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序春  方国安 《浙江医学》1999,21(9):521-522
为观察机采血小板悬液(PC)在治疗初治恶性血液病伴重度血小板减少中的疗效,对55例该类患者分别输注手工采PC和机采PC,观察其预防严重出血的效果,输注后血小板活化情况、血小板数量变化。结果显示机采与手工采PC比较,输注后血小板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均P<0.01),输注有效率高和严重出血率低(均P<0.05),血小板活化率低(P<0.01)。提示机采PC对恶性血液病伴血小板严重减少者的救治较手工采PC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余晋林  何其通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908-1909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机采血小板以其纯度高、白细胞、红细胞污染少的优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机采血小板中血浆蛋白组分会引起部分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笔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机采洗涤血小板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治疗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8岁~53岁,平均(27±11)岁。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例。本组病人根据病情需要输注机采洗涤血小板。对照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15岁~56岁,平均(29±9)岁。其中急性粒…  相似文献   

3.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坚  邓克非  邓世权 《四川医学》2004,25(4):470-471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 ,引起血小板减少 ,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0例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的恶性肿瘤病人 ,随机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 (下称机采组 )和手工浓缩血小板 (下称手工组 ) ,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 ①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升高 ,平均达 81× 10 9/L ,明显高于手工组 45× 10 9/L(P <0 0 5 )。②机采组改善出血有效率为 10 0 % ,手工组有效率为 5 3 % ,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机采浓缩血小板疗效优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输注 ,使血小板计数升高并能有效改善出血 ,是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重要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4.
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晓林  王君  王仲泉 《北京医学》2007,29(6):369-371
目的 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调查80例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根据血小板采集方式和疗程的长短分为长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长机组)、长期手工分离血小板组(简称长手组)、短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短机组)和短期手工分离血小板组(简称短手组),每组20例.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测定各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患者止凝血情况.结果 输注血小板24 h后,长机组、长手组、短机组和短手组血小板分别增加(4.1±2.6)×109/L、(3.8±3.0)×109/L、(14.2±6.2)×109/L和(27.4±13.0)×109/L.长期组提升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短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出血现象无明显好转;长机组和长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机组和短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期组临床出血现象有明显改善.结论 短期组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长期组,手工分离血小板可明显提高短期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起病急骤,出血严重,常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但对于有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的患者及时输注机采血小板浓缩液。疗效是肯定的。本文统计了我院1992年~2002年输注随机供体和亲子间供体(父母与子女间)机采血小板浓缩液治疗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4例,二组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血液病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非血液病患者40例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对1hCCI、24hCCI值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液病患者输注冰冻保存血小板组与血液病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组相比1hCCI值无显著差异(P>0.05),24hCCI值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输注后均无严重输血反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体相当,冰冻血小板临床疗效良好。结论: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对因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对血液病患者,新鲜机采血小板长期疗效优于冰冻保存血小板。  相似文献   

7.
向阳平 《中外医疗》2013,32(6):61-62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32例,按分层随机原则分为机采组(16例)和手工组(16例),分别采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进行治疗,测量治疗前以及输注后1h和24h的外周血小板并计算CCI和PPR。结果机采组血小板输注后1h和24hCCI均高于手工组(P<0.05),机采组的1h和24hPPR均高于手工组(P<0.05)。手工组共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机采组共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经检验,机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组(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优于手工采集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输注血小板是各类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支持疗法,在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血小板输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仍值得关注。我们对214例输注机采血小板的血液病病例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12年6月至12月输注机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214例,男118例,女96例,年龄12—78岁,平均40岁,其中白血病106例、AA35例、ITP28例、MDS3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5例、淋巴瘤10例。  相似文献   

