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粘膜下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有时难以控制,因而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加。我们采用子宫粘膜下注射垂体后叶素方法,治疗顽固性出血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7年1月至1998年7月,我院行剖宫产432例,我们对其中22例术中胎盘剥离面顽固出血病例采用子宫粘膜下注射垂体后叶素方法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见表1。1.2用药方法垂体后叶素SIU(Inil)加生理盐水19Inl,在出血部位粘膜下多点注射,每点注射IInl,出血一般很快停止。如有再出血可继续注射,至无出血为止。1.3结果22例胎盘剥离面顽固性出血病例,采用上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异位胰腺CT和超声内镜征象,评价CT联合超声内镜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临床、CT及超声内镜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十二指肠异位胰腺MSCT及EUS特点。结果:3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2例位于乳头部,1例位于降段,术前误诊5例。以下表现具有诊断价值:①典型发生部位;②边缘多光整;③CT表现为局部肠壁增厚,呈结节状软组织肿物;④密度较均匀,增强较明显,与正常胰腺强化一致;⑤病变位于粘膜下或固有肌层,EUS呈低回声或稍低回声结节。⑥若因梗阻等原因合并病变部位炎症,超声内镜下肿物可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但CT表现肿物边缘多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与超声内镜产生不一致的征象。结论: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CT和超声内镜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具有典型征象的病例,结合两者可基本实现诊断。  相似文献   

3.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UAE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6 2例的疗效及临床转归。结果:6 2例患者随访1~6 3月,全部患者经量及经期恢复正常,粘膜下子宫肌瘤经阴道自然脱落排出4 0例,钳夹排出16例,进行性缩小消失4例,体积缩小>80 % 2例。术中、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6 2例)、低热(12例)、阴道分泌物增多(6 2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UAE可有效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并显著改善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对69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采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射频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及下鼻甲。结果:术后3个月:显效91.3%(63/69),有效8.7%(5/69),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显效87%(60/69),有效7.2%(5/69),无效5.8%(4/69),总有效率94.2%(65/69);术后2年:显效82.6%(57/69),有效8.7%(6/69),无效8.7%(6/69),总有效率91.3%(63/69)。与单纯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照组比较,术后1年、2年总有效率(P<0.01)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结合加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术区定位准确,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各种类型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106例,其中0型56例,Ⅰ型32例,Ⅱ型18例。肌瘤大小:1.0~2.0cm10例,2.1~4.0cm38例,4.1~6.0cm58例,6.1~8.0cm6例,经宫颈行宫腔镜电切术。结果:各类粘膜下子宫肌瘤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200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32个月。术后满意率0~Ⅰ型为100%,Ⅱ型为94.4%。结论: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安全、可靠,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电切术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宫腔镜电切术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运用气化电切镜经宫颈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19例,子宫内膜切除术9例,宫颈管息肉切除术14例,其它宫内良性病变切除10例。结果宫腔镜下电切子宫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植入胎盘,术后完全满意率100%;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息肉行TCRE、TCRP术,术后完全满意率92.3%。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近期疗效好,可替代子宫切除治疗宫内良性病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检查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官腔镜检查在不孕症宫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259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中,宫腔形态正常139例(53.67%),宫内病变有120例(46.33%).120例宫内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43例(35.83%);子宫畸形37例(30.83%),官腔粘连23例(19.17%);子宫内膜病变10例(8.33%),宫内异物1例(0.83%),粘膜下肌瘤6例(5.00%).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不孕症宫内病变准确、有效,可作为不孕症患者的第一线筛查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导航在Ⅱ型粘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中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Ⅱ型粘膜下肌瘤患者在超声导航下行宫腔镜下肌瘤电切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13例手术一次性完成;有2例经二次手术完成;1例术中放弃。结论超声导航在宫腔镜下电切Ⅱ型粘膜下肌瘤术中具有重的监护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宫腔镜检查诊断未婚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宫腔镜诊断未婚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01-2005-08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静脉麻醉下对37例未婚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宫腔镜下取病理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术中超声全程监测。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在宫腔镜下完成了检查及病理取材,无一例处女膜损伤,无宫颈损伤和子宫穿孔。病理诊断正常增殖期宫内膜13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宫内膜微小息肉合并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8例。增殖期宫内膜增生现象8例,子宫内膜炎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粘膜下肌瘤2例。结论对未婚患者的可疑宫内病变,在不损伤处女膜的情况下宫腔镜检查同时进行病理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宫腔镜检查在不育症患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单独应用宫腔镜检查原因不明不育症患者,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子宫纵隔等病变者为36~59%。联合应用腹腔镜和宫腔镜检查是目前对输卵管、盆腔及宫腔病变所引起的女性不育最完善的诊断方法。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宫内病变的同时,尚可在直视下施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带蒂肌瘤摘除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及子宫纵隔切除术以及输卵管插管注药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宫腔镜诊断未婚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01-2005-08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静脉麻醉下对37例未婚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宫腔镜下取病理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术中超声全程监测.结果 37例患者均成功在宫腔镜下完成了检查及病理取材,无一例处女膜损伤,无宫颈损伤和子宫穿孔.病理诊断正常增殖期宫内膜13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宫内膜微小息肉合并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8例.增殖期宫内膜增生现象8例,子宫内膜炎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粘膜下肌瘤2例.结论 对未婚患者的可疑宫内病变,在不损伤处女膜的情况下宫腔镜检查同时进行病理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6):456-459
