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八物君子汤:人参10克,黄芪、白术、白芍药、当归、川芎、陈皮、甘草各5克,姜3片,枣2枚。 2.黄芪桂枝汤:枝枝15克,白芍药10克,川芎、苍术、陈皮、甘草各5克,姜3片,枣2枚。 3.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各15克,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各5克,藿香、苏叶各2克,姜3片,枣2枚。 4.升阳益气汤:人参、黄芪、白芍药、桂枝各10克,白何首乌、官桂、当归、甘草各5克,姜3片,枣2枚。 5.升阳益气附子汤:人参、桂枝、白芍药、黄芪各10克,白何首乌、官桂、当归、甘草各5克,炮附子5克~10克,姜3片,枣2枚。 6.芎归香苏散:香附子10克,紫苏叶10克,川芎5克,苍术5克,陈皮5克,甘草5克,葱白5茎,生姜3片,枣2枚。  相似文献   

2.
滞颐治验1例     
黄某某,女5~+岁,1988年4月11日初诊。频吐涎沫3月余,迭经中西药治疗乏效。现仍频频吐涎,甚时口水自动流出,白昼坐处则四周皆湿,夜晚则涎从口角流出,湿透枕巾、床单。诊见形体消瘦,发育正常,食欲尚可,两口角及颔下均发红,伴轻度糜烂,尿黄少,大便正常。舌质红,苔根部稍腻,脉细滑。证属脾虚水泛。治拟健脾益气,利水摄涎。方用四君子汤加味:太子参30克,茯苓、白术、益智仁各12克,桂枝、芡实各10克,  相似文献   

3.
脐腹痛验案     
王××,男,14岁。暑假下河洗澡,上岸时复又连吃冰糕三块,当晚夜半即发脐腹疼痛。迭更数医,有按寒积腹痛,虫积腹痛以及气滞腹痛等,治疗无效已半月。1973年8月上旬抬来我院中医科门诊:其症脐腹疼痛,时剧时缓,昼夜不休,剧痛时即觉胸中悸动并感微胀,按之脐周微觉板硬无包块,食欲不振,大便间日一解,小便短少,苔薄白,舌质边略青,脉弦细微涩。此系寒邪入浸,水停胸下,气血阻滞,不通而痛。拟当归芍药散加味:白芍、茯苓、丹参各15克,白术、泽泻、枳实、当归各12克,川芎9克,肉桂6克。服2剂,脉症悉平。  相似文献   

4.
狂证案     
冯毓波妻 ,二十六岁 ,住花红园。丙子( 1 93 6)年闰三月二十日初诊。半产 ,恶露未净 ,猝受惊吓发狂 ,神昏不知人事 ,烦躁不寐 ,呕逆吐涎 ,自汗便溏。脉弦 ,舌红。此乃瘀血挟痰热上冲于脑成狂之实证。治用通窍开闭 ,豁痰清神。苏合香丸 (研吞 ) 1粒 ,鲜石蔓蒲、吴茱萸、姜汁炒川连各 1 .5克 ,淡竹沥 (冲 ) 3 0毫升 ,朱茯神 1 2克 ,酸枣仁、远志、龙齿、制半夏、淡竹茹各 9克 ,陈皮 6克。闰三月二十四日复诊 药后神识清楚 ,内热未尽 ,胃微思纳 ,咳嗽多痰 ;大便溏薄。脉象软缓 ,舌红苔黄。仍予原法减轻治剂。朱茯神 1 2克 ,川连 1 . 5克 ,天花…  相似文献   

5.
半产痉厥案     
王文育妻 ,二十九岁 ,住黄山大道地。乙亥 ( 1 93 5)年十月二十五日初诊。怀孕三月 ,于上月二十七日内热半产 ,恶露如注 ,本月初一日起寒热往来 ,至十八日猝然左足发木、不能行动 ,经某医注射乏效。今延诊 :颈项强直 ,手软、足木而痛 ,面白、头汗 ,言语蹇涩。脉象弦数 ,舌红而强。乃半产后血虚热陷变痉。治予补气活血 ,息风镇痉 ,化痰清神。当归、赤芍、桃仁、杜红花各 9克 ,生黄芪 1 8克 ,川芎 3克 ,广地龙 6克 ,桂枝 2 . 4克 ,天花粉、钩藤各 1 5克 ,淡竹沥 3 0毫升 ,生姜汁 (冲 ) l小匙。次日来字改方 热未退 ,四肢忽痛忽木 ,大便通畅 ,…  相似文献   

6.
方药组成:黑丑6克谷精草10克熟大黄5克石决明10克鸡内金6克五谷虫6克广木香4克牡蛎10克虫蛀柑子树木屑6克。制作与用法:将药料焙枯(勿焦成炭)研末,分为12包,每日2包,每次1包,猪肝汤或米汤送下。余在基层工作期间,凡遇发育不良,面黄肌瘦,腹胀且青筋显露,诊为小儿疳积者,常以此药从治,价廉效佳。如治黄某之子,患疳积年  相似文献   

