1.00 mmol/L FFA 作用24 h之后,βTc6细胞内可见脂滴积聚,细胞团有崩解的趋势,随着浓度的增大,上述现象愈加明显.细胞GK(GKFFA0.500.32±0.05,GKFFA1.000.24±0.03)和GLUT2 (GLUT2FFA0.500.28±0.04,GLUT2FFA1.000.21±0.03)mRNA表达逐渐减低(均P〈0.05),相应的蛋白表达水平亦逐步降低,胰岛素分泌也逐渐减少(均P〈0.05).结论 低浓度FFA对胰岛β细胞生存和GK、GLUT2表达以及GSIS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浓度的FFA将损害β细胞,并抑制GK和GLUT2表达以及GSIS.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软脂酸(PA)对HIT-T15细胞凋亡、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试验分对照组、0.5 mmol/LPA和1.0 mmol/LPA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及线粒体形态,流式细胞仪(FC)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ATP/ADP,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和核呼吸因子1(NRF-1)mRNA,放免法测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GSIS)。结果PA能使线粒体肿胀、嵴破坏;细胞的凋亡率增加,且FC检测高浓度PA组凋亡率增加更显著;ATP/ADP比率下降;PGC-1mRNA和NRF-1mRNA表达增加,高浓度PA组增加更显著;GSIS下降(P均〈0.05)。结论PA导致HIT-T15细胞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及GSIS下降,可能与PGC-1和NRF-1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在胰岛β细胞(NIT-1细胞)上的表达及其LDL和氧化型LDL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室培养NIT-1细胞,用RT-PCR扩增后电泳检测LDL受体在NIT-1细胞上的表达;检测LDL及氧化型LDL对胰岛β细胞活性和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LDL受体在NIT-1细胞上表达;与对照组相比,LDL及氧化型LDL对胰岛β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LDL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影响(P〉0.05),氧化型LDL能显著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P〈0.01);LDL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氧化型LDL能显著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P〈0.01)。结论LDL受体在NIT-1细胞表达;LDL及氧化型LDL对胰岛β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但氧化型LDL显著降低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和细胞胰岛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短期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体重160-170g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2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h,检测以下指标:(1)采静脉血检测胰岛素和FFA水平;(2)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活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3)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2(IRS-1、IRS-2)和解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FFA组血胰岛素水平较NS组增高[(25.2±2.3)比(18.6±1.7)mU/L,t=7.9,P〈0.05],FFA水平也显著高于Ns组[(1.39±0.18)比(0.64±0.10)mmol/L,t=12.8,P〈0.05]。FFA刺激后,FFA组活体和离体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均较NS组增强[活体分别为(137±24)、(80±16)mU/L,t=6.8,P〈0.05;离体分别为(272±4)、(227±4)mU/L,t=28.6,P〈0.05]。与NS组相比,FFA组胰岛细胞IRS-1mRNA表达增加了29.3%4-2.6%(t=2.2,P〈0.05),IRS-2mRNA及UCP-2mRNA表达分别增加了345.1%±4.7%、228.4%±4.2%(t=3.4、3.0,均P〈0.05)。结论血浆FFA水平短期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有刺激作用,但同时激活线粒体氧化应激,使UCP-2表达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长期高脂喂养的糖尿病(DM)大鼠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3—08—2004-11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实验室的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正常饮食组(DN,n=10)、糖尿病高脂饮食组(DH,n=10)、糖尿病高脂饮食胰岛素治疗组(DHI,n=10)及正常Wistar大鼠正常饮食对照组(NC,n=10)。于胰岛素治疗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根据血糖和血胰岛素值计算糖负荷后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A130/AG30)和修正的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U。留取空腹血浆测定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TG)。留取尾部胰腺组织测定胰腺内TG和FFA。结果 与DN组和NC组相比,DH组血和胰腺内TG及FFA计量明显增多(分别为对DN组,P〈0.01、P〈0.01;对NC组,P〈0.01、P〈0.01;时DN组,P〈0.01、P〈0.05;对NC组,P〈0.01、P〈0.01),此外,△130/ΔG30和MBCI显著降低(分别为对DN组,P〈0.01、P〈0.05,对NC组,P〈0.01、P〈0.01)。胰岛素治疗后,与DH组相比,胰腺内TG和FFA计量明显下降(分别为P〈0.01、P〈0.01),同时A130/AG30、MCBI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喂养可导致T2DM大鼠胰腺内FFA和TG沉积,并进一步损伤胰岛B细胞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治疗对高脂饮食所致的上述影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游离脂肪酸(FFA)慢性作用对胰岛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FFA损害胰岛功能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油酸作用于胰岛βTC3细胞72h,分别分析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线粒体膜电位,ATP敏感钾电流(IKATP)、UCP2mRNA和蛋白表达;再用油酸和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共同作用,观察UCP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油酸明显增加2·8mmol/L葡萄糖时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16·7mmol/L葡萄糖时的GSIS(P均<0·01),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油酸可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MIF)值,使IKATP外流增加,增加UCP2mRNA和蛋白表达(P均<0·01),呈剂量依赖性;与油酸组相比,油酸 罗格列酮组增加了UCP2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在胰岛βTC3细胞中,FFA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与线粒体功能改变有关。FFA可能通过上调PPARγ增加UCP2表达,UCP2的表达与作用增加可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使线粒体功能下降,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产生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DU RQ  Li HL  Yang WY  Xiao JZ  Wang B  Lou DJ  Bai XP  Pan L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8):661-665
