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儿肥胖诊断标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肥胖已经成为危害儿童的主要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虽然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儿童肥胖发生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由于选择的指标和方法不同 ,对同一人群肥胖发生率的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诊断指标。1 身高标准体重法 (weight for height)为WHO推荐的方法之一。WHO认为身高标准体重又称身高别体重 )是评价青春期前 (10岁以下 )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 ,因此在 1978年向全世界推荐使用。本法是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 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常用的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评判标准,对同一研究人群进行超重与肥胖发生率描述,从而评估我国现行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标准。方法对7520例(年龄7~18岁,其中男/女:3725/3795例)中小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值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按中国1995年发布的年龄别体重标准、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2000年发布的BMI美国标准、中国2003年发布的试行BMI标准3项标准计算该人群超重、肥胖发生率,其中前2项标准的第90百分位定义为超重,第97百分位定义为肥胖,第3项标准则按已发布的超重与肥胖标准进行统计。比较两性别组营养过剩发生率差。结果“年龄别体重”标准对营养过剩以及肥胖检出率高于BMI标准检出率;采用美国CDC标准进行人群评价,漏查了相当数量的超重与肥胖个体,尤其是青春人群;中国儿童青少年BMI暂行标准更为可信。两性别组间比较可见,每一年龄段女孩的营养过剩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男孩。结论作为儿童青少年人群超重与肥胖的筛查性指标,现行的中国儿童青少年BMI标准不失为一项有效标准;男孩组营养过剩的高检出率亦提出警示:该人群是超重与肥胖的重要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3.
深圳经济特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深圳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院对深圳市 0~ 6a以下儿童进行调查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随机选择深圳市 0~ 6a单纯性肥胖 (肥胖组 )、正常儿童 (对照组 )各 380例 ,两组均为男 2 0 8例 ,女 172例。二、方法 按WHO标准 ,筛选出身高标准体重超过2 0 %以上者进一步检查 ,逐个进行测量及填写调查表 ,并设立 1:1配对调查。肥胖程度按身高别体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1] 。结  果一、检出率 见表 1,0~ 6a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 1996年北京、上海、武汉等九市儿童肥胖调查结果 (北京为 2 .4%、上海为 2 .6 %…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5岁时肥胖和正常男童在0~5岁期间的体格发育情况,为早期识别及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儿童肥胖诊断采用WHO 2006年5~19岁儿童BMI标准,BMI≥均数(■)+1个标准差(SD)为超重,≥■+2SD为肥胖,■-2SD为营养不良,余为正常。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儿童纳入分析:①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做体格测量时5岁的男童;②6、12、18、24、36、48和60月龄均行体格测量。5岁时达到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者,排除内分泌疾病、药物、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肥胖。Z-score的计算公式=(儿童观察值-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均值)/SD。结果研究期间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第1条的肥胖男童104例,正常男童864名;进入本文分析的肥胖男童58名,正常男童303名。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第1条的肥胖和正常男童与纳入分析的肥胖和正常男童在身高、体重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MIZ)的均值从6月龄起持续高于正常男童,18月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的年龄别身高的Z评分(HAZ)均值在18月龄后开始持续高于正常男童,36月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Wt均数持续高于正常男童,12~18月龄之后的体重增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Ht均数在12~18月龄后持续高于正常男童,在12~18月龄至36~48月龄较正常男童身高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BMI均6~12月龄至24~36月龄组持续低于正常男童,36~48月龄和48~60月龄高于正常男童,18~24月龄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男童肥胖应在2岁前,12~18月龄是干预的第一个关键期。肥胖男童在短期内出现身高更高、身高增长加速,但48月龄后身高增长速度无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筛查标准下重庆城区儿童超重/肥胖现况,寻求适宜的儿童肥胖筛查标准。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本市3个城区的12534名2~18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测量其身高及体质量。并分别采用WHO的身高标准体质量法标准(标准1)、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的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BMI)标准(标准2)和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CHS/CDC)的BMI标准(标准3)评价儿童的超重/肥胖。结果按照标准1、2和3的规定,重庆城区儿童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0%、9.8%、9.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8%、2.9%、6.0%,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01),且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童。3种标准间,健康儿童、超重儿童或肥胖儿童的BMI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01)。采用标准1和2得到的超重检出率,或采用标准1和3得到的超重检出率均在6岁前和14岁后2个年龄段存在统计学差异(Pa<0.01)。