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我国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自杀情况 ,九省市九所地市级以上专科精神病医院进行了协作研究。调查 1986~1995年 10年间住院的全部病人中的自杀自伤者。自行设计调查表 ,由各协作单位负责医师按要求根据住院病历资料逐项填写。本文报告自杀未遂者资料分析结果。自杀未遂标准  相似文献   

2.
2009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时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  林多朵 《医学信息》2010,23(5):1310-1312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演变.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厦门市仙岳医院民政北区199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将其结果与2008、2007年和2000年相比较.结果 精神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型精神药物的使用正在逐渐增多.结论 精神药物应用的多样性已是一种趋势,精神药物的合理使用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合并妊娠患者的孕育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疾病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药期间妊娠12例(30%),其中主动终止妊娠8例(20%),因精神疾病复发采取治疗性流产4例(10%);自行停药妊娠7例(17.5%),其中病情尚稳定,足月顺产1例(2.5%),2例由于病情反复间断用药,至预产期行剖腹产(5%),4例病情严重,行治疗性流产3例(7.5%),引产1例(2.5%);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妊娠者21例(52.5%),足月顺产7例(17.5%),剖腹产13例(32.5%),孕2月胎停育行治疗性流产1例(2.5%)。结论对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孕前用药指导,有助于患者病情稳定,安全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31例关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解锁治疗后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解锁工程救助的31例解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入组对象,应用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686项目)《解锁患者社会功能评价表》对关锁患者解锁前后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解锁治疗后的生活料理能力、家务劳动和工作能力、婚姻状况明显好于解锁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习能力和人际能力无明显改善,说明长期关锁对患者造成的社会功能损害难以短时间恢复。结论被关锁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只要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其基本社会功能会有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自杀前2周的主观体验,探究患者自杀前的主观体验和认知特点,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2周内有自杀未遂史的抑郁症患者22例,对其自杀前的主观体验及自我评价、死亡态度、疾病认知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自杀前的负性感受增强、社会联结感降低,对自我、死亡和疾病的认知普遍存在认知歪曲,其中极端化认知歪曲突出。结论:临床上应特别关注负性感受强烈、极端化的认知歪曲突出和社会联结感低的抑郁症患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此类患者的自杀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婚育问题,不仅是他们个人婚与育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讨论此问题,其目的是尽可能做到健康的婚配,避免将疾病传递给后代,这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尤其是对当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按我国1989年编制CCMD-Ⅱ标准分类,通过婚前体检,初步筛选出精神疾病病人,再由专家会诊确认。结果:73对中大多是经别人介绍,家庭包办为主,说明他们之间择偶有一定困难,结果中断关系率高达27%,可结婚不宜生育者占68%,可婚育和婚后选择时间生育各占8%,而最终已生育者占21%,这一结果与社会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1995年6月14日对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房的93例住院老年精神病人的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临床用药的频度列在前三位依次为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催眠药及益智药物。其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列在前三位者依次为氯丙嗪、氯氮平及甲硫达嗪;镇静催眠药依次为氯硝安定、佳静安定及三唑仑;益智药物依次为尼莫地平及阿尼西坦;抗抑郁剂主要为麦普替林和氟西汀。安坦应用少。用药方案多为单一用药,药物剂量小,用药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首次住院精神痰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住院死亡精神痰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住院死亡91例,死亡原因有躯体疾病、猝死、治疗综合征、自杀、意外事故,分别占50.5%、22.0%、11.0%、8.8%、7.7%;住院10天内死亡45例(49.5%)。结论躯体疾病、猝死是导致首次住院精神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住院10天内的精神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31例解锁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卫生部686项目《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对2008年5月~2009月5月期间实施解锁工程的31例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解锁患者经住院治疗,出院时病情好转者30例,占96.77%;无变化者1例,占3.23%。出院6个月后随访,坚持门诊服药维持治疗25例(80.65%),继续关锁4例(12.90%),诊断2例(6.45%)。结论解锁工程拯救了被长期关锁的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产生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缺乏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不同人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状况.方法 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应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进行家属、普通居民、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白领等不同人群共104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 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社会关系密切者、一般日常接触者以及经常接受精神卫生宣教人群的歧视总评分低于同类别其他组(F=19.369,70.096,43.115,46.396;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男性、有一定日常接触、经常接受精神卫生宣教等因素与歧视总评分有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 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增加对疾病与患者了解和接触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社区公众的歧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52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接受肱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清一氧化氮(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对综合医院各临床科住院病人躯体疾病同时伴发精神卫生问题的“共病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对住院的各类躯体疾病病人中的精神卫生问题、负性情绪、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应用心理测量量表(SAS、SDS、综合情况调查表)在本院内科、外科、妇产、老年、慢性病等科室随机抽样278名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年龄在18~73岁住院病人中进行调查与分析;同时在医院进行正常体检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正常人群中随机抽样100名进行测量、分析并做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焦虑(SAS)检出率31%;抑郁(SDS)检出率23%,总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发生率为54%;对照组:SAS检出率14%;SDS检出率5%.