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LE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1例谭志建,邬焱卿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83。022)患者男,36岁。因SLE住我院经类固醇激素(下称激素)治疗病情好转。但出现低热、头痛、呕吐。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示炎性改变。考虑SLE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2.
3.
患者女性,35岁,干部,已婚。因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疼痛2年多,发热、头痛7月于1997年3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年前面部出现红斑,有光敏史,并伴关节疼痛。7月前患者突然出现低热、剧烈头痛,但不伴呕吐及视物不清,经一般治疗后体温升高,头痛加剧。根据脑脊液常规检查,诊断为“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痨治疗半年,病情无明显变化。于97年3月20日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4.
5.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女,21岁。妊娠晚期确诊为SLE,经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出现发热、头痛,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检出隐球菌,诊断为罗伦隐球菌性脑膜炎。给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联合抗真菌治疗后症状好转,脑脊液培养转阴。病程中以小剂量泼尼松维持SLE治疗。  相似文献   

6.
隐球菌性皮肤病较少见,由它继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更属少见.最近笔者见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2岁。因发热17d,头痛,呕吐10d,于2004年8月11日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患者于2004年7月23日外出旅游后出现咽痛,咳嗽,发热,体温38.5℃,7月28日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给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咽痛,咳嗽好转,但出现头胀痛,以双侧颞部为重,并出现2次非喷射性呕吐,未予以特殊处理。8月5日头痛,呕吐加重,出现烦躁,不能行走,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继发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7岁,果农。突发剧烈头痛伴发热3天入院。半年前患者右颧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结节,无痛痒,后形成溃疡,周边隆起,并向周围逐渐扩大。2月前出现间断头痛伴发热,体温38℃左右,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经脑CT检查无异常发现。取面部病变组织活检,排除皮肤肿瘤,住某市医院按脑膜炎处理,治疗1月未见缓解。3天前患者突发剧烈头痛,伴发热38.2℃~39℃,恶心喷射状呕吐,视物不清。于1998年11月30日收我院内科诊治。入院后给磺胺嘧啶口服,甘露醇、速尿及先锋霉素Ⅴ、甲硝唑等静脉注射,剧烈头痛缓解,自觉头胀…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隐球菌病.约110%-15%有皮肤损害.我科收治1例以肉芽肿损害为主的皮肤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隐球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部,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国内各地均有发现,值得重视,现将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肺部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前,常漏诊或误诊为肺部肿瘤,或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使治疗难度增大。我们报道2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例1男,21岁,福建闽清县人。于1997年7月在当地参加高考体检,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肺有一块状阴影,当时患者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等任何症状,CT示右肺紧贴胸膜处有实质性肿块,疑诊为肺部肿瘤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肿块,病变组织培养见新生隐球菌生长,给予口服氟康…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个月,意识障碍3d于2002年11月11日争论收住笔者所在医院。2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胸痛。1个月前出现头痛,发热,头痛主要在前额及双颞部,间歇性发作,并逐渐加重;热型不规则,最高体温达38℃,伴有恶心,喷射状呕吐。入院3d前在外院做腰穿后出现脑疝,意识障碍,发热不退。家属否认其有非婚性生活史。体格检查:浅  相似文献   

13.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该病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最近,笔者应用两性霉素B成功地治疗了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并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AIDS并发的隐球菌性脑膜炎(CM)在非洲是一日益严重的问题。此病凶险,为致死性感染,早期不易确诊,二性霉素等治疗较果较差。作者用氟康唑治疗64例(41例最后有疗效观察),其中58例为脑膜脑炎型,3例为脑肿瘤型,3例无症状,10%的患者为以往CM复发病例。AIDS的CM确诊以脑脊液 (CSF)做印度墨汁涂片直接镜检和(或)沙氏基培养阳性结果为依据,辅以血及CSF中的隐球菌抗原测定。治疗在病程急性期给氟康唑400mg/d,真菌学检查阴转后,减药量至200mg/d维持。在治疗的1,15,30,60,90天均分别做常规的CSF真菌学检查,30例于培养检查的当天还做了测定血及CSF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2岁。呕吐9天,惊厥1天入院。检查发现颈部强直,克氏征阳性。血涂片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阳性。CSF化验:WBC 20/mm~3,蛋白140g/mm~3,糖未测。CSF离心沉淀物革兰染色发现有少许酵母样微生物。分别于血、巧克力及沙氏培养基培养(巧克力平板在CO_2环境),37℃,24小时。长出小的干燥菌落,沙氏培养基上生长出较大的粘液样闪亮菌落,印度墨汁显示有荚膜,并作生化检测,该菌可利用糖及产生尿素酶,故证实为新生隐球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抗原滴定度为1:520。血培养阴性。  相似文献   

16.
隐球菌性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有基础疾病者8例,发病前有鸽子接触史13例,严重高颅内压[≥3.43kPa(35cm H2O)]17例(17/35),腰穿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4例.侧脑室引流2例。7例单用氟康唑或与氟胞嘧啶合用:9例应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或联合鞘内注射、氟胞嘧啶口服;23例采用分期治疗,即初期采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同时应用,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口服.直到脑脊液培养转阴,后期应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维持治疗。39例患者治愈28例,好转2例,死亡或自动出院6例,复发3例。采用分期治疗的23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脑脊液隐球菌菌体计数作为主要疗效监测指标是合适的:采用分期治疗方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显著,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应当提倡;颅内降压治疗是降低早期死亡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腰穿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和侧脑室引流是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腰椎椎管置管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49 岁 。因 反 复头 痛、呕吐 2 个 月 余,于 2003 年 2 月15 日 入住 我院 。患 者 曾于 1998 年 患 自身 免疫 性 溶血 性贫 血 ,长期 口 服 泼 尼 松 15 m g/d 治 疗 。 入 院 后 体 格 检 查 :T 37.1 ℃,P 88次/m in,R 20 次/m in,BP 120/80 m m H g(16.0/10.7 kPa)。颈 稍有 抵抗,心 肺检 查 无 明 显异 常 。 血 、粪 常 规 正常 ,尿常 规 :蛋白 (++)。脑脊 液 检查 查到 隐 球菌 ,脑 脊液 隐球 菌 计数 为 54×106/L,隐 球 菌乳胶 凝 集抗 原滴 度 1∶640。脑 脊 液真 菌培 养 后鉴 定为 新 生隐 球菌。颅 内 压 > 40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2002年9月-2008年3月期间收治的13例艾滋病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平均体重47.90 kg,恶病质表现;CD4+细胞计数11例<0.05×109/L,2例在(0.05~0.1)×109/L之间,平均0.038×109/L.结论:艾滋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常发生在晚期患者,病情重,顶后差,应加强早期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患者脑脊液进行隐球菌活性研究。方法 对脑脊液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动物接种和中性红染色检查。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见在治疗早期,多数标本菌体较为完整,常能见到出芽现象;在治疗后期,胞浆水肿,荚膜结构排列紊乱常见,通过对连续多次常规真菌培养不生长而镜检阳性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动物接种,结果全部感染,中性红染色检查见多数标本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深血红色菌体,结论 上述方法可以对隐脑患者脑脊液隐球菌菌体活性进行动态观察,作为临床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重度隐球菌性脑膜炎抢救成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称隐脑)是由新生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即使经过正规治疗,死亡率仍高达25%~60%[1],以往认为隐脑患者脑脊液(CSF)中菌体计数超过280个/mm3,即无法救治,往往在数天内死亡。最近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