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郝敏  关宇 《山东医药》2001,41(5):35-35
1996~ 2 0 0 0年 ,我院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腹腔内温热蒸馏水灌洗化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 64例 ,其中男 42例 ,女 2 2例 ;年龄 1 7~ 93岁 ,平均 55岁。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随机分为腹腔化疗组 (ip) 31例和静脉化疗组 (iv) 33例 ,其中未分化腺癌 2 1例 ,低分化腺癌 1 9例 ,印戒细胞癌 7例 ,粘液腺癌 9例 ,高分化腺癌 8例。1 .2 化疗方法  1 ip组 :术后 7~ 1 0天开始腹腔灌注化疗 ,将 5- Fu 1 .5g稀释于生理盐水 1 0 0 0~1 50 0 ml内 ,经 40 %~ 43%预热后于腹腔置管滴入 ,然后嘱患者改变体位 ,使化疗…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男性占第二位,女性占第三位,我国早期胃癌占其手术治疗总数平均仅占10%左右,四分之三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胃癌,其术后5年生存率仅30%~40%左右.对失去手术切除机会、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应选择以下内科治疗①化疗化疗取得一些新进展,主要有术前、术中、术后化疗、腹腔化疗、腹腔温热低渗灌注化疗、腹腔免疫化疗、腹腔动脉插管化疗和超选择胃左、胃右、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及栓塞化疗.静脉化疗EAP报道有效率可达52%.②放疗胃癌对放疗不甚敏感,尤其是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不过,未分化、低分化、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还是有一定的敏感性.放疗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放疗,主要采用钴或直线加速器产生γ射线进行外照射,多提倡术前及术中放疗.③生物治疗代表性的有单细胞因子和多细胞因子疗法,IL-2/LAK疗法、TIL/IL-2疗法、单细胞抗体导向抗胃癌疗法、胃癌疫苗、主动性特异性免疫疗法及基因治疗.作者率先在国内(1991年)采用CDDP+TNFα腹腔内免疫化疗78例胃癌术后伴腹水患者,对腹水有效率为78.3%.④营养治疗胃癌患者营养不良,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质是决定其存活的关键,静脉高营养及胃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生活质量.⑤中西医结合治疗作者等采用化疗与中药扶正抗癌冲剂治疗Ⅲ~Ⅳ期368例胃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达73.8%,中位生存期为54.8mo±3.18mo,明显高于单纯化疗.通过中西医结合达到治疗胃癌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人大肠腺癌标本中hARD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患者大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大肠正常切缘组织标本100例,排除术前化疗的2例,共98例,其中高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27例,低分化腺癌31例,黏液腺癌10例.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ARD1在大肠腺癌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不少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或因有手术禁忌不宜手术治疗,为进一步探讨该类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法,探讨晚期进展期胃癌动脉化疗栓塞并腹腔化疗双途径给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对1990/1996住院的98例胃癌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方法98例胃癌患者依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胃动脉化疗栓塞合并腹腔化疗;B组行腹腔化疗;C组行静脉化疗其中胃动脉栓塞组行内镜随访胃粘膜变化.结果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1.88%,38.7%,14.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回6,10,8mo.A组与B,C组有明显差异(P<0.01).不良反应以胃肠道毒性、骨髓抑制为主内镜检查发现A组术后2wk内胃粘膜有损伤,2wk后开始修复,4wk后可恢复正常.结论胃动脉化疗栓塞并腹腔化疗双途径给药是治疗晚期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93-02/1998-02共行胃癌根治空肠间置胃十二指肠吻合术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1岁~82岁,平均年龄51.3岁.肿瘤部位:胃窦部18例,胃体小弯例11例,大弯侧3例.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23例.病理诊断:未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20例,高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4例,胃溃疡恶变1例.手术时间3h~5h,平均手术时间4.2h1.2方法胃癌切除步骤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按远端胃癌根治术(RZ)的要求进行,均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为空肠间置、残胃十二指肠吻合.其手术要点是:距Treiz氏韧带约10ct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2例Krukenberg瘤临床资料。结果Krukenberg瘤多发于中年女性,双侧卵巢受累多见(10/12)。原发病灶多为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肿瘤分期多为中晚期(Ⅲ、Ⅳ期胃癌6例,DukesC、D期大肠癌6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短,不超过2年。结论Krukenberg瘤多发生于低分化的中晚期胃肠癌转移,其临床症状往往比胃肠原发灶更为突出,呙而易于误诊或漏诊,因此,发现卵巢肿瘤应注意排除转移癌可能,确诊卵巢转移癌应常规行胃肠道检查排除Krukenberg瘤,治疗首选手术,常规切除原发胃肠病灶及子宫双附件并术后化疗。但疗效不甚满意,生存期不到2年。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复杂、虽然手术、放疗、化疗、中药各自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单一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笔者1985年1月~1995年1月对52例胃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34~79岁、根据文献[1】,其中B期18例,且期20例,N期14例。