总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发生率为19%。两组负性情绪总的检出率经秩和检验P〈0.05~0.01.SAS、SDS各个年龄组均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P〈0.01,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精神卫生问题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精神卫生问题、负性情绪、躯体痰病同时伴发精神障碍的“共病现象”发生应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SDS和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的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且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以下简称"686项目")示范区不同群体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差别.为进一步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奠定基础.方法 以河北省"686项目"城乡2个示范区为调查群体,重点调查社区干部,社区医生、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普通人群,并对4个群体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①被调查者总知晓率为56.91%,其中...  相似文献   

15.
王永智 《医学信息》2018,(14):139-141
目的 观察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发心理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治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常规组的65.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焦虑[(51.21±5.17)分vs(59.64±6.02)分]和抑郁评分[(48.25±4.14)分vs(54.36±5.36)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常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伴发心理疾病的患者给予黛力新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获取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Kore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suicide, while suicidality is known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mental illnesses. The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suicide rates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to compare it to that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among psychiatric diagnoses and comorbidities.MethodsMedical records and mortality statistics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at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2003 to 2017 were reviewed. 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for suicide was calculated to compare the psychiatric patients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diagnosis-specific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and hazard ratio (HR) were adjusted by age, sex, and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i.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or pain disorder).ResultsA total of 40,692 survivors or non-suicidal deaths and 597 suicidal death were included. The suicide rate among psychiatric patients was 5.13-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sychotic disorder had the highest SMR (13.0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23–15.03), followed by bipolar disorder (10.26; 95% CI, 7.97–13.00) and 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 (6.78; 95% CI, 4.14–10.47). In survival analysis, psychotic disorder had the highest HR (4.16; 95% CI, 2.86–6.05), which was further increased with younger age, male sex, and comorbidit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ConclusionAll psychiatric patients are at a higher risk of suicide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he risk is highest for those diagnosed with psychotic disorder.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SDS和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且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帕金森病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抗帕金森病药物基础上联合氟西汀20mg/d和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后.研究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为32.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比对照组抑郁评分下降显著(P〈0.05),两组间HAMD减分率于第2、4、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具有良好疗效,而且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与良性病患者人格、情绪适应和心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人格倾向以及确诊前的情绪适应和心境特点。方法 确诊前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癌症病人情绪适应问卷(MAC),简明心境问卷(BPOMS)测查乳腺病就诊者的人格、情绪适应以及心境状况,将其中42名乳腺癌患者与60名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外向人格分数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痰病患者(P〈0.01);乳腺癌患者的宿命情绪适应分数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痰病患者(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具有外向人格特点,确诊前具有高宿命情绪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目前世界通用的普适性健康状况量表(SF-36量表)为标准,分析脊椎生活量表(QLS- DSD)在临床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信度、区分效度和反应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分别用SF-36量表及QLS- DSD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34例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完成量表时间、完成率评价量表的可行性;采用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评价两个量表的信度;分别计算适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和总得分,再进行t检验,来评价量表的区分效度和反应度.结果:SF-36量表平均应答时间为(11.3±4.6)min,QLS-DSD平均应答时间为( 4.5±1.4) min,两者的完成率均为 94.03%.SF- 36 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53,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866;QLS-DSD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3,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907.两种量表对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SF-36量表相比,QLS-DSD的内容更符合中国人文化及生活习惯,被采访者完成量表所需时间更短,同时具有较好的信度、区分效度和反应度,临床操作可行,可以作为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工具,并且可做为适用不同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