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院于1992~1995年应用复方灌肠液辅助抗生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68例,通过临床观察,优于单纯传统抗生素治疗,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 病历来源 均系我院1992年6月~1995年9月住院的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病人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1.5~78岁,平均37.99岁;对照组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0月至82岁,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近年来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致病菌分布情况,提供确诊菌痢的症状特征。方法以2011年4月1日~2015年10月31日就诊于北京市某两家三级综合医院肠道门诊的24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一般资料、症状体征、病原检测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以青少年居多(70.85%);职业构成以干部职员(29.96%)、家务及待业(20.24%)、离退休人员(15.38%)和学生(10.12%)为主;菌痢发病率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位于5~9月;大便细菌培养阳性率18.22%,细菌性痢疾确诊率5.67%,其中宋内菌群占78.57%;菌痢确诊患者症状不典型,高热、里急后重比例高,但腹痛、腹泻10~20次/d、脓血便、血白细胞升高等典型临床表现与其他致病菌感染组(B组)及便培养阴性组(C组)无区别。结论细菌性痢疾确诊患者临床表现高热更明显,病原菌宋内菌群占绝对优势。现有的临床诊断标准误诊率很高,对推动志贺菌检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395-396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以夏秋季多见,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由于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及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抗生素使用的局限性。为探讨头孢哌酮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我们于2003年7月—2006年10月对10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随机分别采用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并作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34例细菌性痢疾药敏试验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 ,多年来爆发流行已少见 ,但终年都有散发 ,以夏秋季多见。近几年由于洪水泛滥 ,发病率有所上升。我院从 1998年5月至 1999年 10月共确诊细菌性痢疾 34例。现对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以了解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及耐受情况 ,有助于临床医师选用抗生素。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都符合以下条件 :(1)急性起病的腹泻 ,有脓血或粘液便 ,伴腹痛或排便前哭吵 ;(2 )大便镜检有粘液 ,每高倍镜视野红、白细胞均多于 10个 ;(3)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1.2 临床资料 本组成人 9例 ,小孩 2 5例 ,年龄 7个月~ …  相似文献   

5.
小儿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小儿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痢疾杆菌菌株的变异,使痢疾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临床疗效不尽理想。从2003年~2006年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细菌性痢疾 (简称急性菌痢 )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传染病。随着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传统抗生素作用有限。我院于 1995~ 1999年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菌痢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及有关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5 0例。其中男 6 3例 ,女 37例 ;年龄为 6个月~ 14岁。具有急性发热 ,腹泻或脓血便 ,粪常规白细胞 >10个 HP ,伴有少量红细胞 ,大便培养均检出痢疾杆菌 ,其中福氏菌 97例 ,宋内氏菌 3例。菌痢诊断标准参照《小儿传染病学》[1] 。两组在性别、年龄、入院前腹泻时间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RP(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测定5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菌痢组)、3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病毒组)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CRP、结合珠蛋白(HP)的含量及白细胞计数(WBC)。菌痢组抗炎治疗5 d后38例复查CRP,再细分为Ⅰ组(治疗5 d停药组)和Ⅱ组(继续治疗至大便培养复查正常后停止治疗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时间及效果。结果菌痢组血清CRP、HP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P均〈0.05)。WBC三组比较无差异。菌痢组有效抗炎治疗5 d后CRP明显下降(P〈0.001),Ⅰ组抗生素应用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 CRP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感染与病毒性肠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并能监控抗生素的疗效,有效指导抗生素治疗疗程,可能作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感染停用抗生素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磷霉素纳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分析痢疾杆菌耐药原因,为临床应用提供快速准确的选择。笔者2004年9月~2006年9月应用磷霉素治疗60倒急性细菌性痢疾。回顾2003年以前所用的氨基苷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的用药情况。寻找细菌的耐药原因,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做了认真详细的总结。应用磷霉素加其他常规治疗,具有疗程短、有效率高、使用方便、价格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喻继锋 《中原医刊》2009,(10):77-77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8年9月至2008年4月诊治的6例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儿均经手术证实为新生儿急性阑尾炎,术前误诊5例,死亡1例,死于肺炎心衰,5例治愈出院。结论新生儿阑尾炎缺乏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及时剖腹探查,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62例作为菌痢组,选取同期病毒性肠炎患儿60例作为病毒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RP测定。