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选择4mm准直器沿患侧三叉神经根走向设置前后2个靶点,取50%等量曲线包绕,边缘剂量35~42Y,靶中心剂量75-90Gy,三又神经受照长度8~10mm,脑干临界剂量〈20Gy。结果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访3~30个月,一次性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3/35),其中治愈20例(57.1%),疗效显著8例(22.9%),显效5例(14.3%),无效2例(5.7%)。2例无效病例1年后行第二次伽玛刀治疗,疼痛完全缓解,二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伽玛刀治疗ITN安全、有效,可以作为药物难治性三又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及放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痛,放射外科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病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以及三叉神经痛放射外科治疗过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如放射外科靶点的选择,靶点导向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机制,照射位点和照射长度,显效时间、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影响放射外科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技术.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108例,平均年龄61.8岁.右侧58例,左侧46例,双侧4例.定向仪框架安装需特定位置,即框架的Y轴与病人颅基底线平行,与OM线向前夹角10.27±1.89度,X轴对准颅中线,框架两则保持水平位.根据MRH,照射靶点选择在三叉神经根桥脑进入区,单一4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20%等剂量线限定在桥脑表面.结果平均随访期32.5月.优为61.11%,良为29.62%,有效为4.63%,总有效率为93.52%,无效7例,无效和复发的患者均在第二次伽玛刀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技术,定位精确、有效率高、创伤小、术后无不良反应、并发症少,无效和复发病例行第二次治疗有效等,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γ-刀)治疗颅内肿瘤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我中心自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9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4例临床病理改变为基础,探讨有关放射生物学效应。认为治疗后早期改变是血脑屏障紊乱和靶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逐步转入水肿期、坏死期、吸收期及瘢痕期。在坏死期,自靶中心向外依次为坏死区、变性与反应区、水肿区,与CT或MRI影像上表现的中央无强化区,强化环、周围低密度或长T1长T2水肿样信号区可能相对应。坏死是肿瘤细胞辐射损伤和血管效应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ksell在50年代初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理论,60年代用于临床.目前,SRS已广泛用于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畸型、精神病、疼痛等治疗.作者综述了SRS的原理、设备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已提出四十余年,在临床上亦治疗了数以万计的病人,但其某些放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更充分了解放射外科的放射生物学效应,除了对大量治疗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和总结外,更需借助于对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本文对有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刀和X刀)是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治疗顽固性癫痫早有报道,具有创伤小、疗效高、安全性好、应用广泛等特点,但治疗所针对的靶区、采用的照射剂量及疗效却各有较大差异。近年来,依据综合PET定位的致痫灶确定靶区、10~13Gy低抑制周边剂量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治疗机理主要是放射线对致痫神经传导阻滞、致痫神经元对放射高度敏感和癫痫神经元的直接破坏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从技术诞生至今,神经外科医师一直占主导地位。但SRS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中明显不足,在国内神经外科专业从业人员关于SRS的培训基本上为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应该掌握SRS基本原理,了解SRS的适应证、禁忌症,治疗流程,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等。本人对几个发达国家的培训现状做一阐述,并建议国内有关部门能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入SRS相关内容,塑造高素质、高层次的神经外科专业人才,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了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全部都在5年以上,最长超过8年,平均75.7个月),详细记录其疼痛的缓解情况.以及发生的并发症、服用药物、复发等。结果首次治疗后有效率90.9%,5年以上的远期随访有效率78.8%;复发率13.3%,复发的患者再次行伽玛刀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远期随访并发症发生率15.1%,但均较轻微并能被患者接受。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随访疗效肯定,并发症较轻且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伽玛刀双靶点与单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分析伽玛刀双靶点与单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单靶点与12例双靶点治疗的经验。均使用Leksell—B型伽玛刀,准直器4mm。双靶点者靶点分别置于三叉神经根脑桥进入区和近三叉神经半月节处,单靶点者仅置于三叉神经根脑桥进入区。两组均为中心剂量70—9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将20%等剂量线限定在脑桥表面,使脑干表面剂量小于16Gy。结果随访12~114个月,平均66.4月。单靶点组有效223例(94.5%),无效13例(5.5%),复发14例(5.9%),发生并发症9例(3.8%)。双靶点组有效12例(100%),发生并发症4例(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双靶点者为高(P〈0.05)。结论双靶点治疗不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反而可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当三叉神经根紧贴脑桥或受压变形时,为弥补单靶点可能引起的三叉神经受照不足,可使用双靶点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TN)43例治疗结果。