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内镜及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中上腹痛为主,多伴有柏油样便、腹胀、反酸、嗳气等。内镜下显示多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溃疡形态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巨大溃疡少见。经健康教育和内科治疗后患儿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表现不典型,易导致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2.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mm,主要分布于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膀胱及肠道。病史及临床症状仍然是DIE诊断的主要线索;妇科检查是DIE诊断的主要手段;阴道超声、核磁共振成像及直肠超声尤其是内镜直肠超声是DIE诊断和分型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手术治疗是DIE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mm,主要分布于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膀胱及肠道.病史及临床症状仍然是DIE诊断的主要线索;妇科检查是DIE诊断的主要手段;阴道超声、核磁共振成像及直肠超声尤其是内镜直肠超声是DIE诊断和分型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手术治疗是DIE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双胎输血综合征是发生于单卵单绒毛膜双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与胎盘血管吻合有关,一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血管吻合支将血液输送给另一胎儿,由于双胎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因其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此病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预后不佳。诊断主要依靠产前超声检查、产后胎儿检查、胎盘病理检查。目前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是胎儿镜下选择性激光电凝、羊水减量等。为改善该病预后,还应深入研究病因以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后5个月发生的特发性心肌病,临床表现为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引起心力衰竭,该病发生于既往健康的妇女,病因尚不明确。该病的发生率低,死亡率却很高,预后也有很大差异。临床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咳嗽、颈静脉扩张、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个别患者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检查等。对该病可应用强心、利尿及抗凝药物治疗。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迅速改善并恢复正常;而有些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恶化,药物治疗根本无效,由持续性左心室功能障碍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考虑使用机械性心室辅助装置及心脏移植等方法。综述该病在病因研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会阴下降综合征(DPS)是一种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经产妇女。临床特点为功能性排便障碍,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长、排便不尽、会阴坠胀等。患者多以排便困难为首要就诊原因,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如X线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等。目前国际上DPS尚无标准的治疗方式推荐,早期DPS患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如盆底训练、生物反馈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等,手术主要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有盆底器官脱垂、直肠膨出等合并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几年在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增多.该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个体化,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辅助检查结果因人而异,治疗方案需经常调整,本文针对该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卵巢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较为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常发生于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偶有发生于年轻妇女,临床常无症状,少数患者感腹痛、腹胀不适。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卵巢平滑肌瘤的诊治经过,并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部位及病因的特点。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儿142例,根据患儿年龄分组:3个月至1岁组34例、1~4岁组23例、4~7岁组38例、7~15岁组47例。比较不同年龄患儿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的差别。结果 142例患儿中上消化道出血以柏油样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下消化道出血以鲜红色血便多见。上消化道出血69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下消化道出血73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各年龄组过敏性紫癜和急慢性腹泻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应详细采集病史,上消化道出血以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下消化道出血以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为主。临床上应采用多种诊疗手段进行观察并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1例2020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以臀部疼痛为特征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2年来因出现周期性右侧臀部疼痛, 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多个科室, 诊断不明确, 经止痛药等治疗无效。转诊至妇科, 拟诊为DIE, 建议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3个疗程, 经多学科联合会诊后行腹腔镜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直肠异位病灶切除+直肠修补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术后继续药物维持治疗, 术后臀部疼痛消失, 随访12个月, 患者疼痛症状无复发。DIE的临床表现多样化, 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 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可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所有发生于肛门、结肠和直肠的疾病都属于广义肛肠疾病范畴,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发生于肛门和直肠的一系列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本文所指肛肠疾病主要为后者。肛肠疾病发病率较高,以往国内成人普查统计其总发病率为59.1%,其中痔疮占87.2%。男性发病率53.9%,女性发病率67%。女性因其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月经、妊娠、分娩和绝经老年等各特殊生理时期体内环境产生不同的变化,较男性更易发病,且以发生痔、肛裂以及便秘、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婴儿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提高婴儿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水平。