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血小板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能够通过构建炎性微环境、促进血管生成和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进程。随着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变化,血小板的数量、体积和分子组学也发生相应改变,提示血小板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反映肿瘤负荷演变的巨大潜力。基于血小板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促进效应,血小板被视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靶点。靶向抑制血小板功能可以显著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血小板对肿瘤组织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应用靶向血小板或血小板功能模拟的思路研发抗肿瘤靶向制剂以有效地增加纳米药物的肿瘤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是提高肿瘤靶向治疗效率的新兴策略。本文聚焦于血小板与肿瘤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总结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血小板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和抗肿瘤靶向治疗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2006,26(4):399-399
2006年8月12~15日,上海会议通知(第一轮)“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暨首届肿瘤靶向治疗东方国际论坛”将于2006年8月12日至15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此次盛会由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上海市抗癌协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肿瘤》杂志社、和佳肿瘤医院联合举办。本次大会的宗旨是推动现代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发展,促进肿瘤的个体化、靶向治疗、综合治疗理念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介绍国内外肿瘤治疗最新技术及研究成果。因此论坛将围绕“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血液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扬秋  刘启发 《肿瘤防治研究》2004,31(6):335-F002,335
 引言恶性肿瘤治疗的目的仍然是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 ,长时期根治肿瘤。近年来 ,血液肿瘤治疗的最大进步在于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1 靶向治疗肿瘤靶向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 (单抗 )、基因和酶抑制等的靶向治疗。借助高度特异的亲肿瘤细胞物质为载体 (如单抗 ) ,发挥特异性导向功能 ,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 ,或利用单抗与具有细胞毒作用的物质 (放射性核素、化学药物或毒素等 )结合 ,将细胞毒物质尽量集中在肿瘤细胞部位发挥杀伤作用 ;而基因和酶抑制的靶向治疗则是通过特异性封闭了目的基因的表达或抑制酶的活性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的目的。1.1 单克隆抗体目前所研制的抗肿瘤靶向药物还是以单抗为主 ,1997年第一个治疗性单抗 (抗CD2 0单抗 ,美罗华 ,Rituximab)问世 ,美罗华对CD2 0 +低度恶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令人振奋 ,对常规化疗后复发的低度恶性或滤泡型恶性淋巴瘤也有良好效果。使人们对单抗的靶向治疗效果寄予希望。针对CD33+AML细胞的HuM 195 (人源化CD33单抗 )则是另一个比较成功的治疗性单抗。但单独应用单抗的效果仍不理想 ,通过单抗与...  相似文献   

