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混合痔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外剥内扎创面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术后12h时的疼痛度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混合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脱垂性痔病的临床疗效差异,回顾性的总结分析TST在治疗该病中的优势。方法:选择Ⅲ、Ⅳ期痔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组)和对照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感进行评分,比较并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脱垂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明显加重(P0.05),而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PPH,TST术治疗脱垂性痔病在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肛门坠胀积分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术)与Milligan-Morgan术(M-M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有无差异。方法:将86名Ⅲ、Ⅳ度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TST术组)和对照组(M-M术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在脱垂、出血症状的改善及远期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小便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手术在疗效上与MMH手术相似,但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尿潴留程度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野式痔根治术在混合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永安市立医院收治的91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高野式痔根治术)46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45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症状、住院治疗时间、住院费用、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5 d疼痛症状评分、住院费用以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为(4.80±0.56)d,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6,P<0.05)。结论 在混合痔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高野式痔根治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症状,促进肛门功能的良好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外剥内扎创面开放式术(M-M)治疗痔病手术后期护理差异。方法:选择90例Ⅲ、Ⅳ期痔病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组)和对照组A(外剥内扎创面开放式术,M-M组)、对照组B(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TST组的术后出血、排便、排尿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肛门疼痛、水肿等方面与M-M组比较,明显优于M-M组(P〈0.05),与PPH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ST术后需要注重疼痛和出血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肾上腺色腙片联合复方甲硝唑注射对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术后水肿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甲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肾上腺色腙片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水肿、疼痛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5d、7d水肿和疼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色腙片联合复方甲硝唑注射应用在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中,可减轻术后水肿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ST联合外切闭合术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脱垂性混合痔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TST联合外切闭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M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术后疼痛、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出血、肛管直肠狭窄、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8%,对照组治愈率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出血、肛管直肠狭窄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T联合外切闭合术与M-M治疗混合痔疗效相同,但TST联合外切闭合术具有微创、美观、痛苦小、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体现微创理念,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Ⅱ-Ⅳ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发生率、肛门水肿、肛门狭窄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治疗Ⅱ-Ⅳ度混合痔疗效与传统痔外剥内扎术相似,但是对肛门功能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TST术安全、有效、微创,符合肛门直肠生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紫白膏联合消痔洗剂用于混合痔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消痔洗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紫白膏治疗。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创面疼痛、水肿、出血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创面疼痛、水肿、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d,观察组创面疼痛、水肿、出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白膏联合消痔洗剂治疗混合痔术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恢复,缓解疼痛,且安全性强,优于单纯用消痔洗剂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杨国龙 《大家健康》2013,(13):86-87
目的观察P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相关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肛肠科就诊的混合环状痔患者120例,且内痔符合Ⅱ-Ⅳ期诊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P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内痔结扎外痔剥切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纪录之。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6例,水肿2例,尿潴留1例;对照组术后疼痛7例,水肿3例,尿潴留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较传统术式疗效显著,术中出血较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由五倍子、明矾等组成)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组均给予直肠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比较2组手术指标、肛肠动力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1)术后6个月,2组临床疗效、肛门狭窄程度及尿潴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术后6个月,2组各项肛肠动力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肠静息压、直肠感觉阈、直肠耐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肛管直肠压力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痔灵注射液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改善肛肠动力,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基于"阳光服务"的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痔疮患者276例,按照术后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38例)和研究组(1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基于"阳光服务"的CNP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7%(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5%(10/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阳光服务"的CNP干预可明显促进经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的痔疮患者康复,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痔的疗效。方法100例Ⅲ、Ⅳ度痔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PPH术,观察组采用TST术。结果观察组脱垂率、出血消失率、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治疗Ⅲ、Ⅳ度痔病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法,而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野式痔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高野式痔切除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0例,并设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术后水肿、出血、切口延期愈合、痔核残留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尿潴留、痔核复发、术后疼痛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野式痔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与单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对照组行单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水肿症状,促进手术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刘艳  张波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642-1644
目的观察改良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Ⅱ~Ⅲ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DG-HAL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 hemorrhoidectomy)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组术后便血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和术后1周便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当天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DG-HAL术治疗Ⅱ~Ⅲ期内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微创及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术(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MM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P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肛门功能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肛管高压带长度)水平、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0%(91/100),高于对照组的76.00%(7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均高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5/100),低于对照组的18.00%(1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肛门功能指标水平,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加快切口愈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MMH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以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及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种术式治疗的术中情况、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创面出血、肛缘水肿、尿潴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恢复正常工作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与外切内扎术治疗Ⅱ、Ⅲ期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Ⅱ、Ⅲ期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切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水平、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SP、AR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1.35±0.52)分,低于对照组的(2.09±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6/100),低于对照组的17.00%(1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治疗Ⅱ、Ⅲ期混合痔患者可提高肛肠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外切内扎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直肠黏膜膜高位悬吊联合胶圈套扎术在治疗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外二科收治的68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直肠黏膜高位悬吊联合胶圈套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便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疼痛程度,尿潴留、肛缘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直肠黏膜高位悬吊联合胶圈套扎术治疗Ⅲ~Ⅳ混合痔与传统外剥内扎手术相比,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