方法 以江西省儿童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35例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婴儿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呕血和轻度-中度贫血,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9例,轻度低蛋白血症6例,血清IgE升高20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阳性2例;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肝功能及凝血象检查均正常;3例患儿行血清学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测定,其中2例牛奶喂养患儿对牛奶高度敏感,1例母乳喂养患儿对蛋清和(或)蛋黄高度敏感。35例患儿均呈现镜下糜烂性胃炎,且为多发性病灶,其中21例患儿病变以胃底、胃体黏膜多发糜烂为主,14例为胃体、胃窦黏膜多发性糜烂,3例伴胃窦、幽门管水肿,1例食管炎。所有患儿组织病理提示胃黏膜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均经患儿和母亲食物回避治疗有效。结论 婴儿食物过敏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牛奶喂养多见,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表现之一,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糜烂为主,饮食回避是主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且疗效肯定;胃黏膜病理学检查及结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发生于新生儿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11年1月3例新生儿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吸气性喉鸣,呼吸困难是新生儿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的主要临床表现。颈部超声和CT检查是明确诊断及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结论:新生儿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不易早期发现和诊断,应警惕漏诊和误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是原发于腹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痛和腹围增大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极易误诊为晚期卵巢癌,诊断时必须综合考虑术中情况和术后病理。该病的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不能彻底切除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及其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相关的病例报道也日渐增多。对近年来有关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白塞综合征子宫颈溃疡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塞综合征宫颈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例白塞综合征宫颈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一般情况:6例均经临床诊断为白塞综合征,平均年龄为33.5岁.(2)症状特点:首发症状5例为口腔溃疡,1例为皮肤结节性红斑.阴道流脓性分泌物是白塞综合征宫颈溃疡的典型症状.6例中5例表现为阴道流脓性分泌物,白塞综合征宫颈溃疡的特点为:宫颈表面散在、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边界清楚的溃疡,溃疡表面附着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不易擦拭.首发症状距发现宫颈溃疡的时间间隔为2.1~7.0年.(3)宫颈溃疡诱发因素:2例为宫内避孕器取出术,2例为人工流产术,1例为宫颈活检术,1例尤明显诱因.(4)治疗方式: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喷涂,同时有其他郎位病变者加用泼尼松口服治疗.(5)复发:1例于治疗后8个月时复发,余5例随访3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3.6年)未复发.结论 白塞综合征单纯宫颈溃疡常发生在宫颈局部手术后,综合其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意义重大.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喷涂效果佳,必要时加用全身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PHUS)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疾病,是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中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后10周内发生不可逆急性肾功能衰竭伴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贫血,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少数病例发生于妊娠晚期。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补体系统调节异常。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仍以临床诊断为主,并应尽快启动诊断性治疗,特异性基因和分子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血液透析、血浆置换仍然是PHUS首选的治疗方法,而针对病因的特异性补体抑制剂可用于该病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是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主要治疗方式。腹腔镜下完整切除DIE病灶具有高疼痛缓解率和低复发率的特点,目前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但完整DIE病灶切除后导致膀胱和直肠等功能障碍日益受到关注。最近的研究发现,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DIE手术可避免术后膀胱、直肠以及性功能紊乱。综述近年有关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DIE手术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8.
疣状癌(verucous 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主要发生于口腔、鼻咽部及生殖道,也可发生于直肠和膀胱等处.1996年Kraus等[1]首次报道了2例发生于女性生殖道的疣状癌,1例发生于外阴,1例发生于阴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外阴疣状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结肠镜钛夹治疗直肠阴道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镜科住院采用结肠镜下钛夹治疗直肠阴道瘘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全子宫切除术术后2例,阴道血管瘤切除术后和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各一例。术手8~28个月,瘘口大小0.5~0.9cm,使用金属钛夹2~4枚,手术时间30~90min,术后住院3~5d。术后1个月复查结肠镜,瘘口均愈合良好,亚甲蓝试验阴性,术前症状消失。结论结肠镜下钛夹治疗直肠阴道瘘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但由于目前数量较少,且直肠阴道瘘的病因复杂,形态多样,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80例以消化道症状起病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结果皮疹可延迟出现,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腹痛和体征不符,胃镜、结肠镜见广泛黏膜充血水肿、散发性糜烂、出血、溃疡。溃疡呈多发性、散发、浅表、不规则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糖皮质激素、潘生丁、维生素C治疗有明显效果。1例并发阑尾炎。结论腹型紫癜患儿的紫癜未出或不典型,易误诊误治;腹痛性质和内镜有助早期诊断;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症状和复发;可能会并发阑尾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