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草经》胶有两种,曰白胶,曰阿胶。白胶一名鹿角胶,煮麋角、鹿角为之,其色黄白,因又名黄明胶。阿胶以山右东阿县出者为道地,故名阿胶。 阿胶之作也,初以牛皮为之,见《名医别录》。《周礼·考工记》云“鹿胶青白,马胶赤白,十胶火赤”,郑康成注“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亦不言用驴皮。陶隐居论作白胶“细锉鹿  相似文献   

2.
潘登善 《陕西中医》1999,20(9):423-424
<正>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傅致胶,列为上品。陶弘景称之为盆覆胶,《千金·食治》名驴皮胶。晋唐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习称贡胶。由于昔以山东东阿阿井水与牛、驴等皮熬制而成者著称,故传统有“阿胶”之名。 1 历代制胶原料辨析 熬制阿胶的原料,历代有所不同。 《本经》曰:阿胶,“煮牛皮作之”。《新修本草》云:“阿胶……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3.
阿胶又名“驴皮胶”,是一味常用的补血中药,阿胶的临床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第一部经典中药作《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书中记载:“煮牛皮作之”、“味甘平,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相似文献   

4.
阿胶源产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中成药》1994,16(7):49-49
阿胶源产地考山东省阳谷县古井阿胶厂(252300)李强阿胶首次见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二千年历史。书中记载:阿胶“出东阿”。东汉时期《本草》中载:“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及“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又以阿井水煮之最佳”,这...  相似文献   

5.
山东东阿阿胶厂座落在鲁西平原的东阿县县城内,南邻景阳岗、阿胶井,东靠中国第一河——黄河。东阿阿胶已有两千余年的生产历史。最早记载阿胶的医书是《神农本草经》,书中写到: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阿胶”。可见阿胶是发源于山东省东阿县,故名阿胶。解放前,在东阿县阿胶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唐代以前药用皮胶是以牛皮阿胶为主,兼用猪、驴、马等皮的多种皮胶 阿胶之名一般认为首见于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梁·陶宏景合<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作<本草经集注>时,引<名医别录>为"煮牛皮作之".为何必用牛皮?医药文献缺如.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平阴阿胶厂座落在济南市南百余里的平阴县东阿镇,西南面临狮耳山,有狼溪河水自镇上流经,系洪范九泉汇聚而成。自古以来此处即为盛产阿胶之地。阿胶,素与人参、鹿茸齐名而并称为中药三宝。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入上品,称其有“补中益气……久服轻身”之效。李时珍在其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誉为“圣药”,并记载:阿胶产“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  相似文献   

8.
动物胶药分类及临床应用忻家础①我国应用动物胶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实的生产工艺及临床应用的经验。早在东周秦汉,我国即知制造动物胶,并应用于临床。《本草经》记载阿胶(驴皮胶)与白胶(鹿角胶)两种。东汉张仲景著作中,对动物胶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伤寒论》用...  相似文献   

9.
阿胶外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成药》1994,(6)
阿胶外用体会山东千佛山医院(250014)盛子敬阿胶有补血活血、滋阴润燥之功。作者据《医宗金鉴》记载牛皮胶治疗痈疽发背、恶疮、久溃不敛等经验,运用阿胶外用治疗疮痈久不收口或形成瘘道之症,均获满意疗效。1.破溃性颈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结核,农村患者多见,...  相似文献   

10.
阿胶与水质     
阿胶的质量,与其提炼过程中所用的水质,有密切的关系。这已被生产实践所证实。查阅古代医药专著,历代名医对熬制阿胶所应用的水质有详细的论述。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到:“……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葢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真胶  相似文献   

11.
阿胶与其易混品的鉴别叶淑玲③黄丽蓉③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熬、浓缩成的固体胶。为避免鱼目混珠,本文对常见几种外形与阿胶相似的易混品,新阿胶(猪皮胶)、杂皮胶、牛皮胶进行比较鉴别。1正品阿胶长方形块状,黑褐色,平滑而有光泽。质坚硬易碎,断面对光照有玻...  相似文献   