方法:采用1.5TD磁共振成像(MRI)、GammaPlan治疗计划系统,Leksellγ-刀治疗34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单个4mm准直器,最大剂量72-90Gy,50%等计量线限定靶点;9例颅底肿瘤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边缘剂量12-15Gy。结果:随访3-28个月,平均随访期14.8个月,疼痛100%缓解占69.8%,疼痛缓解>80%占18.6%,疼痛缓解>50%占46%,总有效率93%,非肿瘤性TN总有效率90l%。缓解疼痛<50%3例(7.0%)。3例疼痛缓解后分别在5、9和17个月复发。无效和复发病人经再次治疗后疼痛有效缓解。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无死亡。结论:γ-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叉神经鞘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对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于本中心行伽玛刀治疗并随访的58例三叉神经鞘瘤,肿瘤平均体积4.6cm3,平均周边剂量13.1Gy,平均中心剂量28.3Gy.结果平均随访期42.5个月,影像随访证实4例肿瘤基本消失,34例明显萎缩,16例体积变化不明显,4例体积增大,肿瘤总控制率93%.2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3例临床症状无变化,7例临床症状持续加重.13例伴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中,10例伽玛刀治疗后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伽玛刀治疗对中小型三叉神经鞘瘤安全有效,并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保护瘤周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伽玛刀与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伽玛刀与射频温控热凝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治疗效果,其中伽玛刀治疗47例(伽玛刀组),射频温控热凝治疗84例(射频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术前、术后病人的三叉神经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术前伽玛刀组和射频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7.89和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射频组术后即刻VAS评分0~1分,平均0.61分。伽玛刀组起效时间1周~14个月,平均6个月;VAS评分0~3分,平均1.0分。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伽玛刀组术后并发面部麻木6例;射频组并发面部麻木19例,咬肌瘫痪8例,复视1例和后组脑神经损伤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个月~3年,射频组3例和伽玛刀组1例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复发。结论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均能取得肯定疗效,但伽玛刀治疗并发症较少且轻,相对更安全;其缺点是起效较慢。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8年以上长期随访。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总结长期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长期随访,治疗达BNIⅠ-Ⅲ级134例,有效率94.4%,起效时间1-180 d;达BNIⅣ-Ⅴ级8例,治疗无效。复发24例(17.9%),复发时间4-84个月。行2次治疗27例,治疗后有效率达85.2%。本组首次治疗后共发生并发症16例(11.3%),大多数为一过性,随访期间逐渐消失。经统计学分析:有、无既往手术史的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单、双靶点治疗和不同中心剂量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良好,且具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轻微等优点,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5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男28例.女26例.年龄27~80岁,平均62.5岁。疼痛分布:第Ⅱ支6例,第Ⅲ支2例.第Ⅱ Ⅲ支40例,第Ⅰ Ⅱ Ⅲ支6例),选择三叉神经半月节或感觉根入桥脑处作为靶心.4~8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Gy。结果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375个月;症状完全消失36例.疼痛缓解程度大于50%,需服用少量药物10例;疼痛缓解程度在50%以下或无效6例,其中4例分别于术后2~3年内出现复发。6例半年内出现程度不同的患侧面部麻木等感觉异常,总有效率为85.2%。全部病人影像学复查未见明显的放射性水肿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伽玛刀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是肯定的.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TN) 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1-5 T MR 影像、GammaPlan 定位和治疗计划,Leksell 伽玛刀(γ刀) 治疗75 例TN,其中65 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区,单个4 mm 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 Gy,50 % 等剂量线限定靶点;10 例颅底肿瘤性三叉神经痛以肿瘤为照射靶区,中心剂量20 ~30 Gy,周边剂量10 ~15 Gy。结果 随访3 ~38 个月,全组疗效优者占57-3% ,良占30-7 % ,有效占5-3% ,总有效率93-3% ,非肿瘤性TN总有效率92-3 % 。4 例于5 ~17 个月疼痛复发。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30例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9~78岁,平均64.5岁.疼痛分布:第Ⅱ支6例,第Ⅲ支3例,第Ⅱ Ⅲ支15例,第Ⅰ Ⅱ Ⅲ支6例,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使用4mm准直器、双靶点治疗,靶点中心剂量75~85Gy.疗效评价采用患者自我报告形式及电话随访形式了解疼痛的缓解、控制和药物用量变化,观察伽玛刀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3个月,疼痛完全缓解者21例(7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7例(23%);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2例(7%),总有效率93%,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6/30).伽玛刀术后疼痛缓解出现的平均时间7周(0~48周),其中6例(20%)患者出现复发,平均时间12周(2~24周),4例复发患者于伽玛刀治疗1年后再次接受伽玛刀治疗,疼痛完全缓解,但同时出现面部感觉麻木、蚁走感等感觉异常,另外2例复发患者仍在服药、观察.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复发后接受第二次伽玛刀治疗有效率更高,远期疗效有待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