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用碱性离子水后对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29例高凝疾患者饮用碱性离子水前、后、血粘度、凝血因子、纤溶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 饮用碱性离子水前、后(2-3个月,>3-6个月)作低切变率(1/10s)及高切变率(1/120s) 。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聚集率(PAgR)测定。结果 饮碱性离子水后增高的低切变率及高切变率ηb,ηp,Fg,Ⅷ:C、vWF:Ag及PAg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低切变率ηb,ηp,Fg,Ⅷ:C、vWF:Ag及PAgR下降尤为明显,P值均小于0.05-0.001。结论 饮碱性离子水后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凝血改善以及血管内皮损害的修复,进一步改善了血液流通及微循环灌注,减少了血栓形成的机会,因而有利于对心、脑血管血栓性疾患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血液流变学测试仪测定60例恶性血液病及50例正常人血液粘滞度,并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AL)全血低切粘度(ηb)降低,血浆粘度(ηp)正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ηb正常,ηp升高;多发性骨髓瘤(MM)全血低切粘度(ηL)、ηp均升高。(2)组间比较:高白细胞组ηL、化疗后组ηL和ηp均升高,FⅦ降低组ηL和ηp、FⅧ降低组ηb、缓解组ηp、1周内死亡组ηb和ηp均降低。结论3种恶性血液病存在不同特征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后者与临床多种因素相关,分析其变化有利于对病情的判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已知凝血因子Ⅷ-von Willebrand因子复合物(Ⅷ/vWF)在不同的ABO血型个体间其水平是不同的,O型者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水平比A、B或AB型者显著为低,但对Ⅷ抗原(Ⅷ:Ag)在ABO血型中特点知之较少。为了探讨Ⅷ:C和Ⅷ:Ag在不同的ABO血型个体中的关系,作者对402名供血员进行了研究。其中O型182名,A型160名,B型49名及AB型11名。采用Biggs氏方法基础上的两步分析技术测Ⅷ:C水平,用Mclèllan氏琼脂胶扩散法测Ⅷ:Ag水平。结果表明:Ⅷ:C和Ⅷ:Ag水平在每个ABO血型中关系非常密切,即Ⅷ:C和Ⅷ:Ag比值在各个ABO血型中几乎为1∶1。但Ⅷ:C或Ⅷ:Ag水平在不同的ABO血型中是不同的,二者在0型个体中水平与其他ABO血型个体中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凝血因子Ⅶ:C、Ⅸ:C 和 vWF:Ag 在胎儿期的发生部位,本文就用水囊引产法获得胎龄18~23周的胎儿,分别测定其肾、肝、脾、骨髓和胸腺等5种脏器中凝血因子Ⅷ:C、Ⅸ:C 及 vWF:Ag 的水平。并比较了肾组织培养前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肾脏组织凝血因子Ⅷ:C、Ⅸ:C 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随着培养后细胞数的增殖,Ⅷ:C 和Ⅸ:C 的水平也有了提高。因此,初步认定胎儿肾脏组织可能是合成或贮存凝血因子Ⅷ:C 和Ⅸ:C 的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一组健康老年人的血液粘度、血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纤维蛋白原(Fg: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内皮素-1(ET-1).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较中青年人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的Fg:Ag、vWF:Ag和ET-1升高,AT-Ⅲ:A下降,这些都可能是老年人易于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制备高纯度凝血因子Ⅷ(FⅧ)复合物的方法。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始材料,收集冷沉淀,溶解后经氢氧化铝[Al(OH)_3]凝胶吸附、甘氨酸沉淀和氯化钠沉淀,得高纯 FⅧ。然后经 Sephacryl S-1000柱层析,收集富含 FⅧ促凝活性(FⅧ∶C)及 von Willebrand 因子(vWF)组分,得到进一步纯化的产品。层析后产品总蛋白含量为0.188mg/ml,FⅧ∶C 为15.43IU/ml,FⅧ相关抗原(FⅧR∶Ag)为9.85U/ml,vWF 的 Ristocetin 辅因子活性(FⅧR∶RCof)为24.2U/ml。火箭电泳测定未显示含有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和IgG 等杂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前后凝血及血小板指标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探讨与病情转归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54例,检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凝血及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PL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vWF: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A)、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Ⅹ,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及静脉溶栓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凝血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轻型卒中(NIHSS评分≤5分)和重型卒中(NIHSS评分≥6分)2组患者溶栓前各项指标变化;溶栓后24 h的NIHSS评分升高组及降低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溶栓后24 h跟溶栓前相比,PT、APTT、MPV增高,FIB、PLG、vWF:Ag、vWF:A、凝血因子Ⅷ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卒中和轻型卒中2组患者相比,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时NIHSS评分升高组和NIHSS评分降低组相比,PLG明显降低,vWF:Ag、vWF: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24 h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功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有较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以上指标进行观察能辅助预后和评估出血转化,对指导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通过一步离子交换层析法,制备vWF∶Rco/FⅧ∶C≈1的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人凝血因子Ⅷ蛋白液。方法选用Toyopearl? DEAE-650填料,取同一批次的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上柱前液,研究不同上样量、不同洗脱液盐浓度对洗脱液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人凝血因子Ⅷ效价(FⅧ∶C)、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效价(vWF∶Rco)的影响。结果从得率考虑,上样量最佳为4—5倍柱体积;洗脱液盐浓度0.42 mol/L时,vWF∶Rco/FⅧ∶C≈1∶1,vWF回收率≈60%,为最佳配方。结论在本试验层析条件前提下,调节洗脱液中盐浓度0.42 mol/L,可获得vWF∶Rco/FⅧ∶C≈1∶1的vWF/FⅧ蛋白液。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对肺癌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状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川芎嗪(TTMP)治疗肺癌患者,观察了38例病人的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状态的变化。