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瘤体侧别、瘤体位置、瘤体直径、发病至就诊时间以及是否患高血压等全身疾病。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二分类资料做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做非参数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影响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动脉瘤直径的临界值,并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发生动眼神经麻痹患者40例(24.7%),其中完全动眼神经麻痹24例(14.8%),部分动眼神经麻痹16例(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瘤体位置和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位置位于后交通动脉(OR=10.32,P<0.01)、瘤体直径≥6 mm(OR=10.20,P<0.01)为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位置、直径是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瘤体侧别、瘤体位置、瘤体直径、发病至就诊时间以及是否患高血压等全身疾病。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二类资料做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做非参数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影响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动脉瘤直径的临界值。多因素做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发生动眼神经麻痹患者40例(24.7%),其中完全动眼神经麻痹24例(14.8%),部分动眼神经麻痹16例(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瘤体位置和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位置、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位置位于后交通动脉(OR=10.32,P<0.01)、瘤体直径≥6mm(OR=10.2,P<0.01)为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发病至就诊时间(OR=4.92,P=0.04)与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程度有相关性。结论 颅内动脉瘤位置、直径是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发病至就诊时间与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06年6月-2009年11月对连续收住院的1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PcomAA患者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其中男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岁。动脉瘤直径平均为7.9mm。发病剑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6.7d。利用确切概率法分析下列因素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程度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最初动眼神经麻痹的程度、动脉瘤的大小、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结果①19例患者治疗时均为完全栓塞。②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3.1个月。12例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正常,7例患者的症状部分恢复。其中1例患者因1年后动脉瘤复发行二次栓塞术,2年后再次造影随访证实动脉瘤栓塞致密。该患者在二次治疗后2个月余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恢复,且未出现症状反复的情况。③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及是否伴有SAH,对恢复情况均有影响(P〈0.05);动脉瘤的大小对恢复情况无影响(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是PcomAA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的有效治疗方式。在患者群中,尽早治疗的、伴有SAH或动眼神经麻痹程度较轻者,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早期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能改善继发性动眼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交通动脉瘤是引起急性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最常见原因。早期手术治疗动脉瘤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本文作者报告1977年~1992年手术治疗28例病人的结果,并进行了文献复习。 资料 28例病人,男10例(平均年龄50岁),女18例(平均年龄57岁);动眼神经完全麻痹者16例,不完全麻痹者12例;7例动脉瘤未破裂,在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21例病人中,从最近的SAH到动眼神  相似文献   

5.
武成刚  王宏 《山东医药》2011,51(2):33-34
目的对比观察外科手术与血管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性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38例患者中动眼神经完全麻痹者16例,行手术夹闭10例、血管栓塞6例;动眼神经不完全麻痹22例,行手术夹闭14例、血管栓塞8例。结果16例动眼神经完全麻痹者中,9例完全恢复,手术夹闭者8例,血管栓塞者1例;22例动眼神经不完全麻痹中,18例完全恢复,手术夹闭者12例,血管栓塞者6例。结论伴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效果优于血管栓塞治疗,不完全麻痹者,两者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动眼神经的迷走再生见于严重头部创伤,或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所致之急性动眼神经麻痹之后。作者报导4例患者皆无早先的动眼神经麻痹经过,而有与动眼神经迷走再生相一致的,缓慢进行的眼球活动及瞳孔异常。每例均经开颅术发现有侵及海绵窦之脑膜瘤。海绵窦的任何疾病过程(肿瘤、动脉瘤、感染、炎症)均可断裂颅神经Ⅲ、Ⅳ、Ⅵ之海绵窦内段,造成由单一眼肌麻痹至眼球完全不能活动之种种眼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86例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病人,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具体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拔除导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并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羟基丙酸(IUPAC)及葡萄糖(Glucose)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眼神经恢复总有效率相近(P0.05);研究组脱水、血管痉挛及脑水肿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动眼神经麻痹病因较复杂,依是否存在瞳孔改变可分为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后交通动脉瘤是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原因,其引起的常为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因左侧头面部疼痛、双下肢无力4d,左眼睑下垂2d于2011年4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d劳动中突发左侧头面部疼痛,以眼眶部疼痛为重,数秒钟后出现意识不清,被家属背人家中,10 min后清醒.家属诉期间有抽搐发作,具体形式不详.患者清醒后自觉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行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分析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情况与术前麻痹程度(完全、不完全)、发病至治疗时间(≤14d、〉14d)、动脉瘤大小(≤7mm、〉7mm)、术前有无出血及栓塞致密程度(完全、瘤颈残留)的关系。所有患者术后均获24个月随访。结果①18例患者均栓塞成功,12例完全栓塞,6例瘤颈残留。②18例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1例(11/18),不完全恢复6例(6/18),总改善率为94.4%(17/18);1例动脉瘤复发患者症状无改善。③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发病至治疗时间、动脉瘤大小、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程度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可以有效恢复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无改善者须考虑动脉瘤是否再通。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主要分布于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血管,80%~90%位于颅底动脉环前部,其中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连接处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约占40%。90%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而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前会由于瘤体突然扩张或局部少量漏血而出现头痛等先兆症状,动眼神经麻痹则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有定侧和定...  相似文献   