在2~6岁各年龄组,采用标准1和3得到的儿童肥胖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6~18岁各年龄组,采用标准1得到的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采用标准2和3得到的肥胖检出率(Pa<0.01);在3~6岁、8~10岁、13岁组采用标准2和3得到的儿童肥胖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肥胖已经成为重庆城区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采用3种标准筛查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2~18岁各年龄组均有所不同,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徐州市0~18岁青少年儿童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百分位标准。方法 (1)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徐州市0~19岁儿童30007例(男15729例,女14278例)的性别、出生年月及2002~2004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2)应用LMS方法建立徐州市0~18岁儿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结果 (1)运用LMS软件,分别获得0~18岁男女儿童WFA、HFA和BMI百分位曲线各9条,为P3、P15、P10、P25、P50、P75、P90、P95和P97,BMI还增加了P85;(2)徐州市男女孩的身高随年龄增长,男孩到15岁后,女孩14岁后趋于平坦。徐州市男孩身高在17岁之前均大于WHO标准,徐州女孩身高在14岁之前高于WHO标准,之后低于WHO标准;(3)徐州市男女孩的体重随年龄增长,到15岁以后均趋于平坦,徐州男孩体重16岁之前高于WHO标准,16岁以后则低于WHO;徐州女孩体重在14岁之前高于WHO标准,14岁以后低于WHO标准;(4)应用LMS方法,获得男孩和女孩18岁时通过25kg/m^2和30kg/m^2的体质指数分别为第80.2和第94.8百分位及第89.4和第98.4百分位。由此估算徐州市18岁男女孩中的超重流行率分别为19.8%和10.6%,肥胖流行率分别为5.2%和1.6%。结论 应用LMS软件,获得了徐州市0~18岁青少年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百分位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了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测定,旨在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早期肾脏功能的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报道如下。单纯性肥胖组:从2003年济南市区部分小学生查体中,筛选出30例肥胖儿童,男18例,女12例,年龄7~12(9.92±1.62)岁,身高(150.51±12.07)cm,体重指数(BMI)范围为20.35~35.38(29.92±4.13)。肥胖诊断标准为:按身高别体重超过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以上,20%~30%为轻度,~50%为中度,>50%为重度。经查体排除其他疾病或药物所致的继发性肥胖[1]。本组轻度2例,中度13例,重度15例。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超重和肥胖儿童的骨强度状况.方法 以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门诊查体的1270名2~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2~6岁学龄前儿童按WHO/NCHS身高别体重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6~18岁学龄儿童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体重指数(BMI)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用Omnisense7000P型定量超声仪测量骨强度、Genius型体成份仪测量体成份.结果 学龄前肥胖儿童胫、桡骨骨强度均低于正常儿童,胫、桡骨骨强度下降风险分别是正常儿童的6.87倍和2.24倍;超重组与正常组无差别.学龄儿童正常、超重、肥胖组的胫骨骨强度依次下降,肥胖、超重组胫骨骨强度下降风险是正常组的9.73和2.54倍;学龄肥胖组桡骨骨强度低于正常组,超重组与正常组无差别.肥胖儿童不同部位骨强度存在差异.肥胖儿童的体脂含量与骨强度呈负相关(r胫=-0.35;r桡=-0.33).结论 肥胖儿童骨强度较正常儿童差,临床工作中应关注肥胖儿童的骨健康状况,并且应多部位测量以便全面了解骨强度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腰围与肥胖儿童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仁济医院肥胖专科门诊206例6~14岁单纯性肥胖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4例,女72例.测量肥胖儿童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并测定空腹血脂水平.2006年9~12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 180名6~14岁学生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臀围,以此为依据建立同龄同性别腰围百分位值.结果 1 180名在校儿童腰围超过同龄同性别85 th和95th百分位分别为170名(14.4%)和65名(5.5%);206名肥胖儿童腰围均趟过85 th百分位值,腰围在85 th和95 th百分位值之间的儿童16名(7.8%),超过95 th百分位190名(92.2%).肥胖儿童出现血脂代谢紊乱109名(52.9%),其中1项指标异常者76名(36.9%),2项指标异常者23名(11.2%),3项指标异常者10名(4.9%),血总甘油三酯ゥ(TG)升高100名(48.5%),总胆固醇(TC)升高31名(15.0%),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14名(6.8%),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8名(3.9%).腰围在85 th和95 th百分位值之间的16名肥胖儿童有8名(50%)血脂异常,其中1项指标异常6名,2项指标异常2名.190名腰围超过95 th百分位肥胖儿童中101名(53.2%)血脂异常,其中1项血脂指标异常70名(36.8%),2项血脂指标异常21名(11.1%),3项血脂指标异常为10名(5.3%).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腰围不仅与血清T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17,P<0.05),还与血脂紊乱程度明显相关(r=0.15,P<0.05).结论 以同龄同性别95 th百分位为标准,1 180名6~14岁在校学生中心性肥胖发生率为5.5%.中心性肥胖儿童更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以血清TG和TC升高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全国0~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自1996年第二次全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流行学研究后10年来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复核本工作组研究初期所确定的工作假设和所选择的指示参数的科学效应;修订本工作组所制定的中国儿童单纯肥胖症控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择沈阳、济南、青岛、郑州、长沙、重庆、西安、成都、深圳、海口、文昌11个城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调查0~6岁儿童84 766名,代表人口1 414 220名儿童.