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内胆汁淤积是任何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胆汁分泌器结构与功能障碍,导致胆汁的生成障碍以及流动停滞或受抑,使正常分泌到胆汁中的物质积于肝内和血清内,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减少或消失.目前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从常见的致病因素方面阐述其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胆汁分泌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形成胆汁淤积.引起胆汁淤积的疾病很多,它涉及参与胆汁排泄的微器到小胆管一胆管胆汁的分泌,以及流人十二指肠有障碍的疾病与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黄疸、瘙痒、尿色深、粪色变浅和黄斑瘤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血清ALT和AST 升高提示有肝细胞损伤,慢性胆汁淤积常有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胆汁淤积严重而持续,则最终将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胆汁淤积可发生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钙吸收障碍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原发疾病的治疗是治疗胆汁淤积的根本,改善胆汁淤积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对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肝脏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胆汁流障碍是导致胆汁淤积的重要因素。胆汁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肝细胞内胆盐的分泌,是在胆汁中水份转运的主要驱动力。肝细胞胆小管膜是胆汁分泌的限速步骤。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8,AQP8)高表达于肝细胞胆小管膜上,跨膜转运水分子进入胆小管。研究表明AQP8在胆汁淤积的小鼠模型中表达下降;我们利用AQP8敲除小鼠发现,AQP8敲除明显减少了胆汁分泌量,胆汁中胆盐显著增加。因此,我们设想AQP8敲除可能通过提高胆盐输出泵的分泌活性增加胆盐浓度,进而损伤胆小管膜,导致胆小管形成减少,最终导致肝内胆汁淤积。AQP8的激动剂或内源性AQP8表达的再激活将是一个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汁淤积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或肝内胆管弥漫性梗阻所致.其形态学表现为肝内胆管的胆汁淤积或淤滞.药物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尤其是急性胆汁淤积的常见原因,称为药物性胆汁淤积.药物性胆汁淤积与急性肝细胞性黄疸不同,胆汁淤积一般以ALP(高于正常3倍以上)、γ-GT和5'核苷酸酶升高为主,反映肝实质损害的转氨酶仅轻度或中度升高(低于正常值的8倍),极少发生爆发性肝衰竭.药物性胆汁淤积常表现为胆管损伤样临床症状.其类似肝外胆管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硬化性胆管炎,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汁淤积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或肝内胆管弥漫性梗阻所致。其形态学表现为肝内胆管的胆汁淤积或淤滞。药物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尤其是急性胆汁淤积的常见原因,称为药物性胆汁淤积。药物性胆汁淤积与急性肝细胞性黄疸不同,胆汁淤积一般以ALP(高于正常3倍以上)、γ-GT和5’核苷酸酶升高为主,反映肝实质损害的转氨酶仅轻度或中度升高(低于正常值的8倍),极少发生爆发性肝衰竭。药物性胆汁淤积常表现为胆管损伤样临床症状。其类似肝外胆管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硬化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性肝内胆汁淤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内胆汁淤积是指肝细胞分泌胆汁障碍 ,致使正常的胆汁成分淤积肝内和返流入血 ,生理上表现为胆汁流速降低 ,临床上有黄疸、瘙痒伴淤胆的生化和病理异常。通常把由雌激素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称为雌激素性肝内胆汁淤积。随着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 ,其发病率明显增高。本文拟在介绍正常胆汁分泌的基础上 ,从细胞、分子水平概述雌激素性肝内胆汁淤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 胆汁的形成胆汁由肝细胞产生 ,胆汁酸盐 (简称胆盐 )是其溶质中的主要成分。胆汁分泌是一种继发于肝细胞主动分泌胆盐及其它胆汁溶质的渗透性扩散过程。胆盐及其它胆汁溶质进入毛细胆管后 ,由于不能经肝细胞间紧密连接返流入血 ,故在毛细胆管内产生渗透梯度 ,并吸引着水分及其它电解质经细胞旁路(paracellularpathway)或跨细胞途径 (transcellularpathway)进入毛细胆管 ,从而产生了胆盐依赖性胆汁流 (bilesaltdependentflow ,BSDF) (由胆盐渗透梯度产生 )与胆盐非依赖性胆汁流 (bilesaltindependentflow ,BSIF) (由非胆盐渗透梯度形成 )。胆汁形成至少涉及肝细胞血窦面细胞膜...  相似文献   

7.
激素类药物与肝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常用者有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均可引起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病人。其表现与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出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本文对上述几种激素所致的肝损伤作一综述。1性激素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雄激素和雌激素均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雄激素中以甲基睾丸酮的报道较多,每天应用甲基睾丸酮30~100mg,1~5周后就可引起明显的胆汁潴留。天然和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也均可引起肝内…  相似文献   

8.
<正>药物性胆汁淤积(Drug-inducd Cholestasis),即药物所致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之称,既往又称药物性肝内阻塞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胆汁分泌障碍(或)胆汁流动障碍而形成的胆汁淤积症;是一组疾病共同的临床症状综合征,称为胆汁淤积综合[1]。很多种药物(约600多种)均可以引起急性肝内淤胆综合征,抗精神  相似文献   

9.
范效礼  雍武福 《医学综述》2000,6(6):271-273
<正>胆汁淤积(Cholestasis,CS)的最新概念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肝内外胆管任何部位器质或功能性异常致胆汁分泌阻滞,抑制或胆汁流障碍,使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或进入减少,导致胆汁成分反流入血液中,胆色素在肝组织中蓄积。Javitt认为胆红素在血中增高而胆酸正常为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正常而胆酸在血中增高为CS,二者均增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相似文献   

