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背景:有关利用菲立磁体外细胞标记研究选择的动物主要是啮齿类动物,而研究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的报道目前仍是空白。目的:观察利用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食蟹猴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使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普鲁士蓝染色、电镜和锥虫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菲立磁可以高效率地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标记效率在99%左右。光镜和电镜下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分别可见细小的蓝色铁颗粒和许多包裹铁颗粒的囊泡。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影响。提示菲立磁可以用来体外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后进入大鼠局灶性缺血脑内的短期存活情况及其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BrdU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经尾静脉注射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分别在脑缺血术后1 d、7 d、14 d和28 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到脑内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存活状态和脑内缺血区与非缺血区神经细胞死亡情况,用RT-PCR方法观察到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在14 d和28 d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静脉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移植的1 d主要分布在损伤侧大脑中动脉周围组织间质中,在第3d沿着损伤侧的下丘脑迁移至海马的CA1(cornu ammonis 1, CA1)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的死亡细胞在14 d和28 d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静脉注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能迁移到损伤区并能够明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抗凋亡、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改善微环境、动员神经干细胞并迁移至缺血区可能是静脉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背景:优化人源细胞安全、有效的标记参数及细胞移植后的定位是评价其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的环节。 目的:比较核磁影像对比剂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体外标记人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率、标记效率及核磁共振T2*WI成像的效果,优化标记细胞处理细节。 方法:培养第3代人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以5-30 mg/L菲立磁(Feridex Ⅳ)结合硫酸鱼精蛋白标记细胞。 结果与结论:人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前后细胞的存活率接近(P > 0.05)。以5-30 mg/L菲立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阳性标记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5 mg/L菲立磁标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阳性标记率与20和30 mg/L菲立磁标记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10 mg/L菲立磁标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阳性标记率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 < 0.05)。当≥20 mg/L菲立磁标记细胞时,2种来源的细胞悬液中均出现不易洗脱和过滤去除的氧化铁颗粒。标记后细胞在3.0T MR GRE T2*WI扫描均见随菲立磁的浓度升高,信号强度减弱。提示这2种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10 mg/L的菲立磁-硫酸鱼精蛋白复合物标记是安全有效的,可用临床T2* WI的MR成像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利用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BMSCs)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食蟹猴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BMSCs,使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FE-PLL)标记BMSCs,普鲁士蓝染色、电镜和台盼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食蟹猴BMSCs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 菲立磁可以高效率地标记BMSCs,标记效率在99%左右。光镜和电镜下BMSCs胞质内分别可见细小的蓝色铁颗粒和许多包裹铁颗粒的囊泡。FE-PLL标记对BMSCs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菲立磁可以用来体外标记食蟹猴BMSCs。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证实,细胞移植和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治疗脑损伤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48只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于建模后第3天在脑出血部位分别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及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相比,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1,2周其他2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移植领域仍缺乏有效的方法活体示踪观察细胞移植后体内的转归,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使磁共振移植细胞活体示踪技术成为可能。 目的:对胰岛细胞移植磁共振成像活体示踪的扫描序列和参数进行优化,提高胰岛细胞移植磁共振扫描活体示踪结果的可靠性。 方法:通过SD大鼠门静脉输注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菲立磁标记的胰岛细胞,固定于7 cm小动物专用线圈,在临床1.5T MR上分别采用SE T1W、FSE T2W、FGRE、SPGR对移植前后大鼠肝脏进行扫描,观察输注胰岛细胞前后研究部位的信号变化,并比较不同序列SPIO标记胰岛细胞与周围肝脏组织的对比度噪声比。 结果与结论:FGRE和SPGR都可以较好地克服腹部呼吸运动伪影,敏感地显示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菲立磁标记的胰岛细胞。标记胰岛细胞在SD大鼠肝脏MRI图像上表现为斑点状的信号减低区,广泛分布于肝脏各部位。结果显示磁共振扫描可以对肝内胰岛移植物进行有效示踪,序列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背景:高磁场MRI已被成功应用于示踪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但目前还有应用低磁场MRI示踪移植干细胞的报道。 目的:探讨用0.2 T MRI活体示踪自体皮下移植磁化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布和迁移的可行性。 方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采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和BrdU双重标记后,与壳聚糖复合植入兔自体大腿皮下。自体皮下移植未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和皮下单纯注射超顺磁性氧化铁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普鲁士蓝染色和电镜检查证实细胞胞浆含致密铁颗粒。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后自体皮下移植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GRET2*WI序列成像时产生特征性的低信号改变至少维持8周,且信号逐渐从移植部位进入组织深处。但普鲁士蓝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显示大部分的移植细胞仍停留在原移植部位。提示体外超顺磁性氧化铁能有效地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利用0.2 T MRI活体示踪自体皮下移植的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布和迁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显示,细胞移植对脑出血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有学者在脑梗死后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否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6只SD成年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按不同时间点分为2个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分别在脑出血壳核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20μL/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μL。分别在1,2周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突触素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在脑出血周边区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各时间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的突触素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阳性产物比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比单一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常规干细胞示踪的检测方法,需取实验动物组织进行检查,缺乏示踪的动态检测和无创性。目的:通过体外菲立磁标记骨髓间质干细胞并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明确不同浓度菲立磁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活性的影响和检测菲立磁标记的最佳浓度,并筛选出适合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磁共振成像扫描的成像序列。方法:使用不同质量浓度菲立磁(100,50,25,12.5mg/L)与生长状态良好第3代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孵育24~48h,另设未进行标记的第3代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细胞进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增殖生长情况并描绘生长曲线。细胞普鲁士蓝染色鉴定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标记情况。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确定最佳磁共振成像序列。结果与结论:质量浓度≤25mg/L的菲立磁标记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不会产生影响,并且以25mg/L的标记效果最佳。而≥50mg/L的菲立磁标记则明显抑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菲立磁标记24,48h或子代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标本T1WI、T2WI以及T2*WI3个序列上均可见信号降低,以T2*WI变化最为明显。证实菲立磁可用于体外标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连续性研究。菲立磁标记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存在浓度相关性,25mg/L为最佳标记浓度。磁共振成像T2*WI序列更适合追踪菲立磁标记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在脊髓内存活、迁移及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入脊髓后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本实验首先应用核荧光标记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后通过显微注射技术从背侧将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入正常SD大鼠脊髓内,分别于1d和14d处死大鼠,脊髓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迁移情况,并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specific enolase,NSE)抗体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e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抗体染色,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分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先前探讨了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在正常大鼠脊髓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可在正常脊髓内存活、迁移并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分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应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观察其对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后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制备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手术9d后移植细胞,移植前收集细胞,DMEM清洗,加入  相似文献   

12.