7.
<正> 治疗方法:1.熟附子6克茯苓白芍葶苈子白术各10克生姜3克大枣5枚地龙粉5克(冲)沉香1、5克,水煎,每日一剂。2.仙灵脾15克女贞子旱莲草茯苓各10克苍白术鸡内金各3克沉香粉1、5克(冲) 人参末3克(冲)水煎,每日一剂。先服2方,候痰饮除后改用2方。治疗效果:本组治疗15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86.7%。平均疗程1—3个月。典型病例:李某,男,17岁。反复哮喘发作已15年,不受饮食,气候影响,发作时面色(白光)白,口唇发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蛔虫性肠梗阻为儿科常见的急腹症 ,笔者用中药治疗本病 1 6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1 6例均为学龄儿童 ,其中年龄最小的 6岁 ,最大的 1 2岁 ,平均年龄 8岁 ;男性 1 0例 ,女性 6例 ;发病时间均在 2天之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 :(1 )腹痛 :为首发症状。 1 6例均有腹痛 ,早期腹痛多局限于脐周 ,为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加剧疼痛。发作时患儿辗转不安 ,弯腰屈膝 ,冷汗淋漓 ,面色白光白 ,烦躁肢冷。 (2 )呕吐 :1 6例中有 1 5例呕吐 ,多伴随腹痛发作 ,其中 5例有蛔虫吐出 ,有 3例吐咖啡祥物质。 (3 )腹部肿块 :1 6例中有 1 3例在发病时…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豁痰散结汤”治疗15例臀大肌坐骨滑囊炎,其中13例未经任何治疗,1例为术后复发,1例曾服消核片无效;治疗时间最短17日,最长210日(间断服药);服药12~60剂,药后包块完全消失13例,包块消失一半以上者2例。方药组成:香附、半夏、红花、陈皮、泽泻、浙贝母、鳖甲各12克,胆南星6克,白芥子、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刘某,女,26岁,工人。1985年5月26日来诊。于1983年8月患“急性菌痢”,服用痢特灵、黄连素后,自觉大便恢复正常而停药。此后每因受凉和饮食不慎时,腹痛伴脓血便反复发作,继而服用复方新诺明、黄连素片,大便次数减少,但脓血便时多时少,曾服参苓白术散30余包,似获半效。来诊时症见腹隐痛,每日腹泻2~3次,质稀,有粘液,便时肛门坠胀有热感,口干欲饮,手足心微热,舌红少津,脉细。辩证为久痢阴虚,津液耗伤。治宜养阴生津,佐以扶阳,方用人参乌梅汤加味:人参5克(另包煎水兑服),乌梅10枚,莲子、生地各10克,山楂炭12克,山药、茯苓、木瓜各9克,炙甘草3克。连服6  相似文献   

11.
例一、季××,女,40岁。1984年4月18日诊。患“慢性荨麻疹”已近5载,冬春发作尤频,疹色淡红或苍白,时隐时现,皮肤瘙痒,遇寒加剧,得温稍减,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细弱。证为阳虚血亏,风寒痹阻脉络,治以温阳敞寒,养血祛风。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之。处方:当归15克、桂枝、白芍、麻黄、杏仁各10克、细辛3克、甘草、木通各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相似文献   

12.
<正> 喜唾王××男45岁咸阳市人教师。初诊:1980年11月2日,患者自诉平素饮食不节,两月前忽觉唾液较常增多,后渐加重,每分钟即要唾四、五大口之多,说话吃饭时更是涎液不断外涌,以致不能讲课。唾液清冷,夹有白痰,咽喉干燥,四肢乏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色白不利。曾服过西药维生素B_1、B_6、谷维素等及清利咽开胃的中药多剂均无疗效。舌质淡嫩,苔薄白滑润,脉沉细无力。证属喜唾,由脾阳亏虚不能摄涎所致。治宜健脾温中燥湿化痰,方用理中汤加味:党参15克炙甘草6克干姜8克白术15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陈皮9克桔梗9克焦楂  相似文献   

13.
名医董廷瑶老师治疗癫痫独具匠心 ,笔者曾随侍董老数载 ,兹录其治小儿癫痫验案两则 ,以资同道参研。  病列 1 张某 ,女性 ,3岁 ,门诊号 1 1 0 2 8。 1 975年 1 0月2 2日初诊 :幼儿形体较胖 ,自去年 1 1月起 ,渐发惊搐。每月发作 ,轻则神志恍惚 ,双目直视 ,表情呆滞 ;重则昏不知人 ,四肢抽搐。脑电图提示有异常癫痫波 ,诊断为特发性癫痫。临诊 :面黄少华 ,喉中痰鸣 ,咳嗽吐涎 ,食欲不振 ,舌苔白腻 ,脉弦滑。辨证属脾虚生痰 ,痰浊阻络 ,蒙蔽心窍。治拟涤痰逐涎 ,宣窍熄风。处方 :钩藤 6g ,干菖蒲 3g ,天竺黄 6g,陈胆星4 5g ,竹节白附…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本组30例,年龄35~45岁,其中35~40岁者19例,41~45岁者11例.病程6个月~1年,其中6个月的14例,9个月的11例,12个月的5例.经辨证均属脾虚所致崩漏. 治疗方法:白术15克白参5克获苓15克远志10克枣仁10克木香3克龙眼肉15克香附15克升麻10克菟丝子10克(包煎)地榆20克藕节15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加减:气虚者加黄芪35克,血虚者加当归20克,血热有块者加生地15克.  相似文献   

