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低血压及肾损害,典型者呈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本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死率高,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程以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恢复5期为特征的发热出血性疾病。死亡多发生在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经多年的临床观察,这两期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愈率的高低。我院从1980~2000年治疗100例重症出血热病人,加强了低血压期、少尿期的护理,显著降低病死率,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急性起病,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三大主征。发热一般为首发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之间,热型以稽留热、驰张热多见,少数为不规则热。发热期是HFRS病程的第一阶段,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需4~45d,一般为7—14d。发热期临床表现除发热外,尚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害症状,肾脏等器官损害表现。发热期的治疗和护理,对于预防低血压休克,防止发生急性。肾衰竭,保证患者顺利渡过各个病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1流行特征鼠类是汉但病毒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带毒动物尿、粪和唾液等排出,以气溶胶吸入、损伤皮肤接触和消化道食人等方式传播。也可能通过鼠类体外寄生的螨类叮传播。在人口密度高、鼠密度高、带毒鼠数量多、卫生条件差、人鼠接触机会大的时候,会发生出血热的暴发。2症状和诊断出血热病人病程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病人早期即出现高烧、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部、颈部、…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滩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鼠类是主要传染源。肾综合征出血热有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损害。典型病历经过五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相似文献   

6.
彭雁忠  黄其通 《湖南医学》1997,14(4):193-19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5例正常人和3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在不同病期血、尿肽结合羟脯氨酸(PHP)的改变。37例HFRS患者血PHP均高于正常人(P〈0.001);尿PHP排出量(μmol/24h)在发热期、恢复期接近于正常人(P〉0.05),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均低于正常人(P〈0.001),多尿期高于正常人(P〈0.05)。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血PHP与血尿素氮(BUN)、肌酐  相似文献   

7.
洪金兰  李丽  蔡敏  肖远明  汪丽芳  马丽 《吉林医学》2009,30(10):958-958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WHO将其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但也有交叉重叠。妊娠合并出血热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对母婴危害较大,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可导致胎儿官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出血、死亡等。我院2008年3月收治妊娠合并出血热患者1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典型的有肾脏损害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临床表现多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其中发热期则是出血热病人最早出现的。此期的治疗,是关系到预后好坏的决定性一环。我院于1993年对7例出血热发热期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酸胶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例,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IO岁一29岁。本组病例均在发病四天后发热期入院,其中1例为发热、休克、少尿、三期重叠。治疗方法:在保证患者休息,补给热量,维生素,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适…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HFRS)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其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近年来HFRS患者肝损害出现比例逐年增多,且程度重。本文对62例HFRS患者的肝功能损害进行观察,以探讨HFRS患者肝损害发生比例、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周影  赵勇  包淑萍 《北京医学》2011,33(6):478+483-478,48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特征。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5期临床经过,易并发多器官损害及功能衰竭[1]。  相似文献   

11.
彭雁忠  邓斌 《上海医学》1997,20(9):512-51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5例正常人和37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在不同病期血、尿肽结合羟脯氨酸(PHP)的改变。37例上HFRS患者血PHP高于正常人;尿PHP排出量在发热期,恢复斯妆近正常人,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均低于正常人,多尿期高于正常人。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血PHP与血BUN、Scr呈正相关,尿PHP与血BUN、Scr呈负相关。结果提示血PHP、尿PHP可能是判断肾功能状态的新的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为病理基础,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临床特点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在我地区有间歇流行趋势。临床通常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尤以少尿期为本病的极期。我院1992年10月~1996年10月间.对本病大流行时的少尿期病人采取综合治疗,配合自拟通关煎结肠透析.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4年6月~1997年10月,采用辨证分型及清开灵、丹参注射液等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NHF)60例,与单纯用西药治疗58例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具有NHF典型的发热中毒症状,符合1981年5月全国NHF防治座谈会诊断分型标准,并给NHFIN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证实,所有病例入院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36岁。病情:轻型26例,中型28例,重型6例。入院时发热期sl例,低血压期5例,少尿期3例,少尿期低血…  相似文献   

14.
徐惠之老师诊疗麻疹的经验黄馥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关键词徐惠之;麻疹;中医药疗法先师徐惠之老中医对麻疹的诊断和治疗颇多独到经验,兹简介如次。1诊断分三期1.l发热期(一般为3—5天,亦有6—7天者)为疹出前的阶段,症见恶寒发热,咳嗽...  相似文献   

15.
报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114例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HFRS在病程发热期和低血压休克期血液粘滞性增高,少尿期降低,而多尿期及恢复期接近正常。全病程均见血浆粘度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升高,而血细胞聚集性以发热期升高明显。提示:通过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可作为判断病程、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并有利于合理使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李洪华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原性疾病。典型病例临床上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密切观察各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对预后甚为重要。1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一般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少尿期一般在病程的第6—8周,休克期末出现少尿期。有时无明显界限,也可不经过低血压或休克期,直接由发热期进入少尿期。此期表现为尿少,甚至尿闭,浮肿。我院自2000-200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96例,治愈92例,死亡4例,结合临床实践,谈谈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由于EHFV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因而能引起多器官损害。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移行阶段都可并发肺损害,其发生率在60%左右一,本文对8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作观察,以便明确HFRS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形成原因、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陶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6):2510-2511,251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B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2003年1月~2005年6月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的防治经验。结果3025次血透中发生低血压463次,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过量脱水250次(54.0%),重度贫血148次(32.0%),心力衰竭51次(11.0%),低蛋白血症9次(1.9%),感染、发热5次(1.1%)。经过积极救治,所有低血压均获得成功纠正。结论针对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和病理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施行和效果,进而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王小芳  谢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3):388-390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含量水平,探讨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7月收治的3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用流式细胞仪对PMBC体外刺激后IFN-γ的淋巴细胞含量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热期组、低血压期组、少尿期组、多尿期组和恢复期组含量相互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发热期、少尿期和多尿期含量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FR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动态观察不同病程HFRS患者淋巴细胞表达的消长规律可能会成为监测HFRS病情状态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