12.
阿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有"补血圣药"之称。该文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对阿胶的名称、基原、加工炮制、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与考证。阿胶的药用记载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其异名包括驴皮胶、盆覆胶、傅致胶等;随着朝代的更迭,阿胶的原料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牛皮为主—牛皮、驴皮混用—驴皮为主—驴皮,阿胶的制作原料由最初的牛皮为主更迭为驴皮,探究驴皮胶取代牛皮胶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二是对牛皮胶与驴皮胶功效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进而影响到临床应用。阿胶的加工炮制方法同样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阿胶在唐代以前主要采用炙和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熬和蒸,以及炒时加用辅料的方法,如宋朝的"蛤粉炒"、清朝的"蒲黄炒"等,辅料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阿胶的炮制理论和炮制方法,大大增强了其补血养血、疏肝调肝、益气清肺的功效。因此阿胶的应用也变得更加丰富,其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从历代医案尤其是清宫医案中,可以看到翔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阿胶强骨口服液中阿胶及掺杂皮源成分的专属性检测方法。方法:用序列分析用胰蛋白酶对阿胶强骨口服液及掺入不同杂皮胶的伪品中胶类成分进行酶解,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选择阿胶特征分子离子峰m/z 539.8→612.4及牛皮源特征肽A特征离子对m/z 641.3→726.2作为检测离子对,离子化模式为ESI+,进行多反应监测。同时,建立阿胶强骨口服液中马皮胶成分红外谱检测法,结合质谱法鉴别掺伪马皮胶样品。结果:3批购买的阿胶强骨口服液保留时间均与阿胶对照药材一致,在7.7 min出峰,未出现与牛皮胶溶液对应的牛皮特征色谱峰。6批掺入不同杂皮胶(牛皮胶、猪皮胶和马皮胶)中2批马皮胶自制口服液检测出阿胶对照特征峰;2批牛皮胶口服液样品检测出牛皮源特征峰。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马皮胶自制口服液在1400~1700 cm-1处吸收峰较特异,可与其它胶质进行区别,补充阿胶强骨口服液对马皮源成分的鉴别。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阿胶强骨口服液中阿胶及杂皮源成分的检测,为阿胶强骨口服液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于大猛 《光明中医》2006,21(9):32-32
阿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千金方·食治》称驴皮胶.因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后世由于以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者质佳,故又有阿胶之名.本文就阿胶的传统制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阿胶,《神农本草经》谓付致胶,陶宏景谓盆复胶,《千金·食治》谓驴皮胶,因唐朝之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故名贡胶,古之熬胶需九天九夜,因而又名九天阿胶。为甘平补血、止血润燥的良药。据考,阿胶的制备与应用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一世纪左右,长沙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胶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亦有阿胶功用之详记,较荷兰1690年始有动物胶的记载早十七个世纪。山东阿胶久负盛名,早在1915年就曾获得巴拿马国  相似文献   

16.
系统考证中医对皮胶类药物应用的分类与历史演变,认为最早的牛皮胶被称为"阿胶"是据其"出东阿""生东平郡"的产地而命名,且与当地水质对制胶的作用有关。唐以前中医皮胶类药物应用主要以牛皮胶为主,猪皮胶也有少量使用。由于唐五代和宋初的"断屠钓"等政策和军用物资需要,直接促成了驴皮替代牛皮成为制作"阿胶"主要原料的历史演变。因此,制作阿胶不必非用驴皮,历史上牛皮更具道地性,这将有助于扩大药用资源,促进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草图经》记载:"牛皮胶制作不甚精。"为求证原因,笔者以北魏《齐民要术》所载煮胶法为基础,分别用鲜牛皮与牛皮鞋制作牛皮胶。结果显示,鲜牛皮制作的牛皮胶出胶率高,胶呈琥珀色,色泽明亮,拍之即碎,断面有玻璃茬,无腥秽气味;而用牛皮鞋制作的牛皮胶出胶率低,胶呈黑褐色,色泽晦暗,不易干燥,拍之难碎,断面无玻璃茬,有轻度腥秽气味。由于北宋的皮革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北魏时期,后者鞋履等旧皮多为未经过鞣制的生皮,前者则为经过鞣制的熟皮。因此,《本草图经》记载的"牛皮胶制作不甚精"真实原因可能是煮制过程中使用了充分鞣制过的熟牛皮。  相似文献   

18.
正阿胶是老少皆宜、滋补作用卓著的宝贵中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出东阿,故曰阿胶。"阿胶作为皇帝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供天府。"唐《本草拾遗》中记载:"诸胶皆能疗风,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注明:"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明代已以驴皮为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本草纲目》记载的阿胶上中下三等分类法,阐述了上等阿胶由牛皮向驴皮演变的原因,古代耕牛保护制度及驴传入中国的时间。马骡驼归属中等阿胶的原因是皮薄毛厚,胶少,倍费樵薪。对于下等阿胶的旧皮区分生熟,生皮可用而熟皮不可用。建议恢复传统阿胶由牛皮制作的汉代古法。  相似文献   

20.
山东平阴阿胶厂发展史山东福胶集团有限公司(250400)郭长城,杨福安,王京娥山东平阴阿胶厂座落于闻名中外的阿胶之乡-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是国家1952年投资,集东阿镇(老东阿县城)诸家制胶作坊技艺,建成的我国第一家国营阿胶生产厂。东阿一带生产阿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