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影响乳牙生长发育的有关因素。方法:通过调查幼儿出生后的喂养方式、近一年内的呼吸道感染次数以及目前身高,比较乳牙萌出数及乳牙出齐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幼儿乳牙萌出数及乳牙出齐率与其出生后的喂养方式无关,而与幼儿近一年内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呈负相关、与目前身高呈正相关。结论:幼儿乳牙发育明显受呼吸道感染次数影响,与身高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微量喂养与常规间歇喂养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低出生体重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歇喂养,观察组采用早期持续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和血清胃泌素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吮吸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喂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为(1 673.54±154.27)g,胃泌素(124.82±14.28)ng/L,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体质量(1 395.77±102.54)g,胃泌素(98.79±6.8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吮吸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喂养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持续微量喂养应用在低出生体重儿中能够提高喂养耐受性,促进胃肠道组织成熟,增长体质量快,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9):597-597
目的评价母乳喂养时间与青少年肥胖的关系。设计出生人群队列研究,地点Pelotas,位于巴西南部,一座拥有320000人口的相对发达的城市。参与者1982年在市属医院出生的所以新生儿,其中78.8%(2250)男性参与者是在18岁入伍时被随访。主要结局指标体重、身高、坐高、肩胛下皮褶、三头肌皮褶及身体的组成(脂肪和非脂肪)。结果单纯母乳喂养时间、混合喂养(以母乳为主,在母乳中  相似文献   

4.
妇女孕前身高、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目的探讨妇女孕前身高、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584例单胎初产妇,测量孕前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体重指数(BWI),并随访妊娠结局。根据孕妇身高确定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结果与正常体重孕妇相比,高体重孕妇的妊高征、手术产、高体重儿发生率及低体重孕妇的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是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及孕妇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滴服喂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效果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45例,分为观察组(早期滴服喂养组)23例,对照组(早期鼻胃管喂养组)22例。观察奶量增加速度、体重增长速度、经奶头喂养时间、达全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累计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重增长速度快(P < 0.05),奶量增加速度明显加快(P < 0.01),经奶头喂养时间、达全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累计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1)。吸入性肺炎、胃出血及口腔炎的发生率减少(P < 0.05),呼吸暂停、呕吐及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1)。结论 早期滴服喂养能较快提高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前置胎盘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孕前体重过重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均会导致剖宫产率增加、产程延长、引产率及器械助产率增加。孕妇体重增加其巨大儿发生率、肩难产发生率、产伤的发生率增高。肥胖导致内分泌异常、引产失败率增高、产程进展异常等均是影响分娩方式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80例分娩前和分娩后6天,母亲血清及新生儿出生时脐血清,新生儿生后3天、6天血清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IgA、IgG、IgM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分为纯母乳喂养组(30例),混和喂养组(30例)和人工喂养组(20例)。结果:3组母亲分娩前后血清中SIgA、IsA、IgG、IgM、sIL-2R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生后6天新生儿血清与出生时脐血清中SIgA、IgA、IgM、sIL-2R水平相比,纯母乳喂养组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提示:纯母乳喂养可以提高新生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至分娩当日停药后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北京佑安医院纳入57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使用推拿手法或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小儿推拿治疗小儿RRTI的文献进行检索,范围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0年6月.2位研究者相互协助,根据所规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腺病毒(AdV)感染特点。方法 2009年5月至2009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492例,入选患儿在就诊当日采集咽拭子标本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流感病毒甲型及乙型(IFA、IFB),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人冠状病毒(HCoV),人偏肺病毒(HMPV)及人博卡病毒(HBoV)。AdV核酸扩增阳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Blast和进化分析以对AdV进行分型。结果 49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165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阳性检出率为33.5%。其中53份检出AdV,检出率为10.8%,在所有检出病毒中阳性率最高。53份AdV阳性标本中共检出3个亚组,7个血清型,以3型(23/53)为主,其次是7(8/53)型和1型(7/53)。结论 2009年春季北京地区AdV有多个血清型流行,以3型为主。AdV仍然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3.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 患儿共572例。对每例患儿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 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IFA、IFB)、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 毒(HBoV)。结果 572例患儿标本中,444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77.6%。各种病毒中,RSV检出率最高,占48.3%,其次是RV(27.1%)和PIV(13.3% )。不同年龄组病毒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3岁组检出率较高,≥ 5岁组病毒检出率明显降低。不同年龄组ALRTI病原谱有所不同,< 5岁各组主要是 RSV、RV、PIV,而≥5岁组则主要为RV、IFV、RSV。572例中,158例(27.6%)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毒,< 1岁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为40.2%,随年龄增长混合 感染率逐渐下降,≥ 5岁患儿混合感染率仅为14.0%。