15.
乌梅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58年5月至1959年9月,采用中药乌梅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共收治八例,疗效满意。八例均有明显的肠梗阻征象或有吐虫和排虫史。全部均有呕吐、腹痛和食欲不振的症状,肠型及包块计七例,吐虫和便秘各五例,烦躁四例,轻度脱水和倦怠各三例,并发支气管炎一例。体温正常者五例,低烧者三例。白血球在一万以上者二例;一万以下者五例;未经检查者一例。  相似文献   

16.
关格辨治     
关格者,肠结不通也。病急而重,治应通里攻下,更应审因论治。兹举数案说明如下: 例1,唐××,女,3岁。患儿于前日突然发生心下剧烈阵痛,痛时呻吟不已,痛止如常人。继之出现呕吐,不食,食之则吐,入水亦吐。双目微凹陷,已两天未大便,亦无矢气。脐周胀痛,痛时腹中包块凸起,且可摸到条索状物,痛缓则伏。苔薄少津,脉沉缓等证。遂断为虫结关格致气液轻度损伤之证。用乌梅、贯仲各15克,川朴、枳实、莱菔子、枳壳各12克、大黄、木香各9克。1剂而大便排出蛔虫10余条,诸症即去。[按]本病乃虫结关格,气液亏耗不重,正气尚盛,故用杀虫攻下之剂使肠结得开,蛔虫  相似文献   

17.
一、桂枝茯苓丸治愈卵巢囊肿贺××,女,35岁,已婚,农民。因间发小腹痛2年,复发加重2天,不能坚持家务劳动,于1983年3月21日来我院妇科检查发现:右侧附件部可扪及一约5×3×4厘米大小之囊性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尚可,无触痛。诊断为“卵巢囊肿”,因其不愿手术治疗而就诊中医科。诊见:患者弯腰屈背,手按下腹,疼痛呻吟,自述有时可在小腹部扪及一包块,舌质淡红,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沉细弦。辨证属血瘀气滞之症病,治当祛瘀化症,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台乌、茯苓、丹皮、桃仁、三棱、莪术各10克,延胡索、赤芍各15克、甘草5克。服一剂,疼痛大减。3剂  相似文献   

18.
向×,女,10岁。1990年4月15日诊。月余前突然发作腹痛,饮食后加剧,以上腹部为甚,饮水及饭后疼痛如绞。不吐,头不晕。虽服多种止痛药物如颠茄片等,仍不能缓解。刻下:食欲不振,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舌红苔黄脉弦。诊为肝胆湿热,脾胃不和。治以清利肝胆,调和脾胃。处方:苏梗、制半夏、川厚朴、杭芍各15克,焦山  相似文献   

19.
家父钟新渊,主任中医师,擅治内科杂病,临证思路敏捷,用药不拘常规常法。我随父临证20载,领悟颇多,现就家父治疗疑难病证验案数则,述评其证治特点,以就正于同道。1 腹中包块梁某某,女性,年龄55岁,1989年8月18日诊:患者自诉1989年8月10日晚突然腹胀痛,往某某医院急诊,检查左下腹可扪及一包块,B超检查,见左下腹壁有一45×17平方毫米低回声暗区。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试用消炎镇痛药,腹痛未能缓解。8月18日来我院门诊求治:患者腹胀痛,左下腹扪及之包块,表面光滑,按之不移,拒按,压痛明显。形瘦倦怠少气,口干尿少,唇红齿龈微烂,舌红,脉弦细。拟益气养阴,佐以疏肝调气:白参5克,麦冬9克,五味2克,北芪12克,莲肉12克,云苓9克,柴胡6  相似文献   

20.
治疗方药:川芎、桃仁、三棱、莪术、皂荚刺各15克,丹参、昆布、生牡蛎各30克,黄芪20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1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后行妇科和B 超检查,月经期停药。气血虚弱加党参、白术各15克,熟地20克,阿胶6克;腹痛甚加元胡、五灵脂、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包块吸收慢者加穿山甲15克,水蛭10克;热象明显者加生地20克,丹皮15克;纳差加焦三仙各12克,鸡内金15克;有囊性包块加车前子15克,泽泻、茯苓各20克;有炎性包块加黄柏15克,蒲公英、地丁各30克,连翘2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