结果,用药后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栓烷B2(TXB2)、血浆因子Ⅶ促凝活性(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均显著降低(P<0.01)。肺癌患者组与正常人群比较PAdT、TXB2、Ⅷ:C、vWF、Fg均明显升高(P<0.01)。TTMP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血小板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用于肺癌患者作为辅助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明原因月经过多(HMB)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方法选择不明原因HMB患者126例及健康女性73例,比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Ⅷ凝血活性(F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及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及vWF:RCo/vWF:Ag比值的差异;按HMB类型分成周期规则HMB组、周期不规则HMB组、青春期HMB组,按Hb值分成轻度贫血组、中重度贫血组,分别比较各组间vWF水平的差异。结果 HMB组、不同类型HMB组血浆PT、INR、APTT、FⅧ:C、vWF:Ag、vWF:RCo及vWF:RCo/vWF:A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中重度贫血组与对照组血浆vWF:Ag、vWF:RCo及vWF:RCo/vWF:A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贫血组血浆vWF:Ag、vWF:Rco水平及vWF:RCo/vWF:Ag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不明原因HMB伴中重度贫血女性人群血浆vWF水平与健康人差异明显,针对该人群血浆vWF的检测有助于检出血管性血友病(vW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ABO血型血液透析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与动静脉内瘘(AVF)血栓首次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364例AVF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检测其ABO血型,观察O型血患者和非O型血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Ⅷ水平和3个月内初次内瘘血栓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O型血患者和非O型血患者AVF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2.50%(14/112)和22.62%(57/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型血患者vWF:Ag水平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分别为(125.98±32.79)%和(131.52±32.97)%,非O型血患者分别为(158.29±32.97)%和(147.10±36.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与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栓首次形成密切相关,非O型血AVF患者存在vWF:Ag水平和凝血因子Ⅷ活性表达明显增加,较O型血患者更容易形成内瘘血栓。  相似文献   

12.
氢化考地松对脂肪栓塞综合征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氢化考地松对脂肪栓塞综合征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测定了治疗组、未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t)、校正全血粘度(ηb′)、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并对三者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指标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而未治疗组则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纤维蛋白原增高。未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 <0 .0 1) ,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未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2 )治疗组、未治疗组及对照组三组间ηb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经校正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ηb′仍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而未治疗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比较:未治疗组ηb′显著增高(P <0 .0 5或P <0 .0 1)。(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ηp、Ht、EAI均无显著差异(P >0 .0 5 )。未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比较,ηp、EAI显著增高,Ht显著下降(P <0 .0 5或P <0 .0 1)。结论 FES血液多呈高粘滞状态,其原因是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和血小板的聚集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测定骨髓增生性疾病(mye 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D)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及血管性血友病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Rco)活性,观察MPD患者初期止血功能的变化,并与临床资料结合探讨实验室检测结果异常的意义。共观察MPD患者35例,正常对照20例。以瑞斯托霉素(ris)、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及肾上腺素(adr)作为血小板诱聚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vWF:Ag水平;测定瑞斯托霉素诱聚(RIPA)明显降低的6例患者血浆vWF:Rco活性。结果显示:35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与正常比较明显降低,4种诱聚剂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01或P=0.002)。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的患者高达71.4%(25/35);MPD患者血浆vWF:Ag水平较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别(105.11±47.54%与111.88±55.24%,P>0.50);RIPA明显降低的6例MPD患者血浆vWF:Rco活性测定示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患者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其余患者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浆vWF:Ag之间无相关性(r=-0.180)。患者血小板计数与4种诱聚剂诱导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PD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发生率高;1例ET患者有RI-PA降低和vWF:Rco降低,但其血浆中是否存在vWF多聚物的缺乏,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研究观察期间未发现止血功能的异常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但MPD患者中血小板功能缺陷的高发生率提示临床使用血小板抑制剂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4.