儿童肥胖的判定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身高标准体重值,采用标准差计分法(Z-score),体重高于中位数1个标准差为超重、高于2个标准差为肥胖.测量体重、身长/身高、3岁以上儿童的腰围、臀围、大腿围及血压.计数、计量数据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为0.05.结果 (1)本次调查0~6 岁儿童肥胖、超重总检出率分别为7.2%、19.8%,其中男童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9%、22.2%,女童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5.3%、17.0%.较1996年分别增长了3.6、4.7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6%和52%.肥胖、超重检出率北部高于西部,中南部居中;男童高于女童.肥胖、超重比仍处于高危水平.(2)出生后1个月儿童的平均体块指数(BMI)值>16.5,于1个月时BMI均值达最高(17.8),之后逐渐降低,5.5岁时降至最低点(平均值15.7),然后随年龄上升,但最高BMI均值未超过18.(3)本次调查中,脂肪重聚年龄为5.5岁,较1996年后移半年.出生后前半年的脂肪重聚比(ARR1)为0.56,出生后半年(ARR2)为0.97,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且明显低于10年前的水平.(4)西部地区儿童由于身高不足,可以出现"假性超重".这既掩盖了早期线性生长不足和营养不良,又掩盖了可能产生的肥胖.(5)本次调查肥胖儿童血压高于第95百分位数的比例高达12.9%,其腰臀比大于本工作组设置的1.0的危险警戒水平者占17.2%.(6)本工作组所设立的BMI参照值及肥胖筛查界值点、脂肪重聚比/年龄等参照值及界值点、腰臀比参照值及界值点等指示参数在现场筛查和指示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是适宜、科学、实用的.结论 近10年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检出率和肥胖儿童高血压率增加明显,且存在心血管高危状态,应加强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早期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1.
营养性疾病     
980096江门市。一6岁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彭晓珊…//中华儿童保健杂志一1996,4(2)一76一78 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门市区6 988名0一6岁儿童进行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作为评价指标,用标准差记分评价法与1985年我国九市男女身高、体重测量值为参照人群进行比较,以分析江门市区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1998年第17卷第1期情况。结果示中、重度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3种表现类型的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3.22%、5.31%和0.77%。郊区儿童患病率高于城区;1一2岁年龄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2001~2010年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2001~2010年的体格发育变化趋势。方法:依据该地地理、社会功能区特征、参考幼儿园公私立等性质,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5所幼儿园儿童在2001、2006及2010年的体检资料。以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为主要指标分析其变化趋势。以Z评分,即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和身高别体重(WHZ)3项指标筛查其生长迟缓、低体重、超重、消瘦和肥胖情况并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该人群在同年龄段身高、体重、BMI等数值有逐年增长趋势(P<0.05);且在同一检测年份中该人群身高和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长,BMI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小趋势;Z评分分析发现3项指标平均值逐年增加(P<0.05),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平均患病率逐年下降,而超重和肥胖平均患病率则逐年上升。结论: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2001~2010年间体格发育变化明显,身高、体重呈增长趋势,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等体格发育问题在逐渐改善,但也出现如超重、肥胖等新的体格发育障碍问题。提示应在注重营养不良问题改善的同时高度关注营养过剩的体格发育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出生体重与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所辖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2岁儿童的体格检查数据库,截取5~8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进行分析。体检时行问卷调查生育史、出生体重、妊娠情况和出生后喂养史。按照出生体重分为:2 500 g(低出生体重儿)、~3 000 g、~3 500 g、~4 000 g和≥4 000 g组(巨大儿)。采用多元logistics分析评估出生体重与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并调整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 99 897名5~8岁儿童进入分析,超重发生率为10.1%,肥胖发生率为5.0%。11.4%的儿童为低出生体重,7.3%为巨大儿;出生体重2 500 g、~3 000 g、~3 500 g、~3 500 g、~4 000 g和≥4 000 g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4%、7.6%、9.2%、11.5%和14.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7%、3.9%、4.4%、5.9%和7.9%。2简单相关分析发现,~3 500 g、~4 000 g和≥4 000 g组出生体重与儿童体重呈正相关(P0.000 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身高、分娩史、孕周、喂养史和身高后,仍具有显著相关性。3与出生体重~3 500 g组相比,~4 000 g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增加31%和43%,~4 500 g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增加76%和103%;~3 000 g组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最低(RR=0.80,95%CI:0.73~0.88,P0.000 1;RR=0.87,95%CI:0.77~0.98,P0.000 1),调整了年龄、性别、孕周和产式等因素后,仍具有相关性;5、6、7和8岁儿童~4 000 g和≥4 000 g组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相近;2 500 g组肥胖的风险RR为1.07(95%CI:0.79~1.43),P=0.27。结论出生体重对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出生体重3 500 g儿童5~8岁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4.