目的探讨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α细胞炎症通路分子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吡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HP)。喂养20周后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Glc)、游离脂肪酸(FF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离体胰岛细胞表面灌注检测高糖状态Glc分泌的动态变化,同时3组大鼠各随机人组8只给予大剂量链脲菌素去β细胞处理,分为正常去β细胞组(NC-B),高脂去β细胞组(HF-B),高脂+吡格列酮去母细胞组(HP—B),采用定量PCR方法比较3组去母细胞大鼠α细胞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1)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NC组,血Fins、Glc、FF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而HP组以上各项指标较HF组均明显改善。(2)胰岛细胞表面灌注,HF组基础Glc的分泌高于NC组(P〈0.01),16.7mmol/L葡萄糖灌注后HF组胰岛的Glc分泌未受抑制,HP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NC-B组相比,HF-B组α细胞NF-κB mRNA的表达增高20.5%,IκBα mRNA表达降低24.3%(P值均〈0.01)。HP-B组较HF.B组NF-κB、IκBα mRNA分别改善78.3%、58.8%。(4)HF组血FFA水平与GIR呈负相关(r=-0.675,P〈0.01);与NF-κB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75,P〈0.05)。结论高脂饲养导致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同时激活了α细胞炎症通路基因的表达且与FFA升高有关。吡格列酮干预能改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罗格列酮对胰岛B细胞增殖、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NOD鼠胰岛β细胞株NIT-1,以胰酶消化离心、收集细胞,按5×10^4个细胞/孔移至24孔培养板,继续培养48h后分别用葡萄糖浓度为5.6—27.6mmol/L的RPMI1640培养基处理,24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1~3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10^-5mol/L的罗格列酮培养;分别于干预24h和48h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IRS)-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四组细胞增殖活性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均随葡萄糖浓度升高而降低,其中罗格列酮1-3组细胞增殖活性和胰岛素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②罗格列酮3组在葡萄糖浓度为22.5、27.6mmol/L培养24h及葡萄糖浓度为11.1mmol/L培养48h时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下罗格列酮3组细胞中IRS-2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变化趋势同上。结论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罗格列酮可促进NIT-1细胞增殖、胰岛素分泌,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RS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增龄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探讨老年糖耐量受损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30只分为青年组(15只)和老年组(15只),观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脂的变化,同时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观察胰岛素敏感性。两组大鼠胰腺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标染胰岛β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利用软件进行荧光强度分析。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的大鼠体重分别为(490.6±7.72)g和(728.9±7.57)g,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大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空腹胰岛素青年组为(0.59±0.14)ng/ml,老年组为(2.37±0.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清FFA水平青年组为(0.76±0.14)mmol/L,老年组为(1.51±0.04)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结果显示青年组大鼠葡萄糖输出速率为(26.02±2.83)mg/(kg·min),老年组为(10.73±0.72)m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3.09±0.80和13.1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老年组胰岛13细胞上胰岛素受体荧光强度减弱,荧光强度分析值青年组为63.55±5.20、老年组为23.2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大鼠存在一定的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胰岛13细胞胰岛素受体减少,可能存在胰岛p细胞自身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DM)人群糖负荷后1小时血糖(1hPG)的切点及其与胰岛口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以OGTT1hPG值为8.0mmol/L和10.5mmol/L为界将非DM人群分为三组,比较各组胰岛B细胞功能和相关指标。结果(1)1hPG〈8.0mmol/L时,HOMA—β、,△I/△G、30minIns和AUC301ns,低于lhPG〈8.0mmol/L组(P〈0.05或P〈0.01),HOMA-IR高于1hPG%8.0mmol/L组(P〈0.05);(2)1hPG〉10.5mmol/L时胰岛β细胞功能和相关指标改变更明显。结论1hPG〉8.0mmol/L时有胰岛B细胞功能改变、早相胰岛素分泌减少及外周胰岛素抵抗存在,1hPG〉10.5mmol/L时这些改变更明显。推测8.0mmol/L可能为1PG的切点。  相似文献   

12.
