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误诊的原因,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急性发病17,占42.5%,慢性发病23例,占57.5%。40例患者就诊后,初诊情况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31例,占77.5%,9例误诊为哮喘持续,占22.5%;后经X线片全部确诊为自发性气胸,误诊到确诊时间为1—7.5小时,所有患者经X线片结果显示,位于左侧气胸17例,占42.5;位于右侧气胸14例,占35%;双侧气胸9例,占22.5%。患者确诊后均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治愈39例,1例在治疗1周后自动出院。治愈率97.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容易导致误诊,胸部X线片是诊断该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加重、心悸、憋气等急症时,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有无诱因并仔细查体,对疑似合并气胸的患者应常规行胸片x线检查或肺部CT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123例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9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收治NVM患儿123例,对所有患儿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其中31例心导管检查、24例心脏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心前区不适、气促、多汗50例,心脏扩大110例,心音低钝30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65例;心电图ST-T改变104例,心律失常29例;心胸比例大于0.5者98例;超声心动图均见受累心肌肌小梁过度隆突,形成隐窝,成网状结构;行心脏CT或心导管检查的患儿均有相应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结论 小儿NVM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各系统栓塞罕见;易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为新生儿肺部疾病提供简便可靠的诊断手段. 方法 2012年5月至8月,对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05例新生儿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了肺部超声检查,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4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8例、新生儿湿肺17例和同期住院的非肺部疾病患儿30例.肺部疾病者均有相应临床表现,并经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予以确诊. 结果 (1)正常新生儿肺组织在超声下呈低回声(黑色),胸膜线呈光滑、清晰、规则的高回声,A-线也呈高回声,与胸膜线平行,清晰可见.(2)RDS:100.0%(40/40)的RDS患儿肺部超声表现为肺实变、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和肺泡-间质综合征.12.5%(5/40)的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3)湿肺:双肺点是湿肺的特异性肺超声表现(100.0%,17/17).(4)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肺部超声表现:100.0%(18/18)的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患儿有胸膜下局灶性实变、肺泡-间质综合征、病变区胸膜线异常和A-线消失,但均为非特异性改变.(5)RDS与湿肺鉴别诊断:5例患儿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胸部X线呈“白肺”样表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RDS.但其中4例肺超声仅见严重肺水肿的影像学改变、1例合并胸腔积液,均符合湿肺的超声特点,其临床经过也与湿肺一致.(6)指导撤除呼吸机:3例RDS患儿撤除呼吸机后呼吸困难,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但肺部超声检查显示患儿肺部仍存在胸膜下局灶性肺不张.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准确可靠,且简便、无创、费用低、可在床边开展、可随时检测、无射线损伤,值得在新生儿病房内开展.  相似文献   

4.
患儿因“发育差”,先天愚型面容。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为先天性心脏病;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并Ⅱ孔房间隔缺损。查染色体核型为21-三体。该病例提示:对可疑病例,应行全面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合并先心病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的患儿常易忽视房间隔残端的观察而漏诊,应多切面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特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68例;病原学上感染率最高是肺炎支原体68例(64.2%),其次分别为:肺炎链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液链球菌、粪肠球菌、嗜血流感杆菌。X线全部可见到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106例治疗2~4周达到临床治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7~14d。结论自2006年以来大叶性肺炎明显增多。对于发热和(或)咳嗽1周以上者,不论有无肺部体征应常规做X线胸片检查及痰培养。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平片及CT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中的合理、联合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平片、CT影像学资料。结果 42例中,HMD分级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13例,Ⅳ级5例;并发症40例,其中肺出血9例,肺炎12例,气胸5例;肺部细微病变检出率X线平片与C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并发症的检出率CT与X线平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应注重X线平片与CT的互补作用,合理应用X线平片、CT检查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鉴别诊断、发现并发症及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成果并加以分析。方法:12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抗生素治疗.并给予辅助支持疗法。患儿入院经临床确诊为小儿支原体感染型肺炎后应立即采用阿奇霉素通过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给药。阿奇霉素用量为10mg/kg,一天一次,连续给药七至十天。若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有救控制后将阿奇霉素用药方法由静脉注射给药变为口服给药继续进行序贯疗法。