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从血管内皮细胞和炎症反应相互作用横向联系角度来进一步探讨其机制的研究还非常罕见.参与移植器官急性排斥反应过程的细胞因子有多种,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起着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和血管新生相互作用.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与分组:采用经典的二袖套法建立近交系DA(RT1a),LEW( RT11)原位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48只大鼠分2组:对照组24只,LEW( RT11 )-DA(RT1a)大鼠间移植为同系移植耐受(syngeneic OLT,OLTS),实验组24只,DA( RT1a)-LEW( RT11)大鼠间移植为同种异体移植急性排斥(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OLT,OLTR).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按移植术后1,3,7天分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reaction,ARR)中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在细胞介导的肝移植ARR时免疫炎症反应和血管新生的关键中介分子.方法 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VEGF在大鼠肝移植ARR时的表达及血浆中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ELISA血清及免疫组化检测显示VEGF在急性排斥组被检测到的水平和表达均比在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术后2天水平最高.结论 VEGF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和移植物存活时间有非常密切关系,并且它是一种早期就表达的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中的表达及其和排斥的关系。方法 大鼠分对照组,CSA组,每组12只。分别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及CSA干预,采用颈部心脏异位移植术式建立移植模型。常规监测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每组5只用于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7只用于动态切取标本。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移植物局部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C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2 0 .4±5 .1)d显著长于对照组(8.6±1.5 )d ,CSA组VEGF的表达强度弱于对照组,其时间变化趋势和高峰时间较对照组推迟并和移植心存活延长时间有相关性。病理观察显示移植心局部的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VEGF表达有关。结论 VEGF高表达促进排斥反应的发生缩短移植心存活时间,提示VEGF的表达和移植心的炎性浸润以及急性排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在移植心脏血管病变及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近交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及SD大鼠,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四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取正常Wistar大鼠的心脏作为空白对照.无排斥组:心脏移植的供、受者均为Wistar大鼠,移植后第60天取移植心脏.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心脏移植的供者均为Wistar大鼠,受者均为SD大鼠;急性排斥组术后未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第5天取移植心脏;慢性排斥组术后给予环孢素A 10 mg·kg-1·d-1,皮下注射,移植后第60天取移植心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心脏的巨噬细胞浸润(CD68阳性细胞数)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PDGF-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无排斥组未见巨噬细胞浸润;急性排斥组巨噬细胞浸润主要见于心肌及冠状血管周围;慢性排斥组巨噬细胞浸润见于心肌及血管周围,在心肌坏死纤维化较严重的区域,巨噬细胞浸润尤为明显;正常对照组、无排斥组、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移植心组织中PDGF-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6、0.31±0.04、0.88±0.12和0.94±0.11,慢性排斥组和急性排斥组中PDGF-A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排斥组(P<0.01).结论 巨噬细胞浸润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移植心脏血管病变及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吸入性损伤后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机械损伤(包括热力和烟雾等)以及内皮系统损伤后所带来的炎性细胞浸润,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肺血管内皮系统的直接或间接损伤,也是阻碍吸入性损伤后期组织修复的关键因素[1].内皮细胞是肺损伤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家族是已知仅对血管内皮有作用的特异性生长因子[2-3].目前,肺外干细胞进入肺组织修复肺损伤可能是重要的细胞治疗措施之一.本研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兔肺内VEGF、Ang-1和Ang-2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细胞及基因治疗吸入性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动态变化及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抗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肢体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Wistar大鼠→Wistar大鼠)、排斥组(SD大鼠→ Wistar大鼠)和CsA治疗组(SD大鼠→Wistar大鼠),术后1、4、7 d获取移植肢体股动脉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肢体血管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供体移植肢体股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仅出现轻微肿胀与ICAM-1表达微弱;排斥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淋巴细胞大量浸润,ICAM-1的表达强度和数量明显增加;CsA治疗组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ICAM-1表达较弱.结论 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水平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有关,CsA可降低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抑制复合组织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梗死心肌后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对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贵州香猪24只,按照计算器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抽取骨髓液3 ml,按照Wakitani的方法培养出骨髓间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5-aza)诱导后,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备用.