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大转子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大转子褥疮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48~74岁,平均59.1岁。供区全部直接缝合,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0cm×24cm,最小为8cm×16cm。结果全部肌皮瓣成活,15例肌皮瓣一期愈合,4例肌皮瓣与创面愈合不良,经换药4~6周伤口愈合。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0~29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未有再次压疮的发生,患者明显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大转子褥疮方法可靠,转移方便,组织供应量大,临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腹股沟区电击伤创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皮片、大网膜及部分肌皮瓣移植修复腹股沟区组织缺损 ,通常侧重于创面覆盖 ,其加强腹壁薄弱区的作用甚微 ,易出现腹壁疝。笔者于 1987~ 1999年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 5例腹股沟区电击伤扩创后组织缺损创面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资 料 与 方 法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4.
阔筋膜张肌岛状肌皮瓣血运障碍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褥疮的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6年5月,对22例25处坐骨结节褥疮应用联合肌皮瓣修复,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35~56岁。均为外伤损伤脊髓致瘫痪,坐骨结节褥疮右侧16例,左侧3例,双侧3例;病程3周~1年6个月。褥疮范围2cm×2cm~6cm×4cm,根据患者创口选择股二头肌长头肌瓣3cm×9cm~4cm×12cm联合臀大肌下部肌皮瓣13cm×7cm~15cm×8cm修复10处,联合股后筋膜皮瓣12cm×7cm~15cm×10cm修复15处。结果术后22例25处坐骨结节褥疮一期修复,12~14d拆线,皮瓣全部成活,24处切口期愈合;1处因皮瓣下有积液,切口引流部位形成小窦道,经换药对症治疗后25d愈合。随访3个月~6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丰满,原手术部位未再发生褥疮。结论应用股二头肌长头肌瓣联合臀大肌下部肌皮瓣更适合修复难治性坐骨结节褥疮;联合股后筋膜皮瓣,手术操作更简便。联合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褥疮手术一期完成,不需植皮,远期效果好,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阔筋膜张肌球拍形岛状肌皮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据肌肉解剖形状和血管分布,将阔筋膜张肌皮瓣设计成上窄下宽,呈球拍形的岛状肌皮瓣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阔筋膜张肌球拍形岛状肌皮瓣,修复中下腹壁大块软组织缺损4例。结果 3例全部成活,1例岛状肌皮瓣远端有小块皮肤坏死,经移植皮片而痊愈。结论 阔筋膜张肌球拍形岛状肌皮瓣是可行的,且皮瓣较窄 的上段似一个延长的蒂,使之移转灵活,而皮瓣供区的上侧面又可直接缝合,从而减少了用来修复皮瓣供区创面所需皮片的面积。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7年4月采用同侧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覆盖关闭腹壁巨大缺损1例获得成功,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半腱肌肌瓣加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褥疮郭力*丁尔英*谢兴乾*廖毅*我们采用半腱肌肌皮瓣加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褥疮10例,术后全部成功。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因外伤致截瘫,年龄20岁~38岁,平均25.1岁,病程2个月~9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骶尾部褥疮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2~79岁,平均56岁。病程5个月~7年。创面直径为4~12 cm,平均7 cm;周围均伴有1~4 cm潜行腔隙。褥疮按照四度分类法:Ⅲ度8例,Ⅳ度25例。术中切取大小为8 cm×5 cm~13 cm×9 cm的臀大肌肌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并切去肌皮瓣远端表皮,形成真皮皮瓣填塞于潜行腔隙内。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例出现皮瓣远端水肿,1例负压引流失效,均经对症治疗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皮瓣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4例复发,1例局部炎症复发;其余26例患者无复发,皮瓣愈合良好。结论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皮瓣成活率高、耐磨,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阔筋膜瓣和髂腹部皮瓣联合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应用带血管蒂的阔筋膜瓣和髂腹部皮瓣联合转移修复手部复杂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临床应用6例.阔筋膜瓣的切取面积为5cm×3.5cm~9cm×7cm,髂腹部皮瓣的切取面积为11cm×6cm~13cm×8cm.