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导管(CVC)改良消毒方式及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CVC置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PICC置管时消毒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消毒组(A组)和改良消毒组(B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以及不同置管部位导管局部感染率情况.[结果]B组导管留置时间(32.96±14.51)d 明显长于A组(25.38±10.19)d ,B组导管局部感染率6.00%明显低于A组17.00%(P<0.05);两组CRI发生率分别为5.00%、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内静脉感染率、股静脉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CVC消毒方式有助于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局部感染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留置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病人233例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4年12月110例病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123例病人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9例,发生率为8.18%,干预组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2例,发生率为0.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降低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潘玉娟  兰建芸  潘井岗 《全科护理》2016,(34):3627-362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CVC)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的CVC置管病人132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的CVC置管病人14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CVC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导管评估、冲封管方法及时机、输液接头更换、消毒方法与待干、敷料固定方法、穿刺点红肿渗出、病人舒适度、CVC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规范了CVC导管日常使用,能减少CVC并发症,提高病人舒适度,使导管留置时间满足治疗需要,对保障普外科病人的输液安全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首诊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资料。32例术前留置PICC导管,纳为PICC组;46例留置传统中心静脉导管(CVC),纳入CVC导管组,比较两组病人导管堵塞、血栓形成以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并探讨其护理策略。[结果]CVC导管组发生堵管率低于PICC组,PICC组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CVC导管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CVC导管相比,PICC导管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输液管理中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中的作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5月在本科室置有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us catheter,CVC)的病人为对照组(活动前),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科室置有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为观察组(活动后),按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 PDCA 的方法管理置有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并考察活动前后 CRI 率的变化。由我科血流动力学专业小组6名成员成立 QCC 小组,开展以“规范 CVC 维护,降低 CRI 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CRI 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403%降低至活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圈员对 QCC 认识和运用能力、制度执行力、工作积极性有明显提升,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将 QCC 活动应用于 CVC 维护中,提高了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措施的落实率,使 CRI 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并且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尿激酶封管方法对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病人血液透析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长期深静脉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封管1320例次,根据封管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浓度为625 U/mL 的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的尿激酶(浓度为5×10^4 U/mL)封管,观察封管后两组再次透析时的导管血流的通畅率、血流值、静脉压值、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Kt/V值)。[结果]观察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封管方法使导管功能较对照组更优,两组透析的血流值、静脉压值、K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封管能有效改善长期深静脉导管的通畅率,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7.
张来香  谢建璞  冯丽明 《全科护理》2012,10(15):1368-1369
[目的]探讨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线方法固定,实验组采用导管固定贴固定,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穿刺点红肿、不适感、导管脱出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点,便于局部皮肤消毒,减少局部皮肤的感染,同时减少因缝线牵拉皮肤引起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PICC导管牢固的固定方法,以达到限制导管自由进出体内有效地预防感染的目的。[方法]将242例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限制了导管自由进出体内,降低了局部感染率(P〈0.05),贴膜的牢固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固定法,减少了局部感染,保持了贴膜的牢固性,使局部洁净美观。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是广泛应用于危重医学临床的血管内置管,尤其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液体复苏等方面,CVC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CVC也是最常见的引起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I)的血管内置管^[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用夹板配合弹力绷带在股静脉血液透析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使用临时性股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保留导管10d,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观察组采用医用夹板配合弹力绷带固定。比较两组病人意外脱管、病人舒适度、局部发生感染、血行感染及器械性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固定优于对照组,意外脱管少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感染率及器械性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股静脉血液透析导管固定中应用医用夹板配合弹力绷带可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减轻置管者的不适感,防止器械性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固定带在防止血液透析导管滑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创新设计血液透析导管固定带,应用于53例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病人,评价固定带的活动性、牢固性、舒适性、美观性。[结果]血液透析导管固定带应用后病人活动性好为52例(98%),舒适性好为51例(96%),牢固性好为53例(100%),美观易于操作为53例(100%)。无一例导管滑脱发生。[结论]使用血液透析导管固定带可有效防止血液透析导管滑脱,且操作简便,病人美观舒适、安全稳妥。  相似文献   

12.
周萍 《全科护理》2013,(33):3137-3138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透析病人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病人共4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组病人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进行长期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病人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9.27个月±4.04个月,对照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留置时间17.09个月±4.16个月,护理组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导管的并发症发生率40.9%,护理组导管的并发症发生率13.6%,护理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PDCA护理管理程序能够降低血液透析病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付本翠  张健  曹茂秋  王静  吴瑞 《全科护理》2016,(18):1843-1845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维护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放疗病区行PICC和CVC置管的30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2014年6月—2015年5月放疗病区行PICC和CVC的462例病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后维护法,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置管后维护,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管道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血栓、堵管、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内静脉CVC和PICC平均留置时间均短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改进后的PICC和CVC置管维护方法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适当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间歇期病人应用改良导管维护流程预防PICC导管发热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4月住院治疗的60例PICC置管病人,按照穿刺登记号的单双号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导管维护方法,即在常规导管维护的开始阶段增加回抽导管内液体和反流血液的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方法维护,观察两组发热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热反应发生率(0.6%)明显低于对照组(2.6%,P<0.05)。[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治疗间歇期及住院治疗首日运用先回抽再冲管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赵密桃 《全科护理》2011,(4):366-367
[目的]系统性健康宣教在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将274例PICC置管维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健康宣教后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宣教后PICC置管期间导管外移、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健康宣教可有效减少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和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输液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滑脱或堵塞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导管脱出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可有效地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联合核查表干预在防控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583例留置中心静脉置管(CVC)的病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管理联合核查表干预的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留置CVC导管的502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CLABSI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CLA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掌握CLABSI相关理论知识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置管时最大无菌屏障执行率、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的执行率、导管使用和维护操作的合格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联合核查表干预能有效降低CLA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响,为该类病人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70例拟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34例则按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焦虑、疼痛程度、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焦虑、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使病人在生理、心理方面均获得满足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无缝合固定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血液透析临时置管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固定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比较两组病人临时导管的脱出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病人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可减少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疼痛度,是导管固定中较好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用林可霉素肝素钠混合液封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于我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尿毒症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林可霉素0.6 g(2 ml)加肝素钠溶液(30 mg/ml)1 ml封管,对照组以肝素钠溶液(10 mg/ml)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比较两组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期内,观察组透析512例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8例(1.56%),CRI 0.06次/例;对照组透析482例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36例(7.47%),CRI 0.26次/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用林可霉素肝素钠混合液封管不良反应轻微,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