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经局部注射和结扎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灌注移植入自体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对照组以DMEM作对照.术后3周、6周取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计算机图象分析检测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Ⅷ因子表达.结果实验组梗死区3周、6周bFGF、VEGF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微血管计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后能分泌VEGF、bFGF,诱导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措施,而急性排斥反应(AR)则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是:汇管区混合炎症细胞浸润、胆管炎和血管内皮炎。肝移植后AR是一种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但肝脏由于其自身解剖和生理学因素以及一些非实质细胞的影响,使其在发生AR时具有与其他移植器官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和Flt-1表达的改变,并分析其与斑块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分别检测CAS斑块中Flk-1和Flt-1蛋白和mRNA表达的改变,以CD34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斑块内新生血管.结果Flk-1和Flt-1均主要表达于炎症细胞浸润区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坏死区周边基质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Flk-1和Flt-1染色带,二者与炎症细胞浸润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Flk-1r=0.41,P<0.05;Flt-1r=0.71,P<0.01);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仅有Flk-1表达,与新生血管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4, P<0.01),而无Flt-1表达.结论在CAS病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lk-1和Flt-1均参与了炎症介导过程,而在新生血管生成中可能仅有Flk-1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移植小肠黏膜的形态学改变规律,以对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5例小肠移植受者术后324个肠黏膜活检样本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并在电镜下观察.结果 5例移植后的肠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一致,均先后经历再灌注损伤、淋巴回流恢复、AR、肠功能改变等过程.术后0~3个月间3例发生移植肠黏膜活检病理学诊断为不确定(IND)级至轻度(1级)AR4次,术后3~6个月2例发生IND级至1级AR3次,术后7~12个月2例发生中度(2级)AR 4次,重度(3级)AR 2次.AR的一般形态学改变包括移植肠黏膜结构改变、隐窝上皮损伤、炎症细胞浸润等.结论 小肠移植后肠黏膜活检是监测AR比较可靠的手段,连续动态地观察可以有效地监测术后AR的发生、发展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对于AR须进行综合性诊断,单一形态学改变不具备特异性.移植肠超微结构改变对判断黏膜屏障功能及确定病原微生物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通过颈动脉注射人骨髓间质细胞(hMSCs)移植趋向小鼠脑胶质瘤.方法 分离培养hMSCs,检测其CD73、CD105和CD90的表达;分析U87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体外hMSCs迁徙的作用,测定U87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通过颈动脉注射移植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MSCs,观察其向裸小鼠U87脑移植瘤模型趋向及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hMSCs呈长梭形、折光性强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高表达CD73、CD105和CD90; U87条件培养基可以促进hMSCs的细胞迁移,在培养3d时,U87细胞培养上清的TGF-β1为(0.633±0.096) μg/L,而VEGF为(4.065±0.189) μg/L;将GFP标记的hMSCs通过颈动脉注射移植,3d后在裸小鼠脑内可观察到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结论 颈动脉注射移植的hMSCs能够趋向迁徙到裸小鼠脑胶质瘤,可能与肿瘤分泌的细胞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2.
T_H17型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作用下,初始CD4~+T淋巴细胞分化为效应性T淋巴细胞(T_H1型、T_H2型、T_H17型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初始CD4~+T淋巴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共同诱导下分化为T_Hl7型细胞,分泌IL-17和IL-6等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近年来发现,T_H17型细胞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现就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小鼠移植经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胞外段Fc融合蛋白(sIL-1RI-Ig)基因修饰的胰岛细胞对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Ad-sIL-1RI-Ig体外转染Balb/c小鼠的胰岛细胞,并将其移植给糖尿病C57BL/6小鼠,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检测移植局部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小鼠移植转染sIL-1RI-Ig基因的胰岛细胞后,血糖水平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达(39±3)d,而移植正常胰岛细胞的小鼠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为(9±2)d(P<0.01).糖尿病小鼠移植转染sIL-1RI-Ig基因的胰岛细胞后,胰岛素分泌量随糖负荷增加而升高,并与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的小鼠呈相似变化趋势(P>0.05).糖尿病小鼠移植转染sIL-1RI-Ig基因的胰岛细胞后,移植局部组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RANTES等水平明显下调;病理学观察发现移植局部组织浸润的炎症细胞明显少于移植正常胰岛细胞的小鼠.结论 sIL-1RI-Ig基因转染胰岛细胞后,可通过表达sIL-1RI-Ig,阻断IL-1的作用,降低TNF-α、IFN-γ、RANTES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排斥反应,延长胰岛细胞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提高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转化生长因子(PDGF)与移植心脏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的动物模型.