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于-30℃、-80℃保存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于两种温度下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制定FFP的有效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FFP分别于-30℃、-80℃保存,于0、90、180、270、360 d分别采用一期法测定FⅧ:C、FⅤ:C、FⅨ:C及FⅪ:C,用免疫比浊法测定vWF和FⅧ:CAg.结果 FFP在-30℃保存1年的FⅧ:C、FⅤ:C、FⅨ:C、FⅪ:C,vWF和FⅧ:CAg均符合质量标准,其中FⅨ:C及FⅪ:C,vWF和FⅧ:CAg与初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FⅧ:C与FⅤ:C显著降低,但高于70%;上述各凝血因子在-80℃保存1年其活性与保存初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FFP于-30℃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止血效果,-80℃有利于不稳定凝血因子的保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48小时内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5~75岁、ASAⅠ-Ⅱ级、腰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PCA组患者术毕实施48 h PCA。于腰麻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采集静脉血液,检测高切变率全血黏度(Hηb)、低切变率全血黏度(Lηb)、血浆黏度(ηp)、全血还原黏度(ηr)、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刚性指数(ERI);记录T1-5无创血压、心率,T2-5VAS评分。结果最终纳入85例患者。与T1比较,PCA组中Hηb、Lηb、ηp、ηr在T3~5时点明显降低,EAI及ERI在T5时点明显降低(P 0. 05)。与C组比较,PCA组Hηb、Lηb、ηp、ηr、EAI及ERI在T5明显降低,Lηb在T4时也明显降低(P 0. 05)。PCA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T3~5时点低于T1(P 0. 05); PCA组SBP、DBP在T3、T4时点低于C组(P 0. 05)。C组心率(HR)在T3~5时点高于T1,在T3、T4高于PCA组(P 0. 05)。PCA组T3~5时点VAS评分低于C组(P 0. 05)。结论术后早期PCA可改善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vWF水平比血浆vWF水平对出血时间(BT)更有影响。von Willebrand病(vWD)有3种类型,分别为血浆、血小板及血管壁缺少vWF。有些重症病人输注血浆因子Ⅷ浓缩物,虽然能使VWF及FⅧ:C达正常水平,但不能纠正BT及控制出血,原因可能是其血小板中缺少vWF。作者研究发现:输注血小板浓缩物能达到止血效果,血浆及血小板的vWF水平在止血过程中都是必需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获得国内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效力信息.方法 获得国内7家及国外1家血液制品厂生产的FⅧ制品,检测其中FⅧ和vWF各项指标.结果 国内7家FⅧ制品中有2个厂家FⅧ制品中vWF活性损失超过25%;国内不同厂家FⅧ制品中vWF活性与FⅧ活性比值差异较大,P<0.05.C、D、F厂家制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人围麻醉期间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成年高血压病人15例,在麻醉前、麻醉后30min、术毕时、术后24h、48h、72h分别采集肘静脉血5mL,用FASCO-3010型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高切全血粘度(Hnb)、低切全血粘度(Lηb)、全血还原粘度(ηr)、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等指标。结果麻醉前患者静脉血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麻醉后30min各项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术毕时,Hηb、Lηb、ηr、ηp、EAI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TK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时,ηp仍维持低水平,其余各指标呈升高趋势;72h时,Hηb、Lηb、ηr、ηp、EAI、ERI等指标高于术前。结论高血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期间血液粘度明显降低,是高血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选用的麻醉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是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量的缺乏和(或)质的异常引起。vWF是一种血浆蛋白,在血管损伤部位介导血小板黏附,其与凝血因子Ⅷ(FⅧ)结合可使血循环中FⅧ稳定而不易被降解;vWF缺陷可损害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并可降低血循环中FⅧ水平,从而引起临床出血表现。近年,也见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从西藏高原(海拔3 000~4 600m)进入昆明(1 880m)6个月后的67例藏族青年血液流变学指标状况.方法用R80A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藏族青年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对照组(昆明汉族健康青年)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藏族组5项指标高于对照组,6项指标低于对照组,1项指标两组无显著差异.高于指标是:低剪切率全血粘度(ηb1s-1)、红细胞压积(HCT)、全血低切还原粘度(Lηr)、全血低切相对粘度(VIP)、红细胞聚集指数(VAI),P均<0.05;低于指标是:高剪切率全血粘度(ηb200s-1)、中剪切率全血粘度(ηb65s-1)、高切还原粘度(Hηr)、高切相对粘度(VIb)、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指数TK,6项中除红细胞刚性指数(IR)P<0.01外,其它P<0.05; 无显著差异指标是血浆粘度(ηp),P>0.05.结论藏族青年其血液流变指标与当地汉族青年相比存在明显异常,西藏高原环境对世居藏族青年的血液流变学影响进入平原生活短期内不易改变;藏族青年血液流变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红细胞聚集性过强而变形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