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将2001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35例行PTGBD治疗的伴发MODS的AAC患者,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分成早期手术组(4 d内手术,n=16)和晚期手术组(4 d后手术,n=19)。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例患者PTGBD均获成功,术后24 h内腹痛缓解,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5 d内白细胞下降到正常。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10.5±2.4)d,明显少于晚期手术组(17.1±3.2)d,(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1周器官功能恢复率75.0%(12/1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47.4%(9/19),(P<0.05)。结论 PTGBD治疗伴发MODS的AAC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时机以发病4 d内为最佳,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微创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时机.方法:对102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与102例非超早期手术患者病历对照分析再出血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初次血肿总清除率69.8%~92.1%;3d内意识明显好转43例,占42.17%,死亡13例,其中5例死于脑疝晚期,3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3例死于再出血.再出血率2.9%;非超早期手术组:术后复查头颅CT初次血肿总清除率70.8%~92.1%,死亡20例(19.6%),其中8例死于脑疝晚期,4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6例死于再出血.再出血率27例(26.4%).结论:超早期手术再出血率低, 死亡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胸部脏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3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1例合并胸部脏器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伤后72h内手术组(早期手术组)及72h后手术组(延期手术组)两组,收集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52例,平均住院(13.6±3.4)d;延期手术组59例,平均住院日(20.3±4.3)d;早期手术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延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并发肺炎3例(5.8%),延期手术组术后并发肺炎8例(13.6%),早期手术组肺炎发生率少于延期手术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评分)两组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行组内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当ISS评分≥25分时早期手术组术后恢复优于延期手术组(P〈0.05)。各组在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合并胸部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且严重损伤(ISS≥25分)患者早期手术干预可能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传统常规手术治疗42例(常规手术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4~53岁,平均45.1岁;2015年1月—2017年6月接受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治疗38例(分期手术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5~55岁,平均46.1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结果分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常规手术组为45.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手术组恢复优良率为86.11%,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确定性手术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体温(T)及p H水平较入院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分期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分期手术组患者入院至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害控制的分期手术方案能显著降低不稳定盆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克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2):208-209
目的:浅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颅置管引流术手术时机.方法:分析2009 - 01~2009 - 06采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早期手术(≤6 h)患者17例,再出血4例,二次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2例,死亡2例;早期手术(7 h~24 h)患者21例,再出血2例,1例患者再出血二次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家属自动出院后死亡;晚期手术( >24 h)5例,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手术(≤6 h)手术效果相对差,再出血及死亡率明显高;而早期手术及晚期手术患者的再出血及死亡几率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后期随访1-2年患者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不同时期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早期(瞳孔等圆未大期)手术6例,中期(一侧瞳孔散大期)8例,晚期(双侧瞳孔散大期)2例。结果 16例中存活15例,晚期手术2例中死亡1例。早期手术组3个月后NIHSS评分及梗死对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中期及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可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ABP)的可行性,并与延期LC治疗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收治的90例MAB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每组各45例。早期手术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经常规保守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血清淀粉酶(AMS)、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基本正常后行LC治疗;延期手术组入院后先行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出院,于出院6~8周病情稳定后再入院行LC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累积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KP)水平,以及胰腺炎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LC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累积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延期手术组,累积治疗费用也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ALT、AST及AKP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组间各时间点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各有2例患者(4.4%)复发胰腺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手术组患者术前平均复发(1.52±0.37)次。结论对于无胆道结石的MABP患者早期行LC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同时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接受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时机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2015年3月—2017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颅脑损伤接受开颅手术去骨瓣减压并-196℃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骨瓣患者216例,男性137例,女性79例;年龄18~60岁,平均44.4岁。依据开颅手术后颅骨修补时间间隔分为早期组(67例)和晚期组(149例)。早期组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龄18~59岁,平均43.3岁。晚期组男性92例,女性57例;年龄19~60岁,平均45.0岁。早期组为去骨瓣术后12周内接受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晚期组为去骨瓣术12周后接受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后12个月颅骨修补感染、骨瓣吸收等相关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早期组和晚期组患者共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为3.7%。手术区域及颅内感染发生分别为早期组2例、晚期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5)。晚期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例数多于早期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17例vs.3例,P=0.008);早期组骨瓣不愈合/吸收发生例数少于晚期组(7例vs.41例,P=0.003)。术后12个月早期组Barthel指数(BI)高于晚期组(79.85±7.43)分vs.(70.18±8.16)分,t=2.623,P=0.004。术后12个月早期组GOS评分高于晚期组(3.98±0.94)分vs.(3.22±0.87)分,t=1.834,P=0.041。结论早期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可以改善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颅骨修补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乳房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在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因无法配合放射治疗采用单纯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保留乳房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缓解率(85.71%)与对照组(80.95%)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3年复发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研究组患者的3年死亡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1年死亡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保留乳房手术联合术后根治性放疗近期缓解率和远期复发率及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保留乳房手术,不良反应较轻,对符合条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推广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手术时间的差异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因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确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65岁以上患者232例,根据患者受伤后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早期组患者手术时间48h(n=79),中期组患者手术时间48~96h(n=76),晚期组患者手术时间96h(n=77)。