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脾胃虚寒与积滞发生的关系总结,古代医案中关于从虚从寒论治小儿积滞的记载,以及现代医家灵活运用温运脾胃法治疗小儿积滞的文献回顾,说明脾胃虚寒也是小儿积滞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在重视实证、热证易导致小儿积滞的同时,不能忽略虚证、寒症。针对因脾胃虚寒所致的积滞患儿,要加强其脾胃本身之功能,促进运化,以消除积滞。  相似文献   

2.
小儿脾胃贵在健运,保护脾胃功能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调治脾胃法在小儿疾病的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且有效的作用,调治脾胃用药宜轻灵,同时应注意小儿的日常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方法:运用益气健脾消积,养胃生津,健脾燥湿等方法,治疗小儿疳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调理脾胃治疗小儿消化道疾病,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梅国强教授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分析疳积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梅国强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是疳积的基本病因,脾胃运化受阻是其基本病机;另强调辨清虚实,重视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特性,气有余便是火,易致肝郁化火乘脾,愈加伤及脾胃;临证时,梅国强教授运用“轻可去实”法治疗小儿疳积,善用轻清之品,以祛浊气、运脾气,攻补兼施,见解独到;另重点将小儿“脾不足”与“肝有余”有机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何广贤名中医顾护小儿脾胃的思想体现于小儿保健及疾病的防与治。主张小儿保健由零岁做起,此为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步;而小儿脾常不足,无论饮食、外感、内伤,还是药之不慎,均可伤及小儿原本不足之脾胃,故脾胃失调是小儿发病的重要因素,强壮和顾护脾胃应贯穿于治病防病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弼臣教授,素以调理脾胃擅长,治疗小儿消化疾患,经验丰富,应手而效,在广大群众中素有“小儿王”的美誉,吾有幸随其襄诊,悟其理,学其法,临其证,得益匪浅,今特整理小儿厌食症2例,以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临床中尤以"脾常不足"最突出,其消化能力薄弱,运化不健全;生长发育迅速,脾胃功能常显不足;饮食不知自节等均可致小儿脾胃疾病,因此小儿脾胃疾病尤为多见。王俊宏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对治疗小儿如呕吐、积滞、厌食、腹痛等脾胃病有其独到的经验。文章从小儿脾胃病调护、辛开苦降法治疗呕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儿厌食尤重运脾四方面介绍王俊宏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小儿厌食症治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纳呆食少,食欲低下,甚者拒食的一种病症。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认为,造成小儿厌食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理机制也各有不同,因此对厌食的小儿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全面分析其产生的病因病机,因人而异,辩证施治,故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法则,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补中益气,健脾养同法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不和则纳谷不香,脾虚失运则饮食不化。患儿素体虚弱,脾胃气虚,或因病久伤胃气,均可出现不思饮食。此类病因病机为体质虚弱,脾胃气虚,采用补益脾胃,加强脾胃功能之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乳食,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为泄泻。泄泻的证治,分为急性及慢性,习用自拟方治  相似文献   

10.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重视小儿脾胃的调理。小儿脾胃娇弱,调治不当,则变证百出。钱乙在脾胃受损诸证的治疗中形成了独特的辨治特色。辨证上,详审病情,参以时节,细辨寒热虚实,详分轻重缓急;治疗上,妙用温凉补泻之法,遣药重在运脾,所创剂型丰富,轻巧灵活。钱乙调理脾胃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远超出儿科范畴,如补土派调脾胃、保后天的理论即是对钱氏思想的完善与发挥,值得当今临床发掘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肺论治小儿泄泻52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肺论治小儿泄泻52例临床小结江苏省武进市中医院(213161)王武强【关键词】泄泻小儿从肺论治对小儿泄泻的治疗,因遵“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景岳全书·泄泻》)的观点,故论治泄泻均从脾胃着手。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有些病例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则多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脾胃乐颗粒治疗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疗效及对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26例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63);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悬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儿脾胃乐颗粒治疗;2组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铅含量、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酪神经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脾胃乐颗粒治疗厌食症患儿疗效较好,可改善血清瘦素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小儿脾胃的生理、病理及从脾胃论治等方面,闸述了脾胃在儿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脾胃是维持小儿正常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的“命脉”;脾胃失调可以贯穿于大多数儿科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从脾胃论治是儿科治疗最重要的法则。  相似文献   

14.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4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文 《当代医学》2009,15(7):141-142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病症,以小儿大便形状改变(便稀薄带水,可有少量黏液或沫或呈蛋花样夹有奶瓣)和次数增多等为其临床病征,属中医“腹泻”范畴。其病因有内外两大因素,“小儿脾常不足”,从脏腑而论以脾著.“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相似文献   

15.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夏秋季节的小儿腹泻较多,有时抗生素等难以凑效;冬春季节小儿腹泻的并发症或继发症较多,兼邪各有不同,治疗颇为困难,往往易发展成伤阴伤阳脱水的严重后果。中医治疗临床小儿腹泻,着重从脾胃的调治出发,祛除病因,扶正祛邪,以达治疗效果。笔者依据临床经验,对小儿腹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病因1.1居室、饮食与脾胃功能失调的关系1.1.1 小儿“脾常不足”,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的形态功能尚未完善,这是小儿的正常生理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含五脏之气,故《杂证论·脾胃》中说…  相似文献   

16.
杨晓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62-1163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我国婴幼儿发病率高,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四季均见,以夏秋季为多。小儿脾胃薄弱,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  相似文献   

17.
小儿泄泻的辩证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秀 《实用新医学》2006,7(10):970-970
小儿泄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以1岁多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以大便增多,粪便稀或完谷不化为主证。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由于喂养不当,内伤乳食或感受暑热时邪,饮食不洁,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泄泻。中医护理有其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丛丽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中脾常不足,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便秘等。临床上儿科遇到胃强脾弱的证型,主要表现为食欲异常旺盛,大便稀溏,或者大便干结,或夹有不消化样物,伴或不伴有体瘦,乏力,易感等症状。治疗上当以清泻胃火,兼顾脾胃,只有降低食欲,减轻脾胃负担,脾胃功能才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万全《幼科发挥》重视脾胃思想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略述万全重视固护小儿脾胃之气。万全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峰起”。故提出“调理脾胃,医中之王道”的观点。万全强调:强脾胃宜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并取中和之道。  相似文献   

20.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脏腑薄弱,为稚阴稚阳之体,其气血、五脏六腑均赖于脾胃之滋润濡养。故调护脾胃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回顾历代中医各小儿医调理脾胃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我们将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