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属于中医"消渴内障"等范畴.前人对本病早有认识,如〈河间六书·宣明论方·消渴总论〉指出,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与内障".〈儒门事亲·刘完素三消论〉曰:"夫消渴者,多变聋盲……之类".〈证治要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指出了精血亏损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2.
从湿、毒、瘀谈糖尿病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6-17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是临床上的一种多发病,除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外,严重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长期以来,历代医家将其基本病机锁定为阴虚燥热,本虚标实之证。通过学习古代先贤及近现代医家治疗消渴的理论和经验,笔者认为"湿"、"毒"、"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湿邪为病痰湿内聚或湿热内蕴;毒邪内蕴,耗热伤阴;瘀血阻络,气不得通,血不得行。鉴于"湿"、"毒"、"瘀"对糖尿病的影响,故清利湿热、托里散毒、活血化瘀亦是防治糖尿病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田中伟  赵继红 《光明中医》2011,26(8):1550-1551
贾燕平主任医师是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内科疑难杂证,笔者有幸跟师临床,获益良多。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范畴,但与消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的临床特点及"阴虚为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Ⅱ型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糖尿病中医诊断为"消渴"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中医历来视消渴为大病,病的本质是虚症,表象是热证。故往往采用清热、益气、养阴、温阳等治则,以达到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近年来临床所见II型糖尿病病程迁延,疾病越久则气阴两虚越为多见。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拟益气养阴汤治疗II型糖尿病80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行医经验,谈一下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消渴)的经验。细观《伤寒论》中条文,不难发现,其所论消渴与今之所言消渴(糖尿病)有所不同。今之消渴专与西医之糖尿病相对应,而《伤寒论》中言及消渴者有两条,一为71条(五苓散膀胱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之范畴,《内经》称其为"消瘅"。本文整理挖掘《内经》关于"消瘅"的成因、病机、治疗以及传变预后的精辟论述,探讨分析其精要以借鉴于今之临证。糖尿病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祖国医学对其有丰富的论述和悠久的认识历史,《内经》将糖尿病称为"消瘅",作为以消渴为主症的疾病的总称。笔者不揣鄙陋,将《内经》对本病病机与调护的认识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7.
陈玉翠 《光明中医》2011,26(5):1056-1057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消渴"、"脱疽"范畴,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已有记载。宋朝褚瑞章《卫生宝鉴》中有"消渴病人足发恶疮,至死不救"。明朝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中"三消久之,或目无所之,或手足偏废……"。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产生的内结血瘀所致。而现代医学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因为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为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有关糖尿病的记载,早在《内经》中就已论述甚详,又历经各代医学不断丰富和发展,根据本病"三多一少"的证候特征,基本类同于祖国医学之"消渴证"。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证范畴 ,但中医的消渴证并非就是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定消渴证的诊断依据是 :口渴多饮 ,多食易饥 ,尿频量多 ,形体消瘦。但临床上具备以上证候者 ,虽经空腹、餐后 2 h血糖和尿糖等有关检查 ,有部分患者还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 ,从而排除了糖尿病的存在 ,可是临床主症突出故仍以消渴证来诊断。笔者根据近 5a来的临床实践 ,收集病例 ,兹就 87例非糖尿病消渴证的诊疗分析如下 :1 阴虚燥热 (38例 ) :本证型为消渴证最为常见的证型之一。多见于大病、热病及慢性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消渴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方法:按照WHO诊断标准、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和中医辨证标准,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中医证候以风证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痰证与火热证,其余证候发生频率依次为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证。证候组合以三证组合形式最多,其次是二证组合;三证组合中以风证、痰证、火热证组合最多。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消渴中风病)急性期以标实(风证、火热证和痰证)为主,痰浊和瘀血为脑梗塞急性发作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风动是其发作的环节,火热可能是该病的加剧因素。  相似文献   