棕榈酸对胰岛的脂毒性及非诺贝特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棕榈酸对胰岛功能的影响和非诺贝特对棕榈酸所致胰岛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离大鼠胰岛,分6组:对照组、棕榈酸0. 2mmol/L组(PA0. 2)和0. 4mmol/L(PA0. 4)组,非诺贝特组(FF, 5×10-6 mol/L)及PA0. 2 FF组、PA0. 4 FF组。培养24h分别测定基础胰岛素(BIS)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RT PCR或实时PCR测定胰岛素(INS)、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因子1 (PDX 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和PPARαmRNA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A0. 2组和PA0. 4组BIS增加,GSIS升高倍数减少,且PA0. 4组变化幅度更明显;FF组BIS、GSI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 2 FF组比PA0. 2组BIS减少31%,GSIS增加29%;PA0. 4 FF组比PA0. 4组BIS减少56%,GSIS增加121%;PA0. 2 FF组与PA0. 4 FF组GSIS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均P<0. 05 )。( 2 )与对照组比较,PA0. 2组和PA0. 4组PDX 1、INS和GLUT2的表达降低(P<0. 05),但PPARα表达不受影响。(3)与PA0. 2组和PA0. 4组比较,PA0. 2 FF组、PA0. 4 FF组的INS、GLUT2、PDX 1、PPARαmRNA表达增加(P<0. 05 )。结论 棕榈酸抑制胰岛GLUT2、INS、PDX 1mRNA表达,抑制胰岛素转录合成。非诺贝特增加PPARαmRNA表达,与棕榈酸共存时增强GLUT2、INS、PDX 1mRNA表达,显著改善棕榈酸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FFA)对骨骼肌L6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L6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后,分为6组,以5mmol/L葡萄糖为低糖对照组,其中加0.3或1mmol/L的混合FFA为低糖低FFA或低糖高FFA组,以25mmol/L葡萄糖为高糖对照组,其中加0.3和1mmol/L的FFA的培养基为高糖低FFA或高糖高FFA组。干预48h,^3H—D葡萄糖摄取实验(加与不加100nmol/I,胰岛素37℃30rain)验证L6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经荧光探针H2DCFDA观察细胞内ROS含量的变化。结果在5mmol/L葡萄糖组,低糖对照组基础摄糖值为22777.6±6608.7,低糖低FFA组为26027.5±4085.7,低糖高FFA组为146805.1±21099.4。胰岛素刺激后,低糖对照组为76586.5±18450.1,低糖低FFA组为43738土9203.6,低糖高FFA组为32050.6±3362.3,较低糖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25mmol/L葡萄糖组,基础葡萄糖摄取量为11793.8±551.4,高糖低FFA组11887.3±2082.3高糖高FFA组为13886.1±3872.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低糖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加入胰岛素刺激后,高糖对照组为42798.8±9441.5,高糖低FFA组为23946.9±3839.6,高糖高FFA组为13886.1±3872.9,各组之间差别显著(P〈0.01)。对细胞内R0s的研究发现,低糖低FFA组为2234.2±477.2,低糖高FFA组为1969.0±480.9,高糖对照组为1969.0土229.4,高糖低FFA组为2]84.5±734.2,高糖高FFA组为2571.3±96.7,可以显著增加的L6细胞内ROS,与低糖对照组(615.3±244.3)相比差别显著(P〈0.01)。除对照组之外的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和高FFA可以诱导L6细胞出现氧化应激,同时高糖和高FFA是导致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游离脂肪酸(FFA)对INS-1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活性氧(ROS)水平和凋亡的影响,探讨FFA损害胰岛B细胞功能及SIRT1保护细胞的机制。方法将INS-1细胞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和FFA组,作用36h后分别检测SIRT1mRNA水平、ROS水平和凋亡变化。构建SIRT1过表达质粒,转染INS-1细胞,再在上述两组条件下作用36h后分别检测ROS水平和凋亡变化。结果与BSA组比较,FFA组SIRT1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0.50±0.127251.02±0.08,P〈0.01)、ROS水平明显增加(458.15±134.94725132.86士51.80,P〈0.01)、凋亡增加(36.55±8.16vs5.85±1.65,P〈0.01)。