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实验以~3H-etorphine为配基(示踪剂),用放射自显影方法显示鸦片受体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并观察了针刺对受体分布的影响。根据银颗粒数目,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鸦片受体分布密度分为三个等级:(1)高密度区:脊髓后角胶状质,三叉神经脊髓束核,第四脑室室底灰质,内侧隆起核,弧束核、兰斑、中脑中央灰质、缝际核群,脚间核,缰核,下丘脑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后核,杏仁核群,纹状体,伏隔核及隔区。(2)中等密度区: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中间核,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感觉核,前庭核群、被盖背核,黑质,上丘,丘脑内侧核,丘脑外侧核,海马。(3)低密度区: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质等。针刺后,上述各核团与~3H-etorphine的结合量均下降。银颗粒减少30%以上的区域有:脊髓后角胶状质,三叉神经脊髓束核,脊髓中央管周固灰质,中脑中央灰质,缝际大核,缝际背核,脚间核,缰核,杏仁核群、伏隔核、兰斑、迷走神经运动背核等。以上这些核团多是痛觉通路的驿站,或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鸦片受体结合的变化可能是针刺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刺镇痛的下行作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现有大量临床及实验材料证明,尾核、丘脑的束旁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脊髓背角等核团与针刺镇痛有密切关系。据我们观察,这些核团都接受大脑皮质的传出纤维,即在大脑皮质与核团间存在着直接的下  相似文献   

3.
哺乳类动物的三叉神经脊束核有相似的形态结构。其尾侧与颈段脊髓后角尖端灰质相连续。根据细胞构筑的特点,该核可分为尾侧脊束核、极间脊束核和咀侧脊束核。家兔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只包括咀侧与尾侧两部分。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又分为带状亚核、胶状质亚核和巨细胞亚核,它们分别与脊髓后角灰质的RexedⅠ、Ⅱ和ⅢⅣ层相当。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主要与头面部的痛、温觉有关,并参与了头面部的针刺镇痛过程。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接受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脑干网状结构、中缝大核、兰斑、大脑皮质和脊髓的传入纤维。该核的传出纤维投射至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及板内核、内侧膝状体、脑干网状结构、某些脑神经核(孤束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前庭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和动眼神经核)、非脑神经核(中缝大核、中脑顶盖与中央灰质、楔核、楔外核和内侧橄榄副核等)和上颈段脊髓。三叉神经传入纤维及其尾侧脊束核与中枢内的许多核团发生联系,并在那里与来源于不同部位的躯体或内脏的传入纤维发生会聚,这种直接的会聚可能为颜面部针刺冲动与来自躯体或内脏的痛冲动在同一部位相互作用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与脊髓、巨细胞网状核、中缝大核和丘脑板内核的纤维联系可能为颜面部针刺镇痛以及颜面部针刺麻醉能进行身体其他部位手术提供了神经学基础。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与巨细胞网状核、孤束核和延髓背外侧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可能为颜面部针刺抑制内脏痛和内脏牵拉反应提供了解剖学基础,这对支持体表内脏相关学说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曾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和针刺镇痛过程的调节机制除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发生整合作用外,尚有可能通过某些信息(包括针刺信息)激活皮层后产生的下行性作用。最近我们的工作表明以γ-氨基丁酸(GABA)滤纸施加于猫的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后,电针对丘脑束旁核(Pf)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被取消。在另一批实验中以2%利多卡因滤细施加于猫的SⅡ后,电针可取消丘脑中央中核(CM)的伤害性反应。这些结果提示SⅡ可能参与针刺镇痛的下行性调节。国内有资料报道刺激家兔大脑皮层体感Ⅰ区(SⅠ)可影响丘脑Pf及  相似文献   

5.
双侧损毁腹外侧眶皮层对电针抑制大鼠甩尾反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吕方  唐敬师 《针刺研究》1996,21(2):39-42
本研究在浅麻大鼠发现,电解损毁双侧腹外侧眶皮层(VLO)明显减弱强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甩尾(TF)反射的抑制效应;但对弱电针的抑制效应无明显影响。表明VLO参与伤害感受调制,它可能在强电针兴奋细纤维(Ⅲ、Ⅳ类)产生的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我们提出的脊髓-丘脑中央下核(Sm)-VLO-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脊髓负反馈痛调制环路的设想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杨智杰  唐敬师  袁斌  贾红 《针刺研究》2001,26(3):196-198
近年来 ,我们根据以往解剖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 ,提出并证明了一个假设 ,即 :丘脑中央下核(Sm)和腹外侧眶皮层 (VLO)在整合伤害性信息的过程中 ,不仅参与痛觉感受 ,也参与痛觉调制。Sm VLO PAG构成一个痛觉调制通路 ,通过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和三叉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传递。该通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①电解损毁双侧Sm易化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 (TF)反射 ,TF反射潜伏期 (TFL)明显缩短。如果Sm是一个单纯的痛觉感受中枢 ,损毁它应当得到相反的结果。提示Sm参与痛觉调制 …  相似文献   

