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鑫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5):507-508
目的总结10年来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1927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前5年头位难产排第1位,胎儿因素排第2位,其他因素、臀位排第3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排第4位,社会因素排第5位;后5年社会因素跃居第3位,较前5年增加最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次妊娠合并(并发)症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较多,但难产、胎儿因素仍排第1、2位,其他因素、臀位排第4位。结论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社会因素致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和避免因社会因素而施行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对10年来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趋势。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第一位,社会因素由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影响剖宫产率若干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桂兰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4):520-520,522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6年间剖宫产2399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一、二位,脐带绕颈、社会因素显示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群众对剖宫产缺乏正确认识、对分娩的社会期望值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近5年剖宫产率38.6%~41.2%。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缓慢增加,居影响因素第1位;头盆因素逐年下降,但仍居第2位;母亲因素呈缓慢下降趋势;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珍贵儿指征增加显著。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第一位,社会因素由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12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掌握情况。方法:对3970例剖宫产指征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第一阶段平均为24.14%,第二阶段平均为68.94%;(2)剖宫产指征变化:第一阶段居前4位的是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宫内窘迫及先露异常,第二阶段社会因素跃居第1位,其后依次为头盆不称、宫内窘迫及胎膜早破;(3)妊娠并发症中第二阶段增加了性传播疾病并居第3位。结论:剖宫产指征的扩大化导致了剖宫产率大幅度上升,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应首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做好孕期宣教,寻求社会认同及临床使用有效安全价廉的分娩镇痛法方能最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4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总结14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1990年的13.12%上升到2003年的38.14%(P〈0.01)。(2)1990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第1位是难产,2000年至2003年社会因素已跃居至第1位。(3)以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提示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社会因素致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刮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行的不必要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选择分析10年间在平罗县妇幼保健所行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10年间我所产科分娩总数8281例,剖宫产2822例,平均剖宫产率34.08%;围生儿死亡98例,围生儿死亡率11.83‰。1997-2002年难产占首位;2003年以后稍有下降,据第2位,胎儿窘位居第1位;2002年以后社会因素逐渐上升,至2003年位居第3位。显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十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与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0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怎样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为第一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10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10年间剖宫产术1720例,对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阴道助产术逐年减少。近5年变化更为明显;2)剖宫产指征变化中,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头盆因素明显下降,下降到剖宫产术指征第三位。结论社会因素、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剖析近年剖宫产指征变化以期为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提供资料。方法对2005年-200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变化中,社会因素、胎儿因素呈上升趋势,头盆因素虽明显下降,但仍居剖宫产指征的第2位。结论社会因素、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志敏 《河北医学》2013,(6):941-942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第一位,胎儿因素占第二位,瘢痕子宫占第三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庆文  谢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92-92,94
目的 总结近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4年为21.3%,2008年为59.0%.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逐年上升为第1位,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列居第2、第3位.结论 近5年剖宫产率升高主要是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关键是尽量减少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湖英 《当代医学》2010,16(16):37-38
目的分析近5年来剖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近5年衡南县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占分娩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迁因素: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剖宫产率上升,而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剖宫产率下降;在各年度手术指征的顺位中,社会因素始终居前3位,且逐年上升至第1位,瘢痕子宫的剖宫产率也逐年上升至第2位。结论近年来,社会因素和瘢痕子宫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2年间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玉珍  多运莲 《中国医刊》2003,38(10):52-53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12年间剖宫产病例72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各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围生儿病死率下降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剖宫产指征中1990—1993年以胎儿窘迫占首位,1998-2001年难产因素占第l位,社会因素的比例逐年上升。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随着剖宫产率的继续上升,围生儿病死率并未继续下降,严格又不失时机地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年间剖宫产病例(48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第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上升,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与剖宫产指征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剖宫产孕妇1518例,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剖宫产指征中,以难产为手术指征行剖宫产率下降,以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不单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孕妇及家属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2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2年间剖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难产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3)围产儿死亡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择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产科4a间剖宫产孕妇2237例,分析剖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占第一位,其次为社会医源因素,母体因素及头盆因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充分认识B超诊断的局限性;做好孕期的宣教工作,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正确看待和处理医疗纠纷。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