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内经》论中风揽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内经》认为中风的原因极其复杂,内因、外因均可导致中风、其病机不仅涉及人体内外多个脏器、也涉及体内气、血、阴、阳、津、液等多种物质基础的改变。提示对中风的认识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应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探讨中风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韩永刚  高思华 《中医杂志》2006,47(8):636-636
消渴病,首见于《内经》,散见于各篇中,在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后及宜忌等方面均有论述。  相似文献   

4.
浅谈《内经》失眠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内经》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瞑”、“不得卧”等,对其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而精辟,分散于《灵枢·大惑论}、《灵枢·邪客)}、《灵枢·营卫生会》等十余篇文献中,现对其总结、探讨如下。1病因病机1.1阳不交阴是失眠总的病机《内经)}在讨论睡眠的机理时,很重视其与卫气的密切关系。如《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即说明卫气昼行于阳经,夜行于明经,行于阳人则晤,行于阴人则寐。《灵枢·口问》则更加明确地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而且卫气对…  相似文献   

5.
《内经》咳嗽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建云  王东梅 《四川中医》2002,20(12):13-14
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角度,对《内经》咳嗽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内容:外感六淫伤肺致咳,五脏病变及于肺致咳,错误针刺伤肺致咳。明确指出内外病邪犯肺导致肺气上逆是其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6.
《内经》时代古人非常重视"时脏脉"的临床价值,目前很多医家公认"时脏脉"中蕴含科学性。然而由于"离圣久远",《内经》时脏脉的痕迹渐渐模糊,所以后世医家对时脏脉的看法各异,时脏脉诊法在临床上也很少运用。本文主要根据《内经》经文,参考注家的注释,以探索时脏脉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初探《内经》心痛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经》的研读,从通经络之手法、补泻、脉诊、选穴、取穴、进针深度与留针时间等方面初步探索《内经》古典针法。明确论述《内经》古典针法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努力还原古针法的原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德堃 《四川中医》2000,18(12):13-14
《内经》是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其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等篇提出保持身体健康以延年益寿的一系列养生理论、原则和措施 ,体现了中医学的防病保健思想 ,现将其归纳浅述如下。1 法于阴阳 ,顺应自然《内经》养生学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建立起来的 ,人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中 ,若要保持健康 ,就应懂得自然规律 ,适应环境变化 ,所以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 ,并提出春夏就顺其生长之气而养阳 ,秋冬应顺其收藏之气而养阴 ,即所谓“春夏…  相似文献   

10.
“消渴”病名首见于《内经》,虽未有专篇论述,但内容散见于诸篇经文之中。现笔者就《内经》中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内经>非常重视脉诊在针灸中的作用,因为脉诊是诊察患者的病位,确定疾病的性质,了解患者体内脏腑气血盛衰活动情况,从而获得辨证依据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针灸临床工作中,脉诊是针灸医生获得正确辨证、立法、处方配穴和确定针刺手法的必要条件.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特别强调"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一样,如果在针灸临床中忽视诊脉,或诊脉不认真,那辨证、立法、处方配穴和相应的针刺手法就有可能不正确,甚至与真实脉象所反应的病证性质相反,以致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蒙医诊脉的方法、部位和正常脉、病脉、死兆脉,并探讨了脉象与年龄、性别、体质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六腑咳乃五脏之咳日久不愈,进而迁延六腑所致,是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由脏及腑的传变方式,反应了咳嗽久而生变,病情由轻转重。因而病因病机多责之五脏之咳,其症状特点则与各腑生理功能或生理特性的失常有密切联系。临床辨证当抓其本质,并结合兼症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失眠是指特发于老年期的原发性失眠,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有其特有的优势。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密切相关,病机总为肾精气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治疗应谨守病机,审因论治,可采用交通心肾,滋阴补肾,温肾安神等治法,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二仙汤、地黄饮子等补肾中药疗效突出。相关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通过调节γ-氨基丁酸含量以及对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亢进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内经》论飧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武  周波  王轶 《国医论坛》2002,17(1):46-47
飧泄是泄泻的一种 ,作为病证名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它以泻下完谷不化为特征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云 :“夕食谓之飧。以食之难化者 ,尤在于夕 ,故食不化而泄出 ,则谓之飧泄。此俗所谓水谷痢也。”飧泄多由于脾胃气虚阳弱 ,或七情内伤 ,或风、寒、湿、热诸邪客犯肠胃等原因所致。《内经》对飧泄的病因、病机、分类、发病、证候特点均有论述 ,甚至对治疗及预后也有所阐发。本文就《内经》提到的飧泄作一简要分析。1 《内经》对飧泄病因病机的认识飧泄的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脾气虚弱、风邪入中、感受寒邪、水饮留肠、燥伤肺金、肝气…  相似文献   

16.
《内经》消渴论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城东 《四川中医》2001,19(8):15-16
剖析《内经》消渴经文,并参历代名贤之论,列述病因病机,素体赢弱邪侵,或素体肥胖,多湿蕴热,或过食肥甘,滞而为热伤阴,或七情之变,气郁化热瘀阻,治分脾胃热盛兼虚、上焦热盛兼瘀及虚寒消渴等,并述治法、饮食宜忌及预后等;详考“消瘅”之名,症类今之“甲亢”,存疑“消瘅”非“消渴”论。  相似文献   

17.
《内经》咳嗽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证。《内经》对本证已有较为全面的论述。本文拟就分散于《内经》各篇的有关咳嗽的病因病机作一整理探讨,并补充治法方药,以指导临证施治。1外感咳嗽风寒束肺:《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今风寒客于人,……病入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此为外感风寒,闭阻肺气,肺气失直致咳。证见咳嗽气急,咯痰稀薄色白,伴恶寒微热,头痛肢楚,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拟流风散寒,宣肺止咳。方如麻黄汤加味。风热犯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温病乃起,其病气拂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此为民热犯肺,肺炎空…  相似文献   

18.
从《内经》看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昨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相似文献   

19.
《内经》对“汗”论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内经》相关中风病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鹏  王键 《中医药学刊》2004,22(1):113-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