目的探讨盆腔廓清术治疗复发性子宫颈癌术后出现消化道瘘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施的盆腔廓清术60例患者中, 术后发生4例以消化道瘘为表现的空盆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以及出现消化道瘘后的治疗方式、随访结局。结果 4例盆腔廓清术后并发消化道瘘患者中, 1例接受保守治疗, 3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 其中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肿瘤复发;2例患者消化道瘘得以缓解, 现在肿瘤治疗随访中, 2例患者死亡。结论盆腔廓清术的手术创伤大, 并发症多, 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消化道瘘, 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 ,对 4 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 ,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 12例 ,子宫肌瘤 2 0例 ,子宫腺肌病 1例 ,子宫内膜息肉 3例 ,胎盘部分植入 2例 ,多发性子宫粘膜下腺肌瘤 2例。结果 :术后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 ,子宫内膜切除 2 6例 (其中 11例同时行单纯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 ,1例月经恢复正常 ,11例月经明显减少 ,8例月经稀发 ,6例闭经 ;单纯粘膜下肌瘤切除及内膜息肉切除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外阴白色病变合并妊娠产科处理的报道甚少,本文就我院近13年住院分娩的外阴白色病变产妇的分娩方式、外阴伤口及分娩前后局部病变的改变进行了随诊分析。资料与分析一、一般资料:我院产科从1974年1月至1987年9月住院分娩产妇31,794例,其中外阴白色病变合并妊娠60例,患病率为0.2%。年龄最小24岁,最大37岁,平均28.3岁。其中初产妇52例(占86.7%),二胎6例(占10%),三胎2例。二、分组:本文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分三组。萎缩组:外阴病变区瘙痒,色素脱失、色白,大小阴唇、阴蒂及后联合皮肤粘膜明显萎缩(本组46例)。无萎缩组:外阴包素脱失、变白,但无明显萎缩性改变(本组13例)。皮肤增厚组:局部皮肤增厚(本组1例)。三、临床表现:本组孕前及孕期无症状者3例;孕前外阴瘙痒57例,孕后症状减轻或消失53例(占93%);孕期前后症状无改变4例;无一例孕后症状加重。萎缩组外阴改变可见小阴唇萎缩者37例,大阴唇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5例术前诊断为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患者,在超声监护下行宫腔镜电切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采用直接切除或开窗后切除,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35例中32例一次手术切除肌瘤,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1.42%,手术时间25~75分钟,术中出血量10~150 ml.3例因肌瘤较大,1~3个月后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未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子宫穿孔及邻近脏器的损伤.术后住院时间1~3天,术后2个月时月经量均正常.超声检查宫腔内膜光滑、均质.3例要求妊娠者,于手术1年后妊娠,均已足月分娩.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一定要选择好肌瘤类型、大小,术中注意手术技巧和良好的监护.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双、单极电切割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双极汽化切割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极汽化切割粘膜下子宫肌瘤61例与单极电切割粘膜下子宫肌瘤65例,就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量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GB)、肌瘤大小、宫腔深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量和术中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术与单极电切割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膨宫液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术可替代单极电切割术。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手术8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手术治疗子宫内病变的疗效。方法 :为前瞻性临床研究。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7月应用宫腔镜双极汽化进行宫腔内电手术 86例 ,其中子宫内膜息肉 4 2例 ,粘膜下子宫肌瘤 2 0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 19例 ,子宫粘连 3例和不全子宫纵隔 2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 ,摘除子宫息肉 (TCRP) 35例 ,TCRP +去子宫内膜术 (TCRE) 7例 ,切除粘膜下子宫肌瘤 (TCRM) 18例 ,TCRM +TCRE 2例 ,TCRE19例 ,分解子宫内粘连 3例和切开子宫中隔 2例。平均手术时间范围为 (2 2 .2± 7.9)~ (6 5 .0± 7.1)min。6 9例术前诉有月经过多的病人中 ,经TCRE、TCRP、TCRP +TCRE、TCRM和TCRM +TCRE术后其症状缓解率分别为 10 0 %、93.3%、10 0 %、88.9%和 10 0 %。结论 :采用以生理盐水膨宫的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手术易于操作、安全 ,能达到去除子宫内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妇科行内镜下淋巴结切除的10例外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采用三切口侧入法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其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没有改为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115 min。清扫淋巴结数量每侧5~10个,平均(7.0±3.1)个。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75 ml。9例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0.6 d,1例出现皮肤小面积坏死,住院天数15 d。结论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宫颈上皮内病变复发、残留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院妇科微创门诊因CIN行LEEP手术的409例患者的临床及资料,采集患者术前术后TCT、HPV、阴道镜病理及12个月随访结果,分析复发及残留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09例LEEP术后一年的随访中,复发37例,残留5例,复发率为9.05%,残留率为1.22%。年龄≥35岁、绝经、吸烟、产次≥2、术前高危型HPV阳性、病变级别越高、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疾病复发的高危因素(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绝经、吸烟史、病变级别、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及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P 0.05)。结论 LEEP术后病变复发的危险因素为绝经、吸烟史、高病变级别、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及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应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内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子宫肌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 30~ 5 0岁的妇女。子宫肌瘤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取决于临床症状、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部位及患者对生育情况的要求。1 子宫肌瘤的类型及内镜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子宫肌瘤发生在子宫上的位置 ,可分为 :( 1)浆膜下肌瘤。 ( 2 )肌壁间肌瘤。 ( 3)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这两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均适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粘膜下肌瘤指子宫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 ,大部分或全部突出于子宫腔 ,表面覆以子宫内膜。此类子宫肌瘤不适合用腹腔镜手术 ,常通过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