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了正常值所致,当胆红素产量大于排泄量时即出现了新生儿黄疸.有报道大约2/3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早期会出现黄疸,而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在足月儿约为10.5%,在早产儿则为25.3%[1].静脉血检测血中胆红素值超过一定的数值即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因其特殊的胆红素代谢特点,易发生黄疸,在特殊的时期或状态下生理性黄疸可转化为病理性黄疸.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多而复杂,包括ABO血型不合、母乳喂养不当、早产、窒息缺氧、低蛋白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肺炎和其他感染等.目前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已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它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胆红素脑病,也为大家熟知,本文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各种危害及其防治进行叙述,期望能提高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危害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以避免和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梁秀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99-2300,233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1/L、早产儿大于257μmo1/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与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疽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原因多变而复杂,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原因分析及临床观察,对病因进行干预并及时治疗,减少危害是预防或减轻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经皮测胆红素联合血清学最终检测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具有病理性黄疸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采用NJ33A经皮胆红素仪监测胆红素,联合血清学最终胆红素检测为观察组,利用传统目测观察并经血清胆红素检测为对照组.结果 2组在确诊病理性黄疸和符合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足月新生儿时龄、日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新生儿生后2周后黄疸消退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经皮测胆红素明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的阳性率高达91.5%.结论 对经皮测胆红素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和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新生儿,同时血清胆红素最终检测,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得以早期明确诊断和干预治疗,明显降低了新生儿黄疸消退延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导致中枢神经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本研究拟观察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或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复杂,现将我科2007~2010年收治的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早期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1、3、5天采静脉血测胆红素.结果 随出生后24 h血胆红素浓度增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需要干预治疗的病例亦增多.结论 早期监测血胆红素水平,可预测新生儿黄疸及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黄疸尽早消退。笔者所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85-386
目的:研究经皮胆红素联合脐血胆红素检测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方法:采集100例新生儿脐血进行总胆红素测定,分别在出生后24h、48h及72h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胆红素值;在出生后第3天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判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结果:脐血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越高;且当脐血总胆红素水平≥35μmol/L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生后3d内检测经皮胆红素日均值均较高,与非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联合脐血胆红素检测能够有效地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新生儿黄疸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累积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既可为生理性也可为病理性,且后者的病因复杂,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需即时对其进行辨认.为此,首先要掌握胆红素正常代谢及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这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体内胆红素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黄染的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中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最多见,严重者可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手段,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明显的远期副作用而被广泛采用.2006年1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0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较常见,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新生儿死亡或严重后遗症.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施新生儿黄疸的健康宣教十分重要,可以使家长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有效地减少病理性黄疸引起的并发症.现将临床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时宣教的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沉积在皮肤表面,引起皮肤或其它器官黄染的现象。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临床上应早诊断,早治疗,早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郑丹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1):1282-1283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病理性黄疸及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黄疸的干预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新生儿黄疸早期的干预,旨在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本文将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温彩慧 《华夏医学》2006,19(5):904-90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症状,分生理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复杂,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还可以引起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脐血胆红素值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对本院2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测定脐血胆红素值,监测每日经皮胆红素值(TCB),将新生儿按脐血胆红素浓度分<30μmol/L;30~40μmol/L;40~50μmol/L;>50μmol/L,共4组。比较4组新生儿TCB值及病理性黄疸例数,对脐血胆红素浓度预测新生儿黄疽进行分析。比较黄疸组新生儿和非黄疸组新生儿临床特征。结果随着脐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各组新生儿TCB、TSB值增高,病理性黄疸例数增高,脐血胆红索浓度用于预测新生儿黄疽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黄疽组新生儿脐血胆红素值显著高于非黄疸组(χ2=45.28,P<0.01)。经皮胆红素值与脐血胆红素值有高度相关性,(r=+0.871,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能够对新生儿生前已具潜在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予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即新生儿黄疸[1-4],是由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粘膜及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重症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应加强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与脑脊液胆红素检测水平。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9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59例非黄疸但需进行血液及脑脊液检查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胆红素与脑脊液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将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及病因患儿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与脑脊液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患儿的检测水平高于轻度及中度患儿,中度患儿高于轻度患儿,同时母乳性黄疸患儿的检测水平低于其他患儿,且血清胆红素均高于脑脊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与脑脊液胆红素检测水平均较高,且受严重程度及病因的影响均较大,血清检测结果高于脑脊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