4.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低毒高效的特点逐步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部分,大量的临床试验集中于研究该类药物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本文拟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情况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5.
癌症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癌症治疗,关键在于“靶向”。癌症本身就是“靶标”,各种生物治疗方法必须遵循“有的放矢”,高效、准确地命中癌靶标,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基本上不或很少损伤正常组织细胞。实现癌症靶向治疗的方法主要有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抗体治疗、RNA干扰技术、肿瘤干细胞、小分子靶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4):303-303
由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等联合举办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暨首届肿瘤靶向治疗东方国际论坛”将于2006年8月12日至15日在中国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7.
生物靶向治疗是以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为靶 ,进行拮抗治疗。笔者综述了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凋亡、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新药物的研究现状及末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单抗靶向治疗肿瘤显示了良好前景。在基础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化学药物、酶、放射性核素、毒素和生物诱导剂等偶联后直接杀伤肿瘤或者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在临床已有多种单抗药物投入使用,其中用于造血系统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实体肿瘤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9.
生物靶向治疗在乳腺癌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靶向治疗是以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为靶,进行拮抗治疗。笔者综述了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凋亡、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新药物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放疗和化疗。近几年,尽管治疗方案有较多进展,但是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常常导致治疗失败。鼻咽癌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肿瘤淋巴细胞浸润(TIL)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其配体(PD-L1)表达增加有关,这些都可能成为治疗靶点,因此靶向及免疫治疗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验证了靶向及免疫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具有潜力,特别是在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全文就靶向及免疫治疗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突飞猛进,成绩斐然。该领域的新发现必将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笔者查阅国际顶级杂志Nature,Science,Cell,PNAS等开放获取网站,以及Cancer Cell等肿瘤领域的权威期刊,第一时间阅读2014年度顶级杂志发表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相关论文,深入探讨其与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联系和重大参考价值。传统的靶向药物,或干扰肿瘤的分裂增殖,或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或克服肿瘤耐药。近年来,囊泡运输机制、DNA损伤修复机制和免疫系统靶向药物等相关研究也不断升温。上述领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新突破,揭示着肿瘤靶向治疗理念与技术渐臻成熟。靶点类型也由传统的单一蛋白分子,向信号传导通路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微环境等整体协同效应的转变。笔者对搜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总结和剖析,并对2014年度最前沿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目前普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由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在机体青春期后可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近年来,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具有高度遗传易感性和多基因遗传特性,基因突变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和miRNA的调控均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治疗敏感性。因此靶向突变基因或参与调控的miRNA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为针对性生物治疗的研究拓展方向,除此之外,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还具有抗原特异性,一些针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特点开发而来的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勇威本 《癌症进展》2003,1(4):182-186
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靶点,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rituximab、伊马替尼、赫赛汀和全反式维甲酸已开始用于临床治疗,本文综述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与传统细胞毒化疗不同,肿瘤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肿瘤靶向治疗令人鼓舞的初步成果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典范,开创了肿瘤化疗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发病机制从细胞、分子水平的进一步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些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细胞遗传学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基因治疗等等。  相似文献   

15.
肿瘤治疗新目标——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运贤  朱小玉 《中国肿瘤》2007,16(7):518-520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的祖细胞,是肿瘤的真正种子,它们虽然仅占肿瘤细胞中极少的一部分,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不定分化潜能,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和肿瘤不断生长的根源,是肿瘤发生、扩散、复发等过程中的“起始细胞”或“动力细胞”。传统的化疗药物不能有效靶向作用肿瘤干细胞,开发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能给肿瘤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改变,有望彻底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E选择素(Endothelial 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 -1,ELAM-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中的一类,研究表明,ELAM-1与其配体sLe( x)和sLe( a)的相互作用,在肿瘤远处转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将ELAM-1运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众多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对ELAM-1生物学作用的调控,如ELAM-1及其配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靶向基因,以及其他介导等路径阻断疗法等,从而抑制或阻断肿瘤的远处转移,达到治疗肿瘤、改善预后的目的。因此,ELAM-1有望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ELAM-1在肿瘤相关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放疗、化疗及手术联合治疗成为了头颈部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放化疗带来的毒性作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模式,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方面具有毒性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等,目前西妥昔单抗等靶向治疗药物已被FDA批准用于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本文以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为主,同时介绍一些正处于研究中的靶向治疗药物,探讨靶向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肺癌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肿瘤生物治疗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其涵盖的范围已从经典的免疫治疗或生物反应调节(BRM )治疗 ,扩展到基因治疗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分子靶向治疗。经典的免疫治疗也在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免疫基因治疗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2 0 0 3年 8月第十届世界肺癌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聚集一堂 ,交流了肺癌研究的临床和基础的进展。其中有不少论文涉及到肺癌的生物治疗 ,特别是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此次大会有关生物治疗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本文就肺癌生物治疗的研…  相似文献   

19.
疗效预测因子检测可能改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预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棘皮动物微管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KRAS、c-kit/PDGFR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分子靶向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敏  潘跃银 《癌症进展》2010,8(1):53-59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的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生物治疗模式。分子靶向治疗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但是人体的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没有绝对界线,当靶向药物通过信号转导通路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的时候,正常组织如心脏也会受到损伤。现就分子靶向药物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做简要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