在FFA作用下,SIRTl过表达质粒转染INS-1细胞后较转染前ROS水平下降(284.80±87.97vs458.15±134.94,P〈0.01),凋亡减少(18.72±7.13vs36.55±8.16,P〈0.01)。结论FFA对INS-1细胞功能的损害与氧化应激有关,而SIRT1过表达可减少ROS产生,减少凋亡,从而保护INS-1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糖对胰岛B细胞INS-1E和小鼠胰岛的慢性作用。方法雌性NMRI小风6-10周龄,苯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应用胶原酶技术消化胰腺分离胰岛。传代培养的INS-1E细胞和分离的小鼠胰岛分别于含11.1,25.0mmol/L葡萄糖的RPMll640培养液中培养72h,然后于含3.3,16.7mmol/L葡萄糖的Krebs-Ringer缓冲液中培养60min,留取上清液行胰岛素测定。INS-1E细胞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72h,提取其总RNA,合成相应的cDNA,再行RT-PCR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盒-1(Pdxl),胰岛素1(Insl),胰岛素2(In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的基因表达。结果高糖培养后INS-1E细胞和小鼠胰岛的基础INS分泌增加[INS-1E细胞:(10.47±0.78)vs(7.71±0.59)ng/10000细胞,P〈0.01;小鼠胰岛:(3.85±0.26)vs(2.18±0.21)μg/L,P〈0.001],糖刺激的INS分泌减少[INS-1E细胞:(17.11±1.98)vs(30.76±2.20)ng/10000细胞,P〈0.001;小鼠胰岛:(14.78±1.03)VS(20.46±1.49)μg/L,P〈0.01];高糖处理后INS-1E细胞的Pdxl,Insl,Ins2和Glut2的mRNA水平下降。结论高糖对胰岛β细胞具有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IS)状况与空腹血糖(FPG)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12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索释放试验(IRT),按HOMA模型计算HOMA~IS值。结果: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而下降,当FPG≥8.33mmol/L,IS显著下降(P〈0.01);但当FPG≥13.88mmol/L,IS下降无显著性(P〉0.05),IS与血糖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胰岛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浓度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呈负相关,当FPG≥8.33mmol/L时,IS失代偿,并不进一步显著下降,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db/db小鼠胰腺及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中micro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4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0.1ml生理盐水或300ng/g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每E12次。8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TPGTT)。8周末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分析小鼠胰腺B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小鼠胰腺microRNA(miR.375和miR-34a)的表达。INS-1细胞分别给予0.5mmol/L棕榈酸培养0、48、72h或100nmol/L利拉鲁肽预处理12h后,给予0.5mmol/L棕榈酸培养72h,RT—PCR测定miR-375和miR-34a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数据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分别为7.3%±0.3%和4.7%±0.6%,t=16.47,P〈0.01);IPGTT血糖曲线下面积降低[分别为(4568-4-197)和(1927±127)mmol·L-1·min-1,t=26.53,P〈0.05];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增加[分别为(1080±247)和(2818±378)μg·L-1·min-1,t=7.73,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小鼠胰岛素阳性面积增加(分别为1.40±0.30和0.37±0.09,t=19.14,P〈0.01),Brdu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分别为2.40%±0.22%和0.73%±0.10%,t=4.97,P〈0.01)。利拉鲁肽组小鼠胰腺miR-375与miR-34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0%(分别为1.1±0.3和2.2±0.5,t=3.08,P〈0.05)和71%(分别为1.1±0.3和3.8±1.2,t=2.80,P〈0.05)。