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以下简称金葡菌 )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常见报道以败血症、手术伤口感染较多见 ,经体温计感染报道甚少。我院自 2 0 0 1- 0 8~ 2 0 0 1- 10 ,母婴病房接连不断地发生新生儿 (出生后 2 4~ 72 h左右 )自腋窝处出现如小米粒大小的脓疱疹 ,并随时间延长 ,脓泡越多越大 ,逐渐扩散致全身 ;对龙胆紫和酒精特别敏感 ,用无菌针头挑破后 ,挤出脓汁 ,用75 %酒精涂患处即可痊愈 ,无发热症状。我们检验科对病房内所有直接接触新生儿的物品进行取样分析。1 对象和方法取经高压灭菌后的普通肉汤增菌管、生理盐水、1ml吸管、剪刀… 相似文献
2.
3.
4.
食品中霉菌检测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霉菌监测已成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许多食品种类已制定或相继制定霉菌的限量卫生标准,而现在检测霉菌总数的国家标准方法是琼脂培养基法,该方法所采用的培养基需要实验室自己配制,培养时间长达5~7 d,培养温度采用特殊低温28℃.因此,基层单位和食品企业很难实施,不能有效进行霉菌的检测,使霉菌严重污染的食品造成变质和经济损失,甚至引起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更好的执行食品霉菌限量的卫生标准,加强食品中霉菌的检测,科学、简便、准确和快速的检验是当务之急.经纸片法和琼脂法进行对比,我们认为纸片法较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对流腮合并睾丸炎并金葡菌败血症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14岁。因发热伴双侧腮部肿痛1d入院。入院时T38.4℃,双侧腮部明显肿大,局部有触痛。张口受限,进食时双侧腮部疼痛加重。咽部充血,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腮腺导管口无溢脓,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睾丸无肿痛。患儿发病前有流腮患儿接触史,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深部真菌是病原菌还是定植菌。方法对住院患者标本进行镜检、培养、鉴定,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依据用药的疗效并结合相关检查,判断该深部感染真菌是否为病原菌。结果共分离培养出深部真菌的标本有115例,最多的是痰标本64例,占61.74%;结合临床资料,分离出的深部感染真菌63例为病原菌,占54.78%。白色念珠菌为最主要的分离菌,占68.7%。结论合格的痰标本可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实验室根据真菌培养的生长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病原菌和定植菌,但仍需要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其检测方法主要有4类:病毒培养分离、血清学诊断、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快速检测和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的方法,上述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合胞病毒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是重要的病原因子[1].临床上RSV的检测方法很多,有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桥联酶标免疫法、ELISA法、病毒分离法、PCR法及核酸杂交法等.后几种方法需要特殊设备,且出结果较慢,为了找到一种准确、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前4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我院金葡菌脑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1岁。因发热、发冷2d,来我院求诊。查体:T39.5℃,神志清,无皮疹,咽部充血,心肺正常,病理反射(-)。血常规:wBC8.3×10^9/L,N 0.80,L0.20。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收治入院,对症治疗2d,患者持续高热不退,并且出现头痛呕吐,皮肤出现多个小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相似文献
14.
2006-06、2006-07、2007-03我们先后从3例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该菌,尿液中检出该菌国内少见,随访患者过程中我们发现2例尿中检出该菌与标本留取不当有关,1例为心梗继发阿萨希毛孢子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患者,因此,对于临床标本中该菌的纯培养微生物检验室应进行辨证的溯源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检验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感染者中约50%~85%呈慢性转化,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293株CNS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除万古霉素外,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结论: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的最新动态,以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8.
19.
病历夹细菌检测及消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病区病历夹的细菌污染情况,寻找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对我院病区60只不锈钢病历夹表层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分别采用75%酒精和500 m 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结果未消毒的病历夹染菌量已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行的《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各类普通病房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的标准。所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属、真菌。用75%酒精擦拭消毒病历夹后污染菌的清除率可达90%,500m g/L的含氯消毒液的清除率可达100%。结论500 m 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病历夹是简便、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皮内试验法对1 018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较常见的20种吸入物变应原、20种食物变应原检测。结果:1 018例患者中933例变应原检测呈阳性,其中3种以上变应原阳性882例。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依次是:尘螨439例次,屋尘427例次,夏秋花粉Ⅰ376例次,多价昆虫348例次,海虾310例次。结论:变应原检测可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本组患者变应原检测阳性率较高,其中尘螨、屋尘、夏秋花粉Ⅰ等为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