11.
<正>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原因为外伤、微血管病变及颅内动脉瘤等。由于颅内动脉瘤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因此及早明确动脉瘤的存在并及时采取干预极为重要。约90%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而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伴瞳孔回避者极为罕见,瞳孔回避是指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患侧瞳孔和对侧差异小于1mm,且对光反射正常。早在1958年Rucher即发现几乎所有(约97%)的颅内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上端动脉瘤手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30%~75%。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此类病人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和其他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术前对发生动眼神经麻痹的危险性作出正确判断。作者回顾了1981~1997年间经治的77例基底动脉上端动脉瘤和28例小脑上动脉(SCA)基...  相似文献   

13.
修彩梅 《山东医药》2006,46(8):52-53
对12例以无痛性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即电解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8例(66.67%).栓塞95%4例(33.33%)。随访2a,11例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认为临床应重视以眼科首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经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自2005年1月~2009年7月诊治的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经血管内治疗,8例经开颅手术夹闭.观察动脉瘤的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转归.结果 ①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5例,平均瘤径为(6.6±0.6)mm,颈内动脉颅内段其他部位动脉瘤12例,平均瘤径为(22.5±3.0)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开颅手术治疗的8例中,术后动脉瘤完全闭塞7例,瘤颈残留l例;血管内治疗的19例中,动脉瘤完伞闭塞16例,瘤颈残留3例.两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的比例和瘤颈残留的比例筹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行开颅手术治疗组有7例治愈,1例症状改善;血管内治疗组有17例治愈,2例症状改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症状消失和改善的时间为15d至24个月.④26例患者获得6~48个月的随访,1例在随访3个月后失访.23例动脉瘤完全闭塞者无动脉瘤再通和再生长,4例瘤颈残余者瘤颈未冉生长.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6个月时仅遗留有言语缓慢.结论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较颈内动脉颅内段其他部位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动脉瘤瘤径小.对此类动脉瘤应给予积极治疗;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均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开颅手术的42例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磨除前床突,20例未磨除前床突,分析术中夹闭动脉瘤难易程度及术后疗效。结果在22例磨除前床突术中,动脉瘤均得到满意夹闭,术中均未使用脑牵开器,术后仅有1例出现脑梗死,无动眼神经麻痹病例,无动脉瘤夹闭不全病例。20例未磨除前床突病例中,3例瘤夹置入困难造成动脉瘤夹闭不全,2例出现脑梗死,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结论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给PCoAA夹闭手术带来便利,术中能有效避免瘤夹置入困难,应用安全,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62例,均进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动脉瘤情况(位置、直径、走向、术前破裂情况及破裂次数等)、发病至手术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并发症情况(脑梗死、脑积水、脑水肿、动眼神经麻痹等)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17例(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动脉瘤走向、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动脉瘤破裂发生率、动脉瘤破裂次数、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Ⅲ级〔OR=2.008,95%CI(1.926,3.054)〕、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OR=2.648,95%CI(1.552,4.463)〕、术前动脉瘤破裂〔OR=1.784,95%CI(1.142,2.864)〕、动脉瘤破裂次数〔OR=3.665,95%CI(1.158,5.167)〕、术后脑梗死〔OR=2.368,95%CI(1.228,4.032)〕、术后脑积水〔OR=1.883,95%CI(1.012,2.654)〕及术后脑水肿〔OR=1.630,95%CI(1.039,2.357)〕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Ⅲ级、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前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次数、术后脑梗死、术后脑水肿及术后脑积水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48岁。1975年曾因右大脑中动脉瘤破裂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当时脑血管造影未发现有其他部位动脉瘤存在,经右颞部入路行动脉瘤包裹术。术中没有暴露右动眼神经和损伤颈内动脉,术后恢复良好。1985年9月,因一过性复视来我院就医,CT检查未发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995年2月出现前额头痛,神经学检查:右侧动眼神经轻度麻痹,瞳孔不等大,但没有上睑下垂和眼外肌运动障碍。MRI和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们在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的基础上,对12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6例;年龄10~52岁。7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均为一般型囊状动脉瘤;巨大颅内动脉瘤5例,均有头痛、头晕、动眼神经麻痹等神经功能障碍(1例海绵窦段外伤性巨大假性动脉瘤有反复大量鼻衄史)。12例均行脑血管造影确诊,其中7例囊状动脉瘤应用微弹簧圈闭塞瘤体,包括机械性可脱性微弹簧圈闭塞后交通动脉瘤5例、普通钨弹簧圈闭塞床突上段动脉瘤…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6,(2)
正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累及眼部神经病变后出现的并发症。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0.4%~7%,尤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多见,可分为完全麻痹和不完全麻痹[1]。患者可表现为先兆性患眼疼痛或同侧头痛,眩晕,视物成双影;动眼神经完全麻痹时,患眼上睑下垂,上、下、内直肌、下斜肌及瞳孔括约肌均受累,上睑下垂久后,患眼视力可下降[1]。现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患  相似文献   

20.
血流导向装置作为一种血管重建技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大型、巨大型及复发动脉瘤等)的治疗是有效的,但术后仍可能出现并发症.作者报道1例采用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术后并发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并通过回顾临床资料和复习国内外文献,讨论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