7.
大鼠大脑皮层SI区神经元对电针和手针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斌  庞天赐 《针刺研究》1991,16(2):79-86
<正> 人们早已知道,电针穴位可以在大脑皮层体感区引起诱发电位,据此许多研究者相信,针感的产生和大脑皮层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皮层体感区(SⅠ区和 SⅡ区)对许多皮层下核团中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具有下行调制作用。有的作者指出,针刺穴位激活皮层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用推挽灌流技术结合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到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区)可使猫丘脑中央中核内β-内啡肽(β-EP)的释放增加;而电针“环跳”和“阳陵泉”不改变猫丘脑中央中核内β-EP的释放说明β-EP可能参与电刺激大脑皮层SⅡ区对丘脑中央中核的调节机制,而不参与电计“环跳“和“阳陵泉”穴对丘脑中央中核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已有报导。我们也观察到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可减弱丘脑中央中核(C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电针穴位同样获得CM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我们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镇痛过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的整合,也可能是通过某些信息影响皮层后产生了下行性作用。虽然,起源于皮层的下行冲动可影响皮层下许多神经元的活动,但对于伤害性传入信息的下行性影响较少研究,尤其是来自大脑皮层体感Ⅱ区  相似文献   

10.
P物质不参与皮层SII区对丘脑中央中核的下行调节(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晓彤  邓颖 《针刺研究》1993,18(3):213-214
<正> 许多研究表明,脑内 P 物质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参与对丘脑中央中核伤害性反应和针刺镇痛效应的下行调节。为了探讨 P 物质是否参与大脑皮层SⅡ区对丘脑的下行调节,本实验观察了电刺激猫 SⅡ区和电针穴位对丘脑中央中核灌流液中 P 物质含量的影响。实验用成年猫,体重1.6~4.1公斤,雌雄不拘。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电针组和 SⅡ区电刺激组,每组分别为10、15和12只。用戊巴比妥钠(40毫克/公斤)麻醉,行开颅术。暴露  相似文献   

11.
<正> 在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发现,针刺效果与脑内的脑啡肽等物质及鸦片受体有关。我们曾观察到,电针镇痛时,外源性配体(~3H-etorphine)与鸦片受体的结合明显减少,提示电针时内源性脑啡肽大量增加并占据了鸦片受体,因而推论鸦片受体与脑啡肽的结合,是针刺镇痛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已有报道,电针耐受时脑内脑啡肽的含量仍处于高水平而镇痛效果却明显下降。为了解此时鸦片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变化进行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12.
红核的镇痛作用和加强电针镇痛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红核属锥体外系,其主要机能是调节躯体运动和肌紧张。但近年来的工作指出它与感觉的调制也有关。如电刺激红核可抑制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刺激红核可兴奋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电活动,而刺激NRM可加强电针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  相似文献   

13.
林文注  徐明海 《针刺研究》1997,22(4):287-291
应用CB-HRP逆行跨神经节追踪法观察家兔胃经解溪、足三里、伏兔、水道、承满、乳根、屋翳、颊车和膀胱经合阳、风门、天柱等穴区传入神经在脊髓胶状质等部位和低位脑干的分布节段和区域定位。结果表明,脊髓脑干胶状质内可能存在一条与体表胃经相对应的贯穿脊髓全长直达三叉神经脊束核等的神经网络链。胃经与膀胱经的穴区传入神经在脊髓胶状质可能形成既有不同占位区,又有部分重叠的相对特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微量注射孤啡肽 (OFQ)对抗针刺镇痛 ;并使脊髓背角谷氨酸 (Glu)释放增加 ,ν 氨基丁酸 (GABA)、5羟色胺 (5 HT)、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减少 ;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 (WDR)神经元的C 纤维反应和后放电增多。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核团内注射、微透析加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的方法 ,观察PAG内微量注射OFQ并同时电针 ,对大鼠脊髓背角单胺类和氨基酸类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 ,PAG内微量注射OFQ并同时电针后 ,脊髓背角Glu含量与相应时间点的OFQ组相比 ,在 …  相似文献   

15.
<正> 近代神经解剖学将脑干中缝的核团命名为中缝核或缝际核(Nuclei raphe)。Tabet等又把猫中缝核分为8个核团。DahIstrom等用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大白鼠脑干5-羟色胺神经元胞体的分布,并将其分为9群。而且证明中缝核团  相似文献   

16.
<正> 由延髓下端到中脑头端、脑干中缝两旁,有相对集中的中缝核。人、猫、兔和鼠的中缝核,由尾侧向头端均可分成下述八个核团: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中缝桥脑核、中央上核、中缝背核、线形中核和线形上核。在中枢神经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中缝核及其邻近的网状结构内。中缝核的联系相当广泛,共机能是多方面的。近来研究表明,它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一)损毁或电刺激中缝核对针刺镇痛的影响无论以电针刺激大鼠尾部引起嘶叫反应测痛,还是以刺激大鼠牙髓诱发的皮层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皮层SⅡ区、电针以及电刺激皮层SⅡ区+电针对猫十字沟前皮层r-氨基丁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这些氨基酸可能不参与电针和刺激皮层SⅡ区对十字沟前皮层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