对于重度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短疗程的地塞米松给药。在所有小儿支原体感染型肺炎惠儿治疗中均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祛除痰液的治疗方法。结果:对所有12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单侧大叶性肺炎86例,占总数的70.49%,两侧肺出现斑片状阴影30例,占患儿总数的24.59%,患儿出现肺门影增浓现象6例,占总数的4.92%。即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单侧大叶性肺炎占大多数。利用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儿体温及肺部阴影X射线显示均有所下降。122例小儿肺炎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梗阻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与规范化治疗.方法本院与北京妇产医院合作建立了"先天性畸形产前诊断与围产期管理、生后治疗与随诊网络",2001年7月至2010年9月,按此网络模式进行管理与治疗且产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梗阻患儿共44例.总结这44例患儿的产前诊断与生后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44例孕妇在北京妇产医院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十二指肠梗阻,来本院进行了咨询.咨询后3例选择引产,3例处于妊娠中,14例失访,24例经手术证实确诊并进行相应治疗.手术组24例产前超声征象中"双泡征"21例,羊水过多20例.出生后影像学检查:腹立位X线平片24例,其中22例显示"双泡征",1例"单泡征"、1例"三泡征";上消化道造影19例,均显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蠕动增强,十二指肠部位排空受阻;超声检查23例,10例显示十二指肠扩张、蠕动增强.手术方式:环状胰腺19例,均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十二指肠膜式狭窄4例,行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术;十二指肠离断式闭锁1例,行端-背肠吻合术;术中发现合并肠旋转不良11例,同时行Ladd手术治疗.手术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产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梗阻的患儿应实施规范化围产期管理,出生后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 RT-3DE)在胎儿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满足纳入条件的320例孕妇,分别进行胎儿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s RT-3DE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胎儿图像进行采集、结果记录以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产前诊断为ASD及VSD的41例孕妇产后进行追踪随访,对婴幼儿行2DE检查。结果:320例孕妇中,对单纯性ASD或有ASD的胎儿,s RT-3DE产前诊断16例(5.00%),高于2DE产前提示诊断6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纯性VSD或有VSD的胎儿,s RT-3DE产前诊断25例(7.81%),高于2DE产前诊断12例(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到28例患儿,1例为假阳性,生后检查未见室间隔连续性中断。结论:s RT-3DE可较直观显示胎儿室间隔、房间隔及卵圆窝的成像,在产前诊断胎儿房室间隔缺损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死亡率是正常分 娩者的10倍。故早期确诊十分必要。经阴道超声在分辨率和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方面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对1995年5月~1996年7月间83例平均孕周为5~(+5)疑为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检查。采用Acuson 128XP计算机X线体层照相术,经腹用3.5 MHz扇形探头,经阴道用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骨髓炎超声诊断和X线、CT特点,总结小儿急性骨髓炎的诊断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骨髓炎患儿28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X线、CT结合诊断。结果 CT检出的骨改变表现总个数高于X线、超声,CT检出圆形类圆形骨破坏、特殊形态骨破坏等骨质改变表现37项,X线15项,超声20项。CT发现骨膜增生表现11项,X线6项、超声0项。CT对特殊形态骨破坏检出率高于X线、超声,CT对残存膨胀骨骨壳破坏检出率高于X线,CT对骨膜增生、骨膜与皮质改变检出率高于超声,X线骨膜与皮质改变检出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疾病变化发展影响,超声、X线、CT对软组织以及骨膜与皮质改变存在差异。超声诊断和X线、CT均可用于小儿急性骨髓炎的诊断,CT获得的信息更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介入治疗与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住院的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150例,依据治疗方案将接受介入治疗的50例患儿为观察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14/100),显著高于观察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开胸手术,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疗效理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10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儿发病的前驱表现、心血管系统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10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中4例治愈,1例住院1d自动出院,5例死亡。所有患儿均有心电图改变,均有CK-MB及肌钙蛋白I明显同步升高。结论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及时抢救、改善患儿预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对该病诊断均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时手术在治疗出生缺陷儿及改善其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母胎医学中心通过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彩超)筛查出有胎儿出生缺陷(淋巴管瘤和脐膨出各3例,膈疝和腹裂各2例,骶尾部畸胎瘤1例)的11例病例,通过MRI检查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为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疾病.11例产妇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产时手术治疗出生缺陷儿,其中将胎儿取出宫外不断脐带的产时胎儿手术3例(膈疝修补术2例、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1例);子宫外产时处理(EXIT)后行产房外科手术6例(腹裂和巨型脐膨出修补术各2例、颈部和面部淋巴管瘤切除术各1例);分娩后立即行产房外科手术2例(脐膨出修补术和胸壁淋巴管瘤切除术各1例).