62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经抗炎治疗5 d后,经实验室复查CRP,WBC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菌痢组、病毒组WBC、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菌痢组WBC、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CRP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WBC计数,存在统计学差异;菌痢组患儿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检测CRP水平,能有效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肠炎,同时能及时监测抗生素方案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急性菌痢)是目前常见的肠道感染病,尤以小儿多发。由于痢疾杆菌菌群变化及对使用较久的抗生素耐药,近年来急性菌痢治疗难度增大,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近2年我们选用头孢哌酮治疗小儿急性菌痢,并与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组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为1996~1997年2年中符合《细菌性痢疾防治方案》有关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RP和外周血WBC计数、N%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价值,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9月蚌埠医学院一附院儿科确诊的141例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其中细菌性痢疾15例,大肠埃希菌肠炎21例,轮状病毒肠炎10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感染性腹泻急性期,细菌性痢疾组、大肠埃希菌肠炎组和轮状病毒肠炎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12.1 mg/L、13.7 mg/L和5.17 m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痢疾组和大肠埃希菌肠炎组WBC计数、N%均明显高于轮状病毒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细菌性痢疾组WBC计数、N%与大肠埃希菌肠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WBC计数和N%都是小儿感染性腹泻有意义的感染指标,其中以CRP最为敏感。因此,检测血CRP水平,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对临床合理使用及避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头孢哌酮治疗耐药性急性细菌性痢疾86例临床分析戴美芳,沈兰贞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321100我院自1994年6月~1995年9月共收治86例均经其它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例。选用头孢哌酮(CPZ)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分析及治疗.方法:采集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粪便做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血液分析,尿液分析,肾功能及电解质分析.结果:患者均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不同临床表现,大便培养阳性率6.5%,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10×109/L为68.5%,中性粒细胞数升高71.5%,表明应用抗生素后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合理抗生素效果显著,这为地区治疗菌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2008~2012年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菌分布情况,并监测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2012年期间安远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急性细菌性痢疾住院患者124例,对其进行大便实验检查,通过对大便阳性者病原菌种类分析,总结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通过药敏监测指导临床用药。结果(1)5年期间,124例患者中检测61株志贺菌,阳性率为49.2%,均以痢疾志贺菌为主,共45株,所占比例为73.8%,每年福氏、鲍氏、宋内氏株数较少,2008~2012年病原菌分布情况稳定,未发生明显改变。(2)病原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泰能、左氧的敏感性较高,从2008~2012年,环丙沙星、头孢类耐药性呈上升趋势,2012年较敏感的头孢类为头孢他啶。青霉素类耐药明显,目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相对较敏感。结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病原菌分布主要以病原菌仍以痢疾志贺菌为主,临床环丙沙星、头孢类耐药呈上升趋势,因此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治疗痢疾,降低耐药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方法,比较磷霉素钙与利福昔明对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诊治的28例儿童细菌性痢疾患儿,采集一般资料并行实验室检查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采用磷霉素钙治疗,治疗组采用利福昔明治疗,疗程5~7天.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腹泻缓解时间.结果 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的患儿其志贺菌阳性率为25%,与阴性患儿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利福昔明治疗组与磷霉素钙治疗组,二者在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腹泻缓解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在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面,磷霉素钙与利福昔明是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增多,小儿急性细菌痢疾的治疗有一定困难。我院选用达诺欣治疗,疗效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38例均符合卫生部制订的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1天一6个月1例;一3岁20例Z3~5岁9例...  相似文献   

18.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随着抗生素使用泛滥,该病的耐药性逐年上升。为提高临床治愈率,笔者用氧哌嗪青霉素联合利福平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郑伟  包宇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1):22-22
近年来对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药物治疗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部分细菌性痢疾患儿腹泻时间久、病程长,我科1999年10月~2001年8月对46例急性菌痢患儿应用磷霉素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2年7~9月,对铁路医院传染科住院的细菌性痢疾病人应用促菌生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病例组成及疗法一、病例组成 1.诊断标准:均按1963年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议“菌痢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大便次每日2次以下,粪便外观无粘液脓血,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