11.
消渴变证误诊三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耿献琳 《光明中医》2000,15(3):33-34
中医消渴病的变证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基本相同。消渴变证 ,中医对此早有认识 ,如《诸病源候论》云 :“其病多发痈疽” ,《河间六书》又说 :消渴一证…… ,“故可变为雀目或内障”等。在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出现者容易诊断 ,而临床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者较少见。由于消渴变证多端 ,当今临床以糖尿病合并证为突出表现而就医者盖不鲜见 ,但医者常对此认识不足 ,以致延误病证 ,短则几月 ,长则几年 ,诚可为戒。笔者临证数十载 ,对消渴变证的辨治略有心得 ,今将近年来所遇消渴变证误治病案报告如下 ,以启抛砖引玉。1 小便淋沥案患者…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中医谓之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尿糖阳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中老年多发的临床常见病证。中医学对消渴的治疗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有其独特的优势。消渴系全身性疾患,在临床上有本证、兼证等多种不同表现,病同证异,因而具体治法颇多,现归纳7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日渐升高,故而其防治也日显重要。范冠杰教授在纯中医治疗消渴方面有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情志因素是导致消渴的主要病因之一,且消渴病程中多见肝郁证,治疗上应重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并针对疏肝法总结出固定药串,临床使用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的内涵及在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水毒证(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其率先提出的"毒损肾络"理论学说、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理论的内涵,也拓宽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更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枫主任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在中风(脑血管病)、颤证(帕金森病)、消渴(糖尿病)、痛证、脾胃病的治疗方面已形成完整治疗体系。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导师针刺"消渴组穴"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医家普遍认为消渴主要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1]。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以多尿、多饮、多食、疲乏等为主要表现,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古籍记载为"消渴",病机多以燥热偏盛,津液耗伤立论,治疗多从"三消"入手。然痰湿与消渴亦互为因果[1]。关于湿浊与消渴,《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过食肥甘,脾胃功能障碍为消渴的发病原因之一。《临证指南医案》载"治之以兰,除陈气也"[2],指出治疗消渴病应涤甘肥、醒脾气、化湿浊。有研究表明,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发病与肾虚有直接关系 ,因此 ,滋补肾阴 ,温补肾阳 ,就成为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1 糖尿病与肾虚关系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范畴 ,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按照中医理论 ,消渴的发生虽然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 ,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肾虚。《石室秘录》认为 :“消渴一证 ,虽分上、中、下 ,但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金·刘河间的《三消论》也认为 :“消渴者上实而下虚冷 ,……下寒故小便多出。本因下部肾水虚而不能制上焦心火”。“水者 ,人之本命之元 ,不可使之…  相似文献   

18.
胡彦烨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344-344,F0003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营养物质代谢紊乱.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为典型症状,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久病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糖尿病属祖国医学之"消渴"范畴.早在〈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已有记载,说明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由于消渴以口渴引饮、消谷善饥、多尿为主要特征,故在传统治疗中,滋阴降火为其常法,六味地黄汤为治疗消渴之要方.但糖尿病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程漫长,故辨证施治,显得必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对Ⅱ型糖尿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并嘱调控饮食,适度运动,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证型及方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俞原配穴法治疗消渴证14例沈群(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200065)图书分类号R246.1关键词消渴/针灸疗法穴,原穴,背俞中医所谓消渴,可能包括现代医学中多种病证,糖尿病当属其中之一。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  相似文献   

20.
万晓刚 《新中医》2020,52(3):16-18
消渴之病,自古有之。其病缘于先天禀赋异常,复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诱发,而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其典型表现。一般而言,其病理变化多呈郁、热、瘀、损之发展进程[1]。消渴迁延,浊瘀久停,气血渐亏,百脉虚滞,脏腑俱损,常易变生他病。诸如中风、目盲、胸痹、脱疽、水肿等,每每见于消渴中后之期。以其因果关系密切,如此可谓之消渴变证。然消渴变证之生,并非意味消渴本病的消除,而是两者共存。故此与六经体系之本证变证概念,同中有异。另有病发于消渴本病之前后、与消渴病并存但无明确之因果关系者,则可谓之消渴兼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