按Karnofsky患者活动状况分级标准[‘],达到80%者占56%,70%者占35%,近于60%者占9%。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较多(25例),其次为腺癌2例,管状腺癌14例,印戒细胞癌4例,粘液腺癌2例,混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肠癌近年来发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系统回顾我院近5年来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34例大肠癌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结果60岁以上的大肠癌占60.45%。40岁以下所占比例为11.94%;直肠、乙状结肠癌占大肠癌70.15%;大便带血为最常见症状;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最多见,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平均年龄偏低。结论大肠癌的高发年龄为60岁以上的中老年.但低龄化所占的比例在增加,且低龄化患者的病理类型多为粘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发病部位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最常见的症状为大便带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PCR SSLP法 ,分别对 5 6例大肠癌的 p5 3、Rb蛋白表达及其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进行检测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收集我院 1987~ 1996年间手术切除的大肠癌 5 6例 ,男2 9例 ,女 2 7例 ,左半结肠癌 30例 ,右半结肠癌 2 6例 ,肿瘤≤ 5 .0cm的 2 9例 ,>5 .0cm的 2 7例。高分化腺癌 13例 ,中分化腺癌 2 2例 ,低分化腺癌 15例 ,黏液腺癌 6例。Dukes分期 :A期 9例 ,B期 2 2例 ,C期 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 乙酰化转移酶 1(NAT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胃肠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应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及多重PCR技术检测NAT1基因多态性 ,14 C尿素呼气试验和外周血ELI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 结果 老年胃腺癌组与老年对照组含NAT1 10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4 2 0 %、2 8 6 % ,其差异无显著性 ,胃腺癌组不同分化程度、部位及临床分期分别与老年对照组比较 ,含NAT1 10的基因型的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含NAT1 10的基因型在HP阳性胃腺癌组中的频率 (4 5 7% )显著高于HP阳性对照组 (2 6 1% ,P <0 0 5 ) ;在大肠腺癌组、老年人远端大肠腺癌及中分化腺癌中的频率分别为 4 3 2 %、4 6 9%及 4 8 4 % ,均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含NAT1 10的基因型与老年人胃腺癌的易感性无关 ,与肿瘤发生部位、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等均无关联 ,与老年大肠腺癌的易感性有关 ,肿瘤多位于大肠远端 ,以中分化腺癌多见。含NAT1 10的基因型可提高HP感染的老年人患胃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晚期胃癌已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则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老年人胃癌绝大多数病人体质弱,消化吸收功能差,常合并心血管或慢性呼吸道疾病,不能耐受常规高强度化疗,因此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小的化疗方案尤为重要。低剂量5氟脲嘧啶(5Fu)和顺铂(PDD)持续静脉输注(FP)联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报道国内少见。我科采用该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14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晚期胃癌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鳞癌2例,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3例,粘液腺癌2例。有可测量病灶。男9例、女5例。年龄60~74…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胃癌患者的诊治水平,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手术方式,我们于1993年5月~1997年2月对172例胃癌患者由手术者亲自胃镜检查,收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2例,男131例,女41例。年龄27~76岁,平均53岁。部位分布:胃窦癌146例,胃窦癌累及胃体10例,胃体癌5例,胃体癌累及胃底贲门2例,胃体癌累及胃窦1例,胃底贲门部癌6例,胃底贲门部癌累及胃体1例,革袋胃1例。组织类型:高、中分化腺癌72例,低分化腺癌92例,粘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2例。2.结果:本组胃镜病理活检阳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不同分化胃癌转移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50例经胃镜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的能谱CT影像资料,测量胃周淋巴结动脉期及静脉期标化碘值,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50例胃腺癌患者中,胃癌手术及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38例,无淋巴结转移12例。经病理结果确认转移淋巴结83个,其中高中分化腺癌转移性淋巴结34个,低分化腺癌转移性淋巴结49个,非转移淋巴结31个。通过利用标化碘值及能谱曲线,能谱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4%(75/83),特异度为87.1%(27/31),诊断符合率为89.5%(102/114)。