结论 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ALRTI患儿中,5岁以下者ALRTI的主要病毒病原是RSV、RV、PIV;≥ 5岁则主 要为RV、IFV、RSV。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连续给药4周。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水平;同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E)水平;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1个月内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感染消失时间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γ干扰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消失时间、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三联疗法(小儿推拿、温灸俞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4月至10月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收治门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外治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核酪口服液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主次症状改善情况和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治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核酪口服液,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了解肠道病毒(EV)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的流行概况。 方法2003-09—2005-04,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815例ARI患儿,取其鼻咽深部分泌物,用病毒分离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EV ,用病毒分离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呼吸道病毒。取144例患儿双份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V抗体。 结果病毒总检出率50.9%,RSV阳性率最高(24.9%),其次为EV(16.9%)。EV在不同月份阳性率为0~34.2%,冬季阳性率最低。RT-PCR、双份血抗体 检测和病毒分离3种检测EV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6.2%、7.6%和1.0%。332例急性喘息患儿中,EV阳性率20.8%,仅次于RSV(42.5%);3岁以上喘息 患儿中,EV阳性率最高(33.9%),而3岁以下患儿中,RSV阳性率最高(48.7%)。 结论在住院ARI患儿中,EV是仅次于RSV的常见病原,也是引起小儿急性喘息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EV在年长儿中阳性率相对较高,冬季阳性 率较低。RT-PCR法检测EV,快速、敏感、特异,可用于小儿EV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来宾市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21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Ⅰ组62例(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对照Ⅱ组68例(给予利巴韦林针剂治疗),观察组86例(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另同期选取30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免疫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前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8~+、CD4/CD8改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86),明显优于对照Ⅰ组83.9%(5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小儿临床效果与患儿CD3~+、CD4~+、CD8~+、CD4/CD8免疫力指标呈正相关。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儿科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的14种食物(牛肉、鸡肉、鱼、玉米、蟹、蛋清/蛋黄、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特异性IgG抗体。观察两组患儿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并分年龄段比较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两组患儿对食物过敏IgG检测,并分年龄段比较过敏食物的阳性率;两组IgG阳性患儿中IgE及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儿童食物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6.0%(152/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6.0%(2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9.07,P0.05)。观察组0~2岁、2~5岁、5~14岁不同年龄段食物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14种食物过敏IgG阳性率较高的食物分别是鸡蛋、牛奶、螃蟹,对照组分别是鸡蛋、螃蟹、鱼;观察组鸡蛋、牛奶、虾、大豆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2岁患儿牛奶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5岁患儿鸡蛋、牛奶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5~14岁患儿鸡蛋、海产品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IgG阳性患儿中IgE及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应根据食物特异性抗体对患儿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原体的特点,为临床早期病原学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宜兴市中医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 21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9种常见病原体IgM抗体,并对上述病原谱、病原流行情况等进行资料汇总分析。结果1 21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原体IgM抗体阳性371例,阳性率30.5%,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占总样本的16.8%,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5.8%)和副流感病毒(2.7%)。205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1种或1种以上感染,占总混合感染的55.2%。肺炎支原体春夏季病毒检出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乙型流感病毒夏季病毒检出率高于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1~3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均高于1岁和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3岁患儿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率均高于1岁和3岁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不同年龄段副流感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比较普遍;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以夏季感染为主;1~3岁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