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合理使用中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道逐年增多。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就是中药的“有毒”反应。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也存在片面理解和错误认识,认为“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在中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聂小忠 《中国新药杂志》2012,(14):1698-1700,1659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09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s)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筛选出973份中药制剂ADRs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青年(19~39岁)ADRs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ADRs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发生ADRs的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和静脉注射,ADRs涉及的中药制剂共341个品种,其中口服制剂66种(19.35%),其次为注射剂。ADRs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5.74%)。结论:应加强对口服和注射类中药制剂ADRs的监测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药监和药检职能的不断完善,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确立日益增多,特别是西药的不良反应(ADR)报道趋于上升,例如我区附属医院今年统计就达20%之多,这时有人就崇尚中药制剂“回归自然”、“纯天然药物”就等于形成了使用中药“无毒副作用”的错误观念。例如当今有一些女性,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水,“龙胆泻肝丸”清热祛斑来达到美容保健作用,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六味地黄丸长期服用滋腻而使脾胃气滞不畅,龙胆泻肝丸里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对肾小管功能有障碍。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药制剂的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近年国家加大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力度,发现由中药制剂造成的ADR很普遍,甚至很严重。为了引起人们对中药ADR的重视,本文对154例中药制剂ADR展开分析,以提示临床医师和患者注意。  相似文献   

5.
689份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地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总体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下载2007年深圳市各单位上报的ADR报告表,筛选出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制剂ADR报告689份,涉及226个品种。3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357例次(51.81%),绝大多数采用静脉滴注给药;161个口服制剂导致ADR276例次(40.06%)。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反应等。新的ADR390例次(56.60%),严重的ADR较少。绝大多数ADR的转归良好。结论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制剂ADR的监测,加强对中药制剂说明书ADR项的监管,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176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总体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下载2008~2009年深圳市各单位上报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筛选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 768例,涉及368个生产厂家的468个中药制剂品种。6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 854例次,占总例数的48.30%。注射剂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剂型且绝大多数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其次是357种不同剂型的口服制剂,占45.59%。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等。新的不良反应/事件1 144例次,占64.71%,绝大多数转归良好。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具有普遍性;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临床应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的的使用,特别是在儿童人群中的使用;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制剂说明书的审核、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中药制剂上市后再评价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108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品种19个,注射剂16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105例,占97.22%。口服制剂3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3例,占2.78%。居前二位的是热毒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主要累及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辩证使用中药制剂,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吴健  高家荣 《安徽医药》2007,11(9):857-858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保障人民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药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新剂型的不断应用,中药的各种ADR也时有发生,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药制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愈来愈多。现对217例报道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提高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重视中药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
87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军  文书奎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12,21(13):64-66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87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13种中药注射剂;有67例(77.01%)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由静脉滴注给药75例,占8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8.28%。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白细胞减少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周则田 《中国当代医药》2013,(30):130-131,133
目的探究分析当前临床上存在的中药制剂导致药品发生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以及表现特点,以促进中药制剂运用更合理。方法对本院2011年1~12月出现的ADR病例进行随机抽取,共24例患者,各种疾病均不相同。以回顾性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药物应用后的反应及原因。结果24例患者发生了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表现最多的为变态反应,一般在用药当天出现,有15例,占62.5%;发生不良反应率较高的为注射剂,并且大多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有16例,占66.7%。结论临床上出现中药制剂ADR比较常见,对于中药制剂的检测力度应有所加强,对于中药制剂的应用要更加合理,尽量避免ADR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负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现状以及特点,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收集从1984年7月20日至2012年7月20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帕累托图分析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47篇,分布于62种期刊中,涉及中药注射剂35种.按关注程度分为三类:主要关注药物(A类)11种(累计构成比在0~68.03%);次要关注药物(B类)15种(累计构成比在68.03%~93.88%);一般关注药物(C类)9种(累计构成比在93.88%~100%).文献均发表与2001年以后,其中2010年与2011年数量做多(26篇);由1 12位作者完成,其中88位作者人均贡献文献仅1篇.结论 中药注射剂文献分析结果与国家统计信息相一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制剂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临床报告的126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引发药物、严重程度、损伤类型、主要表现、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2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引发的36例,占28.57%,涉及6个器官,系统、11个品种药物。结论: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制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一般资料、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尤其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2年6月东营地区(东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数据)中药及其制剂引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药及其制剂引致的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共3446例,其中新的1511例,严重的366例.涉及603种中药,包括中药制剂599种,中草药4种.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急需建立中药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的防御体系,对中药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资料的收集、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有效途径及管理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为药品管理行政部门提供修改说明书的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维护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11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现状,并从患者个体因素、中药注射剂自身因素、临床使用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成因,提出了建立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保障原料供应;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规范操作规程;加强基础研究,完善质量标准;辨证论治,规范用法用量等措施,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范华荣 《北方药学》2013,(10):15-16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事件中涉及中药注射剂的122例病例资料,对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境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王晓璐  曲宪成 《齐鲁药事》2007,26(4):248-250
目的调查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方法检索1994~2006十二年间CHKD期刊知识库中相关清开灵、鱼腥草、双黄连和穿琥宁四种常用抗炎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加以归类分析。结果样本中,按不良反应判定标准筛选病例323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较多,其中皮肤反应110例(34%)。绝大多数在药物的干预下好转或自行好转,有6例死亡。结论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建议临床使用时综合考虑各因素,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乔敏茹 《安徽医药》2018,22(9):1851-1854
目的 统计分析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液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Excel回顾性统计宿州市立医院2016年1~6月各科室上报的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结果 52例ADR报告共涉及8个科室,以神经内科上报的ADR报告(30例,57.69%)最多;其中一般不良反应40例,占比76.92%,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2例(23.0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男性24例(46.15%);女性28例(3.85%),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65岁以上老人26例(50%),占比最大;涉及的9种中药注射液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丹红注射液(25例,48.08%),注射用血栓通(13例,25%)及喜炎平注射液(4例,7.69%);以头痛、头晕、麻木等神经系统损害(15例,28.85%)最为常见;52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ADR预后均良好.结论 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ADR逐年增高,不断完善中药注射液ADR上报制度是科学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临床药学干预,在统计100例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基础上,对比两组药学干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丹参注射液(42%)、血塞通(冻干)粉针(19%)、疏血通注射液(14%);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高的时间段为31min~1h,其发生率为38%,其次分别为1h~1d、11~30min这两个时间段,发病率分别为29%、22%;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系统发病率占在前三位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35%)、皮肤及附件(30%)、消化系统(21%),临床表现主要为失眠、局部肿痛、丘疹、消化不良等。对比可知,研究组接受药学干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容忽视,药品说明书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补充。因此,要设法加强药物规范管理,做好用药监测及其药学干预,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本地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总体发生情况、规律及特点,加深对中药ADR的认识,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江门市药品ADR监测中心数据库筛选2012年江门市各单位上报的中药制剂ADR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中药制剂ADR报告461例,涉及108个中药制剂品种.老年(≥60岁)ADR发生率较高(36.23%);女性患者ADR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 372例次,占总例数的80.69%.注射剂是导致中药ADR的主要剂型且绝大多数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其次是不同剂型的口服制剂,占17.57%.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轻度ADR 284例次,占61.60%,绝大多数转归治愈.结论;应加强对中药制剂ADR的监测,临床应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应加强中药制剂用药安全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