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冷干燥环境下肢体火器伤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方法,探讨寒冷干燥环境下火器伤的病理变化特点,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一侧后肢枪击,于伤后1、3、6、12、24、48h进行大体和光镜、电镜的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所有伤道均为贯通伤。伤后12~24h肢体肿胀,伤道内有较多坏死组织和凝血块,伤后48h伤口有少量分泌物;光镜和电镜观察示寒冷干燥环境下伤道病理形态学改变随伤后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加重,但明显轻于常温常湿条件下,挫伤区深层还残存有部分成活肌组织。结论:寒冷干燥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与常温常湿条件相比,其感染出现晚、病理变化轻,因此,救治时不应过分强调彻底清创。且其清创时限可适当延长到12~24h。  相似文献   

2.
探讨火器伤的致伤特点和临床救治上的特殊性。作者对60例火器伤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火器伤的救治水平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运用系统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战创伤早期救治问题进行综合论证研究,为我军卫勤准备提供参考。通过研究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的早期救治与常温常湿环境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救治时间应提前、救治机构应前伸,应根据受伤时间的不同及伤情确定相应的清创方法,救治范围应拓宽、救治能力应完善。  相似文献   

4.
肢体火器伤与全身反应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伤是指在作战过程中,由杀伤性武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机体损伤。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火器伤仍是最主要的致伤类型。战伤与平时创伤有许多共性,但也有其特殊性。从致伤原因看,战伤属于创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现代战伤的特点是伤类多、伤情复杂、伤口污染严重。1创伤弹道学枪弹伤时肌组织吸收高速投射物能量所形成的瞬时空腔是造成组织挫伤的重要原因,从病理形态学上可将火器伤伤道分为原发伤道区(A区)、挫伤区(B区)和震荡区(C区)。A区可作为估计瞬时空腔的依据;B区范围为0.2~0.6cm,是投射物能量侧传导和瞬时空腔脉动时的挤压与牵拉作用形成的失活组织区,以肌纤维坏死、大量白细胞浸润、坏死的肌纤维之间可夹杂正常肌原纤维为特征,超微结构可见该区肌原纤维“Z”线排列紊乱,呈阶梯状结构改变,此区早期界限不易确定,一般需2~3天后出现炎症分解时才能确定损伤范围,其宽度与组织的黏滞性和弹性、致伤物的种类及伤道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C区主要是肌原纤维变性、略显肿胀和血液循环障碍,含水分越多的组织和器官形成的震荡区也越宽。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密度低,枪弹的初速增加,同等弹丸在高原比平原速度快、撞击能量大,造成的伤腔及组织损伤更为严重[1]。2局...  相似文献   

5.
现代火器伤实验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火器伤是以采用高速,高能投射物致武器为特征的创伤,从1979年以来,中国的医学工作者通过数千只犬,猪的运动实验,并结合战伤调查,在对高能投射物致伤机理的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火器伤的局部和全身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特点,防护器材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集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为一体,本文综述十六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的病理学改变,将8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HHE)组和常温常湿(NE)组,分别于火器伤后4、8、12、24h进行大体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定挫伤区、震荡区和震荡外区的ATP、ADP、AMP及能荷含量。结果发现,HHE组大体病理改变较NE组明显加重;光镜及电镜观察到HHE组各区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NE组显著,且呈进行性加重,而NE组的震荡区及震荡外区24h伤道组织病理变化均有减轻趋势。ATP在HHE组伤后8、12、24h挫伤区及伤后24h震荡区较NE组低。ADP在HHE组伤后8h挫伤区及伤后12、24h震荡区较NE组低。AMP在HHE组挫伤区12h后明显高于NE组。HHE组伤后8h震荡区及伤后12、24h挫伤区能荷较NE组降低。说明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伤道肌肉组织病理损伤严重,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肌组织能量储备匮乏,且随时间延长能量储备显著下降;其处理更应强调及早、彻底的清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海水中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早期细菌变化,结合文献探讨初期外科处理。方法:将17只普通级毕格犬分为海水中致伤组(n=14)和地面致伤组(n=3)。海水组于海水中枪伤后救出,伤后0.6、12、24h进行伤道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地面组为观察对照。结果:伤肢肿胀、组织坏死和动物死亡时间,海水组均较地面组严重和提前;海水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以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对多种细菌敏感。结论:海水中火器伤后细菌数量种类多,感染时间提前且严重,处理更应强调尽早彻底清创、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火器伤气性坏疽战时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猛,诊断和治疗稍有延误则导致截肢或死亡。本研究为临床早期诊断分型提供了病理学依据。新的临床分型对早期诊断治疗、减少气性坏疽截肢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颌面部处于暴露部位 ,在高爆武器普遍使用的现战争中 ,致伤机会较多。据统计〔1〕,第一次世界大战 ,法国和俄国的颌面战伤占全身的 4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苏联的颌面战伤占 3 4 % ;在抗美援朝中 ,我军的一组资料中报道颌面战伤为 6 7% ;近 2 0年在我们收治的火器伤伤员中 ,颌面伤占全身伤的 8 79% ,其中颌面部骨组织伤占颌面部火器伤总数的 16 87%。颌骨损伤可粗略地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即粉碎型、线型、洞穿型和混合型 ,其中以粉碎型为最多 (74 5 1% ) ,且伴有骨缺损。1 颌面部骨组织火器伤的早期急救  火器伤的救治经常是在激…  相似文献   

