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相关,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能用于ITP的治疗。HIV感染相关性ITP常用IVIG和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为了解单独使用IVIG的疗效,作者对12例HIV抗体阳性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男性11例,女性1例)进行随机交叉试验。这些患者至少持续4周血小板计数<5万/μl,血小板相关性 IgG(PA IgG)水平升高(>9fg/血小板),骨髓穿刺巨核细胞正常或增高。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方法86例ITP患者进行Hp检测,对Hp阳性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根除Hp治疗,监测血小板数的恢复情况。结果25例Hp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同时加用抗Hp治疗与对照组的25例Hp阳性的ITP患者的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后血小板数恢复明显。结论Hp感染是ITP诸多发病因素之一,根除Hp治疗可能为Hp感染的ITP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类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特点、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原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际工作组于2007年10月就ITP达成新的共识[1],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名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诊断ITP的时间、临床及实验室结果将ITP分为新诊ITP (诊断3个月以内的ITP)、持续性ITP (诊断ITP病程持续3~12个月)和慢性ITP (诊断ITP病程超过12个月);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及出血表现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关于ITP病情轻重的判断,提出临床出血程度是最主要的依据。将重症ITP定义为:有需要治疗的出血症状、发生新的出血症状需加用其他药物或需增加现有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4.
高绍华 《天津医药》2011,39(10):958-959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以及根除 Hp治疗ITP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3月就诊ITP患者59例,合并Hp现症感染36例,在ITP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Hp根治治疗,比较Hp(+)根治成功患者与Hp(-)治疗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ITP患者Hp现症感染率为61.1%;根治成功33例(91.7%)。Hp根治成功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根治前显著升高,亦明显高于Hp(-)患者;Hp根治成功患者完全反应(CR )14例,有效(R )6例,无效(NR)13例,总有效率为60.6%。 结论Hp感染ITP患者给予根除Hp治疗有助于提高血小板计数,可使患者受益并获得持久的疗效;在高Hp感染人群中发病的ITP患者,常规检测Hp感染,对现症感染患者给予Hp清除治疗可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罗娟 《国外药讯》2007,(7):35-35
英国GalxoSmithKline公司公布了其研发的Promacta(eltrombopag)(Ⅰ)的附加Ⅱ期研究数据。(Ⅰ)是第一个口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方面表现出主要优势。这项口服血小板生长因子的Ⅱ期研究共为期六周,受试者是有自发免疫缺陷性疾病ITP的患者。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一定剂量范围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或突出表现时,易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 thicthrombo-cytopeni cpurpu—ra,ITP)。我科2000-2007年收治18例以ITP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达那唑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ITP患者,以达那唑为主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完全反应17例,部分反应7例,微小反应5例,无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3%。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提升。结论达那唑治疗ITP的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8.
谭琳  周挚  谢瑜 《云南医药》2009,30(1):38-3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成年ITP患者多数发展为慢性,约20%的慢性ITP(CITP)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治疗均无效。为了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成人慢性难治性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对25例成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予以rhIL-11和长春新碱(VCR)联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31例急性ITP患者为急性组,19例慢性ITP患者为慢性组,以14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三组研究对象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特点。结果急性组、慢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巨核细胞总数、原巨核、幼巨核、颗粒型、产血小板型各阶段细胞平均数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原巨核、幼巨核高于慢性组。结论急性或慢性ITP均表现为巨核细胞增多,急性与慢性巨核细胞各阶段细胞分布、数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性疾病。由于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血小板抗体,因此也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常规治疗(皮质激素,切脾等)可使大多数病人(70%左右)的血小板维持在安全水平,但尚有少部分病人对常规治疗无反应或虽有反应但是不能减量或停药,属于难治性ITP,难治性ITP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生物学因素特别是病毒因素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并首次报道1例典型的人型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性难治性ITP,目的是强调难治性ITP的病因学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复习有关ITP相关生物学因素研究的最新进展,首次报告1例罕见的人型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难治性ITP的诊治过程,以进一步阐明与难治性ITP相关的生物学因素的发现和治疗对治愈难治性ITP的重要意义。