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赵小艳 《北方药学》2013,(9):189-190
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化学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HOCM的资料。结果:16例HOCM患者经过化学消融术均痊愈出院,2例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结论:PTSMA治疗HOCM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对不良并发症进行干预,这对预防PTSMA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海燕  肖艳  钟梅 《医药世界》2010,12(2):183-184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16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资料,着重术前、术后的身心护理及病情的观察。结果:16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心肌酶谱监测、心电监测、合理的氧疗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晕厥和猝死.  相似文献   

4.
徐锋  卜元园  邹宝明  徐敏 《安徽医药》2014,(12):2345-2346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常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晕厥甚至猝死。近年来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已成为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在此报道1例HOCM行消融术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HOCM ) 2例的初步体会。方法 在临时起搏保驾下 ,用OTW球囊导管封闭靶血管近端后 ,经导管中心腔注入无水酒精消蚀肥厚空间隔 ,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认无冠心病 ,选择明显粗大的第二间隔支为消蚀靶血管 ,测定跨左室流出道 (LVOT)压阶差变化。结果 PTSMA即刻均胸痛剧烈 ;1例出现前间壁、下壁急性心肌梗塞 (AMI) ;均出现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 (AVB)及室性心动过速 (VT)。术后均心功能改善。结论 PTSMA治疗HOCM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6.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差,心源性猝死率高,治疗困难,预后差。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晕厥、猝死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外科治疗的手术风险高,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为原因不明的左室或右室心肌不对称,不均匀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以左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组织学上呈现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的一组心肌疾病。我科收治1例HOCM,采用经皮腔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对患者第一间隔支成功消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不明原因的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达15 mm或以上,并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心脏猝死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1].此类患者手术麻醉的关键是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我院近期对4例并存HOCM患者实施了外科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肥厚梗阻型与非梗阻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2003—2006年入院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12例,其中肥厚梗阻型心肌病54例,非梗阻型58例,对比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平均追踪随访(4.5±2.8)年。结果:肥厚梗阻型与非梗阻型心肌病病人在年龄、家族史、合并症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梗阻型患者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梗阻型。梗阻型患者胸闷、心脏杂音等表现较为多见,其他症状、体征及临床转归在梗阻型和非梗阻型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SAM征)、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LVO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二尖瓣返流等方面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与非梗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临床事件发生率低,且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厚梗阻型与非梗阻型心肌病病人在年龄、家族史、合并症等方面差别不显著。通过积极、以β阻滞剂为主的药物治疗,临床事件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常玉英  杜宇  杜平 《河北医药》2013,35(10):1544-1544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或称为肥厚梗阻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梗阻型心肌病),以及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病变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心腔缩小,心室顺应性减弱,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收缩功能亢进,舒张功能降低,最后可能发生猝死,或变为扩张性心肌病或心力衰竭[2]。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化学消融术治疗42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资料,总结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经过。结果 42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经过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护理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16例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超声心动图提示有明显主动脉瓣下梗阻,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阳性,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LVOTG)阶差≥50mmHg的病人,先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无冠心病且左前降支发出较大间隔支(≥1支,又称为靶血管),在临时起搏的保护下,用Over The-Wire(OTW)球囊导管封闭靶血管近端,臀部肌肉注射50mg哌替啶15分钟后,经导管中心腔注入无水酒精消融肥厚的室间隔,术后7天、3个月各测室间隔厚度、静息LVOTG阶差各一次。结果 2例因无适合的靶血管放弃化学消融术,14例PTSMA时即刻均有胸痛,不剧烈能忍受;6例出现一过性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3例出现室性早搏,1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利多卡因静注均能转复窦性心律。术后心肌酶学变化符合心肌梗死。术后静息LVOTG阶差及心功能呈进行性改善。结论 PTSMA治疗HOCM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3.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HOCM )是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脏病。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其患者生活质量差 ,心源性猝死率高。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8月我们采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 (PTSMA)治疗HOCM 12例 ,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2例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38 5± 11 0 7岁。均符合下列条件 :(1)劳累心绞痛或 /和劳累性晕厥、呼吸困难 ,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 )超声检测 :静息状态下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LVOT/AO ) >30mmHg ,或运动状下 ,LVOT/AO>5 0mmH…  相似文献   

14.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以胸闷、晕厥、心功能不全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常用治疗方法是以药物改善心肌舒张功能,无效后行外科手术。晚近报道的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蚀术(PTSMA)是治疗HOCM的新方法,其临床疗效尚待进一步证实。作者对本院1999年5月~2001年3月收治的5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40例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等检查,然后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发生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脏骤停、自发性持续性室速、猝死家族史、晕厥、负荷或运动后收缩压反应异常、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等。结论通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一系列检查和分析发现,引起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  相似文献   

16.
徐韬  高冬梅 《天津医药》1997,25(4):242-243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一个亚型,是以心尖部及其附近心肌厚为突出表现。左室前壁导联V_3(可延及V_2、V_4)高大R波及深倒置T波是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此病首先由Yamaguch等于1976年首先报告。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特点酷似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极易误诊,本文报道2例。  相似文献   

17.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又称原发性梗阻型心肌病、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等。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较为少见的类型,确切的发病率不太清楚,美国某地区每年以心导管为主的综合性检查2800例以上,发现本病占1%。从患者第一级亲属(first degree relative——父母、兄弟姊妹和子女)的调查表明,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控制的心肌遗传缺陷,其特征为室间隔明显地增厚。大量肥厚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本病组织学特征为心肌细胞肥大、形态特异、排列紊乱。本病病死率较高,多见于青年人,而老年人较少见[1]。由于其许多症状与冠心病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肥厚性心肌病猝死的诱因和病理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肥厚性心肌病心脏体积增大,重量明显增加,平均重量为585 g,室间隔增厚,平均厚度为2.5 cm,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的比值〉1.8。心肌结构紊乱和心肌肥大。结论凡使心脏负荷增加,特别是突然增加的因素,均可能诱发肥厚性心肌病突然发生急性心功不全,发生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