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富于脂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及特殊化学染色方法对2例乳腺富于脂质癌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乳腺富于脂质癌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的亚型。临床上2例患者触及乳腺包块。镜下肿瘤细胞大而透亮、胞质泡沫状或空泡状。肿瘤细胞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示:EMA、CK(pan)、ER、PR、P53、Ki-67阳性表达,CEA灶性阳性,AB、PAS阴性表达。结论: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特殊化学染色检查可以正确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2.
朱鸿  徐钢 《医学科技》2000,(1):15-17
目的:对原发性中耳类癌复发进行病理分析。方法将活检标本作组织学(HE染色)、组织化学(奥辛蓝、PAS、嗜银染色)、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查。结果组织学,前后两次活检种瘤形态一致,主要由实体小梁状及腺管状两种结构组成,瘤细胞异形性小,未见核分裂,但可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组织化学,奥辛蓝(AB)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染色阴性,嗜银染色胞浆内可见嗜银颗粒,免疫组化,突触素(Syn)、神经特异性烯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女性乳腺小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探讨其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通过对5例乳腺小管癌进行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乳腺小管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由分化好的小腺体或小管组成,上皮细胞分化较好,轻度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小管结构缺乏肌上皮细胞,部分小管呈锐角状;小管之间为富于细胞的纤维性间质.病理诊断时应与硬化性腺病、微腺管腺病、分化好的浸润性导管癌、放射状瘢痕等鉴别.结论 乳腺小管癌是一种预后极好、由高分化小管结构所组成的特殊类型乳腺癌.  相似文献   

4.
娜仁  饶翔  李乾  卢玉娟 《海南医学》2014,(18):2769-277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结果所有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32~73岁,平均52.5岁;肿块直径为1~5.5 cm,平均3.3 cm;病理形态分型中单纯型13例,占59.1%,混合型9例,占40.9%;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18.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rbB-2阳性率在单纯型与混合型中存在差异。结论乳腺黏液癌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单纯型较混合型淋巴结转移率低。C-erbB-2阳性以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判定乳腺黏液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复习21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19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26.72岁,年均46.8岁。ER阳性表达率为5612%,PR阳性表达率为46.1%。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74.0%。结论C-erbB-2与ER/PR呈负相关。ER/PR与C-erbB-2均表达内分泌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34例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类癌的发病情况以及病变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 15 12 80例病检标本 ,其中类癌 34例。 12例进行嗜银染色 ,34例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 34例 ,其中 8例加染突触素 )辅助诊断。 结果:类癌 34例 (0 .0 2 % ) ,其中胃肠道类癌 18例 (5 2 .94 % ) ,肺类癌 7例 (2 0 .5 9% )。 4 0~ 6 0岁 2 2例 (6 4 .71% ) ,汉族 2 0例 (5 8.82 % ) ,少数民族 14例 (4 1.18% ) ,其中维吾尔族 10例 (2 9.4 1% )。结论:类癌的发生部位以消化道最为多见 ;年龄以 4 0~ 6 0岁多见 ;民族间以汉族较高 ;为降低微小类癌的漏诊率 ,所有手术标本均应做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对9例乳腺粘液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粘液癌主要组织学是癌细胞群漂浮在纤维间质分隔的大小不等的粘液湖内,分为纯粘液癌和混合型粘液癌。结论乳腺粘液癌为低度恶性肿瘤,纯粘液癌较混合型粘液癌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明确诊断标准及分型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8.
邵庆红 《海南医学》2010,21(6):109-110
目的提高对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对5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进行分析,并进行嗜铬颗粒蛋白(CgA)、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5例肿瘤临床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肿块位于阑尾尖端4例,根部1例。光镜下肿瘤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经典的腺管状、岛屿状共3例,混合性类癌-腺癌1例,杯状细胞类癌1例。5例CgA、Syn、NSE均(+)。结论阑尾类癌为低度恶性的APUD源性肿瘤,临床上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炎症性疾病,确诊需术后仔细病理检查,再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从300余例乳腺癌中筛选出符合IMPC(单纯型)形态学标准的病例5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分析研究。结果:5例IMPC无特殊临床症状、体征、肉眼观察及术中冷冻镜下特征;石蜡切片光镜下特征为: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的微乳头或腺泡状细胞簇在纤细网状或胶原纤维性间质分隔形成的透明间隙中浸润;IMPC微乳头边缘EMA(+),肿瘤CD31(-),表明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E-cad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而微乳头朝向间质面的细胞膜则表达减弱或消失。结论:IMPC只能通过组织形态借助免疫组化诊断;IMPC的高淋巴管侵袭和高淋巴结转移要引起病理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方法:收集8例胃肠道类癌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胃肠道类癌镜下主要有两种形态: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免疫组化均表达嗜铬蛋白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铬酶。结论:胃肠道类癌患临床一般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通过内窥镜检查取材活检或以“息肉”行高频电切除后,经病理检查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以及治疗预后进行探讨。方法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sP法行上皮源性标记CK、EMA,间叶源性标记Vimentin、Desmin、Actin等进行检测,对18例乳腺梭形细胞癌进行观察。