10.
寒冷干燥地区平时火器伤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寒冷干燥地区平时火器伤伤情特点与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对 199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 40例火器伤病人的临床救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 4例枪伤中 ,2 0例一期缝合伤口 ,均一期愈合 ,另外 4例只清创未一期缝合的伤口 ,3例愈合 ,1例感染 ;4例骨折内固定均愈合良好 ,无骨髓炎发生。 16例炸伤病人局部软组织损伤及污染比枪弹伤重 ,14例一期缝合伤口中 ,10例一期愈合 ,4例感染 ,骨折内固定 2例 ,均愈合良好 ,无骨髓炎发生。结论 寒冷干燥地区火器伤早期伤道清创时限可适当延长 ,在平时火器伤的救治中 ,对软组织条件较好的创面 ,早期清创后可一期闭合伤口和骨折内固定 ,这样可减少感染和伤残 ,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火器伤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已基本趋于成熟,人们通过光镜与电镜对损伤后的组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将损伤分为3区:原发伤道区、挫伤区和震荡区,也有人将震荡区进一步细分为组织变性区与组织反应区。其中原发伤道指组织缺损区;挫伤区为紧靠原发伤道的区域,该区域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细胞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将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高温高湿组、热习服组,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犬肢体枪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 、CD8^ 、CDlla^ 、CDllb^ 亚群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lla、CD11b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组伤后lh淋巴细胞CD4^ 亚群表达水平短暂升高,随后下降,10h后明显降低;CD8^ 亚群4h后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相应导致CD4^ /CD8^ 比值8h后持续降低;CDlla^ 亚群8h后降低,而CDllb^ 亚群的变化轻微;热习服能够增加CD4^ 的表达值,抑制CD8^ 大量表达。常温常湿组CDlla、CDllb在致伤后即刻以及伤后4h显著增高;与常温常湿组比较,高温高湿组第2峰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但下降时间提前;犬热习服后可以降低第2峰的高度并且延长其平台期。提示高温高湿环境及火器伤等复合因素共同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热习服则能减轻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损害,提高机体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5.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四肢火器伤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武 《人民军医》2006,49(11):621-622
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要求,解放军153医院领导抽调全院素质好、技术精的医护人员组建卫生营,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积极进行卫勤演练和战伤救护训练。他们先后参加军区组织的实战演练和涉外军事演习,受到军区、总部首长的肯定和表扬。本期摘登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重视和加强颅脑火器伤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颅脑火器伤在所有的部位伤中死亡率最高 ,也是火器伤救治的难点。在美国每年约有 330 0 0人死于火器伤 ,居美国十大意外死亡原因之首[1] 。颅脑火器伤常常累及脑、颌面部、颈部大血管、脊髓等众多组织器官 ,涉及神经外科、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以及整形外科等多个相关学科 ,伤势严重 ,伤情复杂 ,牵涉环节多 ,给伤情的正确判断、救治等造成很大困难。因此 ,提高颅脑火器伤的临床救治水平是当前火器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必须予以重视和加强。一、重视颅脑火器伤的急救36%的颅脑火器伤患者死于院前 ,只有 64%的患者有机会进入医院进行抢…  相似文献   

17.
防治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进行性损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8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常温常湿组和热习服组,肢体枪伤后分别置入相应的人工气候舱。于伤后0、4、6、8、12、24h进行组织形态学及细菌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热习服组伤肢肿胀和局部病理变化较高温高湿组明显减轻及推迟,但较常温常湿组严重并提前;局部组织菌落计数达到感染临界的时限,热习服组与常温常湿组均为12h,高温高湿组为8h,热习服组感染时限明显晚于高温高湿组。提示热习服的获得可减缓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热习服锻炼对机体在热环境下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猪腹部火器伤肠穿孔后细菌学及体温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腹部火器伤肠穿孔后猪体温变化和伤后细菌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战创伤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 h组,实验组建立猪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伤模型后,观察各个时间点的体温变化。进行伤道分泌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及血液的细菌培养及菌群分析。结果:伤后动物体温逐渐升高,在伤后12、24 h实验组的平均体温达40℃以上;伤后8 h,伤道的每克组织细菌数为(5.93±0.78)×105,达到感染的临界值,弹道局部渗出物中均有表面菌群,伤后4 h开始各组可检测到肠道菌群,血液菌培养阳性,可检测到表面菌群和肠道菌群。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穿孔后细菌繁殖快、容易入血,体温升高明显,处理应尽早、合理地清创和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和分析颅服火器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59例颅脑火器伤患者的损伤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本组火器伤类型为:盲管伤162例(62.5%);贯通伤(32.8%);切线伤12(4.6%);合并其他部位伤63例(24.3%),损伤特点是:伤情急、创伤重、病情变化快。经急救和手术处理后,生存225例(86.9%),死亡34例(13.1%)。对187例平均随访5.6年;恢复良好105例(56.1%);轻残54例(28.9%);重残23例(12.3%);植物生存状态5例(2.7%)。结论 迅速对患者开展现场急救、正确地进行伤情评估和急诊手术处理,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