高中分化胃腺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动脉期及静脉期标化碘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对于不同分化胃癌淋巴结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Jun、Smad7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20例大肠腺瘤及65例大肠腺癌中c-Jun、Smad7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Jun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2.3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腺癌与中-低分化腺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Ⅲ+Ⅳ期表达率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Smad7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9.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与高分化者、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Jun蛋白与Smad7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r s=0.3460)。结论 c-Jun、Smad7蛋白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促进作用,对于临床诊断大肠癌及判断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胃泌素表达、受体状况及血清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及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对70例大肠癌进行了血清胃泌素(SG),肿瘤组织胃素(GAS)表达及胃泌素受体(GR)的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材料及方法一、对象大肠癌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17~75岁,平均48±23.6岁,其中结肠癌26例,直肠癌44例。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16例,管状腺癌27例,粘液腺癌13例,印戒细胞癌8例,未分化腺癌6例。Duke分期,A期12例、B期17例、C期26例、D期15例。行根治性切除56例,姑息性切除14例。全组均无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胃癌体外药敏试验提供纯的原代胃癌细胞 ,本研究取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 ,进行体外增殖、纯化培养 ,观察影响细胞培养结果的因素 ,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 9例胃癌患者 ,男 40例 ,女 1 9例 ,年龄 2 7~ 71岁 ,平均 (5 2 .8± 1 2 .1 )岁。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其中高分化腺癌 2例、中分化腺癌 1 0例、粘液腺癌 6例、印戒细胞癌 3例、低分化腺癌 3 8例 ,前二者归为分化较好组 ,后三者归为分化较差组 ;分期采用公认的国际 TNM分期法 , 期 9例、 期 1 2例、 期2 5例、 期 1 3例。1 .2 方法  5 …  相似文献   

17.
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粪便APC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PCR SSCP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了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粪便标本APC基因突变 ,旨在寻求新的大肠癌诊断标志物。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病例组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粪便标本及手术中肿瘤组织标本。男 2 2例 ,女 19例 ,年龄 2 8~ 73岁 ,平均 5 2 .1岁。其中高分化腺癌 13例 ,中分化腺癌 17例 ,低分化腺癌 11例。Dukes分期 :A期 13例 ,B期 15例 ,C期 9例 ,D期 4例。对照组 :同一患者手术后粪便标本及手术中远离肿瘤组织的手术断端正常组织标本。二、实验方法(一 )粪便脱落细胞DNA的提取 :参照文献 [1]并做改进。(…  相似文献   

18.
庄竟  高阳 《山东医药》2009,49(20):71-72
118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术中采用顺铂(DDP)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全身化疗,同时辅以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等。对照组除不用腹腔灌注化疗外,余治疗方法同上。随访2a,治疗组1、2a的生存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术后2a两组间的KP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Cox回归模型显示,肿瘤分期和化疗方法是影响晚期胃癌术后的重要预测因子。提示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非根治性手术及静脉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共166例,根据患者术后3年内有无并发肝转移将其分为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组(肝转移组)及进展期胃癌未伴肝转移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处)、大体类型(局限溃疡型、浸润型、隆起型)、组织学分型(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乳头状/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T1、T2、T3、T4)、合并淋巴结转移情况(N0、N1、N2、N3)、临床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肿瘤直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与胃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胃癌术后仍然存在着较高的术后复发率(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合并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以及癌胚抗原等均与进展期胃癌患者肝转移有关.进展期胃癌术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胃癌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结直肠上皮细胞更新很快 ,成人每天有将近 10 10 结肠上皮细胞脱落[1] 。粪便中结直肠脱落细胞如同一个窗口反映了肠粘膜上皮的增生状况。我们针对脱落细胞的提取及检测进行初步研究 ,以了解其在大肠癌诊断及筛查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收入我院结直肠癌患者 11例 ,均经肠镜活检证实为腺癌。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分布 36~ 75岁 ,平均 5 9.8岁。组织分化 :高分化腺癌 6例 ;中分化腺癌 4例 ;低分化腺癌 1例。Dukes分期 :B期 6例 ;D期 1例。 4例因未进行手术而具体分期不详。二、粪便中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