结果梭形细胞癌的特点:(1)此类肿瘤多发于中年妇女,生长较快,临床无特殊症状;(2)光镜下既有癌巢的结构,又有梭形细胞肉瘤的特征;(3)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成分既表达上皮源性标记CK、EMA,又表达间叶源性标记Vimentin、Desmin、Actin等。结论乳腺梭形细胞癌是很少见的乳腺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很难准确地预测其生物学行为和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仍以四大治疗手段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乳腺类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自述1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象限一包块,约核桃大小,局部无发红,无疼痛不适,无乳头溢液。专科检查:左乳腺内上象限可触及一约5cm×4cm×2cm的实性包块。病理检查,大体:灰红色椭圆形肿物一个,有完整包膜,体积3.5cm×2.4cm×1.8cm,切面灰白色,质中等,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镜下:癌细胞呈镶嵌状排列,大小形态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呈卵圆形,居中。胞浆微嗜酸性颗粒状,由血管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巢状及梁索状,一些区域显示菊形团样结构(图1,见封3),另一些区域排列成腺样结构。间质少、无坏死。免疫组化:NSE(+)(图2,…  相似文献   

13.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1例胃肠道类癌进行了系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总结,其中20例行局部切除,11例做了根治性手术。随访1—10年,27例存活1—10年,死亡4例。结论:我们认为:病理诊断是类癌确诊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的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及有无肝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64岁女性患者乳腺分泌型癌进行光镜观察、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乳腺分泌型癌病理形态学特点无年龄、性别差异,均为小管、微囊结构及实性片状区域,以不同形式组合;癌细胞有嗜酸性细胞与透明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卵圆形,有小核仁,S-100蛋白强阳性,癌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PAS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独立类型的乳腺实体肿瘤,根据其形态学特点、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儿童及青少年发病,预后好,治疗以局部切除;在男性与中老年女性,预后较差,建议改良或根治为主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及组织起源.方法 对1例乳腺分泌型癌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分泌型乳腺癌主要表现为乳房内近乳晕区无痛肿块,大体观察肿物大多周界较清、质硬;光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较小,排列为实性、小囊性和导管性三种结构,癌细胞有颗粒性嗜酸性胞质,癌细胞内外有大量均质嗜伊红耐淀粉酶的PAS阳性分泌物.免疫组化标记:CK( );CEA( );α-乳清蛋白( );S-100( );CgA(-);NSE(-);actin(-);E R:(-);P R( ).腋下淋巴结无转移.结论 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好的肿瘤.临床易误诊为良性肿瘤.确诊必须依赖于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S-100强阳性而其他神经内分泌标记均阴性,是否排除神经内分泌肿瘤而考虑为乳腺肌上皮细胞向粘液上皮分化而形成的肿瘤,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探讨前列腺癌的形态特点,提高前列腺癌与PIN,AAH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前列腺癌101例中选取前列腺癌lO例,高级别PIN16例及AAH9例,前列腺癌转移5例及转移性前列腺癌5例,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34βE12,PSA,PSAP等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特点。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70.3岁,肿瘤组织学表现为结构异常、核仁明显增大、间质及周围神经浸润是其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34βE12染色前列腺癌l0例,显示基底细胞层完全消失,而高级别PINl6例,AAH9例,显示基底细胞层不完全消失。结论 可凭前列腺癌的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34βE12、PAP、PSAP染色将前列腺癌与高级别PIN、AAH等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7.
乳腺鳞状细胞癌是乳腺化生性癌中的一种特殊 类型,较为罕见.目前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 0.07%~2.00%[1],我们在 1999-2010年间收集 8例, 现就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8例均为女性,年龄 33~55岁,平均 47岁.5例 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例伴有局部疼痛,乳头、乳晕均 无糜烂、溃疡及湿疹,无乳头溢液及乳头内陷等症 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性类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张掖市人民医院1999年至2009年3例卵巢原发性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表型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巨检肿物均有完整包膜,2例为实性,1例为囊实性,镜检细胞多有不同排列方式,容易与其他类型的肿瘤混淆.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常表达CD56、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蛋白(CgA),细胞角蛋白(CK)常呈不稳定性表达.结论 卵巢原发性类癌发病率极低,临床上常无症状,其恶性程度低,预后好.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卵巢的占位性病变,确诊需要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186例乳腺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东恩  符云 《中原医刊》2004,31(1):54-54
冰冻切片是手术台上决定下一步治疗的唯一检查手段 ,这种快速诊断方法 ,日益广泛地开展。因此 ,对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要求很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冰冻切片诊断水平 ,现将我科于 1987年~ 2 0 0 2年经冰冻切片检查的 186例分析总结如下。全部病例采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制片 ,HE染色。1 结果分析1 1 本组病例包括良性病变 116例 ( 62 3 6% ) ,恶性病变42例 ( 2 2 5 8% ) ,不能确诊病变 6例 ( 3 2 2 % ) ,误诊病例包括假阳性 1例 ( 0 5 3 % ) ;假阴性 3例 ( 1 61% )。1 2 冰冻切片诊断与石蜡切片诊断比较 ,分为完全符合或基本符合的确诊病…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类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刘志芳宫兆松高秀云(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莱州261400)胃肠道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我院从1980年5月至1995年4月间共收治8例,现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最小53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