南京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南京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超过WHO推荐身高别体重参考值的20%且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对南京城区11222例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1.76%,较1986年(0.308%)增长了5.7倍,男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1).4岁以后肥胖患病率与肥胖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岁组最高,是1岁以内的3.6倍,且重度肥胖占总重度肥胖儿童的55.56%.儿童肥胖初始年龄1岁以内占23.20%,3岁以后占56.41%,这与遗传、饮食、行为因素及运动过少有关.本次调查还发现在托幼机构受到合理膳食管理的肥胖儿童仅占16.82%.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预防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不仅家庭要改变肥胖儿童的生活行为模式,而且应加强托幼机构对超重、肥胖儿童的膳食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青岛市当前0岁-14岁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发育资料,包括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并与目前所用标准比较,随机对8802名0岁-14岁健康儿童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其中男4399岁,女4403名,各分为23个年龄组,获取各年龄组身高和体重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各身高段的体重平均值及标准差。用统计学方法与目前国内使用的全国9城市调查标准(1985年)及WHO推荐标准(1997年)进行比较。结果:取得了青岛市0岁-14岁男女童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正常平均值及标准差,各身高段的体重标准;大多数年龄组的身高与体重均值高于全国九城市调查标准及WHO推荐标准。提示青岛地区0岁-14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已达到或超过WHO标准,建议在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时应使用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身高标准体重法(weight-for-height,WFH)和中国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法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的吻合程度.方法 于200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徐汇区3所小学和2所中学7~15岁儿童、青少年3 912人,其中男性2 070人,女性1 842人,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超重及肥胖儿童的人数,计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WFH及BMI标准对肥胖及超重的检出率分别为27.7%和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83,P>0.05).两种方法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0.70,P=0.013);并且均显示男性超重及肥胖率高于女性(WFH男:女=31.82%:21.72%;BMI男:女=30.82%:21.99%),超重比例高于肥胖(WFH 超重:肥胖=14.9%:12.9%BMI超重:肥胖=14.4%:12.1%),青春前期高于青春发育期.结论 WFH和BMI检测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可应用于对儿童及青少年营养状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51-556
目的探讨4岁儿童体重状态与早期血压、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在队列研究平台上, 通过横断面分析儿童体重状态和心血管指标的关系, 于2017至2020年在由上海新华医院牵头的"上海优生儿童队列"平台中, 对1 477名4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不同体质指数(BMI)进行分类, 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消瘦、体重过轻、正常、超重及肥胖),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血压水平及心脏结构功能指标, 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血压及心脏结构功能与体重状态之间的关联,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体重状态是否为儿童早期血压升高和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 477名儿童中男772名、女705名。男童超重及肥胖115例(14.9%), 女童超重及肥胖68例(9.6%)。正常体重儿童916名(62.0%), 消瘦75例(5.1%), 体重过轻303例(20.5%), 超重130例(8.8%), 肥胖53例(3.6%)。各组对比发现, BMI越高, 4岁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左心室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贵阳市少年儿童体质指数分布及超重、肥胖状况,为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阳市7所中、小学7~17岁的8 6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质指数百分位数值.以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对贵阳市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状况进行筛查.结果 与WGOC采用的以体质指数P85和P95作为超重和肥胖筛查标准相比,贵阳市男孩P85、P95值均有相对增高趋势,而女孩P85、P95值变化相对不明显;贵阳市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12.5%和6.8%,其中男孩分别为15.0%和8.4%,女孩分别为9.9%和5.2%,男孩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孩(P均<0.01).结论 贵阳市超重肥胖儿童日益增多,应重视对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于它与成人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密切相关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已引起儿科医师、营养学师、预防医学者、统计学者的关注。但是它的诊断标准至今仍有争论。各方面专家正试图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适用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一、诊断指标1.年龄标准体重法按年龄测体重超过同年龄平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即归为肥胖。这个指标的明显缺陷是不能区分肥胖和肌肉发达。体重超过标准体重并不都显肥胖 ,还可能是由于瘦体重较大 ,肌肉发达所致。2.身高标准体重法根据横断面调查儿童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6~13岁儿童血压的分布特点及体质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对铜陵市3 146名6~13岁小学生的血压和体重、身高及BMI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 146名儿童中患高血压217人,总患病率6.90%,其中男123人,患病率为7.41%,女94人,患病率为6.32%;肥胖儿童72人(2.29%),超重207人(6.58%),肥胖和超重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26.39%、14.49%)与BMI正常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5.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与血压呈正相关,而BMI超过正常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提示控制体重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