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CPR、VR成像,结合轴住扫描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显示情况及主要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果:MPR对判断真假腔、内膜瓣、破口入口有帮助;CPR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整体效果较好:VR整体观最好,但显示内膜瓣、破口入口不如前两者。结论:MPR、CPR、VR这三种方法结合轴位图像,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情况,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MRP、CPR、VR、MIP和SSD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 对拟39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团注追踪法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MPR、CPR、VR、MIP和SSD重建对轴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MPR、CPR、VR和SSD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81.9%、84.9%、22.4%和10.9%,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MPR、CPR、VR和SSD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为75%.结论 MRP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和SSD次之,MIP最差.MPR和CPR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VR和SS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主动脉夹层及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E)治疗36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分析、评价图像,全面观察主动脉夹层CT表现及EVE术后转归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诊断AAD的正确率为14.78%(30/203)。增强扫描中MPR和CPR对破口、真假腔及内膜瓣显示率分别为96.1%、100%,MIP对破口、真假腔及内膜瓣显示率分别为14.3%、65%,VR对破口、真假腔及内膜瓣显示率分别为18.2%、91.1%。MPR和CPR的综合显示能力明显优于VR和MIP(P<0.01)。203例患者中,198例破口为多发、5例破口为单发。33例行EVE术后,破口全部消失,3例远端破口仍然存在,均为破口多发者。36例术后均未见瘤体进一步扩大,17例假腔缩小,9例假腔内见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3例壁内血肿大部分消失,4例真假腔无明显变化,5例发现内漏。结论怀疑夹层患者CT平扫应关注主动脉表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EVE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价值,三维重建时应选择MPR、CPR和VR。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以突发性胸痛为主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原始横轴位图像的夹层动脉瘤破口检出率为37.7%,MIP、CPR、MPR、VR、SSD的夹层破口检出率分别为0.0%、46.2%、69.8%、65.1%、39.6%。最终97例能明确显示夹层破口,夹层破口的检出率为91.5%,9例因破口直径太小、升主动脉根部伪影或假腔完全血栓化等原因而显示欠佳。MPR、CPR、VR对夹层破口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SSD与MIP(P<0.01)。MPR、VR对Ⅰ型、Ⅱ型的检出准确率相对较优,而CPR、MPR对Ⅲ型的检出准确率也呈现出相对更佳的综合特点。结论 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对优势,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其中MPR操作简单、对夹层破口的显示能力强及准确分型,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106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的夹层动脉瘤破口检出率为37.7%,MIP、...  相似文献   

6.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  咸耀林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0):920-92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CTA检查的AD,以轴位图像为基础,后处理技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显示夹层的范围及胸腹主动脉主要血管分支的受累情况,清晰显示真假腔、内膜瓣及破口位置、数目。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刨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是AD可靠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患者35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比较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对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的显示情况。结果:①35例患者中,包括DeBakeyⅠ型、Ⅱ型、Ⅲa型及Ⅲb型各11例,3例,9例和12例。②MPR显示内膜破口比例为94.29%(33/35),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显著高于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VR为94.29%(33/35),均显著高于CT平扫,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进行准确的分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瘤(AD)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 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 5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同时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观察记录AD分型、真假腔、内膜初始破口大小、数目等情况,并比较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AD破口检出率。结果 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5例,Ⅲ型32例。45例AD患者中真腔密度明显大于假腔密度占92.9%;假腔直径明显大于真腔占94.6%;破口清晰显示占87.5%。MPR破口显示率92.8%,真假腔显示率96.4%,内膜瓣显示率1 00.0%;CPR破口显示率96.4%,真假腔显示率98.2%,内膜瓣显示率100.0%;MIP不显示AD破口及内膜瓣,真假腔显示率76.8%;VR破口、真假腔、内膜瓣显示率分别为23.2%、100.0%、98.2%。MPR、CPR破口显示率明显高于VR(P0.05),且真假腔显示率明显高于MIP(P0.05)。结论 MSCT在AD诊断上有较大的价值,且MPR、CPR相比其他后处理技术在AD破口、真假腔、内膜瓣显示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阳永康  夏欣  龙廉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95-96,F000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CTA扫描,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位置、夹层的范围、主动脉及分支的受累情况。结论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能快速、准确、无创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主动脉夹层病例的CT横轴位及后处理图像表现,后处理技术包括MPR、MIP、CPR、VR、CTVE等。结果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上,以轴位增强图像最重要,是所有后处理的基础图像,显示的图像信息最可靠,MPR、MIP、VR、CTVE为主要后处理成像方法 ,在原始轴位增强图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重建方法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类型、病变范围、真假腔、破口、内膜片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较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B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Bolus法,即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实时三维重建(Real time 3D,RT3D)及Fly 3D(VR),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及仿真内镜法(VE)。结果:58例中,11例正常,10例主动脉硬化,可见主动脉璧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6例胸主动脉瘤和2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MPR及RT3D等成像,均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3例主动脉缩窄可显示缩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结论:多排螺旋CTA3D胸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9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 主动脉夹层患9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 旬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图像重建(SSD)。结果 同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RP及三维重建衅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Stanford分类法,A型4例,B型2例,3例未明确类型。结论 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层较好的影  相似文献   

13.
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诊断夹层动脉瘤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夹层动脉瘤的MSCT技术,通过对比剂至主动脉最大对比增强期扫描获得大量数据,输入ADW4.0工作站后,应用多层面重建(Muh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容积重建(Vdume reconstruction,VR),表面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MS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MSCT virtual endoscopy,MSCTVE)等对夹层动脉瘤进行图像重建,所有图像由三位有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评估。结果:夹层动脉瘤的特异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的内膜,真假腔的存在;非特异征象是主动脉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和容积重建)能良好地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仿真内窥镜可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MSCT成像技术已成为诊断夹层动脉瘤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MSCT血管造影由于其迅速,非侵入性,高敏感性及特异性且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受累程度而逐渐取代传统CT。扫描在主动脉及分支增强最佳时进行。MS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提供夹层动脉瘤的大量信息,在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助于临床及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在胸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MS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其中正常18例,胸主动脉瘤1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扫描延迟时间采用造影剂跟踪扫描(BolusTracking)。采用三维工作站对数据进行MIP、MPR、CPR(曲面重建)、VRT(容积漫游技术)、VE(仿真内镜)重建。结果: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经MIP、MRP、CRP、VRT等方法成像,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及破裂口。结论: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CTA3D)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 CT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constmctions,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urfaceshadeddisplays,SSD)及容积重建 (volume reconstructions,VR)在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跟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 CT容积扫描 ,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 MPR、SSD、VR成像 ,结合轴位扫描图像 ,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折碎片以及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 :MPR对判断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方向和程度有帮助 ;SSD显示跟骨骨折和距下关节面塌陷的立体效果较好 ;VR虽然立体效果稍逊于 SSD,但能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结论 :MPR、SSD、VR这三种重建方法可互为补充 ,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跟骨骨折和距下关节面塌陷 ,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与脱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MPR、SSD、VR成像,结合轴位扫描图像对骨折分型,观察3种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折碎片以及四肢关节脱位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MPR对判断关节脱位方向和程度有帮助;SSD显示骨折和关节脱位的立体效果较好;VR虽然立体效果稍逊于SSD,但能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结论:MPR、SSD、VR3种重建方法可互为补充,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四肢骨关节骨折和关节脱位,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患者预后的估计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真性主动脉瘤21例,假性主动脉瘤7例,主动脉夹层53例。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六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采用软组织函数重建方法,重建层厚1.0mm,间隔0.7mm。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主动脉MSCTA能清晰显示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主动脉MSCTA,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