对三组患者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部感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早期组仅为3.9%与3.9%,同期中期组上升至7.6%与6.6%,而晚期组则高达10.5%与1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表明,与早期组的优良率高达98.7%相比,中期组只有93.2%,而晚期组仅有86.3%,表明随着患者接受手术时间的延长,评分越低,恢复越慢,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能够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在2002~2007年行气管切开术的29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5分),伤后1周内行气管切开术为早期组,〉1周为晚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问(9.83±1.37)天,晚期组(19.28±1.65)天(P〈0.01);早期组在ICU治疗时间(13.94±1.25)天,晚期组(24.32±1.51)天(P〈0.01);早期组总住院时间(78.17±12.32)天,晚期组(83.53±10.26)天(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率16.4%,晚期组17.1%(P〉0.05);早期组死亡率21.2%,晚期组18.3%(P〉0.05)。结论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缩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问和在ICU的治疗时间,但在肺部感染率、总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上,时机选择的早晚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2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行常规手术、营养神经、康复训炼,术后3d内开始行2个月高压氧治疗;B组31例行常规手术、营养神经、康复训炼,不采用高压氧治疗,2组均于治疗6月时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结果 2组患者入选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0d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A组较B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者行常规手术、营养神经、康复训练后,行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根据手术时机行急诊肋骨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49例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9.2±7.8)岁。按手术时机分组:受伤后2d内接受早期手术者26例为观察组,2~7d接受晚期手术者23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下床时间、拔管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95.2±13.1)h、(48.8±11.2)h、(32.8±10.7)h,显著少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重度疼痛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胸廓畸形和肋间神经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早期急诊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合并血气胸可以及时消除胸壁软化及反常呼吸运动,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明显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与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手部软组织缺损并进行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治疗的63例的病史资料,根据采用皮瓣的类型分为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组(35例)和前臂游离静脉皮瓣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远期恢复情况。结果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组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Ⅰ期愈合率均显著优于前臂游离静脉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年后,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组手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前臂游离静脉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具有“类生理性皮瓣”的特性,移植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袁红梅  温宁笑  徐劲松 《武警医学》2014,(6):582-584,587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在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左室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NSTE.ACS入院且符合条件入组的患者10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早期(24—48h)介入治疗组(49例)和延迟(≥48h)介入治疗组(52例)。比较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冠脉病变情况、治疗经过及结果,术前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n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来评价不同的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生活质量、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LVDd、LVEF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0d早期介入治疗组与延迟介入治疗组LVDd[(50.83±5.02)vs(52.15±4.79)]、LVEF[(60.98±7.06)vs(57.24±7.08)]相比,早期介入治疗组明显优于延迟介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迟介入治疗相比,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急性NSTE-ACS的左室功能恢复,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技术测定30例尿毒症患者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者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尿毒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EF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在无心脏收缩功能影响时已经存在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确诊为早期宫颈癌并分别行腹腔镜及开腹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为腹腔镜组,46例采用开腹手术为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旁及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目、肛门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相比开腹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快及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3、0.000、0.037,P均〈0.05);而淋巴结切除数、切除范围(宫旁、阴道)、盆腔引流量、术后尿管拔除时间这几个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8、0.105、0.097、0.551、0.74,P均〉0.05)。较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分别为37.0%和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而脏器损伤、大出血、淋巴囊肿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82、0.453、0.332,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并具备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因此,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是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意外胆囊癌(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rcinoma,IGBC)及术前已确诊的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C)这两组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治疗方法,以期得出早期诊断治疗胆囊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0月~2008年3月切除的意外胆囊癌共31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并与同期术前已确诊的36例胆囊癌对比分析。结果在性别、腹痛、发热及黄疸等临床表现方面、术前肿瘤指标血清学检查这类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GBC组多合并或诊断为胆囊结石;IGBC多为T1期及Ⅰ期肿瘤,而GC组多为T3及Ⅲ期肿瘤,两者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年存活例数显示IGBC组有较明显优势,相比GC组有统计学意义。3年后远处转移及5年存活例数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GBC多为早期恶变,且合并胆囊结石率高,早期病例及可切除率、3年存活率相对高,预后相对好,T分期及TNM分期是IGBC显著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语言障碍患者50例,分为康复组25例,对照组25例,在治疗前后通过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价患者语言功能,明显好转的为评价结果提高2度者,好转为评价结果提高1度者,并比较治疗后康复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康复组经4~6周治疗后明显好转18例,好转5例.对照组明显好转2例,好转4例.经过系统治疗的训练康复组言语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积极的主动性康复治疗可以进一步加快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按照不同时机应用CRRT对我院ICU病房28例SAP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早期CRRT治疗的患者较非早期CRRT治疗的疗效好,28 d生存率提高。结论早期行CRRT治疗SAP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