生物物理学     
0501941 磁刺激对大鼠离体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0501942 不同频率脉冲电磁场诱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0501943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0501944 分米波对大鼠再生神经NGF mRNA表达的影响;0501945 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可溶性分子促进神经元存活。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缺血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改良的Longa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1 h后再灌注,24 h后治疗组尾静脉注射3×106骨髓基质细胞,盐水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注射。 结果与结论:在梗死后第7,14天治疗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显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改善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后缺血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多项研究证明,经静脉或经心肌表面注射移植间充质基质细胞促进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善。然而,目前尚缺乏有关经静脉联合经心肌注射移植间充质基质细胞对慢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对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扩增Lewis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将3×106 BrdU标记过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分别经股静脉和经心肌表面注射移植于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等量PBS。4周后检测两组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并对大鼠心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及毛细血管数量。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移植4周后,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提示存留于心肌组织内的移植细胞未分化为心肌细胞,心梗瘢痕区血管密度在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间没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经静脉联合经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未能改善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心脏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背景:作者前期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目的: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神经移植复合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成年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实验组:采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无细胞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②空白对照组:采用无细胞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③自体神经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2周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再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优于无细胞神经移植物组,而与自体神经移植物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证实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的新生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机制。方法: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状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神经元在神经细胞后代中所占的比例。结果:(1)骨髓基质细胞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高比例神经元;(2)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提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促进神经元存活的信号物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将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分别单独移植于帕金森病模型鼠脑内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尚未见联合移植的报道。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与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效果进行比较。方法:用Neurobasal+B27培养3~6代的骨髓基质细胞24h后,收集并离心上清液,即为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后,行BrdU标记。55只大鼠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组,剩余47只采用立体定向仪单侧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注射6-羟基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32只造模成功,随机分为3组,选取右侧纹状体两个坐标点为移植点,单纯神经干细胞组每点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5μL,联合组每点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5μL,模型组不注入任何液体。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通过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蛋白的表达及移植区BrdU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1~8周单纯神经干细胞组、联合组大鼠旋转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移植后第4,8周单纯神经干细胞组、联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在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游泳距离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后2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第8周,各组大鼠6-羟基多巴胺注射侧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表达基本缺失;单纯神经干细胞组、联合组移植区可见一定数量的BrdU阳性细胞表达,多数位于针道附近,部分细胞沿胼胝体迁移。提示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与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和认知能力,与单纯神经干细胞纹状体移植的效果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或者骨髓基质干细胞可脑内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是两种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的比较相对较少。目的:观察比较中脑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帕金森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58只SD大鼠构建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组(20只)、中脑神经干细胞组(20只)、生理盐水组(18只)。造模成功后3周,选取右侧纹状体 2 个坐标点注入骨髓基质干细胞悬液、中脑神经干细胞悬液、生理盐水5 μL。移植后5个月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取纹状体脑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治疗后第5个月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中脑神经干细胞组大鼠旋转次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 0.05),且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 < 0.05),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神经干细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第1周,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纹状体内有BrdU与Nestin双重染色细胞;移植后第1个月,脑纹状体内出现BrdU/GFAP双重染色细胞和BrdU/NSE双重染色细胞;纹状体内存在TH阳性细胞,但未出现明显BrdU/TH双重染色细胞;移植1个月之后,BrdU与Nestin双重染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最终基本消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数量的BrdU/GFAP、BrdU/NSE双重染色细胞,BrdU/GFAP阳性细胞数量相对较多。同一时间点,中脑神经干细胞组也存在类似情况,但生理盐水组未发现双标细胞。结果表明,中脑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改善帕金森大鼠的行为学,且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心肌纤维化是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本实验主要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肌左室重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以及对心脏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诱导、扩增及标记后,植入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心肌中,于28d测定大鼠心脏功能后取出心脏并称量,对缺血性心肌的纤维化程度及注入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观察,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等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情况,并观察了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心肌中骨髓基质干细胞存活;梗死大鼠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10%);Ⅰ胶原、Ⅲ型胶原、TIM-1以及TGF-β1基因表达水平与未注入骨髓基质干细胞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且心肌细胞纤维化被有效抑制。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化,降低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改善心脏功能,有望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背景:作者前期制备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并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其内,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目的: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评价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采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无细胞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空白对照组采用无细胞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后12周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脊髓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再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移植12周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实验组与自体神经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优于空白对照组;足底皮肤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皮下均见棕色阳性反应。提示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大鼠脊髓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