结果:难治性ITP的发生和持续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病毒因素密切相关,本例难治性ITP患者ITP的发生与持续就是HPV感染引发的,其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也是以免疫破坏为主,免疫抑制治疗虽然有效但由于无法清除反而加重HPV感染而最终失败,根治HPV成为治愈其ITP关键的且是唯一有效的措施。结论:难治性ITP的发生和持续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病毒因素密切相关,与难治性ITP相关的生物因素尤其是病毒因素的发现及相应治疗是治愈IT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sCD40L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体内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同时检测他们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抗体(PAIgG)水平。结果ITP患儿治疗前外周血sCD40L的水平比正常儿童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sCD40L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CD40L阳性的患儿血小板抗体水平显著增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83,P〈0.05)。结论sCIMOL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ITP患儿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应用抗CIMOL单抗治疗IT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常表现为血细胞三系或二系减少,如果一系细胞减少,常为红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而单纯血小板减少比较少见,易被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近7年我们收治了9例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MD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后观察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维持正常计数的时间、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及血小板升至正常后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依据在美国血液病学会(ASH)第49届年度会议上报道的研究结果,一种新型血小板生成刺激肽体romiplostim(Ⅰ)可以在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提供持久的血小板增生。这一阳性结果在包括脾切除和未切除脾的患者中均被观察到。此外,(Ⅰ)治疗耐受良好,并降低了需要ITP救援药治疗的患者比例。  相似文献   

15.
漆平  陈苹  赵丽华  钟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79-268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在小儿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见。常规治疗首选皮质激素,但激素用药时间长,不良反应大,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再次感染而加重病情或导致病情反复。近年来.我科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配合激素治疗小儿ITP,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护理而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致血清中产生血小板抗体(主要为PAIgG),使循环中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随着血小板检测仪器的改进,我们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旨在探讨血小板参数在ITP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715-271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ologicthrombocytopenic,ITP)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产量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给予利妥基单抗(美罗华)治疗后合并巨细胞感染(cytomegaoviyns.CMV)ITP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达那唑、泼尼松联合治疗中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科住院60例中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rhIL-11达那唑、泼尼松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用泼尼松)。治疗组应用rhIL-1125ug/(kg·d)皮下注射、达那唑0.2g2次/d、泼尼松0.5mg/(kg·d)联合治疗,至血小板正常后,给予达那唑0.2g2次/d、泼尼松0.5mg/(kg·d)联合维持治疗;对照组单用泼尼松1mg/(kg·d)治疗,治疗过程中在血小板恢复正常之前每天或隔天复查血常规,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分析。结果治疗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峰值时间、控制出血症状时间均少于单用泼尼松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单用泼尼松组的65%(P〈0.05)。结论rhIL-11联合达那唑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促进ITP患者外周血小板的恢复,迅速控制ITP患者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9.
血栓弹力图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状态。方法:对27例ITP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TEG测定,了解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患者TEG表现为低凝图象,k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MA、CI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ITP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TEG可作为观察ITP患者血液凝固性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余钢成 《江西医药》2010,45(8):801-802
目的探讨ITP临床出血风险及治疗对策。方法分析22例临床诊断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中出现严重出血者共5例,其中3例血尿或黑便者经治疗出血停止;1例血小板数1×109/L,入院时皮肤、牙龈和鼻腔出血,并伴有黑便,给予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于入院当天发生颅内出血死亡。另1例入院时血小板为2×109/L,经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4d后,血小板数达21×109/L,因与家人吵架后出现头痛,头颅CT证实为脑干出血,经输注血小板无效于第2d死亡。结论 ITP出血风险高的因素为:(1)初诊时血小板小于1×109/L,临床有出血倾向,经卧床休息、止血、激素治疗效果不好;(2)入院时伴有血尿或黑便或阴道出血者且血小板小于5×109/L,易致重要脏器致命性出血;(3)情绪激动也是发生重要脏器出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