采用供体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以及环孢素A(CsA)治疗移植受体,在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采集移植心脏,对移植心脏血管病和心肌纤维化以及PDGF的表达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和CsA治疗的移植组中,冠状动脉的外膜和中层有大量胶原纤维浸润,并有内膜的水肿、血管壁增厚和血管腔狭窄,PDGF在冠状血管和心脏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SPC和CP预处理后,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DGF在冠状血管和心肌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移植心脏血管病和心肌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 PDGF的表达水平与移植心脏血管病和心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测定移植受体的PDGF水平可以预测移植器官的功能状况,为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浆膜浸润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新生血管生成有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旨在研究EGF和VEGF与浆膜浸润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中远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影响因素及移植肾生存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而接受移植肾病理活检并确诊移植肾AR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43例受者,其中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17例,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26例;同时纳入同期(2周内)肾移植且移植肾功能正常的39例受者为对照组。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HLA-A错配2个比例(4/17)高于对照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和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AR发生时和末次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高于AR发生前(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和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AR发生时和末次血清肌酐和eGF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进入慢性肾脏病(CKD)-4期受者比例低于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χ2=5.73,P<0.05);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进入CKD-4期受者比例以及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失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χ2=17.727和9.882,P均<0.05)。AR发生时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和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受者均接受PRA检测,前者PRA-Ⅰ和PRA-Ⅱ阳性比例分别为41.2%(7/17)和88.2%(15/17),均高于后者[11.5%(3/26)和26.9%(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01)。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及对照组术后分别有13、24和38例受者应用他克莫司。发生AR时,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3.72±0.76)ng/mL]与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3.37±0.86)ng/mL]均低于对照组[(5.73±1.2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与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均低于发生AR前[(6.27±1.18)和(6.33±1.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20和6.216,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4例受者应用以环孢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其中3例术后33、36和55个月环孢素血浓度分别为112.4、138.3和7.0 ng/mL,均低于要求血药浓度。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2例应用环孢素受者术后16和177个月环孢素血药浓度分别为43.2和24.6 ng/mL,均低于要求血药浓度。随访至2021年6月30日,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移植肾生存率低于对照组(χ2=8.738,P<0.05)。 结论HLA-A位点错配及他克莫司低血药浓度是肾移植术后中远期诱发AR的重要原因。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是移植肾生存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胚胎能否成功着床的关键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毛细血管网的建立对胚胎附着、植入部位的子宫内膜提供了丰富的血液循环,丰富的血管新生是胚胎植入的基础。影响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有很多,本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II)、前列腺素(PG)、缺氧诱导因子(HI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炎症因子(inflammatory factor)对子宫内膜血管新生的分子调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用重组慢病毒为载体移植制备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重组慢病毒介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hVEGF165)基因,并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利用流式细胞仪挑选转染成功的细胞,将转染成功的表达人VEGF165的NIH/3T3细胞植入C57小鼠的骨骼肌,建立小鼠的新生血管模型。在新生血管模型上,用ELISA的方法进行小鼠血清VEGF测定。观察瘤体组织形态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是否有表达CD31的细胞。结果 经酶切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证实Lenti-VEGF165-GFP构建成功,包装后测定滴度为6.19×107 TU/ml。用基因移植的方法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新生血管模型,并证实小鼠外周血中有VEGF的分泌。14d后细胞植入处局部肿胀。44 d后HE染色发现细胞植入部位有血管组织的新生,免疫组化显示有围成规则或不规则管状表达CD31的细胞。结论 将表达人VEGF165的NIH/3T3细胞植入C57小鼠的骨骼肌,可以产生稳定有效的新生血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增生抑制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一起调节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PEDF是在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最先发现的,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但不具备抗蛋白酶活性.PEDF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营养神经元以及调节细胞生长作用.PEDF在糖尿病肾病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成骨,往往需要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2].已经证明这些生长因子和BMP具有协同作用,是否还有其他细胞因子与BMP具有协同效应?本实验旨在观察瘦素(LEP)对rhBMP-2诱导裸鼠异位成骨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