结果6例病人皮瓣及筋膜瓣全部成活,筋膜上游离皮片,除一例有小块坏死经换药而愈合外,其余5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3年,手部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阔筋膜瓣和髂腹部皮瓣轴型血管起点靠近,血管蒂长,切取容易,联合转移能提供足够的软组织覆盖,适于修复手部复杂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足躁部严重的损伤除皮肤软组织缺损外,同时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等深部组织缺损.使创伤急诊处理十分困难。自1996年4月.我们采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移植一期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16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联合应用颞筋膜瓣和颞肌瓣修复眶周中度凹陷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颞筋膜瓣和颞肌瓣在眶周中度凹陷畸形修复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筋膜瓣和以颞深动脉为蒂的颞肌瓣,将二者联合应用以修复眶周中度凹陷畸形。结果:8例组织瓣成活良好,外形满意。一例面神经额支短期麻痹,3个月后恢复。结论:联合应用颞筋膜瓣和颞肌瓣是修复眶周中度凹陷畸形的一种简便易行、确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技术中在腹壁和腹股沟肿瘤扩大切除后巨大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8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的7例腹壁或腹股沟恶性肿瘤病人在行根治性扩大切除后造成巨大缺损(缺损面积≥80 cm2),采用带蒂或游离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技术进行一期修复.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一期修复,无手术死亡,仅1例出现少量皮瓣边缘坏死.术后随访3~84个月,2例出现局部复发,未发现有腹壁疝形成.结论: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技术是一期修复腹股沟区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所致之皮肤和肌层巨大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股二头肌长头肌瓣联合半V形股后筋膜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4年4月-2010年6月2家笔者单位收治的坐骨结节深度压疮患者8例共10处创面,压疮范围2cm×2 cm~6 cm ×4cm.设计股二头肌长头肌瓣和半V形股后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股后筋膜皮瓣大小为10 cm ×6 cm ~13 cm×8 cm.统计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9处压疮切口术后顺利愈合;1处因皮瓣下积液引流部位形成窦道,经换药治疗于术后25 d愈合.随访7~34个月,7例患者的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无破溃;1例患者术后9个月压疮复发,再次利用该皮瓣修复得以愈合. 结论 该联合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抗压效果好、可重复利用,是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胸大肌皮瓣及肌瓣一期修复颈部双侧放射性溃疡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胸大肌皮瓣及肌瓣一期修复颈部双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对双侧颈部放射性溃疡进行手术切除,设计胸大肌皮瓣及肌瓣一期修复创面,其中一侧应用肌皮瓣、另一侧用肌瓣进行修复,修复范围最大12cm×8cm,最小8cm×5cm。结果临床应用18例中,术后皮瓣及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0~12d拆线,其中2例肌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年,无新溃疡形成。结论胸大肌皮瓣血管蒂较长、旋转度大、血运可靠,适合一期移植修复双侧颈部溃疡。  相似文献   

18.
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位于鼻腔、鼻窦、眼眶等部位的肿瘤或病变侵犯前颅底,皆行颅面或颅颌面联合进路行病变整块切除术[1].对于颅底缺损的修复办法,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近几年,笔者对前颅底小缺损,使用额部半冠状切口额肌骨膜瓣修复,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6月—2022年7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基本外科收治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 其年龄为65~70岁, 肛周皮肤溃疡大小为5 cm×4 cm~11 cm×9 cm, 皆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中会阴部继发皮肤软组织缺损, 面积为8 cm×6 cm~14 cm×12 cm(盆底无效腔深度为10~15 cm), 均经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修复, 肌皮瓣的皮肤面积为9 cm×7 cm~16 cm×12 cm、肌肉体积为18 cm×10 cm×5 cm~20 cm×12 cm×5 cm、血管蒂长18~20 cm。术中保留大部分腹直肌前鞘, 将皮瓣通过腹腔转移至受区, 将供区残留的两侧腹直肌前鞘反复多次对折缝合, 将腹横筋膜的游离缘与腹直肌前鞘缝合, 再将供区皮肤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移植肌皮瓣成活情况, 记录术后2周内会阴部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会阴部受区及腹部供区恢复情况, 记录腹部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结果术后, 5例患者移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