棕榈酸培养使INS-1细胞miR-375表达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增加,利拉鲁肽可抑制棕榈酸诱导的miR-375表达(F=7.20,P〈0.01)。结论microRNA可能是利拉鲁肽调节β细胞增殖的靶点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玉米须水提物对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水溶提取法制备玉米须水提物(主要成分为玉米须多糖)。采用高脂高糖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雄性SD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玉米须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共6组。给药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体重(BW)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和HOMA-β,免疫组化法分析胰岛中胰岛素表达水平,并作HE染色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的玉米须水提物可呈剂量依赖型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FBG、BW和Fins的水平(P〈0.05或P〈0.01),明显降低大鼠HOMA-IR(P〈0.05或P〈0.01),显著升高HOMA-β(P〈0.05或P〈0.01),明显增强胰岛细胞中胰岛素表达(P〈0.05或P〈0.01)。结论玉米须水提物能改善T2DM大鼠胰岛素低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棕榈酸盐对胰岛β细胞凋亡及胰腺衍生因子(PANDER)的影响,并观察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对其的干预。方法培养β-TC3细胞分别以PA、PA+GLP-1以及空白处理24h,以MTT法、Annexin-V/PI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法测定PANDER mRNA的表达。结果PA浓度达0.25mmol/L时细胞存活率开始显著下降,并随浓度上升逐渐下降(P〈0.05)。GLP-1能显著拮抗PA致胰岛口细胞凋亡;PA能明显增加PANDER mRNA的水平,而GLP-1能显著抑制PA对PANDER的作用。结论PA在诱导胰岛B细胞凋亡的同时刺激PANDER表达,GLP-1拮抗PA致胰岛β细胞凋亡及PANDER的表达;PANDER可能是GLP-1拮抗胰岛B细胞脂性凋亡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成年大鼠给予高脂饮食(HFD)或能量限制饮食(CRD)干预至老年期,比较糖脂代谢指标及胰岛细胞内胰岛素,胰高糖素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热量摄入在衰老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4~16月龄雄性SD大鼠45只分别给予高脂饮食(热量为5.86kcal/kg,以脂肪供能为主,占总热量的43.27%),正常饮食(热量为3.2kcal/kg)及限制能量摄入(热量为1.6kcal/kg),分别在干预0,8,16周时检测大鼠的体质量,腹腔脂肪,体脂比,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及血浆胰岛素水平,并根据FBG和空腹胰岛素计算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性(ISI)。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岛内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成年大鼠衰老过程中,体质量、腹腔脂肪、体脂比、FFA、TG、FBG及胰岛素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由此计算的HOMA—IR升高,ISI和HOMA-β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细胞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水平和胰岛D凤的面积未见明显变化。(2)HFD组大鼠16周时,HOMA—IR明显上升,ISI明显降低,体质量、腹腔脂肪、体脂比显著增加,FFA显著升高,血胰岛素、胰岛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D干预时HOMA。IR显著降低,ISI和HOMA—p显著升高;体质量、腹腔脂肪显著降低(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降低、血浆FFA,TG,TC水平降低;胰岛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水平亦显著性降低。结论SD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13细胞分泌功能下降等增龄变化,因自成年期开始HFD干预而进一步恶化,因CRD干预显著改善;FFA是增龄过程中受HFD或CRD的影响早且变化最持久的因子;HFD以胰岛素分泌增高为主,作用靶点可能主要在胰岛D细胞,而CRD以降低胰高血糖素为主,作用靶点侧重于α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