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斌  李海军  梁海燕 《医药导报》2010,29(11):1454-145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 μg静脉滴注,qd,14 d为1个疗程。治疗7,14,21 d后评定疗效,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监测用药前后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4,21 d后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0.4%和62.1%,对照组分别为18.3%和29.3%;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54.0%和57.5%,对照组分别为36.6%和39.0%,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增高。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脂微球载体制剂)l联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60例)组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病情好转程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第14、30和6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组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嵩县人民医院106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8例,用前列地尔10μg加0.9%氯化钠溶液10mL静脉推注,1次/d;对照组48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丹参20mL静脉滴注,1次/d,并口服阿司匹林75mg/d,疗程均为14d。用药前及用药后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两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赵群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438-43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结果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显著优于对照组(75.0%)。结论依达拉奉与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丹参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8.8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恶性,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消失;2例输液部位静脉出现红、痛反应,输液结束即自行消失,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病1周内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试验组接受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对照组接受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d 21的躯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BI>95分定义为良好预后。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d 21欧洲卒中神经功能评分(ESS)。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D-Dimer、血脂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26.3%与2.6%(P=0.007)。试验组和对照组ESS改善的总有效率为47.37%与21.05%(P=0.016)。治疗期间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明显,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9%与5.26%(P>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脂微球栽体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前列地尔(35例)组和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病情程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第3、7和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Brather指数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法舒地尔比较,前列地尔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早,且增幅明显。在用药后第7天和第14天两组增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5年3月~ 2016年9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单一用药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依达拉奉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BI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组,P <0.05;施行治疗前两组BI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联合用药组BI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柴冠军 《北方药学》2018,15(4):29-3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药物用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正常剂量阿替普酶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BI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小剂量使用效果佳,加快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为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9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发病时间等基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高血压、调脂、控制血糖等规范化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注射液,安慰剂中不含有依达拉奉,且符合安慰剂的制备要求,外观和形态与依达拉奉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 d的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第7天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改变均优于治疗前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天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中两组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未得到特殊治疗自行好转,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依达拉奉静脉注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也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远期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以依达拉奉治疗14d,对照组仅以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第1、3、7、14天观察血清NSE、S-100β变化;在发病第1、14、28天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urvey,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在第1天NSE水平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3天后,对照组在第7天后,NSE水平开始明显下降,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3、7天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NSE下降到相同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S-100β在第3d达到峰值,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后逐渐降低;治疗组的第3、7天的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S-100β回到相同水平(P〉0.05)。治疗期间各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天,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NIHSS评分、BI评分在相应时间点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康燕  方秀杰 《淮海医药》2014,(5):444-44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方法将8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20%甘露醇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静滴,每天1次,连续7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大小及水肿体积;同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分。结果2组自身在治疗前后比较,血肿大小、水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CPK值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9d,NIHSS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各自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75%,对照组显效率为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效果优干单一用甘霞醇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卒中单元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治疗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I),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BI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876、10.3567,均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48,P〈0.01)。结论采用卒中单元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血凝酶(立止血)辅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尼莫地平4~6mg静脉滴注,同时以立止血1kU分别进行静脉推注和肌内注射。观察2组患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al指数(BI)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烯醇化醇(NSE)、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分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8周血肿体积、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血清CRP、NSE、NO、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DL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立止血辅治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多项血清因子及日后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载脂蛋白 CⅡ( ApoCⅡ)、载脂蛋白 CⅢ( ApoCⅢ)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3月住院的62例脑梗死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发病第1、7、14天测定血清中 ApoCⅡ、ApoCⅢ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发病第1、7、14天观察组 ApoCⅡ、ApoC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发病1 d血清 ApoCⅡ、ApoCⅢ含量最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发病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发病1、7 d(P〈0.05)。血清 ApoCⅡ、ApoCⅢ与 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27,P 〈0.001;r=0.914,P 〈0.001)。结论 ApoCⅡ、ApoCⅢ水平变化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VMCA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ADL评分和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型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尤瑞克林14天,结合TOAST分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除心源性外,治疗组中其他TOAST分型脑梗死及轻中度脑梗死的NIHSS评分减少(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相同类型(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能安全改善多数类型急性脑梗死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剂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ivd(30 min内滴完),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醒脑静注射液10 ml+5.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d,q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等指标变化,记录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较单用拉达拉奉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单敏娟  俞建洪 《中国药师》2014,(10):1713-1715
目的:观察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干预的疗效。方法:823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23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进行鼻饲,对照组400例患者采用家庭自制匀浆膳食进行鼻饲。两组患者均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常规处理措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总蛋白( TB)、血红蛋白( Hb)、血白蛋白( Alb)、三酰甘油( TG)等营养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Barthel指数,肌力恢复状况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TB、Hb、Alb及TG等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1);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够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在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PNA静脉滴注14d,对照组按常规+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评估(BI及OHS),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BI、OH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6.68%,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尿激肽原酶治疗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