10.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或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管排出而返流入血的一种肝炎,以黄疸进行性升高为主要表现。目前西医治疗以采用激素及保肝降酶退黄药为主,但疗效不佳,不良反应明显。笔者以凉血活血法配合人工肝治疗重症淤胆型肝炎1例,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aptic cholestasis, IC)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与胆汁分泌有关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胆汁的生成或排泄障碍,胆汁淤积于肝内而引起胆汁流动阻滞,血液中以胆汁成分增高为特征的症候群,而患者胆道无明显阻塞。 IC是许多肝病所共有的基础性病变。生化检查与胆汁淤积相关的肝酶升高,消退缓慢,临床治疗棘手。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治疗IC的有效药物[1,2],但疗效有时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发现中药在治疗IC方面有一定的疗效[3-5],我们对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门诊就诊的急性IC患者,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大黄利胆胶囊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因胆汁生成、流动和(或)排泄功能障碍导致胆汁循环受阻与有害物质积聚引起肝胆系统损害的一类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将胆汁淤积性肝病分为胆道闭锁型、药物性胆汁淤积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型、遗传性胆汁淤积型、免疫相关性胆汁淤积型等。目前,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纤维化机制尚无定论,不同病因介导的疾病发病机制也有着较大差异,故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病因出发,旨在阐明不同分型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纤维化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最初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黄疸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酒精性肝病发生黄疸的机制与酒精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有关,也与酒精相关性疾病如胰腺炎的发生有关。乙醇对肝的损伤首先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15%~20%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细胞受损引起黄疸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常有多因素参与。肝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膜流动性和钠泵活性降低,致使胆汁分泌和胆汁流量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关1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FIC-1)的研究表明,ATP8B1基因缺失可降低FXR的活性或表达水平,从而引起胆盐转运体表达下调。该研究旨在:①确定ATP8B1在人肝胆细胞中的表达模式;②确定ATP8B1缺失是否影响细胞中胆汁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利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人肝脏和胆管细胞中ATP8B1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与肝细胞相比,胆管和胆囊上皮细胞中ATP8B1m 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增长20倍和200倍。对2例PFIC-1、1例PFIC-2和1例胆管闭锁患者进行RT-PCR分析发现,与正常肝脏相比,胆汁淤积的肝脏中FXR、SH P、CYP7A1…  相似文献   

15.
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不断地分泌和间断地排放。在消化期外,所分泌的胆汁经胆管系统进入胆囊储存。在消化期间,胆汁分泌增加并向十二指肠排放。这是由于肝、胆囊、胆管以及奥迪氏括约肌等受神经和体液因素控制的结果,其中体液因素的控制似乎比神经因素更为重要。近十多年来,控制胆汁分泌排放的体液因素的研究,特别是胃肠激素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在许多胃肠激素中,根据其肽类的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族,即缩胆囊素族和肠促胰液素族,这两类激素都可以控制胆汁分泌和排放。其他体液因  相似文献   

16.
由于肝细胞损害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以及肝细胞内胆汁分泌器发生损伤而引起的淤积性黄疸,统称肝细胞性黄疸.这类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对胆红质的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所致,临床上较为常见. 一、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经下列几个步骤: (一)胆红素的摄取目前对非结合胆红素如何从血进入肝细胞尚未完全清楚.血浆胆红素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入肝,每克分子白蛋白与两克分子非结合胆红素结合.Dioguardi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7.
胆汁淤积是指胆汁流的障碍使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抵达十二指肠,伴有胆汁内成分,如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等返流至血液。可分为肝内肝细胞胆汁分泌功能障碍和肝外胆管系统机械性梗阻,前者为内科性黄疸,后者为外科性黄疸。由于两者处理不同,因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我们就目前常用、具有一定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及影象学检查分述如下。1实验室检查1.1血清胆红素胆汁淤积时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总量可超过342μmol/L,有达855μmol/L者,其中结合胆红素占50%或更多。血清胆红素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胆…  相似文献   

18.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由含血红素的蛋白质在肝细胞内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代谢转变而来,并随胆汁分泌排泄.它代谢的调节是肝脏的主要功能,其代谢的变化通常反映肝胆等疾病.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当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 mol/L是,可出现巩膜、黏膜及皮肤的黄染,称为黄疸;若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不超过34.2μ mol/L 时,则称为隐性黄疸.[1]  相似文献   

19.
陈词 《肝博士》2017,(1):15-16
胆汁淤积是指由于肝脏和胆道疾病以及肝胆外疾病压迫或阻塞使胆汁不能分泌入肠道而进入血液中所引起。在大部分老百姓的眼里,好像肝病患者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就认为是胆汁淤积。实际从临床上来讲,有许多原因造成黄疸。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汁淤积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或肝内胆管弥漫性梗阻所致。黄疸和皮肤瘙痒是肝内胆汁淤积的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人还可出现黄色瘤、吸收不良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症状,晚期可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临床上依据其临床表现及病因不同可分为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复发性胆汁淤积、慢性胆汁淤积及特殊类型的胆汁淤积。目前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治疗上也缺乏满意的方法。治疗包括利胆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及对症治疗等。1肝内胆汁淤积的病因(1)肝细胞疾病:急性、慢性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