9.
机采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机采冰冻血小板输注在因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患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伴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随机分为冰冻血小板输注和新鲜血小板输注两组 ,观察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和出血情况的改善。结果 两组输注血小板后均有效 ,临床症状缓解 ,出血停止或减少 ,输注后 1,2 4h较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输冰冻血小板组和输新鲜血小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各有 1例低热和轻度皮疹 ,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具有明显的止血和提高血小板计数的效果 ,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在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分组应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以比较二者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①机采浓缩血小板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明显,平均达80.0×1010/L.机采浓缩血小板组有效率100%;②手工浓缩血小板治疗组升高不明显,平均达29.0×1010/L,有效率46.1%.结论两者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好,能有效控制出血,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1.
9例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出血,部分出血患者经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治疗后,出现了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为了了解引起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我们对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的9例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HLA抗体(HLAAb)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Ab)检测,并对我院所用机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进行了监测,包括浓缩血小板总数、红细胞混入数及白细胞混入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方法:研究龙岗区各医院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计输血小板前、后1h和24h血小板值,算出血小板增值(CCI);对治疗性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检测其输血小板前和后1h的出血时间。以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作对照。结果: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hCCI>7.5×109/L的例数,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92.3%(36/39),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95.2%(40/42),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χ2=0.297,P>0.05);24hCCI>4.5×109/L的例数,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46.2%(18/39),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90.5%(38/42),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χ2=18.60,P<0.01);用于治疗性输注时,在输注血小板前,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无显著性(t=0,P>0.05),输注后1h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有显著性(t=2.447,P<0.01)。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效果不佳,而用于治疗性输注时效果优于新鲜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3.
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血液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多数伴有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血小板的减少尤为明显,输注机采血小板替代手工分离的血小板疗效明显,输注方便.方法本文116例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584例次.结果 584例次有489例次血小板回升明显,占83.7%,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有549例次,占94.1%.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时,输注机采血小板可明显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并能迅速达到止血的目的,防止大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新鲜和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输注血小板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00例,其中输注新鲜保存机采血小板组59例,输注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组141例,分别计数患者输注前和输注后24小时外周血血小板,计算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ercentage of platelet recovery,PPR)。结果新鲜组输注血小板后24小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优于冰冻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新鲜和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后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在输注新鲜血小板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效果优于冰冻血小板。  相似文献   

15.
热依汗·茹孜 《吉林医学》2012,33(25):5420-5421
目的:探讨分析机采血小板与手工采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机采和手工血小板治疗效果。结果: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较手工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组输血不良反应较手工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较手工分离血小板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刘智勇  董玉红  何凤娥 《四川医学》2010,31(10):1486-1488
目的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81例次为机采组,输注手工血小板制剂患者86例次为手工组,分别在输注前和输注后24h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有无输血反应发生,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血小板回升率(PPR)、输注无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CCI、PPR、止血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注无效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工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机采血小板,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17.
机采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制剂临床输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输注血小板患者200例,分为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两组。观察输注后24h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血小板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两组出血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输注后血小板数量均明显上升,但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优于冰冻血小板组。结论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比冰冻血小板更能有效控制及预防出血,提升血小板数量,但冰冻血小板可用于紧急情况下抢救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悬液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9—2003年间38例ITP患者在腹腔镜脾切除手术中机采血小板悬液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机采血小板悬液可有效防治ITP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出血,总有效率为92.1%。结论:机采血小板悬液输注是ITP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中防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机采血小板、冷沉淀联合运用治疗产科急性D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冷沉淀治疗产科DIC继发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所致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1名产科DIC患者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同时联合输注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结果:11名患者输注前1h输注后2~4h TT、PT、APTT、Fbg、PLT等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科DIC严重出血患者及时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可消除其凝血障碍.  相似文献   

20.
杨夏  崔莉  白旭华 《当代医学》2011,17(25):95-97
目的 评价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输注疗效和输注副反应.方法 检索2000~2010年公开发表文献,按照文内所述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应用RevMan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总计机采血小板输注组1231例,手工血小板输注组5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采血小板的输注疗效明显高于手工分离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