对产妇进行常规的产后复查.随访出生缺陷儿手术后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结果 (1)手术结果:11例产妇均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儿行产时手术治疗.其中3例实施产时胎儿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平均为89 min;6例先对胎儿实施EXIT,在保持胎儿胎盘循环的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EXIT平均时间为5.5 min,然后切断脐带,实施新生儿产房外科手术治疗;2例实施单纯产房外科手术,平均时间为37 min.除重度膈疝新生儿术后3.5 h死亡外,其他10例出生缺陷儿术后均存活至今.11例产妇剖宫产术及出生缺陷儿手术的母体平均失血量为275 ml,11例产妇术后均无发热及感染征象,子宫复旧良好,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治疗,术后3~5 d出院.(2)随访结果:10例出生缺陷儿术后分别于1~18个月到我院儿科发育门诊随访,患儿体质量及身长等发育正常.其中,1例腹裂患儿术后1个月由于肠管旋转不良,喂养不耐受,体质量小于同龄婴儿,给予体位疗法治疗后,现喂养良好,体质量增加,术后4个月发育至正常水平.轻度膈疝患儿于术后2个月发生肺部感染,住院治疗2周后好转,患侧胸部X线片提示肺气胸比约1/4,术后6个月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复查胸部X线片,患侧肺叶几近全部扩张正常.1例巨型脐膨出患儿术前诊断为先天性轻度室间隔缺损,1年后复查心功能未受影响.骶尾部畸胎瘤患儿术后无自主排尿,10 d后排尿基本正常,1个月后排尿完全正常.结论 产时手术治疗可迅速终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并明显改善出生缺陷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3个月内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9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新生儿145例,~3个月婴儿48例。结果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占21.4%(31/145),较~3个月婴儿8.3%(4/48)明显增多,其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类型为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3个月婴儿中以单纯畸形为主,占91.7%(44/48),其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类型为室间隔缺损。临床表现多种、无特异性,以青紫、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心脏杂音多见,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 3个月内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对可疑者应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中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生率及其特点。 方法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2004-01—2005-05共收治567例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将患儿分成单纯唇裂组、单纯腭裂组及唇裂合并腭裂组3组,对3组患儿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567例唇腭裂患儿中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37例,总发生率为653%,主要的先心病为: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其中单纯唇裂组和单纯腭裂组患儿先心病发生率分别为508%、1056%,唇裂合并腭裂组患儿先心病发生率为521%。运用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3组患儿的先心病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先心病在唇腭裂患儿中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清楚准确地诊断各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用于唇腭裂修复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宫底按压助娩术致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宫底按压助娩术致肋骨骨折的高频超声检查的扫查方法、图像表现,并与X线胸片检查对比。结果:高频超声检查诊断7例肋骨骨折。超声图像表现为肋骨断端周围软组织增厚、肿胀、回声偏低,纵切呈梭形改变;骨膜下见不同程度低回声或中等偏低回声血肿,骨膜线抬高,与骨皮质距离增宽;陈旧性骨折可见纤维或骨性骨痂形成。7例X线胸片首次读片均为阴性,超声检查提示肋骨骨折后复读片阳性仅3例。结论:高频超声对宫底按压助娩术所致肋骨骨折有确切的诊断价值,且无放射线影响,可作为此类肋骨骨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简称MPP)临床特点、血清学检测及诊疗措施,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总结132例MPP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X线检查、血清学检测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小儿MPP冬春季发病率最高(占60%)且以学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外并发症较多。结论:考虑为MPP的患儿,MP-IgM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MPP有特效。  相似文献   

19.
对953例1990年1月1日~1994年12月31日间行较大腹腔镜手术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系首次手术,包括:子宫全切(加或不加附件切除)、附件切除、卵巢切除、严重宫内膜异位症(Ⅳ期)分粘术。泌尿道并发症可经术中损伤处造影或术后物理检查及诊断性测试确诊。提供的病例数为:外科医师A提供239例、B91例、C135例、D139例、E70例、F192例、G87例。953例中15例腹腔镜手术中或术后发生严重泌尿道并发症,包括:膀胱损伤、直肠-阴道瘘、输尿管损伤。患者年龄17~93岁(平均39.9岁)、体重37.9~150.13kg(平均72.66kg),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查明卵巢癌患者确诊时的肾脏损害发生率 ,自 1998~ 2 0 0 1年共对 6 0例新确诊为卵巢癌且无肾脏病史的患者进行了检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 7 3岁 ,在进行肾脏检查前 2~ 5周 ,有 5 8例进行了初期的肿瘤细胞减灭手术治疗 ,并按FIGO和WHO标准对肿瘤进行分级、分期。对患者进行的肾脏检查包括 :①肌酐清除率(CCr) ,CCr =[14 0 -年龄 (岁 ) ]×体重 (kg) /血肌酐(mg/dl)× 72。②肾小球滤过率 (GFR) ,通过测量99mTC DTPA的肾脏清除率来计算GFR。③肾脏的形态学改变 ,以超声的临床扫描标准为基础 ,将肾脏的改变分为轻、中、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