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管细管引流用于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合部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225例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胆囊管汇合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9例术中经胆囊管放置胆总管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引流组),106例直接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缝合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引流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胆漏发生率(8.40%)低于缝合组(1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胆囊管细管引流应用于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合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方法、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78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后无结石残留。7例患者发生胆瘘,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胰腺炎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术操作技巧及胆漏的预防。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选择性地对514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在术中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回顾性分析其手术的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514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后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发生胆漏8例,经4~7 d引流后自愈。无胆管狭窄及腹腔感染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术安全可靠,严格把握适应证,取石得法,恰当缝合,可以减少术中胆管损伤和术后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2月90例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人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48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A组),42例行T管引流(B组)。记录各种临床指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恢复时间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6%)低于B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优于T管引流,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饶平安医院2002年至2009年34例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术,术后4例发生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7年,无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的情况下,胆总管一期缝合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与T管引流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开腹组(32例)及腹腔镜组(20例),根据胆总管直径选择普通胆道镜(6.0 mm)行胆总管探查或超细胆道镜(2.7 mm)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采取顺逆结合法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观察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成功率、胆漏及带管出院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开腹(开腹对照组)或腹腔镜(腹腔镜对照组)普通胆道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术后发生一过性胆漏2例,开腹组发生1例,均予以保守治疗痊愈。一期缝合的患者经胆囊管探查率、术后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带管出院率明显优于T管引流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4组患者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胰腺炎、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总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顺、逆法放置鼻胆管适合开腹及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技术设备要求低,可显著提高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成功率,减少胆汁丢失,缩短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尤其适于胆总管无明显扩张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在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为137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67例(一期组),留置T管引流70例(T管组),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一期组与T管组手术时间[(79±10)min vs.(92±12)min]、术后住院时间[(4.9±1.0)d vs.(7.1±1.4)d]、胆漏发生率(7 v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B超、CT检查均未发现胆漏、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留置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其主要风险为胆漏,但胆漏多为短期漏,通过引流可自愈。  相似文献   

8.
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  马勇  任祖海 《腹部外科》2006,19(3):148-149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电视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合理性。方法自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间行经腹腔镜电视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65例(腹腔镜组),行开腹电视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132例(开腹组),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后住院时间为4d,开腹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腹腔镜组2例(2/65)出现胆漏,开腹组3例(3/132)出现胆漏,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腹腔镜胆电视胆道镜探查后对选择性病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术(附35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方法和效果。方法:LC后立即探查35例有病变的胆总管,并进行胆道镜检查和取石,在取尽结石、确定胆总管下端无狭窄情况下,用可吸收线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32例胆总管结石取尽,3例探查阴性,35例全部行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后出现胆漏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29例,时间3-24个月,无结石残留和胆管狭窄发生。结论:如病例选择恰当,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1月,选择性地对26例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26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中疑存在肝内胆管残余结石而改行T管引流1例,术后8周经T管窦道取出结石;其余25例均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65 min.术后胆漏1例,经引流6天自愈.术后住院6-12 d,平均7.5 d.术后随访3-22个月,平均11个月,B超或MRCP无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掌握缝合技巧和技术要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经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近两年腹腔镜下胆管探查治疗的53例结石性胆囊炎并胆管结石或扩张病例的资料。结果经胆囊管探查胆管5例,直接切开胆管探查48例。术后18例发生胆瘘,无切口感染,39例一期缝合病人无胆管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发生。结论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6年6月24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70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42例,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30例。结果本组242例患者中,手术时间70~260min,平均130min,术中失血30~460ml,平均150 ml。胆漏30例,28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4~7天治愈,2例形成腹腔局部积液经B超定位穿刺引流而治愈。肺部感染6例,胸腔积液4例,切口感染2例。20例术后行T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胆管残余结石,经胆道镜1~4次取石后取净;2例患者胆道镜无法取出残余结石,经ERCP取出残余结石。术后第1d所有患者可下床活动,平均输液时间4~8d。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是相对微创安全的手术,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LC术后10例迟发性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迷走胆管漏6例,均行腹腔镜探查术,于胆囊床迷走胆管上WECK夹,并缝扎,经通畅引流治愈。2例胆总管侧壁漏行胆总管修补加"T"管引流治愈。2例胆囊管撕裂致残端漏经腹腔镜探查腹腔引流,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愈。结论:LC术后迟发性胆漏有特定的发生原因,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或行腹腔镜探查结合ERCP+ENBD是治疗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术的疗效,并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并完成胆总管探查术的1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观察组)82例,T管引流(对照组)101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82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胆漏(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术前血白蛋白水平、术前总胆红素与一期缝合术后胆漏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以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胆总管一期吻合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术者需具备熟练的手术缝合技术(包括腔镜缝合技术)。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胆总管切开后一期吻合和T管留置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附822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4年9月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822例病人进行治疗的经验及效果。结果即时缝合的451例中423例及T管引流的371例中332例治疗获得成功。中转开腹8例,胆漏29例,术后残余结石内镜未取净11例,死亡4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回顾总结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100例成功实施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组30例,T管引流组7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一期缝合组术后发生胆漏1例,T管引流组术后胆漏2例(χ~2=0.016,P=0.898),两组手术时间[(135.7±42.2)min vs(148.6±50.1)min,P=0.225]和术中出血量[(47.0±57.6)mL vs(56.6±49.1)mL,P=0.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一期缝合组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法安全可行,体现了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病人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对63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或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60例;中转开腹3例。16例取石后T管引流,41例取石后放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胆总管,6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2例,无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61例随访4~48个月,2例失访,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结论术前影像学的准确评估,术者娴熟的腹腔镜及胆道镜手术技巧,以及对中转手术时机的严格掌控,术后的通畅引流,能够使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人在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从1992年6月-2003年5月,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的手术方式(胆道镜取石术、扩张术、细导管引流术、支架术)对403例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381例手术获成功(94.5%),4例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4例残石内镜未取净,11例胆漏经腹腔引流管或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胆囊管细导管脱落,1例胰头癌术后15d死亡。其他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