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董家军  伍益 《海南医学》2007,18(3):50-51,56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6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常温组28例,观察亚低温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电地形图(BEAM)、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ICP、CPP、BEAM及预后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亚低温治疗组血清NSE由治疗前的(125.3±21.4) ng/L降至伤后7d的(70.5±20.8) ng/L;TCD示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由治疗前的(65.1±4.9) cm/s降至伤后7d的(52.7±4.3) cm/s(P<0.05),同时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BEAM及预后,在降低ICP、升高CPP的同时,降低急性期血NSE,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33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伤后1 d、3d、7 d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评价其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患者在1 d、3 d、7 d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随机分为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均进行GCS评分、颅内压(ICP)测定、头部CT、ECT、TCD检查。结果利多卡因治疗3~5d后即出现颅内压降低、挫伤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脑水肿减轻,GCS评分在治疗7d、14d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明显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的程度,利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高压氧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为(8.87±1.66)分,观察组为(11.73±1.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率为61.76%,高于对照组的3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有利于促进重度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的苏醒,改善预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②方法总结我院1987~1998年间收治的1 62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的资料,其中亚低温治疗组96例,常规治疗组66例.③结果亚低温治疗组较常规组明显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入院后平均昏迷时间分别为4.8d和21.2d),加快颅高压征减退(7d内减退率为79.2%和30.3%),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1 6.7%和36.4%)和病死率(6.25%和30.3%).④结论亚低温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亚低温及高压氧在重度颅脑创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重度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者预后及自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ADL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及高压氧联合治疗重度颅脑创伤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颅内压(ICP)增高和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临床sTBI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2例,2组患者均予以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标准外伤开颅去大骨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脱水、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GM1钠盐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7 d。分别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h、4 h、6 h、8 h、3 d和7 d的ICP值;无创脑水肿监测仪分别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3 d、5 d和7 d脑水肿扰动系数;治疗7 d后复查头颅CT评价患者的脑水肿缓解状况并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 h后ICP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3 d后脑水肿扰动系数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7 d后头颅CT提示脑水肿的缓解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GCS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GM1对于早期sTBI患者有一定的降颅压、缓解脑水肿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昏迷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亚低温(33~35℃)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rO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及对照组,放置ICP脑组织PbrO2光纤探头,持续监测ICP及脑组织PbrO2。结果亚低温治疗24h后ICP逐渐下降,脑组织PbrO2逐渐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改善脑组织氧代谢。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和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当天或急诊术后以及入院后4、7、14 d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脑水肿变化情况;患者出院当天格拉斯哥预后功能(GOS)评分以及随访3个月时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得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死亡13例(13%),观察组死亡6例(6%),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院当天或急诊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7、14 d GCS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院当天或急诊术后以及入院后4、7、14 d相邻2次测定颅脑水肿面积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当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OS评分分别为4.45±0.57、3.99±0.64,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KPS得分分别为93.24±5.89、81.41±6.72,观察组患者KP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术后亚低温对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在2012.07-2013.07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4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术后亚低温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为期6个月随访中发现,观察组41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20例,中残者12例,重残者6例,植物生存者2例,死亡者1例。对照组41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18例,中残者10例,重残者8例,植物生存者3例,死亡者2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颅内减压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范生升 《大家健康》2015,(1):146-147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科内治疗的26例急性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患者采取纳洛酮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意识觉醒恢复时间、存活率、伤残率及死亡率。并记录分析。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为(7.43±3.54)d,对照组为(10.40±3.9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伤愈后3个月内,P<0.05。),治疗组13例,死亡2例,重度残疾为3例,其死亡率为15.38%,重度残疾率为23%;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死亡率为4例,约占30.77%,重度残疾为5例,38.46%。结论:纳络酮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和重度残疾率,能够加快神经系统的恢复以及意识清醒的速度,值得在基础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治疗154例重型颅脑损伤及9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分别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观察存活数、死亡数。结果:亚低温组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存活率与特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存活率与特重型颅脑损伤也有显著差异;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亚低温治疗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亚低温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坚 《吉林医学》2012,33(30):6512-6512
目的:临床研究亚低温疗法在治疗颅脑损伤后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55例。手术和临床治疗均相同,治疗组使用亚低温治疗法,体温维持在32~35℃,而对照组则维持正常的体温。进行格拉斯评分均为3~8分,治疗前后均判断意识障碍程度以及大脑水肿恢复情况等。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P<0.05),大脑水肿消退明显(P<0.05),1个月内清醒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在治疗颅脑损伤后高热症状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加快患者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亚低温联合乌司他丁对脑保护的疗效。方法将心肺复苏(CPR)救治成功后昏迷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28例)、亚低温组(30例)及亚低温联合乌司他丁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GCS、NFCS评分状况及通气时间、死亡率等。结果联合组7 d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亚低温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亚低温组及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亚低温组及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联合乌司他丁可更好保护脑部功能,加快脑部复苏,改善脑部神经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则根据患者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予以甘露醇治疗,对比2组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 d和7 d的GC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 d和7 d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3 d和7 d的颈内静脉氧饱和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 d和7 d颈内静脉氧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而对照组有不良反应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86.67%)高于对照组(63.33%),中度致残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P<0.05);2组GOS评分重度致残率相...  相似文献   

16.
刘勇  姚娓  姜永珊 《重庆医学》2012,41(23):2419-2420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颅脑外伤并偏瘫患者82例,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均为3~8分,治疗组42例在伤后1个月内行早期高压氧治疗,对照组40例在伤后1个月后行高压氧治疗。观察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后患者GC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和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且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好、致残率越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保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常规组的存活率为73.5%,观察组为88.2%,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与伤后3 d的颅内压,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5%,观察组为11.8%,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存活率,降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uyry,STBI)患者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2例STBI,采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31例纳入观察组,余者纳入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不同时间段L-selectin﹑脑温与GCS水平,对比死亡率﹑存活患者90日后ESS﹑BI与FMA水平。结果第7﹑14日观察与对照组L-selectin低于治疗前﹑GCS高于治疗前,第7﹑14日观察组脑温分别为(35.1±0.6)﹑(37.0±0.8)低于对照组(37.1±0.7)﹑(37.0±0.8)﹑观察组第7﹑14日GCS评分分别为(13.2±1.5)﹑(16.8±3.3)高于对照组(10.3±3.4)﹑(12.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90日后,观察组BI(65±13)分﹑FMA(51±5)分分别高于对照组(55±13)分﹑(4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S﹑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STBI疗效较好,可降低死亡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急救及监护处理.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治疗以及常规监护模式,观察组给予一站式综合治疗及监护模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2.4±0.3)分、平均住院时间(15.5±2.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0.3±0.2)分、平均住院时间(24.6±2.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后遗症6例、发生率1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例、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早期抢救过程中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有效准确的抢救与治疗,对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监测并积极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愈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因此,一站式综合治疗及监护模式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探讨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行亚低温治疗,酌情运用冬眠合剂、肌松剂和呼吸机,肛温控制在33℃~35℃,持续24h~5天。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1CP)、生命体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I/V波幅比值等的变化。结果亚低温组经亚低温治疗后,ICP下降明显;23例血压下降,24例心率减慢,复温后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亚低温治疗后24h及复温后、双侧BAEPI/V比值与对照组同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亚低温组死亡39例,死亡率39%;对照组死亡52例,死亡率5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后重型颅脑伤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从而使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中合理使用辅助药物,可以保障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